上世纪 90 年代 HiFi 音响领域非常棒的日本厂商如健伍、先锋、爱华,什么时候在该领域销声匿迹了?

用当今的技术水准,如何评价当时为组合HiFi音响领域所做的贡献和达到的高度,都有些什么经典产品呢?除了健伍、先锋、爱华、索尼外,当时还有什么出色的组合…
关注者
327
被浏览
562,870

64 个回答

本人没有长期在日本生活过,但是认识一些日本音频公司的日本人。之前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听他们讲过这个话题。

几年前和一个索尼的员工聊天,他就提到了日本音频公司逐渐没落的这个问题。他的理解是,这届年轻人,对从事音频工作并不感兴趣。前浪过后,后浪没跟上,人才出现真空。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玩音箱耳机和做音箱耳机是两个概念。举个更不恰当的例子,很多人应该都觉得坐出租车/滴滴,点外卖比较便捷,但真的让你从事开出租/开滴滴/送外卖的工作,很可能你并不喜欢。

从事音频行业的工作,和音频发烧是两回事。听一些日本人说,过了2000年之后,整个日本音频工程这个行业,没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么繁荣。

而这个原因,我和舒尔的人聊过。他的观点是,欧美长期以来都有音乐、音频工程、录音工程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有传承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优秀的年轻人源源不断的从事这一行业。日本和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这种文化氛围没那么浓。注意,不是说中国人、日本人完全没有喜欢这些领域的,只是说没那么普遍。

清华大学也有声学专业,有几个人毕业了愿意去搞音箱耳机呢?不用说清华大学,就是现在南京大学和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毕业的,去做音箱耳机产品的都很少,更多还是去搞音频算法、语音识别之类的了。反观我过去工作过的某公司的车在音频事业部美国总部,我记得有的部门好像有一半都是密西根大学毕业的,不管咋说是QS排名前25的学校。而且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也是这些名校毕业的。

当然,在我看来,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两个宏观因素。一个是HiFi行业玄学化,可以说不止是日本,全世界当时都经历这个过程。我之前就分析过,这样的后果就是整个行业走向衰落。如果深入钻研过音频,或者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山本武夫这个人。他写的扬声器系统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当时日本在电声技术的造诣。但是后来日本人自己都在玩纯铜外壳、HiFi sd卡之类的,劣币驱除良币,曾经风光一线的厂家逐渐走向消亡。

另一方面则是组合音响本身被立体声有源音箱代替,以及这类音箱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技术逐渐被中国厂家摸透,打价格战直接把日本厂家卷死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根源还是内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人才断层问题。

先来插个眼。以后再补全。


爱华 AIWA 成立于1951年6月20日,当时名为AIKO Denki Sangyo Co., Ltd.,生产麦克风,1959年3月10日更名为Aiwa Co. 池尻光男担任总裁直至1969年。爱华是一家领先的音频产品制造商,包括耳机音响、迷你组件立体声系统、便携式立体声系统、迷你光碟机、CD和磁带播放器,以及整个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汽车立体声系统。12%来自电视和录像机等产品,其余2%来自电脑周边设备和其他生活产品。1968年,爱华销售了日本第一个吊杆箱TPR-101,以及第一个磁带机TP-1009。1980年,爱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个人立体声录音机,TP-S30。尽管索尼是主要股东,但两个品牌之间的良性竞争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1990年,爱华创造了HP-J7耳塞,被设计为垂直插入耳朵。1993年,第一台兼容CD+G的便携式CD播放器XP-80G问世。除了音频产品外,Aiwa还出现在其他行业中。该公司还制造和销售视频产品,如录像机、彩色电视、DVD播放器和数字卫星电视调谐器。爱华还参与了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生产,如调制解调器、终端适配器和扬声器,以及该公司所说的 "生活便利产品",如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1995年,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PT-H50的PHS手机,该手机是为日本的DDI Pocket网络制造的。 同年,一款电动牙刷HA-C10发布。


爱华公司89%以上的产品都是在日本境外生产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该公司还严重依赖海外销售,总收入的80%以上来自日本以外,其中43%在北美和南美,25%在欧洲,13%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虽然当时没有正式成为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公司的附属公司,但到1982年,索尼拥有该公司54.6%的股份,有效地使其拥有多数控制权。随着整个20世纪90年代末竞争的加剧,该公司滑向破产。2001年3月,该公司总裁森本正义宣布,在连续第二年亏损后,将其员工人数减少一半。

被索尼收购

该公司的标志是索尼的一部分(2004-2006)。这个陷入困境的公司随后被索尼公司完全收购。截至2003年12月31日,爱华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而是成为索尼的一个全资部门。2004年1月,索尼宣布对爱华进行品牌重塑,将其打造成一个 "以年轻人为中心,以个人电脑为中心 "的电子品牌。一个新的标志连同索尼打算投资和 "重振 "爱华品牌的声明一起提交给了世界媒体。所提出的方向是利用掌握个人电脑知识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使用个人电脑进行各种形式的娱乐(电视、电影、音乐、聊天)这一日益增长的趋势。它还被用来在索尼不那么强大的市场上进行扩张。然而,索尼旗下的爱华的新方向并没有达到消费者和销售的预期。2005年1月21日,新产品的开发结束,到2006年,爱华产品已经停产,不再在市场上销售。2008年5月14日,索尼宣布完全终止该品牌。

截至2014年1月,Aiwa网站仍然存在,为一些地区和区域提供客户支持电话,但也包含许多破碎的链接和空白页面。在其他地区,如欧洲,它重定向到索尼网站的一个页面,称爱华网站已经关闭。

2017年4月11日,日本音频设备制造商Towada Audio宣布,它从索尼获得了Aiwa品牌的权利,并将生产Aiwa品牌的音频和唱片机产品。2021年,Aiwa与印度的5000名零售商合作,在该国重新启动。



山水电气设立之初主要生产、贩卖变压器,创业者菊池幸作的社训“不动如山的理念及如水般的潜在力量”(山の如き不动の理念と水の如き潜在の力)是社名由来。1969年,因针对海外的无线电接收机商品大卖而转向生产、贩卖音响器材。山水創立於1944年12月東京,研發製造音響專用變壓器、真空管(胆机)放大器,於1970年研發矩陣式環場音效;1976年研發立體聲AM調幅音響。

Sansui“山水”品牌与先锋、特丽音并称“音响御三家”(オーディオ御三家);1989年,英国勃利·派克出资并纳入伞下。1991年,香港善美(后“雅佳控股”)接手山水。2001年由嘉域集团入股。2009年起由佶特国际取得唯一总代理权,延续创办人菊池幸作追求“不动如山的理念及如水般的潜在力量”理念,佶特国际将经营延伸,包含影音剧院,大小家电等产品

1947年6月,山水电气株式会社设立。1961年12月,股票在东证第2部上市。1970年3月,股票在东京、大阪证券交易所第1部上市。1987年6月,采用新的企业识别。

1989年10月,英国勃利·派克出资纳入伞下。1992年6月,由英属香港善美集团入主。2001年11月,由英属香港嘉域集团出面收购。2003年3月,子公司“㈲山水电气SPV”设立。2004年11月,取得子公司“Sansui Sales Pte., Ltd.”。2010年5月,子公司山水电气SPV事业终结;12月,大证除牌。2012年4月2日,向东京地方裁判所申请重整;5月3日,东证除牌。同年同志社公司获得Sansui品牌使用权。2014年7月9日,东京地裁裁定启动破产程序。2018年8月13日,法人地位消灭。

“山水” 似乎在祖国大陆被抢注了, 俺不记得具体的细节。山水在音响发烧圈(JUAN4)里主要被炒作的是它家的胆机变压器。




1947年2月采用商标“TRIO”代表春日家族经营的三重奏,但1960年代扩展海外市场却遇到难题。当时特丽音(即后来的建伍)是美国RadioShack下游厂商之一,负责的贸易商日裔经理威廉·春日(William "Bill" Kasuga,与前述春日家族无关)觉得卖日本产品比RadioShack作法好。趁著两位特丽音高层访美时秘密会面,说服以其公司名下贩售并取得独家代理,然而那时日本产品被看作烂货,“TRIO”又被其他公司注册商标,必须要扎实的美国名字;于是参考美日名声响亮、具厚重和高级感的“楷模家电”(KENmore Appliances),以及著名的“好莱坞”(HollyWOOD),结合即是“KENWOOD”。1963年,首家海外销售据点“Kenwood Electronics, Inc.”由荒谷哲夫(George Aratani)、威廉·春日等人在美国洛杉矶成立,特丽音持股49%并于1986年买回。另外,欧洲方面,在1963年美国以“KENWOOD”展开时,也小规模引进英国,不过囿于已有同名家电,产品仍使用“TRIO”,之后采“TIRO-KENWOOD”名义开设子公司,直到“KENWOOD”成为知名品牌才统一。

1946年7月,前身“春日无线电兄弟商会”(春日ラジオ兄弟商会),由春日仲一及其弟二郎创立。1946年12月,加入叔父久夫,三人共同改组为法人“有限会社春日无线电机商会”(有限会社春日無線電機商会,Kasuga Radio Co., Ltd.)。1947年2月 ,决定采“天乐牌”(トリオ,TRIO)为商标。1950年1月,更名“春日无线工业株式会社”(春日無線工業株式会社,Kasuga Radio Industry Corporation)。1958年10月,营业部门分社“特丽音商事株式会社”(トリオ商事株式会社)设立。1960年1月,改名“特丽音株式会社(トリオ株式会社,Trio Electronics, Inc.)。1961年10月,股票在东京证交所第二部上市;11月,海外品牌“KENWOOD”诞生。

1962年,改订“TRIO”标识字样。1963年12月,在美国设立首家海外销售公司“Kenwood Electronics, Inc.”(现“Kenwood U.S.A. Corporation”)。1968年5月,“Trio-Kenwood Electronics, N.V.” (现“Kenwood Electronics Belgium N.V.→JVCKENWOOD Belgium N.V.”)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10月,创立22周年纪念制定社章与标识并用。

1969年10月,股票在东京证交所第一部上市。1970年,以片假名“トリオ”字样的公司商标统一为“TRIO”。1971年10月,以“研克乐福”(ケンクラフト,Kencraft)品牌投入套装事业。1972年1月,创办人春日仲一、二郎出走,另设“Kensonic株式会社”(ケンソニック株式会社,Kensonic Laboratory, Inc.)。1975年1月,公司英文名变更为“TRIO-KENWOOD CORPORATION”。1979年10月,日本高级音响采用“KENWOOD”品牌。

1980年4月,以“KENWOOD”品牌投入海内外汽车音响市场。1981年8月,决定“KENWOOD”为全球品牌;11月完成其标识。1982年8月,整并特丽音商事株式会社。1982年9月,完成企业识别系统(CIS)、新版“KENWOOD”标识开始采用。1986年6月,再度更名“建伍株式会社”(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Kenwood Corporation)。1996年9月,创业50周年之际,将子公司名“Trio-Kenwood”统一为“Kenwood”。

2008年5月,和JVC公司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两家公司的全部业务合并,组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命名为“JVC建伍控股”,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运作,建伍子公司化。2011年10月,建伍并入母公司JVC建伍成为运作品牌,公司法人消灭。



先锋公司(Paionia Kabushiki-gaisha,Pioneer Corporation),早期中文译名“百音玲”,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的跨国公司,精于消费电子产业。该公司于1938年在东京创立,当时是一家无线电与扬声器维修店,现时已被香港霸菱亚洲投资收购成为子公司。先锋协助改革交互式有线电视、激光视盘播放器、首个车用CD播放器、首个可分离式汽车音响、Supertuner技术、DVD与DVD刻录机/录影机、等离子显示屏与OLED。该公司不但协助硏发光盘与显示技术及软件产品,同时也是生产厂商。

1936年11月5日,基督徒松本望在教会事业部所属福音商会提供场地下,福音商会电机制作所(福音商會電機製作所,Fukuin Shokai Denki Seisakusho)于大阪设立。1937年,研发出A-8动圈式扬声器,创建品牌“先锋牌”(パイオニア,Pioneer)。但因经济管制,教会认定像扬声器这种奢侈品不好卖,遂中止金援,制作所被迫关门。1938年1月,松本望至东京重新开办福音商会电机制作所,后来公司以此为创业点。1941年8月,设立有限会社福音电机制作所(有限會社福音電機製作所,Fukuin Electric Works, Ltd.),二战后其英文社名亦用作商业名称。1947年5月,二战后组成福音电机株式会社(福音電機株式会社,Fukuin Electric Co., Ltd.[3])、吸收合并福音电机制作所。1953年12月,推出高保真扬声器PE-8。

1961年6月,福音电机更名为先锋株式会社(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社名与商标名合一。10月,于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62年6月,推出世上首个组件式立体音响系统。1966年3月,于欧洲及美国创立销售公司。1968年2月,于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挂牌。4月,于大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69年2月,于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现时的Euronext)挂牌上市,开始美国的GAAP统一财务报表。1975年11月,推出首个组件式汽车音响。1976年12月,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77年12月,在美国推出世上首个双向寻址式有线电视系统(与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合作)。1979年2月,推出工业用LD播放器。1980年6月,于美国推出家用LD播放器VP-1000。1981年10月,于日本推出家用LD播放器。1982年10月,推出商用LD卡拉OK系统。11月,推出CD播放器。1984年9月,推出世上首个兼容CD与LD的LD组合播放器CLD-9000。10月,发售世上首个车用CD播放器。1985年12月,推出40寸投影显示屏。1990年6月,推出世上首个可播放CD的GPS汽车导航系统。1992年10月,推出世上首个4xCD-ROM自动换片设备。1996年6月,所沢市厂房获得ISO 14001认证。12月,推出DVD/CD播放器与世上首个兼容DVD/LD/CD的家用播放器DVL-9。

1997年5月,开始于欧洲供应数字卫星广播机顶盒。6月,推出世上首个 可播放DVD的GPS汽车导航系统。10月,推出世上首个DVD-R驱动器。11月,推出世上首个使用OEL的汽车音响产品。12月,出世上首个消费级高清50吋等离子显示器。1998年6月,推出世上首个可播放8.5GB双层DVD光盘的GPS汽车导航系统。10月,使用现行全世界通用商标。1999年4月,开始在美国供应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12月,推出世上首个兼容DVD-RW格式的DVD刻录机。6月,英文社名改为Pioneer Corporation。2000年3月, 东北先锋于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二部挂牌上市。

2001年6月,推出拥有硬盘的GPS汽车导航系统。7月,使用全球品牌口号“sound.vision.soul”。2002年11月,推出拥有无线通信模块的GPS汽车导航系统;推出内置硬盘的DVD录影机。2003年3月,推出拥有高清晰度电视信号接收能力的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9月,电脑用DVD刻录机全球出货量超过500万部。2004年7月,推出世上首部供专业DJ与VJ使用的DVD播放器DVJ-X1。9月,完成转移NEC的等离子显示器业务,先锋等离子显示器公司(前NEC等离子显示器公司)于同年10月1日开始营运

2006年1月,总裁伊藤周男与董事长松本冠也(松本望之子),因近期DVD录影机与等离子电视制造业务不佳而下台;董事会指已委任副总裁须藤民彦为新总裁,于1月1日生效。4月,推出首部PC用Blu-Ray Disc刻录机“BDR-101A”。6月,推出全球首部50吋FHD等离子显示器“PDP-5000EX”。12月,于美国推出首部家用Blu-Ray Disc播放机“BDP-HD1”。2014年9月12日 出售旗下AV(音响/影像)机器事业的子公司 Pioneer Home Electronics 给安桥(Onkyo),以换取安桥14.95%股权,成为安桥第3大股东。2015年3月,先锋公司将其DJ设备业务部门出售给了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这导致了先锋DJ作为独立公司成立,独立于先锋公司。

2018年12月10日,霸菱亚洲投资基金(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以1020亿日圆(约283.15亿元台币)收购先锋为全资子公司,转务地图和数据融合的新业务。除从东京证券交易所下市外,原董事会除社长森谷浩一外几乎全部撤换,裁退15%的员工3000人。该公司因LD和等离子显示器业务陆续失败,汽车导航系统也不敌智能手机而没落。


附录

===============================================

某些回答提到的 “DIAMOND” 组合音响, 应该是广东佛山无线电一厂出的产品, 不是日本品牌。类似还有 CONTEC 康艺 8080 收录机, 是香港的牌子, 不是日本的。

俺没啥文化, 大伙都知道, 【此处省略四个汉字】。俺的发言您权当笑料看看就好了,别太当真。不然会被贴吧来的网友笑话。

俺自己的经历得从荷东踢死狗讲起。


祖国第一次严打是在 1983年9月,持续了三年之久。追捕二王也就是那段时间的事情。俺有了自己的随身听, 是香港CONTEC康艺的,用来学习英语音标。但是, 大家都知道学习只是个幌子。 随身听更多的是用来听音乐。

俺那时候已经在听黑胶唱片了。听黑胶唱片好在不用电, 手摇就能发出声音。俺家有三层楼。俺外婆家也有三层楼, 但是俺家老人说解放前外婆家那一整个街区以及包括城里的百货公司、纺织厂、制衣厂、都是俺娘家的。 家里这些东西为什么没有被抄家抄走, 俺从来也没有弄清楚过。但家里的这些东西和一副棺材一起放在三楼, 其他人怕鬼不愿上三楼。俺喜欢到处扒拉东西, 所以玩过这些黑胶唱片。依稀记得房间里挂着华*席的大幅画像。

真正听黑胶唱片是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邓丽君的歌流入祖国大陆的时候。在这之前, 俺把那些唱片当飞盘 (Frisbee),哦不, 血滴子。 因为俺不知道手摇唱机唱出来那种摇摇晃晃的声音有啥好听的。家长也没有惩罚俺,因为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还是少先队长。这对于一个黑五类的地富反坏*的家庭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俺比较早熟,小学五年级就情窦初开,对异性开始感兴趣了。 街上有些漂亮的姑娘和那些穿着喇叭裤扛着 8080 BOOMBOX 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俺觉得音乐真是个好东西。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邓丽君的歌流入祖国大陆的之前, 还有朱明瑛和李谷一等等歌星。听着他们的歌可以得到一种莫名的享受。荷东踢死狗是MJ之前最火的音乐, 尽管俺听不懂英文。当然,有文化的听的是)x(格高雅的西方18~19世纪的流行音乐。俺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靡靡之音, 特别是充满*暗示,直白的国产港台和欧美情歌。为了听懂歌曲和实现长大以后到美国阉猪阉猫的理想, 俺也认真地学习英语。 因为俺学习成绩超乎家长的预期, 总是“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俺很早就被奖励了一个将近2000 人民币的磁带随身听。 在上世纪 80~90年代,那是相当于家庭平均年收入的一个投资。当然也可以当成炫耀家庭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一个装饰品。因此俺就入了坑, 以为硬件和人品是挂钩的。从那时开始, 俺就开始琢磨造自己的功放和音箱。希望让音乐和歌声包括荷东踢死狗能从家里传到两条街外俺暗恋的小姑娘她家。那时候真傻, 不知道写鸡毛信就可以了。

《电子报》上还没有开始刊登, 俺就从走街串巷的嘎己郎手里买下了 TDA2030 BTL 50+50 瓦的套件, 自己焊板子。 再后来的 CLASS AA 东芝/三肯/日立 MOSFET 板子 俺也都玩过。 惠成 S8 出来, 俺也跟风邮购。 《电子报》社以及《无线电》、《电子世界》和《无线电与电视》杂志社本来可以成为祖国的 NEWEGG, EBAY 或者 亚马逊,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没有什么作为。

城砖的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5532称皇那时候就有人说换保险丝提升音质。赵某丽陈某光之前《电子报》上就有人扔出了城砖的梗。 《电子报》被“保险王”咬了以后, 大家知道真话不能随便乱讲。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的梗是2000年左右抛出来的,和那个TJJTDS, 鼻涕咬不断以及“相信真爱”的笑话同一个年份/年代, 由CERNET 的第一批用户在网易、MITBBS和天涯抛出来。“保险王”告倒了《电子报》。。。。。。 赵X丽和香港的陈某光开始在报刊杂志上鼓吹玄学,俺看了一些批驳文章, 才开始正视 “发烧”的问题。 在那之前, 俺天真地以为邪不能压正。之后, 俺发现正邪不两立是常态, 正不压邪也是常态。

慢慢地俺就转向了 1 是 1 , 2 是 2 的电脑, 到了上世纪末,俺逐渐对 HIFI 失去了兴趣。


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邓丽君的歌流入祖国大陆以后。 俺还玩过 SHARP 777 BOOMBOX。俺 15~16 岁能过大学英语六级, 其实是 777 机器上面的英文诱发了俺的兴趣。严打后期,迟*强因“流氓罪”被判监禁快放出来的前后, 俺家的亲戚买了一套先锋组合音响。 大约是 11000 人民币的样子。 在他家俺第一次发现黑胶唱片也是用来听歌的。 他家还有镭射唱片。后来他家还有脸盆那么大的镭射影碟 (LD)。

先锋组合音响的唱机用上了石英锁相环直驱马达。唱放也是 JFET 的超低噪音 LNA。但静电引起的劈里啪啦的声音让俺很郁闷。 俺问亲戚, 有没有不带劈里啪啦的噪音的唱片啊。 他拿出一张 CD 来播放, 果然没有了劈里啪啦的声音, 干净之至。回顾这历史, 俺的直觉告诉自己, CD 是 LP 的升级。 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会同意。俺在二手店里面看到的情形也证实了自己的看法。二手 LP 唱片五毛钱加币一张, CD 还要一块二加币。二手飞盘(Frisbee)上面没有音乐也还是要三刀, 尽管 LP 唱片很有文化底蕴,流落到二手店还不如飞盘。俺心底埋藏多年的暴殄天物的罪恶感刹那间消失了。

小时候俺只知道黑胶唱片好在比较扁。 比大卷的磁带少占点地方。后来, 俺离开祖国以后还了解到有种情绪叫 Nostalgia . 懷舊(Nostalgia)指對過去的憧憬,通常是理想化而不現實的,經常和一個溫暖的童年回憶、某種遊戲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繫在一起。許多人相信過去的歲月比現在美好,他們也相信過去他們過的是較佳的生活,甚至當實際上並非如此的時候。

俺从 1986 年就开始折腾电路, 所以了解过 RIAA 曲线这个东西。

祖国大陆的耳机音响发烧论坛上, 很多沐猴而冠的大师, 谈起黑胶唱片头头是道。也很喜欢用外文或者英文歌曲来点缀他们的枪文。不过一说起英文, 黑胶唱片的英文他们也念错, “歪挪”(VINYL)竟然会给他们念成 “纹理”(VINLY)。文章里面也经常把英文的歌曲名字或者著作名字用书名号 《》 给括起来。一般来说, 俺见到两个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严重的怀疑。因为俺不相信巧合或者缘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关于书名号, 大家都知道俺特地写过一篇散文, 如果没看过不妨去踩踩。

俺不清楚大湿和老烧有多少张画皮, 例如“在校大学生”、“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 如果您现在或者将来都没钱买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和老烧就不会有好脸色给您, 因为击鼓穿花到您这里中断了。2000 年在网易混开国的时候就留意到“在校大学生”、“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等等面孔会相互转换。 某耳机论坛有个兜售电脑主板电池调音的 “菲利普工程师” 就是这样的一个实例。 当然还有时常宣称电源排插 PDU 压缩“声音动态”的快递公司“副总”。有时候俺会忍不住用负面的形容词来修饰这些人, 但是俺朋友劝俺放弃。

血滴子的確切形貌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鐘形的罩子,頂端繫有索鏈,罩子的開口外緣環佈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一樣不斷旋轉,配合環狀鋼刀便猶如會飛的圓鋸一般,而血滴子的操作者則利用索鏈控制方向與收回。在有些影視作品中,血滴子飛行時會配以如扯鈴一般的嗡嗡聲。除此之外,當血滴子罩住敵人的頭部時,操作者還可藉著索鏈控制開口內緣的環狀鋼刀向內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敵人首級。

比如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说, 黑胶唱片的信息量很足。但是他们却对黑胶唱片的爆豆般的底噪视若无睹, 哦不, 听若罔闻。挖草, 俺还是用错成语。 置若罔聞。比如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说, 黑胶唱片很高保真。但是, 他们却对唱机和唱片本身的技术指标视若无睹, 哦不,置若罔聞。

传统LP播放器的频率响应可能是20Hz-20kHz +/- 3dB。黑胶唱片的低频响应受到隆隆噪音以及整个拾音臂和换能器组件的物理和电气特性的限制。黑胶唱片的高频响应取决于唱头。

例如,一大部分的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反对 EQ ,但是他们却对唱机和唱片本身的 EQ 视若无睹, 哦不,置若罔聞。RIAA 曲线, 他们不认为是 EQ。 追问 RIAA 电路, 他们要不自称文科生来卸膊, 要不自称艺术家不搞电路, 要不就把责任推给上帝。


Q36-11

初烧:大师,您总是说均衡是发烧的大敌, 可是磁带和黑胶唱机里面不是都有均衡电路的吗?

(a) standard RIAA recording and playback characteristics for phonograph records;

(b) standard playback equ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ape recorders


Herrick,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 for Electronics, McGraw-Hill, 1972


蛇油大师:


呃~~~~~~呃~~~~~~~~~~~~~~~~~~~~~~~~~~~~~~~~~~~~~~~~~~~~~~~~~~~~~~~~~~~~呃,大师我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了, 你说的是什么均衡电路, 大师我不具体研究电路。


选择性失忆(症状)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item/%E9%80%89%E6%8B%A9%E6%80%A7%E5%A4%B1%E5%BF%86/6538328



直接切割的黑胶唱片的动态范围可能超过70dB。
理论上用金刚石制成的LP唱片的动态范围为110dB,而理论上黑胶唱片的动态范围预计为70dB,
测量结果表明实际在 60-70dB 范围内。


对于黑胶唱片,每次播放光盘时都会有一些保真度的损失。
这是由于触针与唱片表面接触时的磨损。

隆隆轰鸣声
隆隆声是黑胶唱片一种噪音特性。由转盘轴承的偏心不完美引起的,除了所需的旋转外,
盘面往往会有轻微的晃动--转盘表面也会上下和左右轻微挪动。
这种额外的运动作为噪音加入到所需的信号中,通常是非常低的频率,
在安静的段落中产生隆隆的声音。非常便宜的转盘有时会使用滚珠轴承,
这很有可能产生可闻的隆隆声。更昂贵的转盘往往使用巨大的套筒轴承,
产生令人讨厌的隆隆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增加转盘的质量也往往会导致隆隆声的减少。
一台好的转盘的隆隆轰鸣声必须比拾音器的指定输出电平至少低60dB。


这些大师要鼓吹解码器的时候会强调 “飞秒”时钟, 以及各种 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 带来的痛苦;但等到他们(同一批人)鼓吹 LP 的时候,就忘记 LP 的上下左右抖晃, 皮带传动的各种不完美, 似乎信仰就是万灵药。他们有多么言不由衷。这就是一群沐猴而冠的大湿。


1998年,Benjamin和Gannon使用听觉测试研究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的可听性,
他们发现,可听的最低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水平是10ns(rms)左右。
这是在17 kHz的正弦波测试信号上。
对于音乐,没有听众发现在低于20ns的水平可以听出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Ashihara等人(2005)
的一篇论文试图确定音乐信号中随机抖动的听觉阈值。他们的方法涉及ABX聆听测试。
讨论结果时,作者评论:到目前为止,消费产品中的实际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似乎太小,
至少对于音乐信号的重现来说是无法靠听觉检测到的。


黑胶唱片好在它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加拿大的 TED ROGER (电信公司老板)有一次被问到为什么他的店铺会给签约的顾客一个根本不必要的 WELCOMING PACKAGE 空纸盒的时候。TED 说: “THEY LIKE TO HOLD ON TO SOMETHING.” 别去找出处, 这是俺亲自听到的。 TED 已经过世了。

黑胶唱片它给了他们一个精神寄托(Nostalgia), 因为他们不喜欢 “云上”的东西。云上的东西开不了脑放。黑胶唱片出来的声音就是 “三频均衡”, 云上的东西就应该下盘不稳。即使他们插错接口, 把黑胶唱机接到 CD 口而不是 PHONO , 他们依然会坚信他们听到的信息量很足而且三频均衡。这是他们的信仰。哦, 千万别理论。他们可以自称文科生或者不懂电路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圈子里, 科学和科学家是笑话。


PHONO 唱机输入是一组输入插孔,通常是迷你插孔或RCA接头,位于前级放大器、
调音台或放大器的后面板上,特别是在早期的收音机上,唱机或转盘与之相连。
现代唱头提供一个非常低的几毫伏的输出信号,电路对其进行放大和均衡。留声机录音时,高频被提升,
低频被衰减:在重放过程中,频率响应的变化是相反的。这减少了背景噪音,包括咔嗒声或啪嗒声,
同时通过减小较大的低频起伏的大小,节省了每个音槽所需的物理空间。
这是在功放中通过一个PHONO唱机输入来实现的,
该输入口集成了标准的RIAA均衡电路。


所以同样的这一群人, 直到今天还在折腾不接地的 “地盒”, 地盒既不能防雷劈, 在 21 世纪其实也很影响他们装 )x( ......但他们坚信自己不同(CHOSEN)。

俺孩子的同学的爸爸刚好是个奥地利移民到加拿大搞音乐的。聊起 VINYL RECORD 这个事情, 他说:“CAN YOU IMAGINE HOW ST*PID THEY ARE? THESE PEOPLE BELIEVE THAT DIGITAL COPY SOUNDS INFERIOR TO DOWNMIXED VINYL RECORD FROM THE EXACT SAME DIGITAL COPY? ”

俺只能给个笑哭的表情。 当然, 他说的不是咱中国人而是包涵祖国耳机音响发烧圈的一个超集。



上世纪90年代HiFi组合音响领域非常棒的日本厂商如健伍、先锋、爱华,什么时候在这个领域销声匿迹了?


说到日本厂商, 不可能略过 JVC, SONY 和 PANASONIC, 也不可能不提三洋、东芝、日立、NEC 和夏普。还有天龙、安桥、金嗓子(Accuphase Laboratory, Kensonic Laboratory)以及马兰士这些牌子。 甚至专业音频的 YAMAHA.

如果俺没记错的话, SONY、PANASONIC、三洋、东芝、日立和NEC等等公司都曾经自己做集成电路或者厚膜电路。 例如三洋的 STK 系列厚膜电路。俺自己玩过的有 STK439, 功率比 TDA2030A BTL 大一点点, 对散热要求比较高。那时候还没啥人玩电脑, 当时有个朋友送了俺一盒散热硅脂, 装在肥皂盒里。俺不识相地说:“怎么才给这么点?” 这个朋友笑骂道:“我刁你公龟, 你有本事用完这盒硅脂至少能赚个五十万了......” 他家用的是金嗓子的功放。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一般称为JVC,是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日本横滨的消费性与专业电子企业。JVC 发明了日本第一台电视机及VHS系统。现“Victor / /JVC”为JVC-建伍运作品牌。与JVC建伍合并前,在祖国大陆与台湾省依然使用“胜利”作为JVC的公司名称。美国RCA唱片持有“RCA-Victor”商标权,在海外不能使用“Victor”品牌。JVC 曾陆续于1956年启用“STAR”,港译“星牌”;1958年“NVC”(Nippon Victor Company);1959年“NIVICO”(NIppon VIctor COmpany),同年开发“JVC”(Japan Victor Company)品牌,1961年在台、日注册,与“NIVICO”双品牌并用至1978年方由“JVC”完全取代,两岸三地以正式译名“杰伟世”:

  • 杰伟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JVC(China)Investment Co., Ltd.)
  • 台湾杰伟世股份有限公司(JVC Taiwan Corp.,于2014年解散)
  • 杰伟世建兴国际有限公司(香港,JVC Lite-On IT. Manufacturing and Sales, Ltd.,于2009年解散)

在日本,JVC承继RCA的“Victor+His Master's Voice”商标较为人知。而“His Master's Voice”商标不能在日本以外使用(美RCA、英HMV均持有该商标权)。在日本的HMV商店,不允许使用His Master's Voice标语和Nipper的商标。

JVC并入JVC-建伍后,由旧有“Victor”品牌产品、“胜利娱乐”(ビクター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继续使用“Victor+His Master's Voice”商标。

1920年-1960年

以“日本胜利留声机公司”(日本ビクター蓄音器株式会社)之名成立于1927年9月13日,是当时美国留声机及黑胶唱片领导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子公司。1929年公司大部分所有权转移到RCA-Victor(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在1930年生产留声机及黑胶唱片;1932年开始生产收音机并在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台电视。二战期间,日本公司与外国的合作伙伴断绝关系。1943年全名改为“日本音响公司”(日本音響株式会社)。1945年全名改为“日本胜利股份有限公司”(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Victor Co of Japan Ltd.)。直到1953年,JVC由松下电器所有,拥有JVC 36.90%股权。1960年,JVC开始发售彩色电视机。

1970年-1980年

JVC发明了VHS格式,并于1976年10月展示了第一台播放器“HR-3300”到消费者市场,售价256,000円。Sony在1975年前引入Betamax家庭录像带格式,成为VHS主要竞争者,导致1980年录像带格式大战。Betamax录像带比VHS录像带更细小,提供更清晰的影像。1984年有四十间公司使用VHS而使用Betamax的只有十二间,Sony终于承认失败,于1988年开始生产VHS录影机。

在1970年JVC开始销售Videosphere,一个放在太空头盔形状的便携式新颖CRT电视,底部有闹钟。这是一次商业上成功。在1976年JVC引进了3060,一架内含卡带播放器的三吋便携式电视机。1977年JVC导入新版企业识别标志。

在1979年JVC展示了VHD/AHD碟片系统原型。1983年4月开始在日本市场上出现,随后也在1984年销售了少量给英国的工业市场。但那时候飞利浦和Sony已经开始销售光碟,VHD完全赶不上趟。

1980年JVC推出雷同Sony Walkman的便携式音响设备。JVC CQ-F2K于1982年发行,拥有一个连接到耳机的可分离的收音机。JVC不能令该产品成功,数年后便中止了其生产线。JVC使用了Victor的名子在日本销售该产品。

1986年JVC发行了HC-95,一部个拥有3.58 MHz Zilog Z80A处理器、64KB内存、运行MSX Basic 2.0的个人电脑。它包含了两个3.5吋磁盘机并且符合MSX-2的最大图像标准。然而就像Pioneer PX-7一样,它拥有可以处理影像添加及互动式影像处理的的硬件接口。它首先在日本发售,然后是欧洲,但成绩不太理想。


美国JVC为日本JVC子公司,硏发几项领先的技术,例如VHS录影机,JVC正为多媒体时代提供产品。JVC专业产品公司(Professional Products Company)分配了一条完整的广播设备、专业的演示设备生产线,包括相机、VTR、编辑设备、D-ILA及LCD投影机、视觉演示,显示屏及电脑产品。

2001年10月,国家学院电视艺术与科学科颁发一个“技术进步杰出成就”艾美奖予JVC,理由是开发出消费者摄影机。每年JVC都是东京影像节及JVC Jazz Festival的赞助商。

JVC曾是1982年与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赞助者。JVC亦是第一个肯尼迪太空中心的正式伙伴。2005年,JVC加入高清晰影音网络联盟(HANA;High Definition Audio-Video Network Alliance),以帮助消费者制定家电标准。JVC曾于2005年开发出第一台DVD+RW DL。

2007年7月24日Panasonic确定将其持有之JVC经营主导权,转手给建伍公司最大股东Sparx Group,正式脱离Panasonic,预计在2007年8月时,松下对 JVC持股将由7月时52%降至36.9%,而Sparx及建伍合计将持有29.8%,之后松下将出售其剩余持股。

2008年5月15日,和建伍公司宣布双方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全部业务合并,组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命名为“JVC建伍控股”,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运作,JVC子公司化。

2011年10月1日,JVC并入母公司JVC建伍成为运作品牌,公司法人消灭。



濒临破产的先锋公司曾是日本最知名的音频设备制造商之一,它提供了一个案例,说明在模拟时代蓬勃发展的音频品牌所面临的困难。


先锋公司在2015年退出了音频业务,将其资产出售给另一家日本音频设备制造商Onkyo和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ohlberg Kravis Roberts。其进军汽车设备市场的计划出现了问题,因为它未能适应互联互通的趋势以及向制造商而非消费者推销的需要。先锋只是一个例子,随着音频热潮的消退和行业的数字化,该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以来一直在挣扎。


另外两个大品牌 Denon 和 Marantz 合并成D+M集团,隶属于 Sound United。建伍与JVC合并,成立了JVC-建伍公司,集中生产汽车导航系统。著名制造商Sansui Electric在2014年倒闭了。根据东京商工研究公司(Tokyo Shoko Research)的数据,由于其收入从1984年的525亿日元下降到1999年的46亿日元,生存受到了影响。到2010年,三水销售额已萎缩到只有4040万日元,因为把重点转移到了服务其旧产品上。三水的股份,以及其他两家日本音频设备制造商Akai和Nakamichi的股份,在多年的财务困难后落入各种投资基金手中。这三个品牌是香港商人詹姆斯丁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稳定的投资组合。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丁的Akai Holdings公司倒闭,随后发生了多年的刑民诉讼,涉及丁是否将日本品牌的所有权不当转让给澳门大亨何某的Gr**de Holdings公司。丁身陷囹圄,格*德公司也在2011年破产。华商谭接管了格*德并将公司更名为宁*控股。谭也有自己的麻烦,于2014水遁到了新**国以躲避调查和指控。


【此处省略若干汉字】


在日本,电消品商Doshisha拥有Sansui 品牌的生产和销售权。产品包括家庭音响系统和扬声器,但其工厂和技术人员不是老三水的人。其他公司也在授权下生产和销售三水、赤井(雅佳)和中道(雅佳)的产品。赤井的电子乐器子公司Akai Professional被卖给了美国的inMusic Brands,该公司生产和销售MPC鼓机和键盘等产品。


虽然一些日本公司没有在音频业务的低迷中存活下来,但大多数品牌都还在延续。可是现在以这些品牌销售的许多产品与它们早期的“牌子”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此处省略若干汉字】




日本公司曾统治电子行业。在这个发明了随身听的国家,很多著名的品牌错过了主要的趋势,比如智能手机的兴起,并被公司内部的官X主义困扰。亏损的决策和会计丑闻也成倍增加。

东芝

作为半导体、核电、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其他家用电子产品的先驱,东芝已经加入了苟延残喘靠银行续命的公司行列。 WisdomTree Investments Japan的首席执行官 Jesper Koll 说:

"东芝是最后的僵尸"。东芝企业集团在关键行业输给了中国和韩国的公司。作为回应,东芝转向其他业务,通过收购美国公司西屋电气,将资金投入到核电行业。东芝曾经以引领潮流的创新而闻名,从笔记本电脑到内存芯片。东芝在2015年陷入了大规模会计丑闻的麻烦。当东芝努力清理门户时,在核电上的赌注变了味。东芝其美国核电部门的大规模延误和成本超支将使其财务状况出现63亿美元的漏洞。西屋公司已经申请破产,而东芝警告说东芝自己的生存也成问题,要出售其珍贵的内存芯片业务和其他资产以维持生计。


夏普

夏普在20世纪80年代以高端计算器、录像机和便携式磁带机而闻名。该公司在液晶电视和显示面板上下了很大的赌注,在一段时间内,此举获得了回报。但随后日元走强和全球金融危机使需求急剧下降。夏普在液晶电视和显示面板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结果并不理想。多年来,夏普在破产边缘徘徊,银行两次对其进行救助。宣布了巨大的损失,并在2015年从其全球员工中削减了约5000个工作岗位。听起来不多,但在日本这样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公司往往保持每个人的一辈子就业。夏普被富士康收购,这是一个令人沮丧但不错的结局。日本的极端礼貌文化促成了问题。对前辈的尊重创造了一种环境,使不良的管理决策多年来没有受到质疑。


三洋

三洋曾经是日本第三大消费电子制造商,销售手机电池和家用电器。该公司是一个全球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伦敦的顶级旅游景点之一皮卡迪利广场(Piccadilly Circus)占据了高级房地产,1978年开始在一个巨大的霓虹灯牌上做广告。三洋曾在伦敦的一个高级旅游景点中占有一席之地。到2000年代,该公司面临着长期的洗牌,努力应对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竞争。日元的强势也使日本的出口更加昂贵,给制造商带来了合并的压力。果然,松下(PCRFF)在2009年接管了三洋。皮卡迪利广场上那个340平方英尺的霓虹灯招牌,就像公司本身一样成为技术变革的受害者。三洋被告知要用现代的LED显示屏来取代它(允许动图)。公司说, "出于经济原因,觉得没有必要改变它"。




对于国货来说, 组合音响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起飞。早期国货音响没有 CD 。

俺家家境贫寒, 买不起当时在《参考消息》中缝大打广告的“狮龙”、“先锋”组合音响。 20000 多人民币,俺家买了第一台汽车。 那是一台二手的丰田皇冠右舵细蛋车。 后来转让给了别人。 第二辆车是五菱的微型车。第三辆是东风卡车。 第四辆是 ACURA 的日本型号本田伟哥 ......


80年代俺家没有买组合音响,而是买了 25 吋SONY 的平面直角彩电、SONY CD 机、TECHNICS (松下)的高速(四倍速)录音卡座和一台“DIAMOND” LP 唱机(广东佛山无线电一厂)。功放是自己做的土炮, 用的是上面提到的 STK439、东芝 1943/5200 或 1302/3281 对管、山肯 A1216/C2922、A1295/C3264、A1494/C3858 等等。滤波电容用了差不多 0.1 法拉,有多重料您可以自己想像。 还有后来的日立 K1058/J162 MOSFET就不提了。那是全民聆听 1812、摔玻璃、打雷和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年代, 也是俺人生第一次喝可口可乐和健力宝的年代。

虽然买不起组合音响, 但是俺家买了松下钛磁鼓的录像机。 那应该是大家发烧的标配吧。移民到加拿大以后俺想找这样的录像机怀旧,竟然在二手市场找不到一台带 HIFI 标志的录像机。



1991 年左右, 俺家才买了第一台LD影碟机。 俺同学家早在 8X 年就有了 LD 机, 俺是到他家看的《加里森敢死队》, 他爸是税局局长, 那也是俺第一次见到《参考消息》中缝广告里的实物。《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影碟也是在他家看的。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2640/


买不起影碟机, 俺就只能看 Lady Chatterley's Lover 的英文原版书, 这是俺英语学得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 俺的忠告是多看英文原版书, 特别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禁止出版的原版书。

还有一个原因是俺家买了东芝的 C3/C4 卫星地面站。那时候没有字幕, 看着卫星电视里面鬼佬说话, 家人老是逼着俺即刻翻译。好在那时候香港卫视上有《东京爱情故事》和《101次求婚》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否则俺都快被逼疯了。 英语同声传译哪有恁容易, 烧脑得要死。





再后来, 就是国产 VCD 影碟机和多媒体电脑起飞的日子。 俺家在 1991 年买了台二手的 286 电脑电脑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大部分的钱砸进了电脑的坑。

俺猜想组合音响的没落和卡拉OK以及影碟机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人们不再从收音机、唱片、磁带里面获取信息, 大规模地转向了视频和互动游戏。

1994 年 CERNET 开通, 俺访问的首批网站是阁楼和“服装厂商”花花公子的网站, 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 SCIENCE 或者 NATURE

1995年, 俺家买了东芝的奔腾笔记本电脑和 EPSON 的 LQ1600 针式打印机, 是的,用色带的那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