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灯花_百度百科

散灯花

[sàn dēng huā]
传统习俗
收藏
0有用+1
0
散灯花,中国民间信仰认为每人有一个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该星之手。初八群星聚会,因此要拜星君。晚上点灯、上供,然后散花灯。北京的居民都习惯这一天到白云观参拜星君。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
中文名
散灯花
别    名
散小人 [1]
拼    音
sàn dēng huā
注    音
ㄙㄢˋ ㄉㄥ ㄏㄨㄚ

读音

播报
编辑
ㄙㄢˋ ㄉㄥ ㄏㄨㄚsàn dēng huā

正月十三散花灯

播报
编辑
亦称“ 散小人 ”。即散灯。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意也。”十三日散花灯,也叫散灯花、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

元宵节散灯花

播报
编辑
元宵节散‘灯花’起源于汉朝,相传隋朝时就有了元宵节自发地散‘灯花’这个传统习俗”。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灯花”就是用普通的皱纹纸做成,一般要选五种颜色,双数是绝对不可以的。灯花的制作过程也很讲究,做之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还要预备一块潮湿的干净毛巾,因为在“捻”灯花的时候手很轻易变得光滑而没办法 “捻”动灯花,灯花一定要“捻”,“拧”和“捏”都不可以,这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捻”够一定数量的灯花后就要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里,在“散灯花”之前的一天要把灯花点上少许香油,让灯花全部浸上香油,香油不宜过多,否则就把灯花“拿死”了,再散灯花的时候不轻易点燃。
每到正月十五天黑下来,家家户户就把预备好的“灯花”拿出来,一家老小开始“散灯花”,屋里院里的各个角落都要散到,一直散出家门也就把一年的坏运气带走,同时好运气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