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为啥恒大负债这么多?

关注者
114
被浏览
432,103

43 个回答

用炒房的案例就能解释。你有1000万,买了一套房子,抵押给银行又贷款出来1000万(有人说1000万的房子贷不了1000万,但是别忘了前几年就能贷,因为房价每年都在涨,何况房开还有各种骚操作)。然后你手里又有了1000万现金。重复这个操作10次,你手里就能有11套房子,当然还有1亿的债务。你这11套房子就是他宣称的2.3万亿资产了。原计划是忽悠装修公司进场装修后,每套房子卖2000万。那么11套卖掉就有2.2个亿,连本带利还银行1.2亿后手里还剩1个亿。给装修公司3000万后手里还有7000万。这tm算盘打得绝妙吧,要知道原来手里就1000万,一通操作下来变成7000万了。

结果算盘打漏了,房子还是只能卖1000万一套没继续涨,那就麻烦了。手里有1亿贷款2000万利息,十几套房子3000万的装修还没付,应付资金1.5个亿。而11套房子呢?只值1.1个亿。你说这时候装修公司的款还拿得回来吗?原先1000万进场炒房的,这种局面给他从头卖到脚也堵不上窟窿了

恒大的问题也是咱们国家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这个也不是啥秘密,随便看看新闻就知道,恒大出事后,那几个头部民营房企也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其实再往大里说,房企现在的倒霉样子也是咱们国家的经济大环境造就的。高智商的话说,时代造就了恒大们,现在环境变了,那些不知道踩刹车的房地产商就被甩下了车。

(一)

在很多人看来,房地产商挣的是盖房子的辛苦钱,1个亿拿上地,花5000万盖楼,2个亿卖出去,成本1.5亿,他们挣5000万的利润。

当然了,这个1.5亿肯定不全是自有资金,可能自己有1个亿,再借5000万,等卖了房子,回笼资金后把账还上,剩下的钱再拿地,再盖房子,然后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

这个跟传统制造业是一个思路,你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资金的流转速度,或者说你盖房子的速度,所以早期地产商都追求短平快,绝不拖泥带水。

但是大家知道,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房价一直在狂飙猛进。你2个亿卖出去的房子,可能过两年就变成4个亿,便宜了那些买房子的人,恒大们却只挣了个辛苦钱,你说这心里能平衡吗?

所以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商的花活就来了,比如捂盘惜售,房子盖好了我不卖,就等着涨价。或者买了地不开发,先放个两年,周边房价上涨,地价也会跟着上涨,到时候转手卖给别人赚个差价,或者那时候再动工开发,房子晚卖两年,利润就能翻着番的涨。

这波操作本质上跟炒房人是一样的,赚的就是差价,那逻辑就是,与其让炒房团吃红利,还不如我自己下场挣这个差价。

但是有个问题,不卖房子就没有资金回笼,没有资金就没法拿地,在房价烈火烹油的时候,地皮就是摇钱树啊,买到就是赚到,买不上那比亏本还难受,咋办呢?

套路其实跟炒房人是一样。我有个同学是最早一批参与炒房的,他们圈子内有个理念,就是用最小的本金撬动你的资金盘子,具体操作也不复杂,每个房子都付20%的首付,剩下的都从银行贷款,那时候监管没那么严格,银行敞开放贷,他用这个方法买了五六套房子,合计供着300万的房贷,那是2005年,当时就把我们唬的一愣一愣的,觉得这也太冒险了。再看现在,300万的房贷也就是北京郊区一个上车盘的水平,恍如隔世啊。

对房地产商来说,搞钱的套路差不多,主要也是向银行贷款。把手里土地抵押出去,拿到贷款后再去投标新的地皮,所在城市没有新批地块,那就去其它省市,反正目标就一个,不顾一切疯狂囤地,就跟炒房人四处买房布局是一个道理。

那银行为啥愿意把钱贷给地产商呢?

一方面是抵押物值钱,地产狂飙时代,一块土地今天价值1亿,明天就可能变2亿,银行才不担心你违约,甚至抵押物升值,你还可以跟银行申请追加贷款额度。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2009年有个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资金大部分都得通过银行中转,银行手里捏着大把现金,放贷自然也是大手大脚。

而当时外需不足导致制造业疲软,所以这些资金基本都流向了基建和房地产,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基建开始取代外贸成为拉动经济最重要的手段。

此外还有个不太明显的原因,地方政府也在这波放水狂潮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操纵地方商业银行给房地产商大开绿灯,毕竟他们有钱才能在招标会上频频举牌,土地卖出高价,地方政府是第一受益人,在地价上涨这件事上他两是穿一条裤子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土地的价值最终还得体现在建筑物上,面包卖出去面粉才能卖出去,地价上涨,房价也跟着上涨,老百姓买不起房怎么办呢?

没关系,银行贷款能解决一切问题,我前面说了,那时候没有限购这一说,审核也很宽松,随便写个收入证明,盖个萝卜章就能一路通行,老百姓也愿意贷款,反正房价会一直上涨,长期看都不是问题。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银行一手贷款给房地产商炒高地价,另外一手贷款给买房人,让他们来接盘因为地价上涨而跟着上涨的房产,左脚踩右脚,房地产就飞上了天。

这个过程中各方都受益,地方政府卖地挣的盆满钵满,银行门口排着长队,贷款生意红红火火,房企和老百姓虽然借了一屁股债,但是资产负债表还比较健康,因为无论是房产还是土地都在上升期,债务端上涨的同时,资产端也在水涨船高,所以整体上看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站在局外看,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的时候有多嗨,崩盘的时候就有多惨,国家是懂这个道理的。而且房地产这种高杠杆的发展模式,又会带来货币超发引发通胀。

对,跟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房地产不是货币的蓄水池,而是个货币生成器,这事不多解释了,贷款能创造货币,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说过这事。

所以狂欢了没几年,国家就开始收紧给房地产的贷款。

(二)

一下子断了供给,房地产面临一个非常危险的境遇,对于房地产商来说,一方面有些项目已经开工,需要持续输血才能完工,否则前期投入全打了水漂。另外一方面还是那个老问题,房地产能够持续上涨,是因为房地产商不停的拿钱砸,如果贷款这个口子断了,没有资金托底,房价、地价都会掉头向下,账面资产也会跟着缩水,公司信用下跌,贷款就更难了。

而且土地大部分都抵押给银行,如果抵押物价格降低,银行很可能会要求提前还贷,或者追加抵押物,那更是雪上加霜了。

大家能看明白吗,那个时候房地产已经脱离了本质,有点像炒股,大家往里砸钱的原因是有股票上涨的预期,而这个预期能实现,又是因为有大量资金注入,这种互为因果的模式在上涨阶段可能会一飞冲天,但是如果忽然断了资金,掉头向下那也是一泻千里,根本拦不住。

所以国家的目的非常明确,收紧贷款,倒逼房地产商收缩战线,老老实实盖房子,辛苦是辛苦点,至少踏踏实实,跟”房住不炒“是一个意思。

国企是懂这个道理的,执行国家政策不折不扣,没了贷款,那就收缩战线,集中火力一个楼盘一个楼盘拱,回笼资金再去占领下一个高地,到现在大家看那些国有控股的房企,负债基本都在红线以下。

但是大多数民营房地产公司不是这样,躺着吃差价挣钱已经习惯了,你现在让他们下工地,一铲子一铲子挣辛苦钱,开什么玩笑?那来钱多慢啊。

咋办呢?

能有啥办法,继续搞钱呗。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房屋预售,打个地基就开始收房款,拿了钱转身就进拍卖大厅,继续拿地囤地,本质上就是从购房者手里搞无息贷款,这个道理很简单,不多说了。

此外上市融资也是一个选择,比如虽然恒大已经在香港上市,但毕竟是小打小闹,房地产商的业务和影响力都在国内,在境内上市才是终极目标。

不过我在上篇文章说了,像恒大这种靠借钱买地扩张的模式进不了A股,所以许老板准备曲线救国,选择借壳“深深房”上市。

为啥是“深深房”呢?

这个地产公司的大股东是深圳国资委,而恒大跟深圳市政府关系非常好。

大家知道2015年的宝万之争吧,宝能系投入巨资疯狂收购万科的股份,眼看就要把万科吃掉。万科那可是深圳市政府的亲儿子,怎么可能拱手让人?于是发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反收购,这其中就有恒大一份贡献,出资300多亿购买了万科14%的股份,挡住了一大部分火力。到2016年风平浪静的时候,又把股份低价卖回给深圳国资委,这一波逆向操作据说里外里亏掉了70亿,好处是恒大跟深圳市政府这个善缘算是结下了。

这儿咱们多说一句,哪怕对巅峰时期的房地产商来说,70亿也不是个小数目,那么问题来了,花这么大的代价纳这个投名状值不值呢?

主要是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商本来和地方政府就是深度绑定,咱们前面说了,就炒作土地价格这事来说,他们穿一条裤子,而且地产商拿地、从银行贷款,搞金融牌照,包括土地招标什么的都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就这方面来说,他们比其它民营企业更需要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所以恒大歌舞团的存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比如恒大当时在深圳有很多旧城改造项目,这种工程牵涉面太广,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支持,光靠地产商肯定是搞不定,必须得和地方政府打成一片。而且许老板的风格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得惊天动地,既然是帮忙那就得弄出点动静来,造势本质上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段,多花点钱就当是做广告了。

咱们说回来,当时为了筹划上市,许老板还发动关系,拉来1300亿的战略投资。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了解战略投资,其实就是股权投资,有点像风投,不过风投是公司发展早期入场,战投一般是公司有上市意向的时候出手,相当于在公司上市前提前布局,先拿个原始股,等IPO发行后躺着挣钱。

对于恒大来说,拿了这笔钱,可以给公司来一波升级改造,比如扩大业务,修复资产负债表,还可以请头部证券公司操办IPO,将来上市的时候能把股权卖个好价钱。

当然了,能不能圈到钱,能上市是个基本前提,否则这些投资就等于直接入股了,相当于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完全背离初衷。

战投们常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自然也得给自留后手,他们跟恒大签了对赌协议,如果上市不成功,1300亿连本带利都得还给原主。也就是说,能上市就是股权投资,不能上市就是债权投资,对战投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赌协议战投经常用的手段,比如张兰的俏江南,就是和战投对赌,因为上市失败,甚至丢掉了俏江南的实际控制权。

恒大这次明显也比较倒霉,最后时刻被叫停了,那时候的房地产正在风口浪尖,国家拼命想拉着这驾失控的马车,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给你加一鞭子。

这就麻烦了,按照对赌协议,不能上市战投就要撤资,1300亿加上几年的利息,将近2000亿的资金,恒大从哪儿搞那么多钱?

没钱那就得另想办法,估计那段时间恒大歌舞团的小姐姐们加班费是没少拿。许老板也没闲着,到处喝大酒,刷脸打感情牌,加上一些其它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最后大部分战投居然都放弃撤资,安安心心当上了恒大的股东。当然了,也有可能是许老板耍赖,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地方政府撑腰,那些战投们拿恒大也没什么好办法,也只能是含泪入股了。

剩下的坚持撤出,恒大没那么多现金,那就得有人接盘,比如深圳市政府就接了一部分,现在深圳人才安居持有恒大7%的股份,就是这么来的,算是地方政府投桃报李了。

反正这一波上市失败,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恒大里外里至少损失了上百亿,本来就缺钱,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三)

其实圈钱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个钱袋子,类似银行那样的提款机,随取随用,源源不断,这就得涉足金融业了。

恒大手下有三架金融马车,分别是恒大人寿,恒大财富和盛京银行。

人寿好理解,大家知道那个万能险吧,兼具保险和理财双重功能,你按时交保费,有事的时候按出险给你理赔,不出险到期后返还给你,就当是理财了。

这些保费基本上都补贴给恒大地产了。当然了,直接投资肯定是不行的,左手倒右手这吃相太难看,也不符合监管要求。常规操作就是通过其它公司转一道手,包括咱们前面说的给恒大的战略投资,有一部分资金就来源于恒大人寿。

这种模式在房地产行业景气的时候没啥问题,炒地皮的收入里随便切一块出来就能把收益覆盖。甚至恒大地产如果能成功借壳上市,股市的收益喂饱战投后,还能有一大部分补贴给恒大人寿。

但是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恒大人寿很快就黄了,接盘的是海港人寿。关于这个公司,大家就知道一件事就行了,背后的大股东还是深圳国资委,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还是他们自己人玩。

恒大财富就不说了,纯纯的敛财工具,恒大的很多员工也都把辛苦钱投了进去,没什么悬念这些钱都被拿去补了窟窿,2021年恒大财富暴雷,投资者血本无归,许老板那句“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也就成了非常搞笑的行为艺术。

最惨的是盛京银行,恒大很早就开始布局,到2016年成了第一大大股东,然后把恒大自己人安排到银行任高管,能干啥事大家闭着眼睛也能想出来。

给恒大地产贷款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恒大接手后,盛京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比例很快从2%冲到22%,这其中包括给个人的住房贷款和给房地产商的贷款,大部分辗转都进了恒大的口袋。

直接贷款还只是小打小闹,咱们前面说了,国家要给房地产上紧箍咒,规定了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比例,盛京银行这种地方商业银行的上限就是22%,超过就是违规。

这事恒大是知道的,如果只是图那22%的贷款,根本用不着花那么大力气控股,所以还有别的花活,比如操纵银行给建设商贷款。

大家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商接了项目并不会自己下场盖房子,设计会外包给设计院,具体建设会找建筑公司。一般是先干活后给钱,而且干完活也不会马上就给你钱,可能还得再拖个半年以后才能结清,结清也不是给你现金,而是给你个欠条,也就是商票,约定一个期限以后,你拿着商票再去银行兑现。

这个不光是在房地产行业,制造业大部分都有这个问题,上游企业给下游企业供货,不会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回款总有个滞后。原因有很多,可能收货周期长,也可能付款审批流程长,也有可能中间商在等下游公司的回款,反正供应链上的厂商互相欠款这事非常正常。

但是在房地产行业尤其严重,建筑商在房地产商面前那就是个卑躬屈膝,给你活就不错了,还想拿现钱?做梦呢。

主要也是基建行业产能过剩,盖房子又没啥技术难度,早先劳动力市场充裕,农民工有的是,建筑商缺的是项目,销售天天在市场上打听消息,听说哪个地产商拿了地皮,就得赶紧提着礼物找上门,去晚了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这种情况下,建筑商和设计院在地产商面前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可不是人家说什么是什么。特别是恒大这种大地产商,往往是先让你开工,许诺两个月后签合同,因为东家看起来财大气粗,你可能觉得风险不大,撸起袖子就开干了。然后两个月拖四个月,四个月拖八个月,你还不敢停工,停工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这就算上了贼船了,只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等合同签了也不一定能拿到货款,我前面说了,大概规律是给你一张商票,真拿到钱至少得两年以后。

大家不要小看这种押款,恒大2万亿的债务里,有将近1万亿就是欠供应商的货款,大家可以想象这个规模有多大。

对供应商来说,商票可以到期后兑现,如果急需钱也可以折价卖给银行,也就是贴现,或者用商票做抵押贷款。不过一般来说,银行对这种商票放款相当谨慎,因为钱能不能收回来完全看背书公司的信用。像恒大这种情况,公司资不抵债,账面没有余钱,商票也就跟废纸差不多了,你自己都要破产了,你打的白条还有谁能敢收?

但是如果银行是自己开的那就不一样了,恒大的欠条就这样源源不断的进入盛京银行的库房,换取资金以贷款或者贴现的形式进入建筑商手里。这事魔幻的地方在于借款双方是银行和建筑商,而实际操盘手确是躲在幕后的恒大,本质是许老板用银行的钱还了自己的债,算是借花献佛的最高境界了。

此外还有恒大用广汇的股权从盛京银行质押贷款的300亿,这种用自己的资产从自家银行的贷款的奇葩事,也是没谁了。

大家注意一下,我在前面文章里说过,最近几年银行暴雷,往往是因为失去控制权,大股东把银行的钱挪用到其它地方补窟窿,把银行当作钱袋子,掏空完事,至于银行兑付不了,那是银行自己的事,反正还有其它股东,再不济还有国家兜底,可不是随便折腾?

恒大也是一样,不过他干的比较隐蔽,多数资金都是经过购房人和建设商中转以后才进入恒大的口袋,明面上是正常贷款,实际抵押物是未来要交付的房产和未来才能兑付的商票,底层是恒大的信用贷,如果房产和商票都能正常兑付,对银行来说这就是很健康的贷款。

但是恒大现在一地鸡毛,房子是空中楼阁,商票等同于废纸,抵押物失去价值,贷出去的钱也就打了水漂。对银行来说也是两难,不追债就是坏账,追债呢,这些购房人和建设商其实也很无辜,特别是建设商,每个工头下面都挂着成百上千的就业,弄不好就是社会问题,你说咋办?

所以2019年恒大被赶出盛京银行了,辽宁国资委出手接管了盛京银行,顺便把恒大搞得烂账都接过去了,未来肯定是国家出钱慢慢消化,在保交楼的大环境下,要给供应商和购房人更多的生存空间。

大家能看出来吗?保险、理财、银行,恒大算是把够得上的金融手段都玩了一遍,不过吃相太难看,手段也简单粗暴,逮住一只羊使劲薅羊毛,搞涸泽而渔,很快就玩不下去了。

最后一招就是借债了,国内到处碰壁,那就去境外,这次恒大暴雷主要也是因为这部分美元债还不上。关于美元债咱们就说三点。

首先,这个债务大部分都是从债券市场借来的,并不是来源于银行,更不是网上说的内保外贷。

其次,这个债务规模不大,其实大家看报道就知道,没多少钱,100多亿美元,换成人民币不到1000亿,跟巨大的国内债比起来也就是九牛一毛。想想也知道,你一个中国的地产商,在国外又没什么业务,老外凭什么把钱借给你?事实上,这些债券主要是在香港发行,买债券大多数是中国人,包括恒大的很多高管,许家印自己就买了不少,还有香港商人,比如刘銮雄。

还有不少人说恒大在海外借债是因为美元利率低,其实压根是两回事,美元利率低不假,但那是金融机构间借款的利率,你一个外国地产公司想拿到这个利率?想什么呢?事实上以恒大这种信用评级,利率肯定是比国内银行贷款高的多,基本都在10%左右,这么高的利率还不上也就很正常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恒大所有的行为背后就一个逻辑,就是疯狂的搞钱,有钱以后就拿地搞扩张,毕竟在房地产烈火烹油的时代,土地和房产就代表暴利,就跟你炒股一样,在上升阶段,杠杆率越高你挣的越多,这种情况下疯狂买入就是王道,根本不在乎借债规模。

包括恒大的多元化经营,其实也是这个思路。

搞足球是为了扩大影响力,如果不是广州恒大网罗了那么多国脚,拿下那两次亚冠,全国有几个人知道恒大地产?没有这个光环怎么去其它城市攻城略地?

汽车新能源都是噱头,蹭行业风口的热度,一方面为了扩大影响力,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为了拿地。

大家可能不知道,恒大在各地布局产业,一般都有条件,就是地方政府得搭配住宅建设用地。我都给你解决就业了,你多少得表示下吧。等土地拿到手,建厂啥的就不着急了,恒大用这招忽悠了无数地方政府。

当然幌子不一定是建厂,比如那个恒大童世界,打了个样以后,剩下的就全凭一张嘴了,许老板每到一个地方都大方的表示给你们也弄一个,等搭配住宅用地到手,也就没下文了。

而且因为恒大排面太大,地方政府想留住这个财神爷,往往还会给出很多优惠,比如容许赊账。可能恒大交了个订金就把土地拿走了,然后转头抵押给银行变现,这个事实上也放大了杠杆率,到现在破鼓万人捶,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回收土地,更是雪上加霜了。

(四)

恒大现有大概有2万亿的债务,其中合同负债7000亿,这个其实就是买房人的预付款,收了钱又没交房,这笔账就作为负债挂那儿了。还有将近9000亿的应付款项,也就是拖欠建设商、设计院的钱,大部分都以未兑现商票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给别人打的白条。剩下的还有大约6000亿的各类型借款。

简单说就是三大类,收了钱没交货(合同负债),拿了东西没给钱(应付账款),还有单纯的借款。债务的大头是前两类,但是压垮恒大的却是借款里的那100多亿美元债券。

有不少人担心这100亿美元债是不是得拿国内资产抵债,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一般公司破产有个偿付顺序,比如有的国家会把税费优先级放在最高,你死不死我不管,先把份子钱交了。有的会优先保证给员工发工资,像恒大这次国家早就定了调子,要保交楼,也就是有钱得先打给建设商,让工地运转起来再说别的。

但是无论哪种偿付顺序,债券一般都是放在最后。道理也不复杂,债券属于一种投资,大家还记得那句话吗,“投资有风险,入市需慎重”,都提醒你了还来,那就默认你是可以接受风险的。而且债券利率一般都比较高,这么高的利率,你承担些风险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了,还有个不太好明说的理由,投资的钱都是闲钱,毕竟你不可能把饭钱拿去投资吧,所以这个钱拿不回来不会影响你的生存,延迟偿付对社会的影响最低。

肯定有杠精要喷我,你是不是没听说过投资失败跳楼的新闻?

这类人肯定有,但一定不是多数,你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一个地方,你那不是投资,你那是赌博,既然是赌博,那就愿赌服输了。

所以美元债也就那样了,大概率就是慢慢磨,一般就是两种方案,要不就是把债务延期,短期债变长期债,今年到期的延期到五年以后,要不就是债转股,你不想延期,那我也没办法,给你折算点股份,干脆就不还了。

恒大前段时间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其实就是要和债主们谈判,给还钱排个优先级,有点像你门口挤了一堆债主,你一言我一语,什么事都谈不成,于是你大吼一声,说都别吵吵了,一个一个谈。大概就这么个意思,跟冻结财产啥的没啥关系,冻结也不会冻结咱们国内财产,大家放心。

至于恒大未来的偿付顺序,只要记住保交楼这个大原则就行了,这个并不是大家想象的要保护购房者,本质是为了保银行和保就业。

怎么理解这个事呢?

购房者长期拿不到房就会断供,断供银行就多了坏账,坏账多了没准就会发生挤兑,银行最怕挤兑,万一被冲垮了,老百姓的血汗钱可就没了,所以银行必须要保。

而房地产商要保交楼就得加紧开工建设,设计院、建筑公司的活不就来了?而且这回形式变了,地厂商拿了地估计不敢再拖着不动,手里的存量土地也得赶紧拿出来开发,各个工地一起开工,对建筑公司的需求大增,情形反过来了,买方市场变卖方市场,工头们的好日子估计要来了。想开工?先把之前的账结清了。

而且那个2.4亿的债务其实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可怕,别忘了,恒大还有大概1.7亿的资产,算下来净负债也就是7000亿左右。有些债务其实只是纸面上的,比如合同负债7000亿,这个咱们前面说了,就是提前收的预付款,并不是说要把钱还给人家,只要把房子盖好正常交付就行了,实际上解决办法还得看那9000亿的应付账款,你得给供应商把欠款结清了,人家才能给你继续开工干活。不过也不用全部结清,大概率先给一部分,先让工地运转起来,剩下的慢慢还,等房子盖好正常交付,合同负债自然也就没了。

不过以恒大现在这样子,这些债务估计他自己消化不了了,还得国家出面兜底,原因我前面也说了,房地产上面连着金融,下面连着就业,两个都是国家必须要保的,这也是为啥说房地产大而不能倒,又说绑架经济,确实影响面比较大。

具体操作大概率是国资入股,大家也别乱喷,国家下场救企业这事全世界都在干,连自由灯塔美国也在干,而且长期看,这些投资未必就一定会亏损,房企的问题要放在大环境下看。房地产要减速,要换挡,但并不是说以后这个行业就完了,更换发展模式以后还要长期发展,把时间线拉长,都能解套。

接下来就是那个关键问题,房企欠债是大家共有的问题,为啥单把许老板抓了呢?

(五)

首先是那个500亿的分红的。这个我之前在文章里说过了,从程序上来说一点问题没有,但也确实不地道,要知道恒大地产拖欠欠款非常严重,有的开发商长期拿不到钱,公司直接倒闭,手下几百号人围了老板家,逼跳楼的都有好几个,这个情况下,许老板和高管们还从公司拿走巨额分红,多少有点黄世仁逼死杨白劳的感觉了。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为啥恒大欠了那么债务,公司居然还有利润分红。这个就跟报表口径有关了,香港股市对房地产公司财报有个规定,类似房屋预收款可以算作公司收入,也就是你收了款,没交货,也算作你当期的收入,这样一来,恒大那7000亿的预付款就变成收入了,大家可以简单做个计算,2.4万亿减掉7000亿,债务变成1.7亿,资产端再把收入加上,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

如果把时间压缩在一个年度内,收了钱却不用交货,只有收入没有成本,年底盘账想不盈利都难啊,这也就是网上说的提前确认收入,本质上是把收益放在当期,支出全部挪到未来,跟你借刷信用卡胡吃海塞差不多。

等到了2021年,美元债到期还不上,你要是公司持续盈利,资产负债表又这么健康,不还钱怎么都说不过去吧,所以2021年的报表就改了口径,原来那7000亿的收入变负债了,一下子就资不抵债了,其实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债务还是那些债务,资产还是那些资产,改了个口径就能实现财报的大反转,神奇吧。

至于那分红的钱哪儿来的,我前面说了,很大一部分就是恒大借的美元债,借债给自己分红,大家自己琢磨这骚操作。

还有更骚气的,这些美元债的债主,很大一部分都是恒大高管和股东。

这事可能不太好理解,怎么还能自己给自己借钱?

其实大家要有个概念,现代公司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是公司,股东是股东,两者严格隔离,股东的钱只要分红分走了,那就跟公司一点关系没有。所以股东借钱给自己公司,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操作一点问题没有。

这事其实不光恒大在搞,其它地产公司也在搞,为啥说恒大的操作骚气呢?

其它公司股东借款利息都很低,你是公司股东嘛,公司缺钱,拿出点钱来救急,从道义上说也是应该的,比如富力和碧桂园的老板也给自家企业借钱,但是利率5%左右,甚至还有房企大股东给自家企业提供无息借款。

当然了,这个也不全是给公司解决资金问题,股东给公司借款,其实有同甘共苦的意思,表明股东和公司同退共进,在资本市场上跟大股东回购股票差不多,也是给投资者竖立信心。

可是许老板他们就比较特立独行了,借给恒大的债务,利息高达13%,,比恒大正常借债的利息还要高几个点,这就有点不要脸了,几乎就是向全世界宣布,恒大是恒大,我许老板是许老板,一点关系没有,恒大亏损成啥样你都跟我没关系,反正这羊是我自己养的,薅点羊毛怎么了?

你要是彻底能分开,这咱们认了,前面不是说了嘛,有限公司嘛,公司和个人可以分开。但有时候许老板又忽然变身,和公司融为一体了。

比如许老板的公子结婚,前前后后花了将近1000万,都是恒大地产出钱,还有许老板的私人飞机,日常吃喝拉撒,酒池肉林什么的,这个也都走公账了。更可气的是2018年许老板衣锦还乡,给老乡派发米面粮油,这200万的支出也从恒大地产拨付,我请客,公司出钱,这时候恒大地产又成了许老板的私人公司了,你说这合理吗?

肯定不合理,但是这种支出非常容易做账,你得往死里审计才能查出来。

还有那个恒大财富,据说在暴雷前两天,许夫人就把购买的2300万理财产品赎回了,利息都没少拿,完美错过了投资风险还大赚一笔,比较起大多数员工把辛苦钱都埋在里面,你能说这是许夫人投资水平高吗?

大家能看出来吗,恒大作为房地产商,在大环境下碰到问题很正常 ,但是许老板最大的问题是把恒大当作提款机,各种薅羊毛,好处我拿,债务公司背,这就有点龌龊了。

本来两年前这些事就曝光了,国家迟迟没动手,就是想给时间让他收拾下烂摊子,不过许老板可能觉得法律上恒大跟他没多大关系,破产就破产了,不会影响他已经拿到的分红,所以有恃无恐,基本什么也没干,摆出一副躺平的姿势。这就有点不聪明了,但凡你把那500亿分红拿出点来补贴一下,作出努力补窟窿的姿态,事情也不会走到这一步。惹出那么大麻烦,还四平八稳到处招摇,确实把大家都惹怒了。

至于这个罪名嘛,我觉得大概率是非法集资,通过恒大人寿和恒大财富收集资金补贴地产业务,这事一查一个准,主要是他们当时干这事的时候基本就是半公开,只管挪用,根本不考虑还钱的事,否则也不会短时间就玩暴雷。这事许老板作为幕后主使脱不了干系。

至于转移财产什么的,其实主要许老板自己拿的那些分红,这属于个人财产,理论上来说属于正常操作,不太好处理。

当然了,程序正确不代表就没问题,许老板在分红这件事上,最大问题是借了美元债,我在前面一篇文章里说了,许老板他们的分红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恒大”这个开曼壳公司借的美元债。

要知道,国内债务再多,那也是人民币债务,内债不是债嘛,怎么都好说。而且这2.4万亿数目看着大,实际借债也都花在国内了,不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有助于拉动经济。比如购置土地的钱,给了地方政府实际上增加了国库,给供应商的钱可以帮助解决就业,就算是许老板自己骄奢淫欲,那也为国内贡献了消费,说白了,属于肉烂在锅里。

但是外债不一样了,你得真金白银拿出美元来还债,最后动的还是咱们做外贸辛辛苦苦赚的美元,这就属于从锅里捞肉送给隔壁邻居了,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六)

说了这么多感觉也说清楚了,文末再说几个感受吧。

首先房地产的发展模式肯定要发生变化,之前房地产经营的重点在土地上,实际是把土地作为一种资产运作,本质是玩金融,跟炒房客是一个套路。这个不光是房地产商在搞,地方政府实际也在围绕土地做文章,所谓的土地财政嘛。

未来这个思路不行了,土地大概率会变成跟房产一样,房子是“房住不炒,土地会变成“地用不炒”,对地产商来说,严格限制杠杆率,拿了土地老老实实盖房子,回笼资金后再攻下一块地,实力雄厚可以多开几个项目,小公司就老老实实一栋楼一栋楼盖,挣点辛苦钱就行了。

其实从国家划3条红线开始就是个思路,执行的一直不好,这回恒大闹这么一出,估计地厂商们也被吓的不轻,这回应该会老老实实下工地了。

还有曹德旺说的那个,恒大30个亿的注册资金,怎么能欠下2万亿的债务,这个其实完全有可能,注册资金跟公司资产不是一个概念,你能不能贷到款,跟你的抵押物有关,跟注册资金关系不大。

注册资金相当于启动资金,启动完了我一路狂飙,公司资产扩张几十倍是完全有可能的。注册资金的用途,就是公司破产的时候,股东们只用承担注册资金的赔偿,也就是说如果恒大暴雷,不管最后有多少债务,许老板和股东们最多只用赔偿30亿就行了,跟500亿的分红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也难怪人家有恃无恐。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股东和公司物理隔离就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如果不做隔离,投资风险行业有可能把之前攒的家底全部败光,那谁还敢玩?所以设立一个防火墙,有个亏钱的底线,投资者才能放心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可以完全排除干扰,从公司运作的角度做出决策,公司发展壮大,股东拿分红,经理人拿奖金,是个双赢的结果。

有一种说法,西方近代能够强大,科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公司制的发明。比如西方殖民扩张的时候,冲锋陷阵的都是各个国家的“东印度公司”,他们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国家的作用。

这话没什么问题,公司和国家的本质,就是为了把社会资源组织起来干大事,区别在于国家是自上而下的,适合方向明确的情况下,用公权力组织大家向一个方向努力,需要极高的管理成本和组织成本。公司制是自下而上,股东、经理人、员工各自评估自己的风险和收益,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大家才进入,如果失败了也能全身而退,从创新和发展的角度看,公司制更有效率。

但是这个制度也不是一点毛病没有,如果碰到个别不道德的股东,把公司和个人绑定在一起,那就可以实现公司背债,个人拿钱。这个也没办法,西方也有这样的情况,这种就属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不够彻底,导致股东把公司的资源当作自己的资源,公司人格不够独立,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薅羊毛,最后股东高管们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留下公司一身病抛给社会。

解决方法也只能靠监管了,一方面给这类公司投资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好好看看有没有偿还能力,资金是不是用来发展公司业务。另外一方面审计也不能浮于表面,得确保每一笔支出都和公司经营有关,不能让股东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段把公司资产挪到个人手里。这也是为啥这次恒大暴雷,专业人士都把矛头指向了负责给恒大做审计的普华永道,他们肯定是有责任的。

还有一个值得警惕的就是混业经营,特别是金融和实业的混合,左手银行,右手实业,操作资金简直不要太方便,倒几次手资金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点像没有银行牌照,干的却是银行吸收存款的买卖,又脱离监管之外,不出事才怪。恒大就是因为控股银行,搞混业经营,才搞出了这么大的事。而且这个也不是个例,我前面说了,前两年很多银行暴雷,就是因为大股东胡搞瞎搞,把银行资金违规贷款给自己的子公司。

其实混业经营这事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比如欧洲那些老牌家族企业,一般都是混业经营。但人家是百年老店,要把生意长久做下去,混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壮大企业,操作金融主要是为了服务实体,这个根本原则能把握住,所以问题不大。

而咱们国家踏实做企业的太少了,大家都是为了挣快钱,搞金融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变现,很多大佬最后大捞一笔就跑路了,给银行留一堆烂账。关键银行的另外一头连着储户,这个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往往最后风险还得国家承担。

许老板也是一样,严格来说他也不能算企业家,他的所作所为更像是暴发户和投机者,开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捞钱,这种情况下你给他金融牌照,那就是把羊推进了狼群。

道德约束是没用的,如果没有好的机制约束他们,最好的办法还是严格限制混业经营,特别是对金融这种影响面大的这个行业,还是独立运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