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这样的工作,可以做一辈子吗?

我不是设计师,好奇问问而已 喜欢艺术方面,现在辞职重新找工作中。考虑过想再学习从事设计工作,建筑设计不可能了,必须多年大学培养,建筑装饰设计,已经生活…
关注者
19,454
被浏览
4,812,861

594 个回答

那一年,我从UCLA毕业,在学校外面的Westwood Blvd.上一家很小的建筑师事务所,谋了份职位。

老板,是我在UCLA时候的教授,Barton Myers。

------------------------------------------------------------------------------

赴美以前,我也曾在中国做过数份工作。带着十人团队,疯狂的打各种投标。为了挣取出国留学的费用,没日没夜的干活,描画着各种连自己看了也会做呕的方案。

说实话,学生时代所有对于设计的热情,早已被消磨殆尽。

所谓出国深造,也只求换个环境,或曰见见世面。继续读建筑,想来也只是个谋生的跳板吧。

等到拿了UCLA的Offer,其实也没有太过激动。投向几家常春藤的申请,都被拒了干净,不好意思向旁人语。

然则,UCLA的日子只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诺大的UCLA,唯建筑系实在是太小一个系。没有本科生,总共不到一百个学生,倒有几十个教师;自成一格,以至于连开学时间也与别人不同。

我,系馆里唯一中国人。

听不懂,说不明白,连坐公共汽车都要重新学;每天几百页艰深晦涩的材料阅读,再加写报告,已近无眠状态;各种新软件新工艺,全部要自学,比如一晚学会用Formz,第二天便要上机打印模型,兼做presentation;该死的英制,让我完全失了尺度,那些原本熟谙于胸,简简单单一个门的细部,都要换算很久.......

所以,很难避免受了些白眼,以及几位专业课老师的鄙视。其后要再选那些热门老师的课程,人家直接把我踢出来了。


------------------------------------------------------------------------------

而Barton 是第一个欣赏我的教授。

70岁,满头银发的教授,他的课,选的人不多。因为他是Old school的,学生们觉得他早该过气了。也因为这样,我很顺利的在其中一个Quarter进了他的设计Studio。

只有我知道,他是我在中国的那个书架上的一本书。真的,我很多年前就买了他的作品集,一直在书架上存着,经常翻看。

在你失去了所有热情,艰难度日只求早点毕业的时候,与书中人物在现实中的奇妙相遇,多少会带给你点小惊喜吧。聊胜于无。

设计课,我实在没有准备,硬着头皮在别人陈述的时候,用5分钟,勾了幅草图。

Barton看着图,又看了我一下,说,你下课以后跟我来一下。

他带着我去了系馆旁的咖啡店。问我要喝啥。

彼时,我还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又心怀忐忑以为老人家要批评我偷懒的举动,于是没有要饮品,傻不拉几的站在那里等候。

他笑了笑,问我:你去过艺术学校学画么?我说没有,只是受过中国建筑系一些基础训练而已。他点了点头,说:你的画,是现在这里所有的学生都画不出来的......他顿了一顿,说:你愿意到我事务所来做兼职么?

我吃了一惊,接着意识过来,笑着拼命点头说好。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走了。

UCLA课程设计草图,大头帮主。

-----------------------------------------------------------------------------

毕业后,我没有费太大劲,就留在Barton Myers Associates, 成为了正式员工。

说是正式员工,我却连电脑也没有。每天坐在桌前,发呆。当然,能领到的薪水也是最低线的,勉强够花。

偶尔,前排的老员工会招手,让我过去,钻到他的桌子底下,帮他把松掉的插头插好。

或者,是整理凌乱的模型桌,把所有材料归类放好。

或者,哪个灯泡坏了,去地下室搬梯子上来,换好,再把梯子搬回去。

Barton 很忙,但他依旧记得他招我入事务所的因由。有时候会让我帮他们勾几张透视。

每天下午,5点45分,我下楼出门,坐上8路公交车,一直做到santa monica,在绵长的沙滩上躺着,一直等到几个小时后太阳下山,再坐车去公寓前的Ralph买些吃的,回家。

那种节奏,跟在中国,在UCLA,天壤之别,从未试过如此安逸。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终于,他们人手不足,分配了我一个设计任务,做洛杉矶Downtown 8th & Figure 这两大街交界口的一栋酒店综合楼设计前期。

我忽然便有了热情。一丝不苟的开始建模,按着Google Map上下载的卫星图,将整个downtown,一点点的做出来。

同事们围过来,看我渲出来的草图。他们看我的神情,已经有了不同。

Los Angeles Downtown. by 大头帮主. 2006.

我不知道,“He is the man." 用中文应该如何准确的翻译出来。这是当时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同事们都下班了,而我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那就开始画基地的CAD吧。


------------------------------------------------------------------------------

Barton 在大约傍晚7点半的时候,独自走上楼。

他看到有灯,大喊了一声我的名字,便笑着走了过来。

他站在我身边,仔细的一张张看着我下午打出来的渲染图。

”你现在在画什么部分?“

”放首层的CAD线。“

”去打出来,拿给我。“

我跑去打印室,取回图纸。

他拉了把椅子,坐在我身边2英尺的地方,用着同一盏台灯。扯过来一卷黄色草图纸,开始勾。

”你知道么,这么小块地,要解决所有的入口交通问题,可不容易哦。”他边说,笔头飞舞,坚定地画着横竖线条:“你看,这里必须有沿街商铺的步行空间,有地下车库三个出入口,后勤,商业,酒店各不相同,还要给轮椅人士安排空间放在酒店大堂的直达区......"

我问:“那实在不够位置怎么办呢?算下来已经要10个入口了啊,每个都要做双车道,考虑充分转弯半径,怎么可能放得下啊?”

Barton耸了耸肩:“谁说非要在地下解决完。在这里引上去,用二层去分流就可以了啊。”

他刷得把正在画的那部分草图纸一扯,放在一边,开始飞快的画第二层。

我拿着撕下来的部分,看着上面龙飞凤舞的线条。没有太多的文字说明,却有条不紊,走线非常坚定,没有什么反复修改的地方。

很快,二层也画完了。

两张图,一个异常复杂的商业综合体入口区分流设计,一次完成。

多用一张纸都没有。

我震惊的瞠目结舌。

等一下!等一下!在我印象中,类似这样的场地设计,不是应该在草图纸画上几十遍,反复推演,最终找到最优解的么?怎么可以这么快,一次性就搞定了呢?

当我还在为同事们围观渲染图而沾沾自喜的时候,Barton只是小露了一手就将我打回了原形——

不要忘了,设计师,绝对,绝对不是画图员。

设计师的最终价值,在于思辨。

在于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候,切中肯綮,直击要害,找到最优解。


你可曾感受过,一个设计师思考力量之强大么?

在那一刻,我被我的老师强大的能力,深深地震撼了。

不不不,不要以为那些工作了1、20年的小毛孩,自诩或他人嘉许的“XX大师”,叫嚷着“退出设计圈全心做老总”的所谓设计界精英,就能拥有这份能力。

这些人,就请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要领悟设计的精髓,要获得这种震撼人心的能力,没有4、50年在这个设计专业领域里的浸淫,想都别想。

而此刻的他,却轻松的靠在藤椅之上,嘴里泛着晚餐的酒气,笑呵呵的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很多很多年前了,我就坐在你的这个位置,而Lou,就坐在我这里。我那时可是刚从UPEN毕业一个实习建筑师而已,Lou也是我在学校的教授哦。多像。

他说的Lou,就是路易斯·康。Louis Kahn。

特么的,美国现代最伟大建筑师,没有之一。73岁,职业生涯巅峰期,出差回来死在了一个火车站的卫生间里。

老师,您这么说,到底是几个意思!我心里暗暗发毛起来。

这一晚,我们师徒二人在一盏台灯下,一起工作到很晚。

------------------------------------------------------------------------------

2012年。

在中国独自创业的我,收到了Barton Myers 事务所助理的电子邮件:BMA事务所洛杉矶宣布关闭。

Barton同时辞去了在UCLA的教职,归隐山林。老头子终于要回到他在Santa Barbara 的山庄,每日看着太平洋的落日,种他的紫橙去了。

我不知道,我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做一辈子。

但,我绝对不想输给我的老师,还有他的老师。

Barton Myers 作品 - Steel House Montecito.

Barton Myers 在自宅。

Barton 成为建筑师前,曾为航母飞行员。

Barton Myers 教授与UCLA建筑系学生们交流。2005年10月18日于Santa Barbara.

Barton 与 我, 于 Barton Myers Associates, LA。 2007年4月。

#职业规划#

设计师是少有的能做到老的工作,也是现代年轻人可以选择的最佳职业之一。

预告一下,这里会顺便说一下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问题。

等找到时间。


说一下这个世代的职业规划问题。

职业关乎生存,甚至是比婚姻和生育更加决定性的人生选择。不合理的职业选择,会让人如逆水行舟,竭尽全力而不得寸进。这很快造成你的焦虑、抑郁甚至绝望。

那么如何尽可能的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呢?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你没有一个恰当的价值观,对你将不存在任何合理的职业选择。

这就好像如果你想要找一头不需要吃草的驴,结论当然一定是找不到。实际上,遭遇职业危机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不是职业选择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是价值观本身有根本缺陷,导致一切职业都不可选择。看起来只是“当前的职业不适合”,但其实那只是“所有职业都不适合”的一个单次采样。这种问题,是不可能通过重新选择职业来真正解决的。

新作出的选择只是暂时尚未崩坏,但实际上因为价值观的根本缺陷,噩梦重现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在谈论职业选择问题之前,首先你需要检查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本身存在问题。如果你从事你的职业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赚钱”,那么这个心态本身就注定了你并没有选择命运的能力,而仅仅只是被“最大利润期望”的幻像推搡揉捏罢了。你每一次的选择,都只是一种伪装成“理性取舍”,名为“进取“的放弃,诈作“勇敢”的逃窜。

你其实从未选择,你只是在被选择之后假装那是你的选择。

如果你还是觉得工作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你就不必看下去了。

因为工作是一种死法,是一种定意选定的死法。是一种对自身必将死亡的命运的彻底接纳,和在这个接纳基础上作出的安排。

因为有必死的觉悟,所以有不为所谓“生机”所动的坚决。

然后才有选择可言。

否则你一次次的“选择”,只是一种有效期不断缩短的毒品。

你最后还是要面对死亡,没有逃开一分一毫,没有赚得一分一毫,净结果只是赤条条的失去了你本可以有的意义。


站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考虑什么是有前途的事业方向。

很显然,无论是什么职业,最终必然是服务于某种会有人受益于是会发生付费行为的业务。

换句话来说,职业的前途取决于这种职业到底是在服务于什么样的需求。

这个需求不会消灭,那么这个业务也就不会消灭。对应的职业就至少有最基本的前途可言。否则需求本身消灭了,业务当然会消灭,附着在业务之上的职业自然也会消亡,非任何个人的努力和天资所能对抗。如果我们把一种需求面对一切未来变迁而保持持续存在的可能性称之为需求的“健壮性”,那么,顺理成章的——怎么鉴定一种需求的健壮性呢?


有两种需求,是最为健壮的。

第一种,是免于死亡。

第二种,是得到幸福。

提供食物、提供住所、提供知识、提供生活必需品、提供安全、提供治疗……这些是在满足第一需求。

提供娱乐、给予抚慰、给予宽恕、给予新的选择……这些是在满足第二需求。

要注意,这两种根本需求,是没有满足可言的。当你是在满足一种没有满足可言的需求,你所从事的业务就有一种来自需求本身的根本的健壮性。

你一定要确定,你所打算终身投入的职业、你的“死所”,一定是指向某个人类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需求。否则,人的一生足够漫长、你将可能面临中年踏空或者最终成空的危险。

而这种危险所带来的恐惧,会催生出你种种愚蠢而浮躁的投机行为,通过一次次累积的沉没成本,把你拖进深渊。

先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谈职业问题。

到底什么是“一个职业”?


如果我问你,你是做什么的,你会怎么回答?

“画画的”

“做广告文案的”

“写代码的”

“送外卖的”

“服装销售”

“地产中介”

你们热切需要听到的,是我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的这个职业很有前途,对吧?

很遗憾,如果这些就是你们心目中所认为的职业,那么这些全都极不安全。

道理很简单,它们的“深度”都太浅了,浅到容不下一个人全部的职业生涯、容不下一个人的人生。这些盒子都太小,当你进入某个阶段,你将不得不换一个盒子。

这也恰恰反映了现实——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好像职场寄居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行业原因、婚姻原因、子女原因、父母原因、置产原因……不得不爬出自己已经建筑坚固的壳,拖着不堪一击的身体,绝望的在黑暗的海底摸索,希望摸到一个新的壳。

答案难道是另一个壳吗?一个可以兼容你这阶段发育的新壳子?它又能管多久呢?你明知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事情出来。

所以,我明确的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只有可以自由化的职业,才可以被称为真正的职业。否则,它就只是寄居蟹壳——岗位(post)。

你现在做的,到底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个岗位

如果你现在做的是一个岗位,要怎样尽快的找到并开始你的职业?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职业”的真正表达。

我是一个designer,我是一个healer,我是一个manager,我是一个entertainer,我是一个explorer,我是一个broker,我是一个problem solver,我是一个dealer,我是一个peace maker,我是一个protector……

你看懂没有?

你的职业,应该是一个这样级别的表述。这才是你的职业,其他的修饰词只是你的职业的阶段性的附加属性。

能作为职业的选择,必定是这样的“元概念”。只有这样级别的表述,才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职业选择。

你目前头衔上所带的限定词,只是你进入你自己职业的的“学徒认证”。你要成为一个healer,你可能需要从门诊护士开始。你要成为一个manager,你也许需要从“客户助理”或者“接线员”做起。但客户助理、接线员,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你职业中的阶段状态。

只有明确的区分阶段状态与职业,你才能避免犯下战略性的错误,错误的在一个阶段角色上投入过多的资源。

举个例子,当你是一名接线生,同样有一个月的业余时间,你可以拿来去学管理学原理,也可以拿来学“优秀接线员须知”。你这一个月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就是未来命运的分界线。

你知道吗?有这个心胸选前者并且能执行的,甚至会是一个比后者更好的接线员——尽管后者自己表现得“更专注本职”。

为什么?因为同样的投资,前者的有效回报会延续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而后者却基本只会延续到自己不再做接线员了为止。能看出这个差别、能忍住短期冲动、并且持续付诸行动的人,即使是在接线员这个岗位上也会因为这个眼光和意识无师自通的占据优势。

有正确的职业意识的人,因为能意识到职业本身的“元属性”,会更加猛烈而坚决的投资在“元知识”“元技能”上,而不是各种看起来立竿见影的小技巧、小诀窍上。

而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的是几乎不受时代变迁、具体环境条件限制的元技能、元知识,他们的这些个人发展的投资就不会因为一些职业阶段的变化而变成沉没成本。因此他们才能无惧于具体的岗位变化、市场变化。


那么有哪些东西算是元知识和元技能呢?

这需要先知道“元问题”是什么——因为元知识、元技能,其实都是围绕着元问题而生出的工具。

人类所做的一切,兜兜转转,都是在围绕着元问题打转。

那么元问题到底是什么?

对每一个个人来说,人生的元问题可以规范的表达为——“找到一个足以支撑我接受死亡及死亡风险的理由。”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于是围绕着它出现了元问题的一个前置问题——“在我找到这个理由之前,我要避免死亡。”

爱、享乐、权力欲望、解脱,信仰……都是元问题的可能的答案选择。到底是哪个更好、更可行,我们暂时不去讨论。

但无论如何,只有你解决了元问题,你才能摆脱死亡一天比一天更扼制,你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乐观和轻松可言,也才有真正的生命可言。

无论人是否明确的意识到了这个元问题,这个问题都在无声的、一秒也没有放松的追问着每一个人,无人幸免。

也因此,所有的人类的行为、努力、追求,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围绕着这个中心在运转。

这个就是人类的终极价值评价体系——有利于人类找到元问题答案的、有利于人类固守自己找到的答案的,就是人类最终会认为有价值的,也是人类会乐意付出劳动来给予回馈的。

你如果想要获得利润,最终你一定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一定是在帮助某人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至少需要让人相信你是在这样做。

无论你是在撰写小说也罢、做科学研究也罢、制造产品也罢、设计广告也罢、做医生也罢、教师也罢、律师也罢……

只有你回答了“我的努力如何与元问题有关”,你的努力才有可能在他人眼里拥有价值,才有可能有对你的努力的需求。

越是伟大的成就,就越是更深入、更本质的触及到了这个元问题的底层。

底层是 寻找答案 / 给出答案 / 加固答案,表层是帮助争取追寻答案的机会(也就是协助维生)。

这就是人类所做的一切主观努力的本质。

凡是与这个元问题直接关联的,就是元知识、元技能。

元知识,主要是广义的语言。

元技能,是指广义的观察、归纳、演绎与表达能力。

仔细看看这一篇东西。

这篇东西里所指向的技能,就是元技能之一——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最终都表现为表达能力的一部分,具体的关系在上面这篇里已经说了。

越是直接与元技能相连的工作,就越是安全系数高,越是能“做到老”。

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这个职业完全可以做到老的根子——所谓设计师,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方案的职业。

尤其是在表达方面有高度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实践磨练。

几大元技能都踩全了,怎么会那么被动呢?

如果设计师这个工作越做越窄,只会是因为你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设计师,并不是在做设计工作,而只是在做人肉印刷机之类的非智力劳务。

这不是设计师这个职业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