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迈阿密的一夜》?

关注者
6
被浏览
2,783

4 个回答

1964年2月25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22岁的卡修斯·克莱七回合战胜了索尼·利斯顿,成了新的世界重量级拳王。


当晚在迈阿密市郊的汉普顿旅馆,卡修斯·克莱和他的三个专程赶来为他助威的黑人朋友举行了庆祝活动。三个朋友分别是黑人平权运动领袖、和马丁·路德·金齐名的马尔科姆·X,美国灵魂歌手、被后世尊为“灵歌之王”的山姆·库克,美式足球传奇跑卫吉姆·布朗。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第二天也就是2月26号,卡修斯·克莱向全世界宣布,他已经皈依伊斯兰教,并将放弃原来属于奴隶的名字,现在开始他的名字为穆罕默德·阿里。


山姆·库克写出了关于黑人平权运动的传世名作《A Change Is Gonna Come》(改变将至)。后在离聚会十月不到的1964年12月11日晚,在洛杉矶的一家汽车旅馆被旅馆经理伯莎·富兰克林开枪射死,死因至今成谜。





紧接着,在离聚会将近一年的1965年2月21日,马尔科姆·X在纽约演讲时,被三名匪徒射杀。三名匪徒都来自他曾领导的组织,杀死他的方式也是他所倡导的暴力革命方式。


吉姆·布朗在当年为克利夫兰布朗队夺得队史第一个NBL总冠军,登上事业高峰后,第二年即离开NBL,并在第三年7月宣布退役,转战好莱坞,时年30岁。


也就说那一晚对他们四人来说或是辉煌人生的最后高潮,或是重启人生新征程的前夜。然而他们都选择了对那一夜发生的事闭口不谈。





奥斯卡最佳女配雷吉娜·金选择了以这一事件为题材拍摄了她的电影长片处女作《迈阿密的一夜》。


当夜内容还是虚构的,但在虚构中我们看到了每个历史人物留在历史书上的确实的音容笑貌、见解主张。也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在对待黑人问题上的历史风貌。


影片前半部分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对四人各自遭遇到歧视和困境给以一一展示。


其中以布朗的遭遇最让人难忘,球场上的英雄荣归故里。受到白人世交长辈在走廊的热情招待,赞其为家乡骄傲。然而当白人长辈家需要劳力帮忙移柜子时,布朗觉得自己义不容辞,白人长者平静的说他们家不允许黑人进门。这种态度无疑比卡修斯和山姆公然受到的歧视更让人彻底绝望。



影片后面的大部分剧情都在马尔科姆·X位于汉普顿旅馆的房间展开。雷吉娜·金的场面调度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可谓不俗。


影片通过人物走动形成的空间位置,讲话、动作形成的俯仰身姿,以明白的电影语言向观众交待清楚了事发时人物间的不断变化的阵营壁垒,和每个人的心潮澎湃。


在前面铺垫了当时社会里黑人群体普遍的生存状态后,在四个同是黑人之间的对话没有同仇敌忾、没有异口同声。而是以他们各自的生活阅历细分出群体中个体的声音。


马尔科姆·X认为可以一切手段维护黑人的权益;山姆·库克强调财务自由才能让黑人拥有真正的自由;吉姆·布朗看到了黑人作为一个种族的不幸,然而在黑人群体内部也有着歧视;年轻的卡修斯·克莱相信他个人的能力可以征服世界。


影片在他们各自观点的争论中推进,争论中他们有对对方的“怒其不争”,也有在聆听了对方观点后的“为其所动”,也有有感于他们现实困境的个人情绪发泄。





马尔科姆·X流露出了对其所领导组织的悲观,他一方面鼓励三人皈依伊斯兰教,一方面又说自己将离开组织。他似乎感到末日将至,想起家人,他语声哽咽。这和真实的历史中所记载的他对他的传记作者说,他看不到书出版了相吻合。也和真实历史记载里面和曾经的导师决裂,在组织内承受了巨大压力吻合。


山姆·库克在马尔科姆·X让他听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感到了愤怒,他愤怒这样一首反应黑人遭受不公命运的歌曲为什么是一个白人写的。这和真实历史记载中《A Change Is Gonna Come》发行后,山姆对记者说的创作受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影响的话如出一辙。





卡修斯·克莱在自信中表达出的社会责任感也和成为阿里后真实历史中的反战、为黑人利益抗争的形象相符合。


影片的创作者显然并不想追寻那个神秘之夜的历史谜团的答案。而是想在这个故事里表达对当今社会的思考。


影片中的四个人物在现在都已是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代表了。拳王阿里的影响力早已波及全世界,不赘言了。


马尔科姆·X在很多美国年轻人心目中也已是偶像一般的存在,这些年轻人不分黑人、白人。把他姓名中的X绣在棒球帽上。九十年代黑人名导斯派克·李拍摄的关于他的传记电影,也把这股潮流推向了全世界。






山姆·库克,1957-1965年间美国共有40首榜首歌曲,他占29首。1986年入列摇滚名人堂。2004年《滚石》评选“100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位列16。著名的动漫作品海贼王里的“布鲁克”的原型人物就是他。


吉姆·布朗荣膺3届NFL最有价值球员,入选9届职业碗、8届NFL一阵,1971年入选美式足球名人堂。


哲人说:“重要的不是在讲什么年代的故事,而是什么年代在讲故事。”


当今世界,因为肤色、性别、信仰、性取向等形成的种族割裂在“被进步”后“政治正确”的华丽外表下,实际上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影片中的人物同处于当时社会中受歧视的族群,然而他们作为个体,又是被社会认可的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的代表。他们在当时环境中多样性的思考和行为,甚至困惑、失败对我们当下的社会,起码是有着启迪价值的。


我想这应该是创作者在这个时间节点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也应该是我们观看这部影片的意义。

周杰伦与张学良有交集,拳王阿里与这个歌星及球王也有交集

本文作者:李啸天

有些人,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实际上真的发生过交集。

譬如张学良与周杰伦,这两人看起来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是,张学良的的确确通过收音机听过周杰伦的歌。



2000年,周杰伦出道,同年11月7日发行首张个人专辑《Jay》。

2001年,少帅张学良于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晚年的张学良喜欢听华语电台,所以,他听过周杰伦歌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周杰伦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于2001年9月发行,张学良也是有可能听到的。



而且,张学良不仅听过周杰伦,他也知道北京成功申请下了2008奥运会。

再譬如,钟南山与林语堂。这两人,一个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抗疫英雄,一位是民国时代的文豪,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但实际上,他们不仅见过面,还是亲戚,林语堂是钟南山的堂姑姥爷。





钟南山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父亲钟世藩是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是肿瘤专家,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廖家是厦门的望族,廖月琴的堂姑廖翠凤,正是林语堂的妻子。而且,钟南山的外公廖照熙,还跟林语堂不仅是堂哥与堂妹夫的关系,还是圣约翰大学的同学。所以,林语堂是钟南山正宗谱系上的长辈。而且,凭借外公的关系,在现实中与林语堂就打过照面,发生过交集。

对了,作为影评,也有电影能跟钟南山拉上关系,因为他娶了一个明星。钟南山的夫人叫李少芬,不是电影明星,而是中国女篮前国手,是早年大热电影《篮球五号》的原型之一。







还有另外一些人,貌似有很深的交集,实际上却从未发生过。

像诸葛亮与周瑜,尽管《三国演义》中有关他俩的故事不少,还有“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词语,但历史上他俩压根没啥交集,赤壁之战中与诸葛亮对接的是鲁肃,那时候的周瑜一直在前线带兵,压根没见着诸葛亮,此后更没有,因为周瑜很快就挂掉了。这在正史里记得很明确,没有一点他俩直接交集的笔墨,如果有肯定会大书特书。



还有曾国藩与胡雪岩,尽管现在的各类书籍文章总是喜欢将两人整合在一起,实际上他俩压根没有交集。胡雪岩倒是与左宗棠的关系稍近一些,有比较深的合作关系。但左宗棠与曾国藩关系极差,相互瞧不惯,后半生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一些人,看似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交集很深,而且彼此影响终生。

像范志毅与周琦,不是一个时代的球员,也不是一个球类的领域,一个足球,一个篮球,似乎没啥关系,也似乎没啥交集。但是,通过综艺节目,他们不仅坐在了一起,还相互吐槽,贡献了一段喷笑的时光,还成功引发了热议。几十年之后,后世一定会为这一段节目感到啧啧称奇。



还有,像世界上最伟大的拳王阿里,美国黑人领袖马尔科姆·X,“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美国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这四个人,更是横跨四个领域,看似没什么交集,观念上也存在分歧,但生活中却是挚友。尤其是,他们在1964年2月25日相聚了一夜,产生的影响之深,直接改变了四个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世界。



1964年2月25日的那一夜,他们四个人聚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

1964年,对黑人平权运动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丰收的大年。这一年里,马丁·路·德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黑人平权运动里的一个里程碑性质的事件。这一年里,美国国会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正式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更是影响深远。

不过,那时候身处历史中人们,可能一时还意识不到这一年里黑人平权运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那一年里,美国还是发生了多次黑人暴乱,芝加哥、纽约、布鲁克林、罗彻斯特、泽西城、帕特逊、伊丽莎白和费城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骚乱,甚至发生人员伤亡。



即便如此,那一年的2月25日,还是稍显平常,并没有显得与众不同。

但历史总是需要用后来的眼光去审视,才能回味出那一天真正的意义。就像中国的1921年7月23日,或者像1927年8月1日,在当时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起真正的意义,要到数十年后才真正彰显出来。

1964年2月25日夜,拳王阿里,美国黑人领袖马尔科姆·X,“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美国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四个人相聚在了迈阿密,共同度过了一个夜晚。

第二天,也就是1964年2月26号,与前一天获得世界重量级拳王赛冠军的卡修斯·克莱向全世界宣布,他已经皈依伊斯兰教,并将放弃原来属于奴隶的名字,正式更名为穆罕默德·阿里。



这天后不久,美国黑人音乐史上的“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写出了关于黑人平权运动的传世名作《A Change Is Gonna Come》(改变将至)。再然后,1964年12月11日晚,库克在洛杉矶的一家汽车旅馆被旅馆经理伯莎·富兰克林开枪射死,死因成谜。(PS:当然了,经典的《A Change Is Gonna Come》其实早在1963年就开始构思并写作了,并不是这一夜的产物,电影为了自己的叙事逻辑进行了重构。)



1964年当年,美国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为克利夫兰布朗队夺得队史第一个NBL总冠军(即后来的超级碗冠军),登上事业高峰。但他随之离开了NBL,并在第三年7月宣布退役,转战好莱坞,时年30岁。



一年后,1965年2月21日,与马丁·路德·金齐名的黑人领袖马尔科姆·X在纽约演讲时,被三名匪徒射杀。这三名匪徒曾经都是他的手下,用他曾经倡导过的暴力方式来结束了他的性命。



可以说,正是迈阿密的那一夜,对他们四人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者是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并逐步达到巅峰,或者是迅速迎来人生最后的辉煌。

那一夜,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但是,至于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的他们,都没有公开提起过,对于那晚具体发生的事,都闭口不谈。

这倒激起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于是就有了《迈阿密一夜》的话剧版,再然后话剧被改编成了电影,于是又有了电影版的《迈阿密一夜》这部片。用虚构的形式,将那一夜的细节演绎了出来。这也是山姆·库克的《A Change Is Gonna Come》被改到这一夜之后才创作出来的原因。



最近几年,好莱坞平权电影一部赛是一部,各种题材都被挖掘了,乃至各种角度也都被挖掘了,其中也诞生了不少佳作,像《为奴十二年》《被解救的姜戈》《月光男孩》《绿皮书》等都珠玉在前,可以说再想出佳作,门槛已经很高了。

《迈阿密一夜》胜在选题好。片中的四个大牛,任何一个单拉出来都可以拍一部很错的作品。像拳王阿里,就有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拳王阿里》;马尔科姆·X,则有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黑潮》(其实这片的英文名就叫马尔科姆·X),这两部作品都是奥斯卡级别的佳作。山姆·库克的传记片也已经在拍摄中。



《迈阿密一夜》一举将四位公众人物聚集起来,并让他们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想象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对于熟知美国历史的人来说,尤其熟悉美国平权史的人来说,更是必看的作品。

但话剧改编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对话超多,而且故事线也要靠台词来串联。毕竟,舞台剧只能如此,舞台只有那么大,只能靠超强的台词及演员的形体来展开故事。改编成电影的话,同样的方式会吃亏。因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面对面的接触感消失了,台词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减弱。舞台变影像,表现形式大变,电影需要更多的场面,需要更加曲折的故事,台词太多就会显得琐碎,让人昏昏欲睡。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往往显得沉闷,话太多。



《迈阿密一夜》就有这样的毛病,没有办法,这是导演雷吉娜·金的处女作,她也没有圆熟的技巧来改变这种弊端,反而放大了。这也是这部影片无法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好在几位演员选择的还可以,担负起了自己的角色。

不过,四位演员的名气都不大,全是陌生脸,对于脸盲症者,大概看完全片都没能分清谁到底是谁?《迈阿密一夜》全片的卡司都不大,几乎没有一位能够让人一下就说出名字的演员。最脸熟的当属于其中的一个小配角,即四位男主聚会的酒店的领班,由兰斯·莱迪克饰演。兰斯·莱迪克这个名字也很陌生的感觉,他是《疾速追杀》系列里酒店的那个黑人经理,这样大家会有些印象。



其他几位都是寂寂无名。说来,饰演马尔科姆·X的金斯利·本-阿迪尔,倒是在《科米的规则》里饰演了奥巴马,但表现很烂,毫无总统的风采。不过,这次饰演的马尔科姆·X倒是相当有气势,有布道者气派。不过,四个演员的角色中,最出色的当属于饰演山姆·库克的小莱斯利·奥多姆,他也因为本片收获了第93届奥斯卡、第78届金球奖、第27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第25届评论家选择奖等诸多最佳男配提名,获奖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能够脱颖而出,已属难得。



按说,只有导演雷吉娜·金的名头最大,她凭借《假若比尔街能说话》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不过,在本部影片里,她又彻底隐身幕后,只做导演,没有参演。



就整个故事而言,四个男人之间的一场聚会,要想精彩,必须要有冲突。由于历史的真实没人可知,所以影片里展现的基本上全部是虚构的。

故事从阿里夺得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赛的冠军开始,时间正是1964年2月25日当天,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大奖,意味着登上了世界之巅,更何况还是由一位黑人拿下的。按说,阿里应该去参加庆祝大会,但由于他是一名黑人,就没能够去参加。于是在马尔科姆·X的张罗下,在山姆·库克居住的酒店里,四个男人举行了一次小型的聚会。

可能,那一晚的聚会只是吃吃喝喝,几个哥们傻乐一场,也可能真的发生了重要的思想对撞。因为他们四个人都不提,真相无人所知,大众又足够好奇,于是就给艺术家创造了很多的想象想象空间。

故事要有冲突,而且针对黑人平权运动,那么在这个艺术故事里,就必须先让四个人都面临着危机。

那个时候,穆罕默德·阿里尚叫做卡修斯·克莱,一个很普通的黑人名字。



他夺得了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却不能参加庆祝大会,这已经够讽刺的了。而且,在夺冠的过程中,也饱受种族主义者的语言问候,他所面对的歧视与困境已经让人很无语了。

灵魂歌手山姆·库克,当天则刚刚结束了一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库克要唱的歌并不是他喜欢的,表现也就很一般。要是一个白人这么表现,也所谓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永远在状态,但库克是黑人,就要遭受无端的歧视与讥讽。



至于传奇橄榄球运动员吉姆·布朗,他当天去会见了一位令他非常尊重的白人长辈。这个老爷子看到布朗也非常开心,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很振奋。两个人聊起来很融洽,似乎看不出这里有什么歧视。但是,当白人老爷子屋子里要搬一件家具,布朗很自然地说让我来帮忙吧,结果此时白老头说了一句:对不起,我家从来不让黑哦鬼进入。布朗一下愣在了门口,所谓的平等只是表面,白佬骨子里还是深深的歧视。



以上三人,要么是刚刚成名,要么是已经成名,但尚未达到巅峰,当晚之前,都面临着种族歧视的困境。而最后出场的是马尔科姆·X,此时的马尔科姆已经功成名就,晋身为大神级的人物,与马丁·路德·金齐名,是不折不扣的黑人领袖,但他也面临家庭压力以及白人极端主义者盯梢的困扰。

迈阿密的那一夜,主要矛盾正式围绕着马尔科姆展开。见面之后,他继续推广他的积极自由的思想,力主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争取黑人权利。而且,他还由于自己已信仰了伊斯兰教,鼓动另外三人也跟随他改变信仰。拳王阿里就深刻受到了马尔科姆的影响,改变了信仰,并改变了自己的名字。



不过,细究起来,四个人之间的信念并不相同。马尔科姆·X认为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维护黑人的权益;山姆·库克强调财务自由才能让黑人拥有真正的自由;吉姆·布朗看到了黑人作为一个种族的不幸,然而在黑人群体内部也有着歧视;年轻的卡修斯·克莱(阿里)相信他个人的能力可以征服世界。

而且,那一晚,原本山姆·库克本想着只是来一场普通的庆祝活动,结果马尔科姆一上来就宣扬他的政治理论,冲突自然难免。

相对来说,山姆·库克属于马丁·路德·金一样的温和派,而马尔科姆则是激进派,所以那一晚的思想对撞,本质上也是平权运动里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冲突。



即便吉姆·布朗与阿里都是运动员,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分歧。由于布朗打算转型去拍电影,他借用电影的语言来做类比,认为自己只是角斗士而非统治者,运动员和演员没有本质区别。但阿里觉得有区别,他觉得自己身为运动员,就完全可以靠自己去打出一片天,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打出影响力来。他们之间,同样是温和派与激进派之间的区别。

所以说,如果不清楚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话,看这部影片就实在太累了。对他们各自的观点搞不清楚,对他们的立场也搞不清楚,就很难品评中台词冲突下巨大的思想对撞性。甚至脸盲症患者,还傻傻分不清他们谁到底是谁,就更看得稀里糊涂了。



四人中核心的矛盾还是温和与激进的冲突,山姆·库克始终坚持温和的商业进步,马尔科姆·X则力主更为激进的横眉冷对。马尔科姆·X放了山姆·库克的专辑《Mr. Soul》,并指出其中的两首《You Send Me》《For Sentimental Reasons》,就是用来取悦白人的。山姆·库克试图用自己丰富的商业经验说服马尔科姆·X,他举了滚石乐队翻唱《It's All Over Now》的例子。然而马尔科姆·X放了鲍勃·迪伦的《Blowin' in the Wind》,说这本来应该是山姆·库克应该写的歌,而为什么却是一个白人写的,而且比你的所有歌商业成绩都要好。

这一段也是全片最激烈冲突的地方,闹得山姆·库克与马尔科姆之间不欢而散。

整部影片,最终以卡修斯·克莱走出酒店,在马尔科姆·X的陪伴下,去面向到来的记者,公开宣布自己改编信仰,改名为穆罕默德·阿里为结尾。



影片里放大了马尔科姆的形象,弱化了山姆·库克,将马尔科姆塑造成了一个圣贤一样的角色。所以,本片得出的结论是,此夜之后,尽管他们有冲突,但其他三个人都受到了马尔科姆的影响,才走向了人生巅峰。



实际上,就山姆·库克而言,如上所云,他的那首经典的《A Change Is Gonna Come》并没有受到鲍勃·迪伦的《Blowin' in the Wind》的影响,因为现实中库克的这首歌在1964年2月25日他们聚会的这一夜之前已经发布了,尽管库克本人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很受鲍勃·迪伦的启发与影响,但这一首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应该说,在创作上,山姆·库克更受其他音乐家的影响,而不是受到马尔科姆的影响。而且,观点与立场的不同,要说影响,也应该是马丁·路德·金的主张更为山姆·库克所接受,更能够影响到他。

影片的故事是虚构的,为了情节冲突,无疑放大了马尔科姆的影响。这也就势必会弱化山姆·库克的形象。但现实中,库克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弱,1957-1965年间美国共有40首榜首歌曲,他占29首。1986年入列摇滚名人堂。2004年《滚石》评选“100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位列16。

在马尔科姆碾压式的逼问下,山姆·库克的饰演者小莱斯利·奥多姆的演技被激发了出来,表现出了不俗的表演力。也因此,他凭借本片入围了各大颁奖季的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之中,尽管难获奖,但总算是混出名头来了,再也不是寂寂无名的小演员了。



整体上,雷吉娜·金也算证明了自己了。正在2018年的《假如比尔街会说话》之前,她也没啥名气,就是凭借这部平权性质的影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一飞冲天。再然后又凭借《守望者》剧集拿下了艾美奖,算是进一步坐实了自己作为演员的实力。这一次,作为导演,处女作就能收获不少提名,算是更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创作能力。

对了,四人之中至今唯一在世的吉姆·布朗,转型影坛之后,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出演过不少配角,也没有得到过像样的奖项提名。名声停留在橄榄球时代,作为橄榄球名人堂成员,他入选过3届NFL最有价值球员大奖、8届职业第一阵容、9届明星碗成员。后来由于没能获得更大的名望,实际上他对黑人平权运动的影响力也很弱。倒是已经去世的三位,无论是马尔科姆·X,还是拳王阿里,乃至“灵魂乐之王”山姆·库克,都对后世影响更深远。





最后的最后,要问我推荐不推荐本片,只能说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一般影迷就算了,毕竟很难get到其中的微妙之处,忒累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