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僅3%!熟女鼠蹊部常脹痛!竟是「這部位」破大洞 | 健康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女性僅3%!熟女鼠蹊部常脹痛!竟是「這部位」破大洞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小心!女性也會有疝氣。今年46歲的謝小姐,有記憶開始,左側鼠蹊部就常覺得「脹脹的」、會有鼓脹不舒服感,長輩說是「墜腸」,但因害怕開刀就沒積極處理。成年後謝小姐脹痛感更明顯,曾坐立難安,也曾在捷運站被別人的手揮到腹部,痛到在原地許久無法動彈。後經看到相關報導與詢問下決定至嘉義長庚就醫,後經外科醫師建議單孔腹腔鏡手術,數天後迅速恢復日常生活,也解決了她多年的困擾。

▲今年46歲的謝小姐,有記憶開始,鼠蹊部就常覺得「脹脹的」,原來是疝氣惹禍。(圖/長庚醫院提供)

此手術已成功應用在51例成人的間接型疝氣,更有一位32歲女性因卵巢卡住緊急接受手術而成功保住卵巢,整體病人術後的復發率低於5%。成果榮登在2020年10月份的「科學報導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主任王世憲表示,疝氣俗稱墜腸,意指體內臟器或組織通過某薄弱處或破洞造成位移,以腹股溝(鼠蹊部)疝氣最為常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收治謝女的嘉義長庚小兒外科主任王世憲表示,疝氣俗稱墜腸,意指體內臟器或組織通過某薄弱處或破洞造成位移,以腹股溝(鼠蹊部)疝氣最為常見,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8:1,兒童及老年時期是罹病高峰期。症狀上患者會有腫脹及疼痛感,若臟器卡住造成箝頓性疝氣,還可能導致壞死性休克,甚至死亡。人一生當中,高達27%的男性會發生疝氣,女性則僅有3%。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萬例的疝氣手術被執行。

王世憲說,腹股溝疝氣依其形成的機轉與位置,可再分為間接(外側)型及直接(內側)型疝氣。間接型是因腹股溝管的內環開口在出生後未完成退化,腹腔臟器由此孔洞掉入腹股溝管而形成疝氣;直接型疝氣則是因腹股溝管的後壁筋膜層,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變薄,腹壁失去支撐力致使臟器膨出。一般來說,青少年及兒童疝氣基本上都屬間接型,手術原則是將內環開口關閉(類似束口袋的概念),不論是傳統手術或腹腔鏡內環縫合術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成人的情形則比較複雜,雖然間接型的比例多於直接型(約7:3),但有時候卻是兩者並存(混合型),而手術前又很難去分辨這些型態,所以目前的成人疝氣手術,多是將人工網片大範圍鋪蓋在包含間接型及直接型的位置上來「一網打盡」,雖提高了手術成功率,但組織破壞的程度也相對大,患者術後常有疼痛、異物感、網片排斥、甚至感染等問題。

為解決此問題,嘉義長庚朝向精準醫療,以單孔腹腔鏡應用在成人疝氣的治療上,手術中先利用單孔腹腔鏡確認疝氣的型態後再做修補:若是間接型,將內環開口縫合關閉即可;若屬直接型或混合型,則補上人工網片。不但達到客製化手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間接型疝氣的手術時間縮短到約10分鐘,降低對組織的破壞,術後不需住院、幾乎不留疤外,術中能順便做對側探查,萬一發現對側有疝氣孔洞就能立即修補,避免術後復發。

王世憲強調,患者在手術前皆應審慎評估,手術的禁忌包括對麻醉有高風險者,或曾經歷腹部手術而有腸沾黏疑慮者。另外,內環縫合術僅適用於間接型疝氣,因此病患的選擇,主要還是以60歲以下較年輕族群為主。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