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园虐童」事件?

近日,海丰附城镇中河某幼儿园发生老师虐童事件。在视频中,一名穿着白色上衣的老师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教训”男童,另一名穿着灰色上衣的老师摄像取乐。随后,…
关注者
33
被浏览
40,242

20 个回答

该骂的骂了,下面怎么办?

哪儿的幼儿老师都不容易,为什么新西兰的幼儿园不会发生类似携程亲子园的事件?

原创 2017-11-09 槭树街艾林 槭树街艾林



(图片来自 pixabay)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出来后,我只看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刚进来的小女孩被扔掉书包,然后被推搡跌倒磕在桌子角;一段是几个孩子被强迫喂吃芥末,每个孩子都哇哇大哭。

我边看边哭,心里疼地要命。对视频里的几个所谓的幼儿老师,愤怒得只想爆粗口。


虐童的人,看到同事虐童却无动于衷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做?

从现实来说,幼师一天到晚劳心劳力,很累,工资低,压力大。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理性脑还没怎么发育,有时候确实让人抓狂,每天面对十几二十几个难以讲道理的孩子,照顾之外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时还要安抚发生冲突的小朋友的家长,很难保证从早到晚都是好脾气。

我教1-2岁班那会儿,有次一个孩子的妈妈同情地对我说:“艾林,早上我送孩子的时候,见你发型好漂亮,晚上来接孩子,你头发就是这样的了。”(她意思是说乱糟糟吧......)自己形象都顾不及了,说话有时候也不会那么温柔。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那些小时候没有被温柔对待的人,看到可爱弱小的孩子,内心潜藏的痛苦就会被唤起,从而产生去折磨孩子的冲动 (吴在天《“芥末是什么味儿?”“疼!”》)。

事件中虐童的几个老师,听说教师资历也没有,又接受很低的工资,推想她们成长的家庭也不会是富庶诗书之家,也可以想见童年阴影对她们的影响。

从这两个角度,可以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做出那些变态的、令人出离愤怒的虐童行为。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应该这么做。

我在新西兰做幼教6年多,基本上一直在3岁以下班工作,我跟我的同事们,也很忙很累,回到家除了看看无脑电视剧啥都不想干;有时候班上同时有几个孩子咬人,每天紧盯孩子,安抚家长,压力特别大;工资不算高,也有童年阴影。但是我,我们,为什么没有去粗暴对待孩子们呢?

我想,主要应该归因于新西兰有一套全方位的对幼儿教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


01 通过层层把关,方能成为注册幼教


咪蒙的文章(《携程亲子园事件:我亲手把孩子交给了禽兽》)说,她认识的一个教育专业的硕士想去新西兰当幼儿老师,“结果要求特别高,比考博士还难,对她各种面试,各种背景调查,特别考察了她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真的热爱幼教这个职业。她觉得太麻烦了,太难了,一气之下只好去考了博士。”

她一点儿没夸张。你学教育硕士博士,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不能注册做幼儿教师,只有通过层层关口的人,才有可能去学习幼儿教育(教学)这个专业、并最后成为幼儿老师。


第一层把关:培育幼教的学校。


学生入学有语言关(雅思4个7分),简历、学历调查,无犯罪调查,面试(主要询问学幼教的动机、对幼教的理解、跟幼儿的互动方法等)、笔试(英语和数学水平)。

你如果都通过了就可以学习幼教这个专业了,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每周在一个幼儿园实习(每周一般10几个小时),每年到指定的幼儿园做几次大实习,要求完成一些详细的规定目标,最后每一门都通过后顺利毕业。这些实践课绝不是完成小时数就行了,我学习幼教在一所私立学院,亲眼见过大实习没有完成目标需要再次花钱实习的同学。

当每一门理论和实践课都通过后,就可以毕业。跨入下一个门槛。


第二层把关: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


幼教毕业的学生,找工作不难,有了工作就可以向教委申请注册。教委会做语言、背景和成绩的再次审核。 (别以为这个只是走过场,我认识工作几年都没有通过语言审核,一直拿不到教师注册的人。)通过后成为临时注册教师。


第三层把关:指导教师(最后还是提交教委)。


临时注册教师要求跟一个具备资格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同幼儿园的)结对,在至少两年时间里,完成教委规定的学习、工作目标。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被指导教师近距离观察,然后会谈,探讨,这些都要有书面记录。最后当指导教师觉得你差不多了,提交教委去审批全牌注册教师。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指导教师兼同事说你行你就行。但新西兰人大多数很认真,指导教师也有自己的职责,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一般都是实打实来。我认识的同行里,做三年、四年还没有全注册的并不少。还有人全注册以后,被指导教师发现某个部分作假,一封email 发教委,被收回资格证,要求延长临时注册时间。


第三层把关:幼儿园专业负责人(最后报教委)。


成为全注册教师后,也并不是高枕无忧,需要经常收集自己教学中的资料,准备每三年一次的再审。主要由要幼儿园的专业负责人(经理或者园长)审核通过,才能上报。


02 幼儿园的评价机制和市场竞争对质量的要求


具有爱孩子的初心、并经历重重关口拿到全牌注册的教师,并非从此就可以靠吃老本过日子了。幼儿园不允许,市场不允许。


1,幼儿园的年度评价。


大部分正规幼儿园都有这个制度。由教师自己、园长或经理评价你这一年的教学、学习情况,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每三个月一次阶段评价,看看为达到目标努力的如何,六个月、九个月再评,一年后有年度评价,开始下一年的目标设置。


2, 竞争对幼儿园质量的要求。


新西兰的幼儿园(包括公立和私立)规模不大(大型的7、80孩子,小型的1、20孩子),市场不小。我居住奥克兰某区,方面5公里以内,有10家以上的幼儿园,还不算更小型的家庭幼儿园。

这里面就有一个质量的竞争,如果家长感觉孩子不开心,自己想要的在这个园没有得到支持,随时都可以转到另一家园。所以园长对质量的要求常抓不懈,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幼儿园每年也必须给教师提供多次专业学习机会,不然教师也要跳槽。但是这些学习、质量要求都跟每日教学有关的,教师只要用心,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

这里的质量,不是指孩子学到了多少字、多少才艺。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没有课本,主要是教师观察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然后根据兴趣设置活动,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兴趣之中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质量指标主要是指孩子是否安全健康,孩子跟家长是否有归属感,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特质是否被认可、被支持,等等。


03 专业教师之间的互相督促和监管


在亲子园事件的视频中,有一个叫人看了寒毛直竖的现象是:当一个人虐童时,其他在场同事听之任之的漠然态度。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极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前面说了,新西兰的注册幼教,都是经过层层把关选上来的,大部分老师不仅发自内心地喜欢跟孩子相处、温柔对孩子,而且自视甚高。

有次,我工作的幼儿园请一个美国幼教专家GIgi 来讲课,她称幼儿教师为 NDS (Neoru development specialist 脑神经发育专家),因为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帮助幼儿的脑部神经健康发育。很多同行都觉得说到了自己的心坎儿里。

我们虽然挣钱不多,但我们是专家。我们做幼教,是为了爱孩子的初心,为了改变世界(“make a diffrence”)。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好母亲能改变世界。当母亲出去上班不能陪伴孩子时,我们来承担帮助孩子、从而改变世界的任务。

听着像玩笑,可是我的同行们不少就是这么想的。他们工作是为了孩子,别说同事对孩子粗暴了,就是家长、领导不当对待孩子,也一样要怼。

曾有个同事,对教育非常热情,别人这个理念那个理念,她就认:幼儿老师就是要看到孩子,听到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真实的经历。园里要求每个班每周到脸书的幼儿园页面发一条新闻,她坚持不搞,说”这一为了满足家长娱乐需要,二为了宣传,对孩子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我宁可陪孩子。“ 这种为孩子说话,为孩子站出来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

前几年新西兰有个虐童案件,一家幼儿园的经理,对几个孩子强行喂食,打手,用肥皂洗学生嘴巴,拿胶带封口。就是因为园里的几个老师、来园里的特教老师看到后报案,才得到应有的惩罚。这还是在没有监控、照片这样的直接证据的情况下。

虽然新西兰偶尔也会有老师对孩子有不当行为,上面提到的虐童是一个极端案例,还有我以前写过的抱着孩子半小时不松手的行为(《为哄孩子睡觉,幼儿教师被告上法庭》)。但大多数情况下,尽管没有监控,也感觉时时在专业人士的视线之中,即使自己的形象都无暇顾及,也会注意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今天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妈妈发朋友圈:

惊讶于孩子的迅速成长,是新西兰的大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长成了温暖人心的样子。

我不由想起今天上午发生的一件事:一个男孩用积木搭建了一座高塔,非常开心地给我展示,我夸他很棒。积木忽然倒了,一块儿砸在我脚背上,不怎么疼,我还是捂住了脚。这个话还说不太完整的两岁孩子,脸上全是关切,说:“对不起艾林”,到我身边慢慢地把脸贴在我腿上,表达歉意。

幼教真的是个即时回报的工作:你真心疼孩子,孩子就喜欢你;你在某方面鼓励孩子,孩子很快给你惊喜;你对孩子温柔相待,孩子就对你体贴有加。

亲子园事件中的那几个幼儿老师,她们得到的回报会是什么呢?



上期文章:怎么跟刚入园的孩子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相关阅读:为哄孩子睡觉,幼儿教师被告上法庭。|| 你怎么看?

幼师基数太大,出几个坏人也是正常的。

通常是素质问题,以低俗体罚为乐..

少数心理问题,不懂得合理宣泄情绪,以至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