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官 黎棟國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東周網【東周刊官方網站】
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名人薈  > 名人專訪 2010 年 11 月 30 日

災難官 黎棟國

三個月前,香港人望着電視機看傻了眼,菲律賓挾持人質慘劇竟然如此發生,港人內心被掏空之際,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就要趕到當地,給死傷者和家屬帶來溫暖的擁抱和支援,那畫面,至今歷歷在目。

挾持事件有人稱為意外,而意外地,黎棟國因為這個任務人氣急升,時勢造就了英雄,他以人性化手法指揮大局,熱淚盈眶地表達對當地政府的不滿,讓市民知道,我們是一起的,「人類不可以獨自生存,一定要互相照顧。」

他在入境處打滾三十多年,退休後復出當副局長,工作擺在眼前,他盡最大努力完成。很多打政府工的人棱角會被磨平,黎棟國難得留住了同理心,與市民共同取暖。

「有邊個無喊?喊不是壞事,是自然感情表露,我自問不是超人,我是凡人。」比按本子辦事的人投放多一點感覺,做好官也是做好人。

做官不一定要擺官威,黎棟國予人感覺像是長輩多於高官,加上在鏡頭前真情流露,民望日升,盛傳他接任保安局長呼聲甚高,「你哋唔好估啦!邊個知!」他笑說。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是很多港人不想記起的日子,那天身處政府總部東座辦公室的黎棟國,一整天看着電視直播,一邊與他的上司商討進一步對策。

「知道出事,已第一時間派了三個入境處同事和一個警察過去,但去馬尼拉班機好滿,航空公司不知用了甚麼方法off load了三個已check in的乘客落機,讓我們先上機。」

當時是下午二時三十分,「沒想過事情發生得咁快咁突然。」特首曾蔭權整天無間斷地主持最高層緊急會議,望着會議室的大電視,見到救護員開始從布滿彈孔的旅遊巴救出死傷者,「特首認為有需要派人過去,望住我說:『你去啦』。」

黎棟國在醫院安慰梁太的一幕,港人依然歷歷在目。「事情已發生,希望大家能夠重拾正常生活。」(新華社圖片)

特首落柯打,黎棟國即時行動,與同事分頭行事,入境處、醫管局、社署、新聞處等都要派人出發,黎棟國作為這支援團隊之首,由大方向以至安排細節,都由他拍板。

「要找運輸及房屋局幫手找包機,要通知家屬,如果有人不是用本港旅遊證件要簽證咁點?到當地在哪兒落腳?在哪處設立臨時指揮中心?需要多少輛汽車送各人到醫院?……等等。」

即時統籌即時起行,除了要夠冷靜,少一點細心也不行,「心情好沉重,但腦海卻要盤算怎去做支援,最重要是讓家屬盡量覺得舒服,減少不明朗的感覺,要盡量把所知的資料都告訴他們。」

黎棟國決定把支援隊伍分為七組,每組專責與一個受害家庭接觸,「有專責的人協助,他們會安心好多,而且每組都放適當的同事落去,如情緒不穩定的有心理專家,有家人急救緊的就有醫生。」細心,更要貼心。

男兒淚

忙而不亂,而且分工有序,這個四十四小時支援之旅十分順利,他真情流露的表現,令他獲得不少掌聲。

「老實說,任何一個人去到都會咁。」黎棟國到醫院探望傷者及死者家屬,喪失丈夫和兩名女兒的梁太(Jason媽媽)與他甫見面,已哭成淚人,黎棟國上前安慰時二話不說把她擁入懷中,更淌下男兒淚。

「身歷其境,人人都有着同一份很大的悲痛,以前只會在電視畫面、文字描述看到悲劇,但親眼經歷,感覺接近很多。」黎棟國輕歎。

黎棟國已經是爺爺,菲律賓慘劇後他特意與太太(中)到澳洲探望剛出世的孫兒和細仔一家。

兩天之內把傷者、遺體、家屬妥善接回香港,政府的迅速反應獲得很高評價,黎棟國除了在認知度不高的眾多副局長中「彈出」,更獲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華建點名讚揚。

「我不需要攞威,只是覺得做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盡最大努力完成它,好與壞是大家的評價,認知度對我來說並不重要。」不過,事件後他最少兩度在街上被普通市民問他是否「黎生」,他還是很記得,說起時也笑得很滿足。

他彷彿是屬於災難界別的,菲律賓事件不是他首次處理港人在外的災難,○四年南亞海嘯時,他就以入境處長的身份策劃營救港人行動,「我留在香港做指揮,是香港最大型的一次支援工作,派了百五人去布吉。」

在入境處工作期間,黎棟國已接手不少與災難有關的任務,包括南亞海嘯、印尼排華等,可說是經驗豐富。

當時他們曾擔心無人肯去,豈料內部發出通告之後,一小時內已有百多名同事報名,更有人願意銷假到當地協助港人回家,一呼百應,一反「保安」刻板、冷冰冰的形象。

「今次菲律賓事件處理得宜,是因為以前累積下來的經驗,還記得海嘯時無線電通訊中斷,咁點?搵咩打電話?」原來政府一部衛星電話也沒有,要向電訊公司借用,「還要好巨型,望到個天才打到的。」

災難

「回歸前,港人在外出事會由英國大使館搞掂,我們沒有直接參與,是回歸後才漸漸成立協助在外港人小組。」當時,黎棟國還未當上處長之位,九八年印尼排華,他首次協助當地香港居民撤離,「還有埃及車禍、內地多次車禍等等,每次都要派人去,慢慢建立好機制,由駐當地的中國大使館人員幫助。」

工作經常與災難扯上關係,遇事時所有基本動作都已經可以浮現腦海,就連上月超級颱風魚的防範措施記者會,都由黎棟國主持,「touch wood,我希望不要再扯上關係了。」他笑說。原來黎棟國小時候已經常看着災難發生。

「學校對面的山坡,每兩三年就會火光熊熊,木屋大火,試過學校都要疏散。」

黎棟國五歲便信天主教,「小時候家裏拜神的,但阿媽那時生腫瘤入寶血醫院,護士給她一個十字架,教她祈禱,病好就決定全家信教。」

黎棟國(右一)生於小康之家,父親做肉食生意,由於母親曾患病入院,病癒之後一家信了天主教。

媽媽送他到天主教學校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唸中小學,黎棟國自言不是成績優異的學生,搗蛋反而有他份兒。「中午在禮堂與同學排排坐食飯,三扒兩撥食完就衝出草地踢膠波仔,學校的草地被我們踢到變沙地,寸草不生,最後變成石屎地。」

家住深水埗,共有七兄弟姐妹,放學後總與同學到火車路軌玩「轆毫子」,「放個毫子在路軌,火車行過就把它壓扁。我無份玩呀,我細膽。」中五畢業,考政府工,「考到兩份,入境事務員和測量助理,望一望人工,入境處有一千蚊,另一份七百,揀了入境處,做吓做吓就做了幾十年。」

黎棟國是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八年他帶頭為母校籌款興建新校舍,並重踏課室緬懷昔日搗蛋的日子。

六八年中學畢業,黎棟國便加入政府當入境事務員,一做就是四十年。

互相關愛

黎棟國形容自己仕途一般順利,○二年升上入境處長一職,○八年退休,當時五十八歲。未幾,他接獲政治任命,提早退休準備做保安局副局長之聲不絕,「沒有提早,只是退休前休假,你哋不要咁多猜測啦,估咁多嘢其實最無謂。」

世事也的確難料,根據港大的民意調查,年初黎棟國的認知度只有百分之零點二,半年之後他和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的名字最多人記得,更被視為局長接班人,「有好多事,不是你和我坐喺度估得到。」

「我是這一屆的問責官員,最重要是做好自己這份工,往後如何無人知,誰人做到甚麼位置,有好多因素影響,無需要諗,諗來都無用。」套用了特首的「做好呢份工」口號?他說:「誰人不是?」

他很懂得與記者打交道,做訪問時態度似世叔伯多過高官,記者形容他甚少高官架子,新聞處職員在旁更正「直情係無架子」,他更在出席官方活動時送了兩隻杯給才見面兩三次的記者,這些細微事,記者估計他當中並沒太多計算,就如他攬着梁太的真情流露。

他很會與記者打交道,有記者扑咪後發現問漏問題,他也願意重新接受訪問,本刊訪問當日更買了兩個杯送給記者。

「人人都想天下太平,無災無禍,但現實生活不幸事仍然會發生,我們要想的是怎樣幫助周遭的人。」他形容人類不可獨自生存,「好記得一個故事,兩隻箭豬在很凍的環境下,就算會拮到對方也是挨在一起,互相取暖。」

港人有不同意見也應該互相照顧,「平日會忘記了,但有不幸的事發生,恰恰提醒了自己要珍惜,更要多一點關愛。」假如所有做官的都記住一份關愛和體恤,香港應該更美好,這絕對是黎棟國所想的。

做保安局高官不一定要板着臉,黎棟國日前到挪亞方舟出席環保活動,便很雀躍地試開電動車,更鬼馬地向眾人揮手。

黎太:老公好黐身

兩年前黎棟國由入境處長之位退下來,未幾再復出做副局長,黎太舉腳贊成,原因竟然是老公太黐身。「他沒有甚麼嗜好,相反我又學畫畫、陶瓷、打太極等等,好多元化,他成日叫我不要學,就好似別人說的『黐身』。」她笑說。

黎太形容,當上副局長的老公比以前更忙,她每天會為他煮愛心早餐以表支持,「有時三文治,有時米粉啦,不過最緊要沖杯奶茶,他說唔飲唔精神。」老夫老妻恩愛如此,羡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