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退休安全網: 生活有品質、生命有保障|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理想的退休安全網: 生活有品質、生命有保障

2019-06-01

「退休金要存多少才夠用?」面對這個問題,有些人的反應是焦慮、灰心,一想到可能要存個一、兩千萬,才夠讓老後生活無虞,就覺得遙不可及。不過,也有不少人樂觀以對,盤算退休後的生活費會降低,加上工作期間投保的勞工保險、勞工退休金,如果又有自住的房子、小孩供養的話,搞不好每個月兩、三萬塊就足夠打平,不必像媒體與坊間盛傳的需要準備那麼高的金額。

提早30年準備退休, 養兒、養房都不足以防老!

針對上述的不同想法,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觀察: 台灣民眾的退休金規畫,簡單來說就是「太晚開始、太早退休、太過保守」。

如果你是擔心退休錢不夠用的人,就要及早儲備,拖延到臨近退休時才開始想這個問題,勢必得付出更多心力及成本,才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王儷玲舉例,一個現年45歲的工作者,打算在60∼65歲退休,想在15∼20年存到足以維繫20年以上退休生活的資金,很容易面臨4種風險:無法積極投資、報酬率不夠高、時間不夠多、複利效果不容易顯現出來。因此,「退休規畫最好提前30年展開,才有機會享受時間複利的成果。」

至於覺得老後有房、有孩子可以依靠的人,王儷玲也提醒,「養兒防老」的觀念到現代社會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職場整體薪資水準偏低,孩子賺取的薪水可能不但連自己都不夠用,說不定還要仰賴父母的支援、與父母同住一房。

至於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以房養老」,有殼一族可以考慮將名下的不動產,抵押給銀行,每月可以向銀行固定領取一筆錢,在議定的時間內還能繼續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然而,這種與貸款購屋相反的「逆向抵押貸款」理想的退休安全網(reverse mortgage)還是存在著一定風險。畢竟房地產價格經常波動,無法保證退休當時的房價是漲是跌;而銀行貸款額度最高為不動產市價的60∼70%,萬一退休時房屋估值不高,每個月能領到的退休金便會減少。更別說保有居住地也代表得繼續支付各種相關稅賦,又是另一筆開銷,應仔細考量划不划算。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

退休不能只存生活費,健康與醫療花費也要考慮

此外規畫退休生活時,很多人經常只注意省吃儉用、資金籌備,卻忽略了另一筆必要的資金支出:健康與醫療費用。

王儷玲表示,人生變幻莫測,再怎麼注重養生,還是很難預測疾病什麼時候找上自己。假設不幸罹患癌症,高額的醫療費很可能短短幾年就花光了存下的退休金。因此,想安心退休,健康保障也應該事前規畫。

儘管年輕工作者可能會覺得保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是她建議換個角度想,多數保單會要求投保人附上健康狀態,年紀愈大愈有可能遇到加費、除外條款,甚至被拒保,「因為你已經被列入高風險群。」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也認為, 理想的退休狀態就是財務自由,在可以負擔生活、休閒費用之餘,也要能夠支付健康狀態亮起紅燈時,伴隨而來的醫療開支。

為了降低醫療風險,除了盡早投保,建立起基本的防護網之外,許家豪建議,經由投資準備更充足的資金,不但可以享受更優質的醫療照護,也能夠避免高額的醫療開銷占掉日常花費。

為了確保退休生活品質的投資,挑選標的時,建議優先選擇保本又定期配息的債券型產品,包括低波動、高平衡的公債與複合債,避開市場過度動盪。

另外,他也提醒一個投資迷思:年輕不能買債、年長不能買股,其實無論年紀都應該同時配置穩定債息的債券部位,和能提供資本利得的股票部位,只要隨著年紀成長,漸漸增加債券的占比即可。

「準備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實際做到卻很困難。」許家豪直言,跨出第一步最重要,如果連嘗試都不願意,等到危機逼近時就已經來不及。只要下定決心正視退休的問題,並以正確的觀念與方式,例如定期定額累積第一筆資金,親眼見證這些資金不斷成長時,就會有持續執行的動力。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