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人来说,汉字的威妥玛拼音和汉语拼音比较哪个更合适?

关注者
180
被浏览
71,164

13 个回答

如果問題是針對沒學過普通話因而未能接觸到「漢語拼音」明瞭這個拼音系統規定的西方人,

或者, 是針對學過英文的外國人包括西方人(這類人相比於學過普通話的人, 相對要多出很多),

用威妥瑪拼音所拼的普通話字詞音, 是相較能夠讓上述那些外國人較為直覺的發出相近的

普通話(國語)字音。

我強調 相近音, 而在上述條件限制下(學過普通話的外國人相對少很多), 也該從相近音考量

— 畢竟, 各種語言皆有不同的音韻系統, 皆要經過練習甚至長期不斷的練習

才能發出母語之外的任一語言的標準字詞音。

只因為威妥瑪拼音的設計, 是英國人所設計, 原先也是為了英國人或西方人來方便學習當時的

北京官話(後來的國語/普通話的音韻基礎)而設計, 在 符號跟語音元素的對應 關係上,

較為遵循西方在使用拉丁字母時的一般慣例(conventions)。

而「漢語拼音」在設計上, 很可能因為各種考量, 包括字母簡省的考量, 且當時面對的是為使用漢字

而非拉丁字母文字的文化的人群, 且絕多是未曾接觸拉丁字母的人群所設計, 較不需考慮慣例,

因而在一些 符號跟語素的對應 上面, 有相較多幾個自成一格的規定, 很明顯悖逆西方使用

拉丁字母慣例的規定, 尤其是 聲母/輔音的 ---

如 q-, 這個字母, 在西方語文特別是英文, 不只是做軟顎塞音/k/音而且往往接/w/來配套;

如 x-, 這個字母, 多代表輔音串的/ks/或濁音的/gz/, 不然若在英文詞首, 則作濁塞音/z/音; 或者

如c-, 西方雖亦有在接前/閉元音時(如-i, -e)作塞擦音或擦音, 但若接後/開元音如-a, -o或-u卻是軟顎音/k/。

這些會造成上述條件的外國人特別就這幾個符號發出大為迥異的字音; 而"Consonants are the

carriers of intelligibility."「輔音是語言清晰度的主要憑依」, 他們因此所發出的迥異不相近的

字音, 是會讓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搞不清楚, 無從猜他是在講哪個字音了。

若是針對要學普通話的外國人, 既然要學習, 且要以「漢語拼音」這套拉丁拼音來學習,

那麼他們就必須要適應這套拼音裡面的不同於一些慣例的規定, 那是另回事了。

@李嘉銘 在问题评论中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何为「合适」?什么情景与目的下的合适?

威妥玛拼音适合外国人按照英语习惯来读出接近的发音,这是共识。这本来就是威妥玛拼音的设计路线。那么,在单纯需要英美人大致读出中文原始发音的情况下,威妥玛拼音或许比汉语拼音合适。但这是拉丁化方案的主要目的吗?

这还是在不省送气符号的情况下说。威妥玛拼音的现状是在日常使用中常常都省去了送气符号,而连塞音送气对立都无法区分的简化版本,就不适合任何情况了。

而汉语拼音不简单是为外国人设计的。汉语拼音是为中国大陆官方提供一套严谨、规则的汉语拉丁转写方案,用于辅助汉语教学,并且还略有幻想有朝一日取代汉字。因此汉语拼音在那个年代要考虑拼写是否简短、字母设计是否整齐、音节界限是否清晰、手写是否易识别、甚至还要尽量兼容汉语方言的读音以便为方言设计兼容的拼音方案……考量众多,于是成了现在这个奇怪的样子。

于是汉语拼音用于人名地名等专名的国际通用正式转写,这一用途使得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于是随着汉语拼音的推行越来越广,汉语拼音的优势也越来越大。

不同的拉丁转写方案对于外国人有多大区别?其实没有多少区别,真正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统一的方案,不要有多种方案并存。

要汉语拼音这样的由母语使用者设计的方案去把「便于外国人发音」视作重点,这不现实。

威妥玛拼音、耶鲁拼音、法国远东学院拼音(EFEO)、德国式拼音(Lessing–Othmer)……这些外来拼音方案都是根植于特定语言并为特定语言服务的。拉丁字母在各语言正字法中的差别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