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調查︰中國77%買家消費降級 拆解淘寶低價背後的秘密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31107

雙11|調查︰中國77%買家消費降級 拆解淘寶低價背後的秘密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3/11/07 17:12

最後更新: 2023/11/07 17:32

分享:

分享:

雙11|調查︰中國77%買家消費降級 拆解淘寶低價背後的秘密

雙11將近,你是準備清空購物車,還是選擇袖手旁觀?近日,CNBC引述美國顧問公司貝恩發表報告預測:今年雙11將遇冷——中國的消費信心仍低於疫前,3/4消費者打算在今年雙11期間減少消費。

於此相對的,今年雙11可能是近年來「最便宜」的一次︰天貓官方稱有超過8000萬商品降至全年最低價,淘天集團(淘寶)則將「全網最低價」作爲核心指標。京東稱今年雙11參與平台補貼的商品數量甚至是618(京東主場消費節)的2倍。

市場何以兩極化?本文將替您一探究竟。

去年雙11電商首度不公布銷售額

貝恩報告表示,此次受訪的3000名中國消費者中,有超過3/4(即77%)的消費者選擇減少消費。受訪消費者稱,自己更偏向於選擇更便宜的品牌甚至自有品牌(非品牌)的商品。選擇消費降級的受訪者比例,甚至遠高於2021年相同調查的數據(49%),與去年(76%)基本持平——雖然經濟逐步放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卻愈加保守。貝恩合夥人James Yang稱,消費者愈加在乎自己把錢花在哪裏。

淘寶歷年雙11銷售額(2012年後)
時間銷售額(人民幣)按年增幅
2022年不再公佈不再公佈
2021年5403億元8.45%
2020年4982億元85.62%
2019年2684億元25.71%
2018年2135億元26.88%
2017年1682億元39.41%
2016年1207億元32.55%
2015年912億元59.72%
2014年571億元62.22%
2013年352億元84.29%
2012年191億元468.45%

2022年,淘寶首次不公佈雙11銷售額。2020年,淘寶雙11銷售額為49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85.62%;2021年為5403億元,按年增幅驟降到8.45%,是淘寶雙11有史以來最低增幅。

貝恩估算,2022年中國雙11全平台銷售額按年增長只有3%。

雙11不敵九塊九包郵 價格戰背後是用戶流失

作爲近年來「最便宜」的雙11,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不斷價格戰的背後,是傳統電商對用戶的挽留。「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用戶不斷湧向拼多多、直播帶貨等更廉價的電商平台。貝恩稱,去年雙11期間,僅直播帶貨的銷售額便有1810億元,且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

拼多多作爲廉價電商的代表,此前一直被戲稱為「低端消費平台」,卻在營收增長上遠超淘寶京東:2023年第一季度,阿里中國商業營收同比下降3%,京東零售營收下降2.4%,均低於國內網上零售額8.6%的增速——而拼多多卻保持在驚人的66%。不少淘寶商家也選擇將更低價的商品組合單獨放在拼多多銷售,許多是老款舊款、或是簡化包裝版本,但更便宜。

拼多多同樣開始瞄準港澳市場,集運首重做到6-7元,淘寶的菜鳥集運隨後從首重11元降到9.8元。

價格愈低曝光愈多

資深電商從業者接受内地媒體採訪表示,「五年前,阿里與京東都押注消費升級和高線市場,以品質大牌爲主打。因此,面對當下消費降級的大環境壓力巨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電商不斷進行結構調整,以適應當下市場。除了在APP内置直播帶貨功能外,也調整了平台流量機制。價格愈低的商品將會獲得更多曝光。淘寶與京東都在投入大量補貼增加平台中小型商家的數量,並設置大量低價專區來吸引消費者,有的甚至做到1元包郵。

統計局:消费者信心仍遠低於疫情前

消費者信心指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4月,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指數跌到86.70的歷史低點,雖然在今年3月回升到94.90,仍遠低於2022年初逾120的水平。内媒財新報道點出,消費的恢復最終取決於收入預期和就業預期的修復。而近年來就業問題頻發︰畢業生就業困難,企業裁員頻繁......人們的就業預期並不樂觀,更多人選擇儲蓄而非消費。此外,居民槓桿率同樣限制了居民消費,若居民的整體負債情況得不到緩解,加之收入放緩,消費者能用於消費的資金便大大減少。

撰文︰涂宇佳

相關文章:

雙11攻略 | 最低1折 iPhone 減$1,500!化妝品線下更抵、數碼品牌官網更便宜

理財失敗所以買金豆 金價下跌又後悔了?內地年輕人陷理財困局

中國青年失業率再創新高 「四不青年」流行擺地攤、買彩票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消費錦囊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