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不选择多进口奶粉而是限制旅客出境携带量?

关注者
208
被浏览
82,682

21 个回答

本来没什么好回答的,但是看到

@赵剑

连奶粉保质期都搞不清楚就振振有词,被指出了还不承认,评论里又不能贴图,只好写个答案.

就是...婴儿奶粉的保质期不是只有180天!

下图包含两罐奶粉,右边一罐是我2012年4月去新西兰奥克兰的COUNTDOWN超市背回来的,KARICARE GOLD+,大陆已经有引进销售,但是这一罐绝非大陆所买.

左边一罐是2012年中,新西兰推出的新配方KARICARE APTAMIL,DHA含量更多,是邮寄回来的.现在大陆没有行货销售,注意这个也不是澳大利亚版.

两罐都是3段奶粉

如图

关于保质期,两罐上都写明:

Storage:Store in a cool dry place, Use by the date on container bottom.

因为字太小,又正好在凹槽处,所以拍不出来.

那么日期是多少呢?请看:

KARICARE GOLD+ : 2012年1月到2013年7月!

KARICARE APTAMIL: 2012年7月4日到2014年1月2日!

所以保质期都是18个月

因为我小孩还没有吃过其他牌子奶粉,所以我没有其他国外带入的牌子来比较,但是以新西兰奶业的影响来看,婴儿奶粉保质期应该都在伯仲之间,不可能只有180天!以至于来不及运输到其他地方!

当然,奶粉开封后是要求1个月内吃完.

至于奶粉补贴,多找几个海外生产过的人士也就能得知一二了.

所以这个问题也搞不清楚的话,还是慎重研究其他合法购买问题吧.

§§§§§§§§§§§§§§ 20130306 §§§§§§§§§§§§§

关于为什么买香港奶粉的问题:

大陆不是想只吃外国产外国奶源的,外国也不一定认为中国奶源差,不然恒天然当年就不会投资三鹿了...当然出问题导致恒天然全面退出中国就是后话了.(当然据报导,正是恒天然举报三鹿的三聚氰胺是事件的...由此可见洋人还是有普世价值的)

大陆只是想吃到象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的检验监督管理水平下的奶粉!只要保证奶粉是和在国外零售市场上销售的一样的,检测的时候是盲测(并不知道会销售到哪里去的)....那么,谁TM会管奶源是哪里的?

之所以买香港奶粉,还不是看中香港货源的检验监督管理质量高?

蒙牛当年自己都说供香港的货绝不会有三聚氰胺问题,因为是不同批次,供香港质量更好,检查更严格...我TM就艹了...从此没买过蒙牛...



§§§§§§§§§§§§§§§§§§§§§§§

从香港买奶粉,等于变相需要香港承担检验监督责任.然后水货客过关的话,其实是保证最后拿到的是香港零售市场的货!

如果香港"協助奶粉商直接把奶粉以香港之名再轉銷內地"...做梦吧...这肯定要经过大陆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

这 种奶粉是有的,U1baby(马云,江南春等合作投资的)已经开始将NUTRICIA旗下的奶粉原装原罐进口,现在有Karicare和 Nutrilon(荷兰牛栏)...价格基本等同于在外国当地买了之后再加空运邮费而已,就是和寄回来的价格是一样甚至更便宜一点.现在在网上和实体店都 有销售.

但是Karicare 3段根据中国政府要求改过了配方,1&2段号称完全没改过配方,但是大家核对配方表之后发现,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肉碱和另一个元素消失了...这是在说谎么?不知道...但是分了两条生产线是肯定的吧?

Nutrilon刚刚引进,具体未知...

所以价格相同...我还是选空运邮寄当地市场的!

我们要的是:中国政府TMD不要检验检疫我孩子的奶粉,不要给我孩子的奶粉出任何配方建议!
把检验检疫监管监督这个事给其他政府做,我的孩子宁愿和其他国家的孩子承担当地的奶粉风险!
真TM可悲!

略懂经济学就能推算出大概答案了。简单地说,奶粉不是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有多少。不是小姐,能随叫随到。

一、均衡假说。根据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原则,在大陆奶粉出事之前,全球婴儿奶粉产量应当是均衡的。全球各大奶粉制造商根据其主要销售地区的婴儿出生率、增长率来制定奶粉生产计划。并随之影响下游饲养奶牛的数量。在全球供应平衡的时候大体如此。同时也根据各国的具体行政情况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例如在市场遭到一定管制的国家,实行高定价、高利润政策;在福利国家或开放市场国家实行低价促销量政策进行竞争。而在中国,本土供应商则以低价低质应战。

二、变化与消费者的策略。此时突然某国国内市场发生了变化。其国内市场中本国供应商由于质量、信誉问题,占有市场不断下滑,而进口奶粉市场却不断扩大,但由于进口价格高于国产产品数倍,整体变化不大。但某些精明的消费者很快发现了周边市场不但奶粉物美,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价格越来越低。(人民币对港币的汇率,十来年间由港币贵一成多,甚至现在的1.2倍多。同样重量的一罐奶粉,香港比国内便宜近一半)故根据自由市场定律,大家(消费者和投机走私客)就会从周边市场采购货品。而深圳一证多签的政策更方便了这项活动。

三、奶粉供应商的应对策略。由于奶牛数量和产奶量的增长速度有限,奶粉供应商不可能突然提高产量。其最佳策略即为在受控制的市场提高价格赚取更高利润,而竞争市场保持原有价格。近年进口奶粉提价既为此因素。

四、后果。由于婴儿奶粉为必须消费品,却产量增长和地区分配缺乏弹性。故大量奶粉在香港采购却运往大陆,造成了香港婴幼儿奶粉的短缺。以至香港政府宣布对奶粉出关进行管制。

五、分析。究其原因,最大原因是国内奶粉生产行业在质量、产量和诚信上的缺失,使得消费者优先采购进口奶粉,造成进口奶源供不应求。第二大原因是国内政府未起到质量监督和产业引导责任,让劣质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最后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无从选购质优价廉的产品。第三、国内政府将食品安全压力转化到香港,香港政府以管制讨好市民,成功地转化矛盾。而香港人民、无辜的消费者和自由市场的调节机制统统成为受害者或替罪羊。那些蚂蚁搬家、冒着坐监的水客、或砍头危险的走私客虽为人不齿,但其才是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将安全便宜带给了千万中国儿童。

结论。不建立法制、就没有优质产品;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2013.3.5 补香港『信报』里的一篇文章摘录。作者纪晓风,文章标题为『金針集 : 《環時》暗諷「禁運」奶粉似「閉關鎖港」』,发表日期2013年3月5日

與此同時,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昨天就發表署名文章,「溫馨提示」香港「應把奶粉負擔當成貿易機遇」,同時也批評內地雖是泱泱大國,但「幾罐讓人放心的嬰兒奶粉居然生產不出來」,是「中國的乳品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共同恥辱,也是我們這個國家被一根刺紮住喉嚨般的痛苦感受」,恍如對這個當前被熱議的話題一錘定音,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不能否認,《環球時報》的評論觀點,其實是香港發展的真實寫照──「香港本是彈丸之地,它的最大優勢就是作為中國大陸門戶的邊緣優勢,在此基礎上的自由港定位才給香港帶來了眾人艷羨的巨大貿易量」,短短不足60字,道出香港成功之道,就是以自由港之名靠貿易發展經濟。本版同文紀曉風上周也曾撰文,分析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水貨之都」,並因此造就出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人物,但時至今天,進口水貨仍然無罪,但出口「水貨」卻竟變成違法行為。
至於評論另一段,質疑內地對香港的支持,令港人或變得對掙錢懶惰和不敏感,否則當內地食品安全頻現危機的時候,香港應尋求創造市場的贏局,而不是以「聯合國禁運」方式「滑稽地」應對。筆者記得,梁振英多次強調會優先照顧港人需要,只是誰說在照顧需要與創造商機間,定要二擇其一而不能兩者兼得?
事實上,數字說明一切,根據衞生及福利局公布的數據,香港在06至08年間,嬰幼兒奶粉的進口量每年約1500萬公斤,之後進口量開始急增,至去年11月時,進口已增至4000萬公斤,遠超過本地消耗量約3000萬公斤,反映多年來其實不斷有大量配方奶粉被運出鏡。既然如此,如果政府真是「適度有為」,只要協助奶粉商直接把奶粉以香港之名再轉銷內地,便能把這兩大需求鏈分流與兼顧,締造出雙贏局面,也令汪明荃昨日的一句:「有錢賺,又點會唔賺?」顯得更擲地有聲。
梁振英在過去一年,不下一次強調香港的經濟體系屬外向型,香港不應「閉關鎖港」及不要「劃地為牢」,又指要處理好「內交」,惟《環球時報》評論這一節:「我們希望……香港能通過組織貨源很快結束當前的『禁運』局面,避免內地人因此事對香港的不滿定型。香港社會應當了解:患難之中見真情」,那個是「閉關鎖港」與處理不好「內交」的始作俑者,似乎已原形畢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