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業 | 銀行職員變流浪漢 「過50歲沒人要」 日股翻身沒給「下流老人」留下機會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322

中年失業 | 銀行職員變流浪漢 「過50歲沒人要」 日股翻身沒給「下流老人」留下機會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3/22 20:00

分享:

分享:

中年失業 | 銀行工成流浪漢 「過50歲沒人要」 無業老人願坐監維生

藤田孝典是一位NPO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作家。他長期關注日本老齡化社會下老人的生存狀態。在老齡化、經濟增長一度停滯的日本,中老年的處境愈來愈艱難︰有人中年失業就難以重返職場,有人寧願犯罪只是為了活下去。

事實就是如此諷刺,在日股勇闖4萬點、重返30年高峰的同時,這批「下流老人」卻沒有翻身的機會。

「這個社會,為什麼不再給失敗者重新振作的機會了?」

前銀行工中年失業成流浪漢

大學時,藤田孝典在騎自行車去打工的路上撞倒了一位50多歲的男性。匆忙道歉後藤田便去打工了,誰料放工回來這位大叔依然留在原地。

藤田本以為自己撞傷了大叔讓他無法行動,但大叔表示自己就居住在這附近——他穿著運動服,向高速公路下的帳篷走去。

大叔和當時的藤田年齡仿若父子,藤田打工又常常路過大叔的「基地」,常常與他攀談。

一來二去,藤田和大叔成了好友。大叔也漸漸向藤田敞開心扉︰

  • 原來大叔本是日本某名校的經濟學高材生
  • 曾經在知名銀行就職,如今卻淪落成流浪
  • 經歷過日本的金融泡沫時期,大叔對宏觀經濟、社會現狀的知識儲備超過了藤田的想象

大叔向藤田表示︰當時忙於工作,不料患上抑鬱癥,只能藉酒消愁——最後毀了自己的事業。他本以為失去這份工作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便把退職金全部給了妻子。

但在那之後,大叔再也沒有找到工作。「誰知道,過了50歲就沒人要了。」這個社會,為什麼不再給失敗者重新振作的機會了?

半年後,大叔消失了,藤田再也沒有見到他。

點擊圖片放大

日本老人紛紛偷盜 只因入獄包吃包住

藤田孝典在《下流老人》一書中,表示「下流老人」,即社會底層的老人有三個特點︰

  • 收入極低
  • 沒有儲蓄
  • 無依無靠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嚴重可謂衆所周知,自197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至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佔總人口的30%。

日本前議員石井郁子表示,日本養老金創立之初考慮國民大多都是農民和個體戶,勞動時限長,又是家庭單位小作坊,少不了額外收入,所以養老金發放的金額甚至不如政府困難補助。

但這種養老金力度,面對日本的老齡化趨勢顯然有些吃力。

日本老人無法養活自己,甚至開始「自投羅網」。由於在日本,偷盜判刑較重,他們開始犯一些如偷便利店三明治之類的偷盜罪,只為可以入獄幾年,在那裏吃喝免費,至少可以養活自己。

高田敏夫在接受BBC報道時已經69歲。他在62歲時第一次入獄——當時他故意偷了一輛單車,直接騎著去警局自首,第二次他又持刀威脅路人,再次入獄。

在他們看來,監獄裏包吃包住,年金照發,有人照看,如果意外老死還有人幫忙火化,比孤苦伶仃要好太多。

2020年11月,日本法務省發布的犯罪白皮書顯示︰

  • 日本在2019年的刑事犯罪呈現老齡化趨勢
  • 65歲以上的老人占比22%,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 其中,超過70%的高齡犯罪者涉嫌盜竊

 

點擊圖片放大

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藤田孝典出版了一系列關於日本下層老人的書籍,痛心道:「日本曾經在1986年放話出打造一億人的中產階級,只是幻想。」

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勞動者成了犧牲品——於是當日本的經濟陷入停滯後,這些老去的勞動力再也無人關心。

對於下層老齡人保障的缺口,使日本社會缺少了一塊重要的安全網:無論你是中產階級、政府工、還是普通職員,你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因什麼意外而陷入貧困,並且所有人都會變老。

若你不幸成為「下流老人」,社會保障的缺口使你很難再重新振作,從此一蹶不振。

「有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是人的權利,不僅是義務教育,接受職業訓練等也是人的權利⋯⋯對個人來說,有維持生計的工作和沒有維持生計的工作,人生面臨的選擇將完全不同。」

點擊圖片放大

撰文︰涂宇佳

相關文章:

調查:近半父母年花13萬援助成年子女 逾六成與雙親同住卻「零家用」

老年離婚、百萬儲蓄暴跌 豪宅業主淪落租10呎間 只因一場體檢

退休想幸福?首先戒掉這件事!人生下半場做到這3點 才對自己有交代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