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對夫婦35對再婚 離異家庭成長小孩自尊感較低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90315

100對夫婦35對再婚 離異家庭成長小孩自尊感較低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3/15 22:23

最後更新: 2019/04/18 20:36

分享:

分享:

一項研究發現,公眾對再婚家庭存有負面標籤。(程志遠攝)

每100對父母中有35對是再婚!離婚後再婚,在香港漸趨普遍,而在再婚家庭成長的小朋友要適應殊不容易。一項研究發現,公眾對再婚家庭存有負面標籤,有受訪者怕不被接納,選擇向長輩隱瞞自己再婚。團體建議政府應關注再婚家庭的需要,並提供支援。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香港的離婚個案持續上升,由1991年6,295宗增至2016年17,196宗,同期的再婚個案亦由4,892宗大幅增至17,300宗。家庭議會委員及家庭支援小組委員會召集人朱楊珀瑜指出,離婚及再婚家庭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每100對父母中就有35對是再婚。

家庭議會委員及家庭支援小組委員會召集人朱楊珀瑜指,離婚及再婚家庭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每100對父母中就有35對是再婚。(程志遠攝)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聯同浸大社會工作系進行「親子情緣GPS離異及再婚家庭親職教育計劃」研究,於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以問卷及小組形式訪問共1,992人,探討公眾對再婚家庭的印象、再婚人士在建立家庭時遇到的困難和由小朋友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受訪者包括公眾、來自4間本地小學的四至六年級學生、再婚人士及社工等。

憂長輩不接納  隱瞞再婚  

研究歸納出妨礙再婚人士建立家庭的因素,包括再婚人士除需要面對照顧下一代,即親子女或繼子女的壓力外,還要面對在華人社會下「有色眼鏡」:即來自長輩的壓力。

公眾人士亦會標籤來自「再婚家庭」的小童,認為他們家庭背景複雜,會出現行為問題,留有負面印象。研究顯示,離異家庭成長的小孩的自尊感較低。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陳德茂指出,受訪子女大多表示現時家庭生活不開心,傾向視生母為主要傾訴對象,建議父母可透過傾談或共睡,使子女感受親人的關心。

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陳德茂建議父母可透過傾談或共睡,使子女感受親人的關心。(程志遠攝)

學者︰情緒轉導非常重要

研究亦發現,教師對再婚家庭這議題鮮有認識,未能及時察覺學生的需要;而前線社工難接觸再婚家庭,未能提供適切服務。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主席魏素華認為,情緒輔導對再婚家庭非常重要,政府可加強本地家庭輔導或治療,提供心理及生活支援。她期望在不同機構和學校培訓人才,並加強實務訓練。

魏素華認為,情緒輔導對再婚家庭非常重要。(程志遠攝)

陳德茂指出,社會對「離異」這概念的認知不足,與北歐等地有異,再婚家庭或感尷尬,未必主動尋求協助。他預料未來離婚數字會增加,家庭輔導有相應需求;社福界要為未來規劃,期望增加資源和配套。
€

撰文 : 王詠姸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