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台湾作家李敖?

关注者
168
被浏览
333,484

43 个回答

1

李敖曾口出狂言:“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虽然有些狂妄,但他写文章的能力确实非常出彩。

他一生写书100多本,写作字数超过了3000万字,都不用说文章质量如何,光是这么多的数量也是让人钦佩的,很多人这辈子都阅读不了这么多文字。

李敖爱书如命,当年14岁的他跟随父亲从大陆逃往台湾时,就携带了两箱一共150本书,把书看得比命还重要。

他在台中第一中学读书时,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学校图书馆,以至于在他面前摆一本书,他闭着眼睛光用鼻子闻,就能闻出是哪本书。

高三时,他想考台湾大学历史系,不过却被台湾大学的法律系录取了。

他不想被命运安排,于是在家休学一年,在他那四个榻榻米大的书房里读书写作、养浩然正气。

一年以后,他再度出战,终于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台湾大学历史系。

在大学里,他可谓是真正的特立独行。

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他总是穿着一袭长袍,活在他想象出来的民国,沉醉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那时候他的写作水平已经是相当厉害了,连胡适都对他夸赞不已。两人算是忘年交,也有过书信往来。

当李敖穷困潦倒时,胡适还借给他1000元钱,李敖感激不尽,本想着以后有时间还,但没想到不久后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2

李敖这辈子都没有工作过,他大学毕业后先是去当了两年兵,退伍后不久,就一个人租了个房子,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过了26年居无定所的生活,如今有了个这个小小的房子,兴奋得连撒三尿。

李敖虽然能说会道、幽默有趣,但他骨子里是个很孤独、很喜欢独处的人。

抛开天性不说,他的才华都是他在独处时通过看书和写作培养出来的,他有那种安定的气质。

他在给别人的信中写道:“五年的宿舍生活,一年的军中生活,让我明白了群众是做学问和独立思考的敌人。”

所以,他总是逃避人群,一个人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然,他并不是完全不和外界沟通。不过,他和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在报刊上投稿,还有出书。

他在报刊上写了很多文章,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十三年和十三月》和《老年人和棒子》。

在这两篇文章里,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情感丰富的李敖。

李敖在《文星》杂志上写了很多激进的文章,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

连李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以“台独”的罪名被关进了国民党的大牢。他两次进监狱,一共在牢里呆了六年多。

我看《李敖回忆录》和《李敖快意恩仇录》时,最喜欢看的就是他关于坐牢的回忆。

李敖本来就是一个离群索居、习惯孤独的人,坐牢对他来说算是小菜一碟。

因为他的声望,他得到了一些优待,那就是他可以独囚一室,甚至还被允许看书。

不过那间牢房极小,“散步”只能走出三步,他就要“打道回府”了。

李敖曾经说过:“不交房租的人,不知道月有多短;不坐牢的人,不知道月有多长。

他坐牢时,5分钟、10分钟、1小时、10小时这样的时间概念已经对他没有意义了。

因为他成了时间的“批发商”,时间“应有尽有”。

虽然他憎恨在牢里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他也承认他在牢里看的书成就了后来的他,他比平常人多了很多时间出来看书。

据他自己说,他出狱时,光是他的书就装了一卡车。

3

虽然不知道他看了多少书,但数量肯定是常人莫及的。

在李敖四十多岁时,香港有一家报纸评论他道:“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又最有文采的人。

李敖喜欢读书,但他不是死读书的人,他声称要是别人读的书有他的十分之一,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他自己不会。

虽然有些自大,但李敖确实不是那种学死知识、做死学问的人。

他的文章不腐朽,非常活泼生动,非常辛辣幽默,是那种很有趣味的文字。

还有一个方面证明了李敖不死读书,那就是他非常喜欢女人,非常多情。

他一生交女友无数,无论是初恋“罗”、英国血统女友“咪咪”,还是电影明星胡因梦,都和他有不少的情。

李敖的第二任老婆王小屯比他小了30岁,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王小屯在等公交车,李敖看着觉得非常漂亮,于是把王小屯从陌生人变成了自己的老婆。

李敖比他的岳父还要大几个月,以至于他第一次去王小屯家里时,他只是向他的岳父母鞠躬。

4

晚年的李敖似乎在外界更活泼些,他当“立法”委员,竞选台湾“总统”,主持《李敖有话说》等节目。

人们看到了一个针砭时弊、犀利幽默的李敖。

不过他也只在这些事情上露面,绝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隐居在他的书房。

他也是所谓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常常几个月不下楼,一心一意呆在书籍和写作的世界里。

他声称自己一天写作十多个小时,不知疲倦。

李敖总是一个人独处,除了看书习作需要安静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看不起很多人。

他觉得很多人都很笨,完全找不到在同一个境界的人,思维上很孤独。

当然,他有他骄傲的资本,他在学问上的细心和周全总是让人敬佩不已。

他的勤奋和执着也会影响到很多年轻人,当然也包括我。

5

我是在李敖去世后,才完整了解的他。

记得在2018年的3月18日,读大三的我在食堂吃完中饭回到寝室,打开微博看到了一条消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去世。

在此之前,我对李敖的印象是他在杨澜访谈录里说韩寒是“臭鸡蛋”,虽然言辞很激烈,但说话总是很有水平很有幽默感。

我总是在别人去世后,才想去好好研究别人的一生,想看看别人这一辈子是怎么走过的。

后来,我看了李敖大量的演讲、采访视频。

还看了他的《李敖风流自传》、《北京法源寺》、《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传统下的独白》等书。

最难忘的是在大四下学期,在外实习结束的我回到了学校,我在图书馆花了很多时间在看《李敖大全集》。

有好些天我都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里,通过他的文字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很多面的李敖。

反正在那一段时间,李敖好像一直活在我身边一样,我总是能够感觉到他的音容笑貌。

虽然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像他一样有学问,但我也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就拿写文章来说,李敖教给我的就是写文章不要故作高深,要用最直率的文字来表达。

文章是写给活生生的人看的,文字就要生动活泼最好,最好还要带有幽默感。

很多人的文章总是看不下去,很大的原因就是文字太苍白无力,太枯燥、太缺乏美感。

但当看李敖写的文章时,我总是会心一笑,总是惊叹怎么会有这么棒的比喻,总是感叹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文字。

文如其人,文字背后的李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甚至可以想象出来,他在写出这些文字后,会在得意的笑。

在这一点上我毫不怀疑,因为他本来就是自恋型人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当我想找一个我佩服的人,我就去照镜子。

6

我还从李敖身上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享受孤独,从而专心致志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多得我们十八辈子都看不完。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掉入手机的漩涡里了,各种短视频、短文章、娱乐新闻、10分钟音频、网上购物让我们目不暇接。

我们都沉浸在一种低级趣味中,思想变得越来越浅薄化,整个人变得越来越懒散。

但当我们想要静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发现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时不时的要去看一下手机,非常害怕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

其实,在手机推送的大量信息中,90%甚至更多和我们的生活无关。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浏览对我们人生无意义的事,无论是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还是社会的街头琐事,这些跟我们的人生都无关。

总是关注着外界的一举一动,就会让我们失去那个真正的我,就不会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生。

我们需要学习李敖,每天关心“我”,每天认识“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我”,没有比关心自己、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更重要的事了。

要想自己的人生变好,我们需要拥有李敖那样的安定闲适,懂得在孤独中全力以赴做自己要做的事。

上面是蔡康永在微博上悼李敖的一段话。

下面是李敖自己的话。

“他不在,

那个江湖 就不在了。”

“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这句诗李敖在复旦演讲引用时大家都笑。

现在看起来,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