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神学领域,研究出什么了吗?

关注者
2,337
被浏览
2,030,658

78 个回答

友情提示:因为牛顿即使在新教徒中也算是异端,有自己的神学研究方式,要想仔细讨论牛顿的神学思想必然会大量涉及对天主教和新教主流神学的反驳,因此本文可能会令部分教徒身心不适,这边建议读前做好心理准备。我能理解正统派对异端思想的反感和不屑,但想来牛顿在看到三位一体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感觉。正所谓:“我看异端多可恶,料异端看我应如是。”大家互相理解吧:)


本回答长达三万多字,所以先放一个总结在前面,正文的解释会比较清楚:

一、牛顿出生在清教徒环境中,一出生就是基督徒(上学之后的宗教环境是英国国教)。牛顿生活的年代社会宗教氛围浓厚,科学范式还没有成型。当时神学中研究自然规律的部分称为自然神学或者自然哲学,牛顿的科学研究属于自然哲学,在当时算是神学的一部分,这么算来他一辈子都在研究神学。牛顿主要的物理、数学成果基本来自于1665年夏天到1667年春天在老家躲避瘟疫期间的工作,然后三十岁不到就开始主要研究圣经和炼金术,而并不是像网上某些人盛传的那样“年轻时研究科学,晚年转向神学”。

二、牛顿在神学上有三个重要特色。

1、牛顿是虔诚的非主流基督徒,是反对三位一体的异端。牛顿不承认耶稣是神,而仅仅是个先知和弥赛亚,他认为神化耶稣是偶像崇拜。在反对三位一体的异端神学中,他的观点介于阿里乌斯派和苏西尼派之间。

2、牛顿把经验主义应用于圣经文本的研究,发现了圣经被人为篡改过的证据。

3、牛顿一方面坚持圣经直译,一方面又认为圣经文本藏有预言。他花了大量精力研究但以理书和启示录,认为世界末日会发生在2016年或者2060年。

三、自然神论(和前面的“自然神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虽然只差一个字)的形成受到了牛顿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重大影响,他对上帝的看法也和初期的自然神论非常接近,因此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牛顿是早期的自然神论者之一。

文末有牛顿的简略生平


牛顿在神学上最大的特色是否定三位一体。简而言之,牛顿是个虔诚而坚定的异端,但是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以至于长时间以来少有人知。因此如果再有基督徒用牛顿来作为基督徒科学家的典范,那么我们可以先问一下对方,承不承认三位一体?你认识的耶稣,和牛顿认识的耶稣是不是一回事?你眼中的圣经,和牛顿眼中的圣经是不是一回事?

根据Sarah Dry, 《The Newton Papers》一书作者的说法,牛顿留下来的手稿大概有1000万字(words,为了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就不改成“词”了),其中50%是神学方面的,30%是物理学和数学,10%为炼金术,10%与牛顿任皇家铸币厂主管和厂长(Warden和master。我一时想不到好的翻译先用“厂长”顶着,但总是觉得有股国企的味道)有关。神学手稿只有极少部分在牛顿生前发表,所以那些揪着牛顿生前发表的一本神学论著,告诉你这就是牛顿信仰的全部的,要么没有做好功课,要么就是忽悠。

牛顿去世后,他的亲属出于保护其声望的目的也很少发表他的其他神学手稿、著作以免暴露他的异端真面目,他的大部分手稿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逐步公开。即使十九世纪初剑桥大学获得了牛顿的很多手稿,当时被安排去研究整理这些手稿的学者仍然因为他的异端观念而感到精神上的不适,其中包括海王星的共同发现者John Couch Adams,他们可能也出于保护牛顿声望的目的,采用了拖延的办法,花了16年时间最后什么也没发表。

牛顿手稿的胶片版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完全公开,1998年牛津历史系启动牛顿工程,目的是把牛顿所有的手稿和作品,无论是否已经发表,包括科学、炼金术和基督教神学方方面面,都放到网上供所有人浏览和使用。牛顿的神学手稿40%左右是用拉丁语写作的,牛津历史系把这些都翻译成了英语,现在这些资料在牛顿工程都可以查到。

这个项目的主持者Rob Iliffe教授根据这些资料,2017年出版了一本书《Priest of Nature: The Religious Worlds of Isaac Newton(自然的牧师:艾萨克·牛顿的信仰世界)》,他也在牛顿工程的网页上放了一篇牛顿宗教观点的简述,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原文。

虽然是简述,但还是很长,我没有精力全文翻译,大致总结一下:

1、牛顿对唯一上帝的信仰非常坚定;

2、牛顿通过对圣经各种文本的分析,尤其是旧约时代和早期教会一些文本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正统教会是腐败堕落的,并且有目的地故意篡改了圣经,导致教会的信仰完全错误。

3、最重要的一点,牛顿不承认三位一体,无论对于天主教还是英国国教来说都是彻头彻尾的异端。他认为耶稣是一个伟大的先知和弥赛亚,但绝不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因为顺从和上十字架,而被上帝赐予了弥赛亚的位格。三位一体教条的确立,就是教会腐败和变味的证明和结果。在反对三位一体的主要异端教派中,虽然牛顿的某些观点和苏西尼派相同,但是他更像是阿里乌斯派。

4、牛顿生活的时代(1642-1727),英国政府发布过两次渎神法令(Blasphemy Act1648和1697),反对三位一体的异端面临迫害,甚至是死亡。根据前者不承认三位一体的人将被处死。1693年,英国出现一本攻击三位一体的小册子,英国上议院下令收集这些小册子全部焚毁,次年作者和印刷者都被找到并处死。1697年苏格兰据此处死了Thomas Aikenhead,一位来自爱丁堡的学生,被朋友举报反对三位一体,死时年仅20。

1697年的渎神法令虽然比前者宽容,但是Thomas Emlyn,位高权重的伯爵和神职人员,仍然因为公开表露反对三位一体,于1703年被判入狱;接任牛顿卢卡斯教授席位的William Whiston也因为公开自己反对三位一体的观点而在1710年被剑桥免职。再往前一些,十七世纪初英国最后一次对不承认三位一体的人执行了火刑,此时距牛顿出生也只有四十年左右。

这些案例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对宗教异端的高压和迫害,因此虽然牛顿在剑桥三一学院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反对三位一体的观点,但是他隐藏得很好,只有他身边的一个小圈子和部分亲友知道这一点,他生前出版的神学作品也并没有体现出他对三位一体的否定。他去世后,他的外甥女夫妇继承了他的手稿,但也不敢过早出版以免影响他的声誉,很多资料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得以公开。


谈到牛顿的异端思想,先要简单介绍一下“三位一体”、尼西亚信经阿他那修斯信经

大家都知道,基督教是亚伯拉罕一神教之一,崇拜的上帝就是犹太教的耶和华(雅威),旧约就是犹太教的圣经。一神教之所以被称为一神教,就是认为只有一个神,其他的神都是伪神和偶像崇拜,多神教是原始落后的,基督教处于宗教鄙视链的上游。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以后,逐步消灭了罗马、希腊等等地方原有的多神崇拜。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耶稣(基督),在经文上的区别就是加了主要记录耶稣生平事迹的“新约”。耶稣自称是上帝之子,新约记载了耶稣在传道过程中的很多神迹,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手到病除、驱魔、五饼二鱼,乃至于死而复生。既然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又能展示神迹,那么他应该也是神。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咱们是一神教,一天到晚鄙视那些多神教,怎么咱们自个儿也整出两个神(上帝+耶稣)来了?那不是堕落了吗?

基督教刚开始的时候没几个人,还被罗马帝国官方打压,所以早期基督徒要么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么仍旧受到多神教的潜意识影响,所以他们所留下的文本(不限于新约)中没有任何一处明确指出耶稣和上帝除了父子关系之外还有啥关系。可是随着基督教的壮大和合法化,这个问题就被较真的人意识到了,各路人马开始挖空心思地想把这个漏洞补上:如何在一神论的前提下,把耶稣的身份、性质、与上帝的关系以合乎逻辑的方式确定下来。这种研究耶稣本质是什么、和上帝是什么关系的“学问”称为基督论(christology)。

于是有人提出了二位一体(Binitarianism)的说法,即耶稣和上帝都是神,但是他们同一本质(essence)、同一本体(substance)、同一属性(nature),但是父和子拥有不同的位格(person)。虽然有些牵强,但已经属于不错的答案了。

可是犹太教在旧约中留了一个坑,那就是所谓的圣灵(holy spirit或者holy ghost)。在创世纪一开头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除此之外还有spirit of Yahweh(耶和华的灵)的说法,旧约和新约中都多次提到圣灵。那么这个圣灵也必须得处理好,否则不又变成多神论了?

这时出现了一个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发散思维一上头,他想啊:两位一体都有了,再加一位不也顺理成章吗?因此他首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概念,即圣父、圣子、圣灵同一本质、同一本体、同一属性,但是拥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在早期,基督论有多理论并存,三位一体只是其中一种,并不占绝对优势。到了四世纪,经过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和第一次君士坦丁公会议之后形成了尼西亚信经,耶稣和上帝同质的思想成为基督教正统,加上之后阿他那修斯信经的出现,才确立了三位一体在基督教正统神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基督教的天条之一,谁碰谁死。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保守派这三大派都承认三位一体。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分裂也和三位一体有关,即所谓的“和子说”。尼西亚信经中只说了“圣灵从圣父而出”,但西部教会从六世纪起偷偷在尼西亚信经中加入了“and from the Son”的字句,再次拔高耶稣的地位,把“圣灵从圣父而出”改成了“圣灵从圣父和圣子而出”。东部教会则坚持尼西亚信经原文,最后双方各自绝罚对方,开除对方教籍,在1054年分裂为罗马天主教(西部教会)和东正教(东部教会)。

但是三位一体的教条非常牵强,任何没被洗脑的人都能找出很多漏洞,比如爹和儿子怎么会是一回事呢?玛丽圣灵感孕生了耶稣,也就是上帝借着一个凡人妇女,把另一个早已存在的自己生出来了,而且还非得借着另外一个自己也就是圣灵帮一把,聊斋里的狐狸都比这全能啊;一个本质为啥要搞三个不同的位格?耶稣能自称圣子,那后来也就有人能自称圣老二,圣女儿,圣外甥乃至圣丈母娘等等,反正只要继续加位格就行,搞个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百位一体都可以,逻辑上都是一样的,最后还是落入了多神教。因此各种反对三位一体的“异端”思想从未消失过。正统派只能用洗脑和高压来维持三位一体的主体地位,把不承认阿他那修斯信经的一律视为异端送上火刑柱。

英国国教(又称为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其实英国国教刚开始就是不承认罗马教宗,自立英国国王为教宗的英国特色的天主教,从天主教照搬了很多教义、仪式、组织形式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英国国教就是英国的三自教会,中国搞自己特色的三自教会是有英国国教这个先例的)也承袭了这个做法,前面提到的英国渎神法案就是针对否认阿他那修斯信经的人。但是就这样基督教历史上反对三位一体的人仍然前浪后浪浪浪不绝,理由更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牛爵爷。

阿他那修斯信经是基督教首个明确确立三位一体教条的文件,据说是阿他那修斯被放逐后回到罗马的时候献给教宗儒略一世的。阿他那修斯信经又称Quicunque Vult(Whosoever wishes,中文翻译成欲得救颂或得救经,言下之意就是说想得救就得相信三位一体),挺长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维基百科的词条看一下。下面是比较短的节选,可以看到几乎都是翻过来倒过去的轱辘话,跟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灵性顾问Paula White为川普做法祈求胜选时的轱辘话差不多(强烈建议去看看,很有趣不会失望的):

Whosover will be saved, before all things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hold the Catholic Faith. Which Faith except everyone do keep whole and undefiled, without doubt he shall perish everlastingly. . . .

The Father Uncreate, the Son Uncreate, and the Holy Ghost Uncreate.

The Father Incomprehensible, the Son Incomprehensible, and the Holy Ghost Incomprehensible.

The Father Eternal, the Son Eternal, and the Holy Ghost Eternal and yet they are not Three Eternals but One Eternal.

As also there are not Three Uncreated, nor Three Incomprehensibles, but One Uncreated, and One Uncomprehensible. . . .

So there is one Father, not three Fathers; one Son, not three Sons; one Holy Ghost, not three Holy Ghosts.

And in this Trinity none is afore or after Other, None is greater or less than Another, but the whole Three Persons are Co-eternal together, and co-equal.

So that in all things, as is aforesaid, the Unity in Trinity and the Trinity in Unity is to be worshipped. He therefore that will be saved, must thus think of the Trinity.

牛顿神学的大方向是从新教的角度反对天主教,但是更进一步连三位一体也不承认。他认为三位一体的说法有两个大毛病:第一,早期教会的文本不支持;第二,逻辑不通,比如耶稣说上帝比他自己伟大得多(此证据应该来自于阿里乌斯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引用过的约翰福音,后文会提到),并且把上帝称为my god。因此牛顿对于阿他那修斯信经十分不屑,说道“让那些觉得这东西很有意义的人去吧;对于我来说这东西毫无意义(Let them make good sense of it who are able; for my part, I can make none.)。”

另外说一句,阿他那修斯信经在现代已被证明是假托(伪经),根本不是阿他那修斯所作,很多现代教会也不再使用。不得不说牛顿在神学上也是很厉害的。(PS:评论区有知友指出Creed不属于经书,“经”都谈不上,所以更谈不上“伪”。我对此不是太了解,所以把知友的意见也放在这里。)

阿他那修斯信经之所以被认为伪作有好几个原因,比如阿他那修斯信经最早出现在加利西亚,用拉丁语写就,而不是东部教会常用的希腊语;六世纪起阿他那修斯信经才广泛被西方教会所采用,之前几次公会议都没有阿他那修斯信经的记录,阿他那修斯本人和他同时代的人也都没有提到过阿他那修斯信经;阿他那修斯本人是东部教会的,而信经只在西部教会流传。

1940年发现了一份高卢修道士Vincent of Lérins(死于公元445年)的作品,研究者发现其词句和阿他那修斯信经非常相似,因此推测信经是Vincent或者他的学生所作。


牛顿还发现了圣经被篡改的事实。在1690年11月14日牛顿写给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一封信里,牛顿指出KJV版圣经约翰一书5:7和提摩太前书3:16被篡改过。这封信本质是一篇论文,题目是《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wo Notable Corruptions of Scripture(圣经文本两个重要错误的历史的说明)》。

约翰一书5:7:

For there are three that bear record in heaven, the Father, the Word, and the Holy Ghost: and these three are one.

这句话是非常明确的三位一体概念,而众所周知整部圣经从未明确表达过“三位一体”,因此这一段很突兀。牛顿查阅了希腊语的早期版本圣经,发现这句话是被加进去的,早期版本圣经中没有这句话。牛顿认为这句话本身应该是某人写的边注(Margin note),在传抄过程中被有意无意地加到了正文中。这一结论被现代圣经学者广泛接受,在现代出版的一些圣经里已经把这句话改为边注或者加上脚注说明有争议。

因为指出圣经中唯一直接支持三位一体的小节是被后人人为加入的,这篇论著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反三位一体倾向。因此牛顿生前没敢公开发表,他去世后的1754年才得以出版。

PS:评论区有几位查到的约翰一书5:7的词句与牛顿引用的不一样。这很正常,因为圣经有很多版本。旧约就不提了,新约从最初的希腊语到后来的拉丁语,再到后来的世界各地不同语言,再加上教派的不同,翻译的程度不同,导致圣经版本非常繁杂,繁杂到圣经有专门的版本学。

牛顿研究的主要是KJV版圣经。至牛顿的时代,英语新教圣经流行比较广泛的版本有三个,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亨利八世时期翻译编篡的Great Bible、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Bishop Bible,和1611年起出版的詹姆士国王版,即King James Version,简称KJV。KJV圣经自1660年代以后至今,一直占据英语新教世界主流地位。有兴趣的可以去随便哪个圣经网站找一下,看一下KJV圣经约翰一书5:7写的是什么。而且我也很清楚地说明了,就是因为牛顿的研究和质疑,“在现代出版的一些圣经里已经把这句话改为边注或者加上脚注说明有争议”,在某些新版本的圣经中当然就找不到牛顿质疑的这两句了。


这里又要提到牛顿神学研究的方法学。牛顿神学研究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把他在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应用到了神学研究中,具体来说就是比较詹姆斯国王版(KJV)圣经和早期希腊语圣经和拉丁语圣经之间的异同,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文本分析“或者”文本批判(Textual Criticism)” 。有段时间在美国非常畅销的一本书《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错引耶稣:修改圣经背后的故事)》,作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研究圣经不同时期和不同语种的文本,最后得出了圣经是人书(human book)而不是神书(holy book)的结论,自己也从高中时就拥有重生体验的基要派福音派教徒,变成了不可知论者(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典型:))。

牛顿出生和成长在新教环境中,不像天主教那样由教会垄断对圣经的解读,而是人人都可以研究圣经;当时又有很多早期基督教学者和圣徒的手稿被发现,牛顿做为剑桥三一学院的教授有渠道可以研究这些手稿。通过这些研究,他在三一学院任教的时候开始形成反三位一体的观念,这不得不说相当讽刺(此前我写的是牛顿在三一学院“就读”期间形成的反三位一体思想,有误)。

1675年因为要求获得圣职的压力越来越大,牛顿考虑过放弃卢卡斯教授职位,后来他直接向当时的查理二世国王请求豁免为教会服务。牛顿已经做了为此暴露自己异端信仰并为此进行论战的准备,为此他写下了大量的手稿。没想到查理二世一个月内就批准了牛顿的请求,豁免了牛顿和此后所有卢卡斯教授职位获得者的圣职资格要求。这大概是牛顿的异端神学在他生前离暴露最近的一次。

(经验主义Empiricism,认为知识来源自感官经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一样,是认知论的一种观点。经验主义强调经验证据比传统或先天观念在思想理论中更为重要,此外经验主义者还往往会主张传统事实上也来源于之前的经验。经验主义可以追述到古希腊医者的思想,比如希波克拉底,启蒙时代英国哲学家将之发扬光大,包括培根、洛克和休谟等。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智是“空白石板”(blank slate),必须依赖感官经验来形成概念。经验主义是后来科学哲学的重要基石,比如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实验验证理论”、“可证伪性”等都来自于经验主义。)


牛顿对圣经预言的分析与千年主义

有回答提到了牛顿对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预言的分析。的确,牛顿认为他是被上帝选中的一群人中的一个,任务是发现一套圣经密码(Bible Code),并分析出圣经文本里隐藏的预言。他还专门写过一本论著叫《Rules for interpreting the words & language in Scripture理解圣经词句与语言的原则》,但是从未发表。

虽然牛顿很不喜欢有人根据圣经发表一些情绪化的预言,但是很显然他认为自己通过严谨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1704年,牛顿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世界将于2060年毁灭,基督再临,从此世界变成上帝的神国。本世纪初,这个预言还被媒体炒作过。这么牛逼闪闪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在启示录中,圣约翰说敌基督(antichrist,有的直接翻译成魔鬼)将会统治世界千年,然后基督会再次降临,这就是后来所谓”千年主义“的来源。当然,后来的千年主义有好多流派,世俗的和神学意义上的都有,但是共同点是认为当前的世界是腐败和堕落的,在一次大灾难后世界毁灭然后重生,然后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

启示录中的”千年“不是指正好1000年。牛顿认为启示录中提到的3年半,以当时每年12月、每个月30天的历法算,折合1260天。但是牛顿的时代新约出现肯定不止3年半了,如果坚持圣经不会错,那么这里的“天”就不可能是我们现实世界所说的“天”。牛顿和一些神学家认为启示录里说的”天“实际上指代的是”年“,所以敌基督会统治1260年,然后迎来世界末日。

做为一个从小生活在新教环境中的基督徒,牛顿和当时许多新教徒一样,把代表罗马天主教的教皇制度当成敌基督。牛顿不反对哪一个特定的教皇,他反对的是教皇制度。因此他把教皇拥有世俗权力的那一年当成启示录中说的”千年“的起点。教宗利奥三世在公元800年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为“罗马皇帝”,牛顿认为这是欧洲国王即位必须得到教廷承认的起点,也就是教廷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的起点。800+1260=2060,于是牛顿据此预言2060年世界将会毁灭,而且根据启示录世界将会毁于火山喷发(结合网上关于黄石公园火山将于几十年内大喷发的传言,我不禁瑟瑟发抖)。

不过从1704年到1727年牛顿去世,牛顿继续和同时代的一些新教神学家讨论世界末日的具体年份。经过充分沟通,他们最后普遍同意世界末日应该是2016年而不是2060年。

查理大帝的父亲矮子丕平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开创者。从丕平的父亲开始就已经掌握了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实际权力,父亲去世后丕平不再甘为人下,因此向时任教宗匝加利亚咨询:“如果一个国王不再掌握权力,那么这个国家还正常吗?”当时的教廷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教皇基本上就是个吉祥物,而且正受到伦巴底国王极大的军事压力而境遇窘迫。匝加利亚闻弦歌而知雅意,也有心拉拢丕平,因此回答:“不正常。”

丕平有了这个由头,逼迫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退位去修道院出家,并在751年召集法兰克贵族让他们推举自己成为法兰克国王。法兰克人的继承传统采用诸子均分制,而丕平的父亲有两任妻子好几个儿子,他成为加洛林王朝的首任国王在国际上和国内地位都不稳固,亟需支持。在这个背景下丕平的好友和支持者萨尔茨堡的Vergilius建议他争取教皇的支持来稳固地位。丕平采纳了这个建议,双方郎情妾意一拍即合,754年时任教宗斯德望二世排除重重困难,到巴黎为丕平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并授予丕平罗马贵族头衔。

加冕仪式后丕平投桃报李,进军意大利击败并俘虏了伦巴底国王埃斯托夫,并于756年将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交给教廷,形成了一个“教宗国”,史称“丕平献土Donation of Pepin”。也就是说,从756年起,教廷拥有了管理国土的世俗权力。

于是牛顿和这些新教神学家一致同意将“千年”的起点定为756年,所以世界末日被提前到了2016年。当然,我们都知道2016年世界并没有毁灭,牛顿的预言并不准确。

其实牛顿对于世界末日的推算还有好几个版本(比如2034年),因为“千年”到底指的是多少年牛顿就有几个猜想,起始年份也有好几个想法,所以推算结果也有好多。结合牛顿炒股亏得底掉和研究炼金术多年没啥成果的历史,我觉得牛顿出生时技能点都加在物理和数学上了,在预测、算命、炼金术这些神秘学的东西上并没有啥天分……

Isaac Newton's occult studies


下面是一些名词解释,主要来源于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对于理解上文有一定帮助,争取把本文写成中文网上关于牛顿信仰比较全面易懂的一个版本。

看基督教历史,一个感觉是人名太多了,而且很多人的名字和观点是相关联的,经常跳出一个人名就要去看他的观点是啥,否则没法看下去。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背景,我会介绍一下阿里乌斯和阿他那修斯,后面会再介绍一下苏西尼主义和一位论;第二个感觉就是基督教内部的派别之多,神学观点差异之大都令人叹为观止。极端自由派神学和极端保守派神学的差异,可以与佛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差别相比;而国内现在能接触到的几乎都是正统派和保守派,思想上的丰富性被极大简化了;第三,各派别之间的斗争那真是刺刀见红,残酷性一点不亚于阶级斗争……

阿里乌斯Arius

(关于Arius的音译,有的音译成亚流,我觉得有正统派刻意贬低的嫌疑。arius的发音在维基上有两个,/əˈraɪəs, ˈɛəri-/,发音前一个类似于额赖额斯,后一个类似艾额礼,反正都不像亚流,所以我还是保留“阿里乌斯”的音译。)

阿里乌斯是柏柏尔人,生卒年为250或256–336AD。他是埃及亚历山大港保加里(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殉道的地方)地区的一个神父(priest)和长老( presbyter)。阿里乌斯的生平资料和作品都被有目的地销毁了,后人要了解他的生平和观点只能在正统派论敌们批判他的言论中找到一些。即使论敌们痛恨他,但是据他们记载中不多的好话,阿里乌斯是个苦修士,据说仪容甚佳品德高尚,深得教区男女信众的爱戴。

当时基督论有几个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耶稣和上帝是同质的,一部分人认为是相似的,但上帝和耶稣至少是同一个级别;另一些人比如阿里乌斯认为耶稣比上帝略低一等,是上帝的第一个造物,非常完美且高于上帝的其他造物。

阿里乌斯认为:如果上帝是父亲,生下了儿子耶稣。那么很明显,耶稣的存在是有一个开始的,也就是说有一段时间,即耶稣本身出生前是不存在的,也就不是永恒的,(而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从而可以证明耶稣不可能和上帝是完全同质的。同时阿里乌斯强调上帝的唯一性和超越性,而耶稣只有在上帝的允许和赋予下才具有神的能力和神性。因此阿里乌斯的基督论观点就是,耶稣在永恒性和能力上都无法和上帝相提并论。阿里乌斯还引用圣经作为论据,约翰福音14:28:“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父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歌罗西书1: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

阿里乌斯头很铁,是他主动挑起的论战。当时亚历山大教区的牧首和主教(patriarch,bishop)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没看错,当时这些名人名字后面很多都跟有地名,跟中国士大夫喜欢用姓+地名装逼类似,但是目的不同)发表了一次冗长的布道,主要就是讲上帝和耶稣的相似性。做为主教大人的下属,阿里乌斯不组织信众好好领会学习上级的精神,反而到处说亚历山大主教是撒伯流主义复辟(撒伯流主义也是反三位一体的一种异端神学,认为上帝、耶稣和圣灵是一个神的不同的“形态”或“方面”,在不同时期被信徒所察知)。主教大人当然很不爽,开了个小会,放逐了阿里乌斯。阿里乌斯的支持者,包括信众和一些神父,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而且阿里乌斯的观念也广泛传播到别的地区成为当时神学的一个热点,因此无法再局限在亚历山大教区之内,最后引起了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 也翻译成君士坦丁大帝)的注意。

君士坦丁任内313年与另一位罗马皇帝李锡尼一起发布了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合法化。虽然君士坦丁自己临终才受洗成为基督徒,但是当时他已经对基督教事物很有兴趣,并有过插手基督教内部事物的先例。因此当他注意到阿里乌斯引起的争议后,他觉得应该消除这个争议。他指派了一位主教带着他的公开信去协调双方的观点,但是无果。于是君士坦丁采取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办法,召集一次帝国内各地区高级教士( prelate)参加的会议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会议325年在尼西亚召开,是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除了不列颠地区,帝国内各教区都派出了代表,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虽然因为年老没去,但是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与会者中有22名主教支持阿里乌斯,以他的师兄弟尼科米底亚的尤西比乌斯(这是个牛人,记住他的名字)为代表。阿里乌斯的顶头上司亚历山大主教作为同质派当然也参加了,还带了一个年轻的执事(deacon)阿他那修斯,后者没有资格参与会议,只是做些跑腿的工作。

会议进行得非常激烈,辩论不断升温变成了争吵。争吵如此激烈,据说阿里乌斯被圣尼古拉(感谢评论区 @Skhizein 的提醒)扇了耳光。圣尼古拉是个老好人,以善于调解纠纷出名,是后世圣诞老人的原型,也是单身狗、水手、商人、改邪归正的小偷、妓女、学生、儿童、酿酒师、典当行等的主保圣人。这么个善于调解纠纷的老好人居然动手打了阿里乌斯,可见当时的辩论是如何的白热化。

最后大部分人都支持了同质派并在尼西亚信经上签名,阿里乌斯和另外两位不肯屈服的主教被打为渎神者,剥夺圣职并放逐。阿里乌斯的师兄弟尤西比乌斯曲线救国,签名逃过了清算,但是又和其他两位主教分开签名以示和其他正统派的区别,由此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在敌人内部继续潜伏。

会议结束后阿里乌斯遭到了迫害。君士坦丁发布了杀气腾腾的敕令:任何人发现阿里乌斯的手稿和作品必须立刻焚毁,以确保他的观点不会再误导别人;任何人私藏阿里乌斯的手稿和作品一律死刑。这就是为何阿里乌斯的作品没有存留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会议结束后教会和罗马政府组织了一次在亚历山大及其附近地区的巡游布道,宣布会议的结论和批斗阿里乌斯,但是这并没有压制住阿里乌斯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关于耶稣本质的争议并未平息,而且因为阿里乌斯师兄弟尤西比乌斯和君士坦丁之间的良好关系(君士坦丁临终受洗就是由尤西比乌斯主持的),君士坦丁对阿里乌斯的态度也逐渐软化,赦免了他,并且于336年直接指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亚历山大(和前面的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不是一个人,现在知道为啥人名后要跟地名了吧,罗马人起名无能是出名的)接收阿里乌斯。亚历山大主教反对无效,只能热切祈祷阿里乌斯在归途中死掉。上帝回应了他的祈祷,而且这次没有打偏,只是时效性不那么精准:阿里乌斯没有死在途中,而是死在到达君士坦丁堡之后不久。

阿里乌斯的反对者们是如此痛恨他,用了很多尖刻和粗鄙的言辞攻击他。甚至阿里乌斯的死亡,根据他的一个激烈反对者的描述如下:

“那是一个礼拜六,阿里乌斯计划第二天与教会的其他人聚会,但是神圣的报应夺走了他大胆妄为的罪恶生命。当他走出帝国的皇宫,一些尤西比乌斯的党徒接应并保护他在城里骄傲地游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当他接近一个叫君士坦丁论坛的地方,有一排斑岩石柱矗立,这时一阵恐怖的良心上的懊悔抓住了阿里乌斯,伴随着一阵肠道恐怖的蠕动:他立刻询问附近有没有方便的地方。有人指点他去论坛的后面,他匆忙赶去。他感到一阵晕眩,把他的大肠拉了出来,伴随着大量的出血;随后他的小肠也拉了出来,再后面是他的脾和肝,还带出了超多的血,所以他几乎立刻就死了。这个灾难发生的地方至今还在君士坦丁堡,就像我说的那样,在那排石柱之后。由于不断有人去那个地方指指点点,这异乎寻常的死亡成了一个标志。”

字里行间的恶毒、痛恨和大仇得报的快感扑面而来。很多现代学者怀疑阿里乌斯的死很有可能是他的对手们下毒导致的。

下面这一段是私货。为何正统派会如此坚持三位一体,坚持耶稣和上帝是同等同质的,并且如此痛恨否认这一点的异端呢?从人性恶的一面出发,其实有个很显然的答案。基督教从犹太教而来,基督教甚至直接把犹太教的圣经拿来用了,耶稣本人也是犹太人。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最大区别就是耶稣,如果把耶稣置于上帝之下,比上帝低等,那么为何还要向耶稣祈祷,而不直接跳过耶稣向上帝祈祷呢?耶稣如果是另外一个较低级的神,那么首先基督教就不是一神教了(这里很有趣,牛顿认为三位一体会导向多神论,而三位一体的本意就是为了避免多神论),而且这样犹太教可以说你们基督教只不过我们的一个分支异端而已。所以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立教之本,是和犹太教分家,不做犹太教分支的基础。所以正统派打压迫害反三位一体的异端,不惜以火刑等肉体消灭方式来施以高压,都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欧洲基督教地区的反犹传统,你品,你细品……

阿里乌斯派或阿里乌主义者Arian, 阿里乌主义Arianism

细心的知友可能已经发现,Rob Iliffe教授描述的牛顿的基督论观点和阿里乌斯的观点是有区别的,比如耶稣是否是上帝的儿子。这是因为阿里乌斯是早期基督教会中反对三位一体的异端中最出名的一个,所以后来Arian和无神论者、敌基督一样几乎成了正统派骂人的一个词,而很多反对三位一体的观点都被装进了阿里乌主义这个筐里。很多后来被贴上阿里乌斯派标签的人,观点和阿里乌斯并不是非常一致,对于被称为阿里乌斯派也很反感。现代基督教教派里,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都被认为是阿里乌斯派。

实际上阿里乌斯都不能算用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这个教派里最重要的人,比如他的师兄弟尤西比乌斯就比他混得好多了,影响了君士坦丁一世以后的几任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是阿里乌斯派的同情者,尤利安叛教,瓦伦斯自己就是阿里乌斯派),还领导了后来短暂的阿里乌斯派对正统派的反扑和迫害。但是随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上台,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对阿里乌斯派的审判、迫害,至此阿里乌斯派才逐步失去影响力。

阿里乌主义在北非,也就是阿里乌斯的老家的传统保留到七世纪;在欧洲北方则在哥特人中的影响很大。牛人尤西比乌斯发展了一个拥有父系哥特血统母系罗马血统的人成为基督徒,此人名叫乌尔非拉。尤西比乌斯授予乌尔非拉主教职位,让他去哥特和日耳曼部落传教。乌尔非拉的传教非常成功,所以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几乎都是阿里乌斯派。阿里乌斯派神学传统在德国北部一直保持到八世纪,后来在军事征服和贵族的带领下转信正统派,阿里乌斯派才逐步消失,然后在新教兴起之后又得以再次出现,其中就包括了苏西尼派。

亚历山大的阿他那修斯Athanasius of Alexandria

阿他那修斯前面在尼西亚公会议上露了一小脸,可以看出阿里乌斯的顶头上司,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主教很欣赏他。327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之后两年,亚历山大的亚历山大主教去世。在他弥留之际,据说亚历山大的信众和教士们集结在他的病床前,高喊阿他那修斯的名字,不顾担任牧首的年龄要求(30岁以上,当时阿他那修斯不到30岁),要求亚历山大主教传位给他。亚历山大顺坡下驴,阿他那修斯得以继任亚历山大的主教。

这一段记载非常有趣。阿里乌斯在被亚历山大主教放逐,乃至于后来尼西亚公会议被定为异端之后,仍旧得到了亚历山大港信众的广泛支持,这些人不可能短短时间内就忽然从支持阿里乌斯的铁杆变成了年轻的阿他那修斯的铁杆,因此亚历山大主教病床前的某些人的表演乃至于该陈述本身都相当可疑,阿他那修斯从一个小小的执事超越几个层级一跃成为牧首的合法合理性也很值得怀疑。后来阿他那修斯有过私下出售教堂为贫苦信众准备的粮食为自己牟利的行为,牛顿很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野心勃勃和自私自利的人,信仰只不过是他获得地位的手段。

阿他那修斯在正统基督教历史上很有名,还被封为圣徒。原因一个是因为他激烈反对阿里乌主义和维护正统三位一体神学理论的立场,另一个是因为他的确在神学上有所成就,比如他是第一个检定新约27部经书的人。

苏西尼派Socinian,苏西尼主义Socinianism一位论Unitarianism

苏西尼主义是意大利新教改革家Lelio Sozzini和Fausto Sozzini叔侄俩在十六世纪开创的,尤其以后者的贡献为多,他的论著《De auctoritate scripturae sacrae(基督教信仰真理的证明)》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去世后出版的《Racovian Catechism(拉寇教理问答)》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

Fausto Sozzini(1539-1604)出生于意大利锡耶纳的一个望族。他的神学观念在当时过于激进,在家乡立脚不住只能流落异乡,最后只有波兰兄弟会(Polish Brethren,一个从波兰加尔文宗分裂出来的小教派)接受了他的教理。Fausto一生颠沛流离,40多岁才娶了波兰兄弟会一个贵族成员的女儿,次年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很快去世,从此Fausto与女儿相依为命。Fausto早年为了保住自己在老家的家产,被迫化名发表神学著作,但讽刺的是这实际上对他是一种保护;到了晚年他的家产被黑掉后他终于可以实名发表著作了,却因此在当地社区暴露了异端身份,不久后就被居住地克拉科夫的暴民围殴并驱逐,6年后去世。

在正统教派的眼里接受了苏西尼主义的波兰兄弟会自然是异端中的异端,所以天主教会和加尔文宗合谋,在后来波兰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中将波兰兄弟会栽赃成瑞典人的内应,波兰议会于1658年取缔波兰兄弟会并将其成员驱逐出境,后者不得不向普鲁士、荷兰和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现今罗马尼亚境内,吸血鬼伯爵Dracula的家乡)三个方向逃散。波兰兄弟会逃出波兰以后,Fausto女儿的子孙,也就是他的外孙和曾外孙陆续出版了一些他的论著,这些论著逐步传播到法国和英国。

苏西尼主义神学的主要特点是拒绝正统教会有关耶稣本质的认识,比如三位一体、耶稣的神性,也拒绝救赎论。

1、苏西尼主义否定耶稣的先存性,认为他做为一个人类在圣母怀孕之前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和阿里乌斯的观点不同,更不同于正统教会认为的耶稣和上帝同质,因此是自有和永恒的的观点。

2、苏西尼主义认为人被上帝创造的时候就是注定会死的,与亚当夏娃是否吃了智慧果无关,也因此否认原罪。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Christian Mortalism,中文翻译成灵魂睡眠,意思是指基督徒死了以后肉体消灭,灵魂进入睡眠状态,直到耶稣再临,肉体和灵魂都会得救重生。这个概念里又隐含了一个概念,既人的灵魂(至少是基督徒的灵魂)是不朽(immortal)的。苏西尼主义反对这个概念,即否认存在不朽的灵魂。

3、他们也否认耶稣为人类赎罪的说法。耶稣是道德典范,是人类向上帝祈祷的中介,这方面和伊斯兰教对待安拉和穆罕默德的态度有些类似。

4、苏西尼主义反对决定论。他们认为上帝的全知是有限的,仅仅适用于逻辑真理(necessary truth),而不适用于偶然真理(contingent truth),否则人类的自由意志毫无意义。

5、良知拒绝Conscientious objection

出于良知而拒绝服兵役。这个可能也是他们被波兰议会取缔的原因之一。

6、反对除了圣经本身之外的各种教条式神学解释,即anti-creedalism。但是他们同时又主张creed tolerance for all,也就是对所有宗教的所有教条都持有宽容态度。这个主张进一步就是信仰自由和讲道自由。

7、反对神迹、奇迹等,但是却认为处女怀孕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上面这些与正统教会格格不入的神学观点,加尔文宗圣徒John Edwards如此评论苏西尼派:“in the very Socinian Doctrine it self there seems to be an Atheistick Tang.”意思就是苏西尼派的教理充满了无神论的刺鼻味道。

一位论这个词的来源是oneness,意思就是只有一个神,所以也被翻译成独一神论。和一神论(monotheism)的区别是,一位论反对三位一体,否认耶稣的神性,认为只有上帝一个神,上帝之下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或者被造物具有神性。一位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教派,只要认同独一神,反对三位一体的都可以被称为一位论。

第一个一位论教会1568年在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得到承认。1658年波兰兄弟会的大部分成员逃到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后,也接受了一位论者的称呼。1665年Fausto的一个外孙Andrzej Wiszowaty Sr编篡兄弟会的书目,在标题里提到他们被称为一位论者,由此“苏西尼派”和“一位论者”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等同的,但实际上这两个词有细微的区别,例如“一位论者”的指代更为宽泛。

一位论教会至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等等多个国家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一位论教会更加多元化,以信仰自由和讲道自由为最高宗旨,因此很多国家的一位论教会中同时存在基督徒、无神论者、佛教徒、穆斯林等多种信仰,很有点国内民宗委牧师、方丈、阿訇一起开会的味道。严格意义上的一位论教会现在也存在,被称为圣经一位论者(Biblical Unitarian)。


牛顿和苏西尼派、一位论者的关系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国王学院大学的助理教授Stephen D. Snobelen是一位研究科技史的专家,他的哲学硕士和博士都是在牛顿的母校剑桥拿到的,他现在的研究方向也是牛顿的信仰问题。

网上可以查到Snobelen2005年写的一篇论著的PDF全文,标题是《Isaac Newton Socinianism and "The One Supreme God”(艾萨克·牛顿,苏西尼主义和“唯一超越性的上帝”)》。看了这篇论著之后,我发现牛顿和苏西尼派之间的关联和相似性比我之前想的要更紧密也更多。下面的内容多数来自于这篇论著的节选,一些人名的背景资料来自于维基。

苏西尼派是一个善于思考非常博学的教派,也善于不停输出自己的著作。从Fausto自己开始,波兰兄弟会一直不缺乏在神学上不断创新的理论家,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虽然他们的著作大部分是波兰语、拉丁语和德语写的,而且一直被正统教会认为是比阿里乌斯派更危险的异端,但是因为苏西尼派自成一体、逻辑严密而且自洽的教理,传到英国后仍然受到了很多人包括低级神职人员的欢迎。

牛顿没有加入过波兰兄弟会,而且他生前公开发表的唯一的关于苏西尼主义的意见也是负面的(牛顿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对公众隐瞒自己的异端思想,这个做法很好理解),但实际上他在中年以后和苏西尼派和一位论者私下一直有联系,他对这些人也不隐藏自己反对三位一体的立场。

根据现在发现的史料,他至少和三个苏西尼派,一个一位论者有或者有过不错的私交。三个苏西尼派是Hopton Haynes、约翰·洛克、Samuel Crell,一位论者是William Whiston。

Hopton Haynes是牛顿任皇家铸币厂厂长时的下属,牛顿去世后他出版过两本书籍,表明他是个苏西尼派。1709年他帮牛顿翻译了前述《圣经文本两个重要错误的历史性说明》的前半部分,因为这篇论文有明显的异端倾向,说明Haynes知道牛顿的反三位一体立场,进一步说明牛顿很信任他,否则不会冒暴露的风险让他做这件事。Haynes还和英国以及欧洲大陆上的一位论者圈子保持着频繁的联系,1701年他把一个欧洲大陆来的学生介绍给牛顿,三年后此人回到特兰西瓦尼亚成为一位论教会的主教,也就是说最晚十八世纪初欧洲大陆的一位论教会内部就已经知道牛顿是个反三位一体的同道了。

在本文中约翰‧洛克似乎是个酱油角色,但是我查了一下维基百科和斯坦福哲学百科,发现我孤陋寡闻了。约翰‧洛克(1632-1704)是启蒙时代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号称“自由主义之父”。他是英国最早的经验主义者之一,上承培根,下启伏尔泰和卢梭,在认识论和政治哲学上也很有成就,连美国独立都受到了他的影响,美国独立宣言就反映了他的思想。

这么个大哲学家,现在已经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苏西尼派。他的藏书中有43本苏西尼主义的书籍,几乎当时比较重要的苏西尼主义书籍都在其中。牛顿1689年开始和洛克开始神学交流,1690年写了前述《两个重要错误》交给洛克,这说明两人对对方的反三位一体思想互相了解。洛克本人和很多苏西尼派和一位论者也有联系,比如Samuel Crell。

Samuel Crell来自于一个德国苏西尼派家族,从他的祖父John Crell开始一直到他家族的下一代,从波兰到伦敦再到美国乔治亚州,一家四代都是苏西尼派的吹鼓手。1726年7月他和牛顿见了一面,为他的一本关于约翰福音序言的著作寻求资助。在见面之前,他写信给牛顿介绍他书中的观点,信中写道:“如果基督教神学家们都承认圣经的语句中没有任何一处称呼耶稣为神……就不会激起那么多关于耶稣神性的争议了。”这句话毫不含糊地表明了反三位一体的观点,而他仍然寻求牛顿的资助,因此他必然知道牛顿持有相同的立场,这很有可能早就由洛克告诉他了。

Crell后来写给其他人的信表明,牛顿1711年就资助过他从英国回欧洲大陆。1726年两人再会,牛顿和他多次会面,并且资助了他10个金畿尼(英国金币,用22k黄金铸成,每个重约8.5克,等值于当时的1英镑。铸造这些金币的黄金来自于几内亚,故名),而且牛顿的藏书里也包括了这本著作。

William Whiston自认为是牛顿的门徒,据说牛顿为他接任卢卡斯教授席位出过力。他也是牛顿神学的大力鼓吹者之一,和当时兴起的自然神论支持者辩论。但是后来他与牛顿的关系开始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1707年他把牛顿做卢卡斯教授时的讲义编成了一本书,叫《Arithmetica Universalis(通用算术)》,但是却没有署牛顿的名字。这在任何时代都是犯大忌讳的事。据说牛顿知道这本书出版后非常生气,甚至于想出钱把所有印刷出来的书全部买下好销毁它们。

之后Whiston因为暴露自己的反三位一体观点被免除卢卡斯教授职位赶出剑桥大学,声名狼藉。牛顿没有出面支持他,反而因为这件事中止了他出版《两个重要错误》的计划;至此两个人算是彻底闹掰。

岔远了。回到牛顿自己,他的藏书里面有8本苏西尼派著作,而且这些书里有很多折角和批注 ;相对应的,他的藏书里路德和加尔文的著作各只有一本。

牛顿身边有如此之多的苏西尼派和一位论者,甚至还出资购买或者资助苏西尼派的论著,说明他并不认为苏西尼派是异端(否则他自己也变成了异端)。牛顿早期认同阿里乌斯派的见解,与苏西尼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认同耶稣的先存性。为了解决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和苏西尼派的不同,牛顿从早期教会教士的做法中得到支持:那些皈依了基督教,认为耶稣从出生开始才存在的拿撒勒人,和那些承认耶稣先存性的基督徒,可以在一个教会里和睦共处,都不认为对方是异端。耶稣的地位和性质的观点,并不能成为评判一个基督徒是否是异端的标准,这个问题本身是adiaphoron(希腊语,意即无差别的,无所谓的,无关紧要的东西)。

牛顿的基督论其实和阿里乌斯或者苏西尼派都不完全相同,早期偏向阿里乌斯派,但是可能是因为牛顿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苏西尼派非常相似(比如文本批判,圣经直译biblical literalism等),导致他后来的观点和苏西尼派越来越接近,除了耶稣的先存性之外到了最后几乎和苏西尼派完全相同(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Snobelen和牛津工程的Iliffe教授的观点不一致),以至于他后来在自己公开出版的著作中露出了一些端倪。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牛顿再版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在总注释(General Scholium)中加了一大段神学内容,包括经常被基督徒们引用作为牛顿信神依据的“most beautiful System of the Sun, Planets, and Comets, could only proceed from the counsel and dominion of an intelligent and powerful being.”诚然这些优美的句子的确说明牛顿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后面他还写了很多,其中有一句”……For God is a relative word……“。注意这个relative,正统派绝不会用这个词,因为三位一体理论中圣父、圣子、圣灵是相等的,都是绝对的神,不存在“相对的”神这个概念;只有否认耶稣和上帝同等的异端才会用到“相对的”这个词。

因此就这么一句话,有人就嗅出了异端的味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面提到过的加尔文宗圣徒John Edwards,此人是当时正统派著名的异端猎手和看门狗(watchdog)。不得不承认,此公的神学修养和异端嗅觉都是相当厉害的,做为一个异端猎手,他对异端们的著作研究如此之深入,不禁让我想了鉴黄师这个职业:)。他公开指出,这句话直接出自于苏西尼派大佬John Crell (前文提到过,他是Samuel Crell的祖父)的著作《De Deo et ejus attributis (Concerning God and His attributes关于上帝属性的思考)》,而且连章节都找到了:此书的第十三章!不过还好,虽然现在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上帝视角知道他说得完全对,但是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牛顿巨大声望之下掩藏的异端倾向,所以支持他的人极少,他的指控没有翻起太大浪花。

最后再谈一下牛顿对自己神学的定位。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基督徒的神学观点并不是铁板一块。仅就基督论一个问题,就有认为耶稣和上帝等同的三位一体正统派,到撒伯流主义,再到阿里乌斯认为耶稣是第一个造物但和上帝不同质,到苏西尼派连耶稣的先存性也不承认,到humanitarianism(这个词在神学中不是人道主义的意思,我觉得翻译成耶稣凡人论比较好)认为耶稣就是个普通人,在两头当中存在着相当广的连续光谱。也是心疼正统派,异端层出不穷打不胜打,打了快两千年异端们反而都开宗立派了。当然正统派认为自己理所当然是正确的,拥有最高的地位,而其他异端根据异端成分的浓厚程度的不同依次排在下面的位置。

牛顿不同意这种高下之分。他认为三位一体派在最保守的右边,humanitarianism这类在最离经畔道的左边,而他自己的观点是最折中最纯洁的,教会的未来在和他类似的教徒身上,总有一天他这样的教徒会代替腐败变味的正统派。:)


牛顿与自然神论(Deism

Deism的词根来自于拉丁语deus,有神论(Theism)的词根来自于希腊语theos,这两个词根的意思都是“神”,因此deism和theism的原意是相同的。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斯坦福哲学百科上搜不到专门的deism的词条,虽然在其他词条里会用到这个词。后来我看了一些文章后才发现,deism的含义变化太大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自然神论都不一样,甚至有不同的称呼,比如christian deist,deistic christian,deistic humanitarian等等,这大概是斯坦福哲学百科没有专门做一个自然神论词条的原因。这也说明,如果说一个人是不是自然神论者,前提是要给出确切的定义。那么牛顿是不是自然神论者呢?

太长不看版:十七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理性主义(十七、十八世纪称为启蒙时代),一些宗教改革派也开始主张用理性改良基督教,剥离其中神秘主义和迷信的部分,苏西尼主义是其发端之一。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英国出现了最初的自然神论。洛克在哲学上、牛顿在自然科学上给了理性主义很大的支持(虽然不是主动和有目的的)。英国自然神论后来分为两支,一支传到美国,是为英美派,另一支传到欧陆,主要是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派。两派最大区别是英美派主张用理性改良基督教,而法国派则主张用理性消灭宗教,这一派后来演变成为无神论。以英美派自然神论的标准来看,很多学者认为牛顿是早期的自然神论者,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而以法国自然神论标准来衡量牛顿,那么牛顿确实不是自然神论者。

顺便提一句,“大自然即上帝”严格来说不是自然神论,而是泛神论,我以前也搞混过。这也是为何我觉得“自然神论”这个翻译不是太好的原因,因为在中文语境中比较容易望文生义理解成“大自然即神(上帝)”。deism的本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天然的对上帝的崇拜,所以我觉得可能翻译成“天然神论”或者“自发神论”比较合适。

自然神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基督教世界自然神论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十三世纪基督教神学大家阿奎那认识论的反思。阿奎那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的启示,一类是自然的理性(自然神学或者自然哲学)。他认为上帝的启示高于理性,也即“启示高于理性”。

十五世纪开始出于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内部勾心斗角的厌恶,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的苗头,最后以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吐槽一下,这个翻译挺有日本人名字的嫌疑)为宣言确立了新教改革的基础,这就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但是路德的改革同样利用了世俗权力的参与,因此同样出现了大量腐败和政治斗争,这又导致新教内部的分裂。一些更为激进的宗教改革派不满于路德的“威权改革(Magisterial reformation)”,发起了对威权改革的改革,被称为激进改革(Radical reformation)。这些激进改革派比路德派走得更远,对天主教的神学、教条、组织形式和仪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反思,其中就包括了苏西尼派。

苏西尼主义反对阿奎那对知识的看法,认为早期的基督教教士为了吸引信众,在圣经中保留了一些奇迹、神迹等超自然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无法经过理性的检验,实际上是迷信。苏西尼主义认为应该摒弃这样的的”启示“,而用理性来证明和坚定自己的信仰,也即理性对人类认识上帝至少和启示一样重要。

牛顿的科学成就,向哲学家们展示了一种认识自然科学规律,从而更好的认识上帝的途径。因此有些人认为,仅仅通过人类的理性就可以认识上帝,所有的所谓”启示“对认识上帝毫无价值,也即”理性高于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自然神论。现在一般公认第一代Cherbury男爵爱德华·赫伯特Edward Herbert是自然神论之父,1624年他发表了著作《On Truth, as It Is Distinguished from Revelation, the Probable, the Possible, and the False》,翻译成中文是《论真理,及其与启示、可能性以及谬误的区别》。

有人肯定发现了,英语标题里不是有两个“可能性”吗,你怎么翻译完了只有一个了?连这个都有中间商赚差价?Probable和possible在中文中都翻译成“可能”,但是在英语中这两个词有很大区别,区别在于可能性的大小。Probable指很有可能发生但有一丝不确定性,possible则表示仅仅存在发生的可能性。举例来说,张三买了一张彩票,那么他中奖的可能性是possible;但是如果张三把一期彩票的90%都买下来了,那么他中奖的可能性就是probable。因为我找不出中文对应的翻译,所以只好留了一个“可能性”。

又扯远了,回到正题。赫伯特先是论述了真理的本质和标准,他认为真理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是事物的本真,第二层是事物的表象,第三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第四层是我们的理智。这四层之间是递进关系,而每一层之间都会引起谬误,比如事物的本真和表象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事物的表象形成的概念也可能与表象不符(比如我们感官的限制与错觉),错上加错最后得出的概念就可能与事物本真相去甚远。要纠正这些错误,就必须依靠我们的理智。

他认为,我们的神智活动和外部事物之间有一种和谐关系,每一种外部事物都会引起一种特定的神智活动。而根据外部事物的不同,引起的神智活动可以由高到低分为天然直觉、内部感觉(各种感情)、外部感觉(感官)、论述或者理由。而人的神智包括智能,就是神性最高等级的投影,天然直觉是神性直接刻印在我们的骨子里的(天赋论),因此拥有无可争议的正确性。

从天然直觉会产生一系列的“共同观念(Common Notions)”。在论证到这里,男爵同志忽然话锋一转,谈到了宗教,并且列出了五条有关宗教的共同观念,后来成为英美自然神论的总纲:

1、存在一个超越性的上帝;

2、人类有信仰上帝的责任;

3、道德和虔诚是崇拜上帝的主要部分;

4、如果我们悔罪并从善,上帝会原谅我们;

5、上帝会奖赏好人,并且惩罚恶人,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

咋一看,这五条和一般正统派基督教的主张没啥区别。但是男爵同志又加了几句,他认为这五点包含了“真正”的基督教,也就是理性宗教的所有教理;同时这五点也是所有原始宗教的特点,而那些贪婪而巧舌如簧的教士背弃了这些共同观念。他进一步认为凡是和这五点共同观念相背的,都是错的;而那些所谓“高于理性”的观念,如果和这五点相符有可能是真的神的启示,但是被记录下来的启示就不再是启示,而仅仅是传统,这些传统正确与否也要看阐述者的理解与动机(意思你们别去听那些神职人员瞎咧咧,他们都坏着呢)。另外,这五条里根本没提到耶稣。

在赫伯特另外一本论著《De Religione Gentilium(论异教宗教)》里,他基于以上的论述,进一步得出结论:当时已有的所有宗教,都是纯洁原始的理性宗教的腐败堕落版本。总结一下男爵的观点,那就是俺承认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神,但是根据俺的理性判断神跟你们所有教会都没关系。到了这里,deism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人类自然而然、自发产生的对唯一神的理性崇拜,没有经过任何有组织宗教的污染。

男爵同志嘴炮很爽,被他喷的人就不那么爽了,尤其是被他指名道姓的天主教会。英国国教早就从天主教独立出去了,天主教会不能伸手到英国把男爵抓来烧烤,只能把他的著作列为禁书泄愤。

可以看出,男爵虽然被奉为自然神论之父,但是做为一个哲学家他还是差点火候,他的理论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所谓的“出生时就被刻印在心智中的天然直觉和共同观念”,也就是天赋论。

约翰·洛克反对天赋论,1690年他在论著《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人类认识论)》中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具体论证就省略了,本回答已经长得我自己都受不了了。只提一个论证,不可能存在所有人都同意的共同观念),把所谓“共同观念”给毙了。从此自然神论者们无法再从共同观念的角度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同时又受到牛顿科学成果的影响,转向经验主义和设计论。

洛克把天赋论从自然神论中剔除其实是帮自然神论的理论基础打补丁,因为他又从认识论的角度为自然神论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的基础。他认为启示是上帝通过特殊的交流方式给予人的知识,但是如果一个人声称他受到了启示,我们如何判断他说的是真的呢?这就必须要用到我们的理性,看他说的是否与我们已知的真理相冲突。而且即使一个先知从上帝那里获得了本原启示(original revelation),但是在他写下来以后再转述给其他人,就变成了次生启示(traditional revelation),后者因为转述中必然产生的错误、语言的转换等等因素必然会失真,这就又必须用到我们的理性来纠正这些错误,因此理性高于启示。

洛克之后的自然神论重要经典有John Toland的论著《Christianity not Mysterious (基督教并不迷信)》,和Matthew Tindal的《Christianity as Old as the Creation(基督教与创世一样古老)》。这两位重要的自然神论吹鼓手再一次强调了人类理性在信仰中的作用,他们比洛克更进一步,认为神的启示如果没有经过理性的检验就根本不算启示。从此自然神论虽然仍然披着基督教的外衣,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信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西尼主义、一位论和自然神论在理论上有着传承关系。事实上,很多时候不少学者会混用这三者。约翰·洛克也被部分学者称为自然神论者,但是他在神学上承认本原启示的存在,也认可神迹是上帝引起人类注意的一种方式,因此这个称呼有点勉强;但是洛克的观点无疑已经很接近自然神论,尤其是理性主义和宗教自由。


牛顿对自然神论的贡献,除了他的科学成就本身被当成是理性最佳的产物之外,他与莱布尼茨的一场间接辩论也与现在大众所熟知的”上帝钟表匠“比喻有关。

这场辩论1715年-1716年发生在莱布尼茨和牛顿的最著名的支持者之一Samuel Clarke之间,主要论题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莱布尼茨的相对时空观,不过也谈到了自由意志和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普遍认为在辩论中Samuel Clarke受到了牛顿的指点。

1704年牛顿在他的名著《Opticks(光学)》中说到:

”For while comets move in very eccentric orbs in all manner of positions, blind fate could never make all the planets move one and the same way in orbs concentric, some inconsiderable irregularities excepted which may have arisen from the mutual actions of comets and planets on one another, and which will be apt to increase, till this system wants a reformation。“

意思就是彗星的轨道都是偏心圆,而行星则都是同心圆,它们互相之间的作用力会被放大,导致某一刻必须要进行调整(否则这个体系无法继续维持,彗星最后会落到行星上)。谁来调整呢?当然只有创造了这个世界的上帝有这个大能。所以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如果用“钟表匠类比”来描述,那就是上帝创造了这个如同钟表般精密的宇宙,并且持续地监测并给予调整,就如同给表对时、上发条。

莱布尼茨1711年与牛顿发生过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执,牛顿借英国皇家学会的名义给莱布尼茨贴了个“欺诈”的标签。估计因为心里还有一口怨气,所以莱布尼茨在和他的朋友威尔士王妃卡罗琳(后来的乔治二世王后)的通信中忍不住吐槽牛顿,说他对上帝的全知全能没有信心,造了个表还得不时上发条,那上帝就不完美了:

”Sir Isaac Newton and his followers have also a very odd opinion concerning the work of God. According to their doctrine, God Almighty wants to wind up his watch from time to time: otherwise it would cease to move. He had not, it seems, sufficient foresight to make it a perpetual motion.“

莱布尼茨对上帝的看法,认为上帝在创造并推动了世界之后就不管了,称为上帝缺位(Absentee God),是“钟表匠类比”的另一个变种。有一些百科、词典类网上资源常常把上帝缺位当成自然神论的一个必要的判断标准,但实际上并不是公论。

不知咋的这封信被Clarke知道了,于是爆发了这场论战。莱布尼茨说牛顿古怪对上帝没信心,Clarke反手就给莱布尼茨扣了个”离无神论者一步之遥“的大帽子:上帝创造了世界然后就此不管了,那现在还要上帝干啥呢?

论战最后因为莱布尼茨去世而结束。胜负且不论,但是牛顿对上帝的观点表露得很清晰:上帝创造了世界,设定了运行的规律,并且还持续干预着这个世界。总的来看,虽然牛顿从物理学角度出发,而赫伯特男爵从形而上学角度出发,但是牛顿对上帝的观点和赫伯特自然神论五条纲领观点非常相似,算是殊途同归。再加上牛顿也反对三位一体之类的神学教条,所以颇有一些学者认为牛顿是早期的自然神论者。

伏尔泰1726年和法国一个权贵家族子弟发生争吵,被对方找人修理了一顿还构陷入狱。他要求用流放到英国代替入狱被法国政府接受(到英国去算是流放,而且伏尔泰和法国政府还都认为理所当然,这乳英乳得可算是不动声色了),从此在伦敦旺兹沃思呆了两年。这两年里,他接触了自然神论、牛顿的物理学和洛克的哲学,也变成了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回到法国以后把自然神论带了回去,经过他的宣传自然神论在法国一时成为显学。法国有自己的哲学传承,受此影响法国的自然神论和英美系的不太一样,主要区别是更为世俗化,对宗教的态度更为激烈,因此现在英美系的自然神论者并不承认大革命期间法国自然神论者的资格,而是认为他们实际上就是无神论,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纳粹都是法国自然神论者搞出来的。但是因为伏尔泰的名望和影响力,法国这一派的自然神论观点,比如激烈反对宗教、认可莱布尼茨的上帝缺位等观点反而成为大众所熟知的自然神论。

法国著名的自然神论者还有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反对天主教,所以动用国家力量大力扶植过自然神论和基于无神论的信仰”理性崇拜(Cult of Reason)“做为替代。

德国的自然神论者记录很少,不过根据伏尔泰和腓特烈二世的通信来看,后者是自然神论者。康德也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自然神论者,我对此不了解。


美国国父们与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大兴一时的时候,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受过教育的殖民地上层人士也受到了英国思潮的影响。美国的国父们(Founding Fathers,一般指联合最初的13个州,领导了独立战争并建立起美国国家框架的一批领导人 ,也翻译为建国元勋)做为当时殖民地的精英阶层,自然也在其中。他们的宗教信仰一直颇有争议,基督徒们很喜欢宣称美国以基督教立国,理由之一就是国父们都是基督徒。如果强行把自然神论算成一个基督教教派,那么基督徒们的说法倒是成立的,可自然神论者们不同意。下面这两个网站,一个是世界自然神论者联合会,另一个是美国某个自然神论者自建的网站,从这两个网站来看,自然神论者们很不乐意被称为基督徒。

在美国国父们中,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托马斯·杰佛逊、詹姆斯·麦迪逊和乔治·华盛顿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根据自然神论者们的资料,这7人中除了约翰·杰伊之外,其他6人都是自然神论者或者一位论者(汉密尔顿少年和老年时是比较传统的新教徒,当中一段时间是自然神论者),他们中华盛顿、亚当斯、杰佛逊和麦迪逊还是美国最早的前四任总统。其他的建国元勋中,还有伊森·艾伦、托马斯·潘恩、 Cornelius Harnett、 Gouverneur Morris、Hugh Williamson也是比较肯定的自然神论者。另外,美国宪法中自由主义倾向尤其是信仰自由,反映的就是约翰·洛克的思想,而洛克与自然神论的关系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在说到美国的自然神论者时,必须要先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可能他的名字不如其他几位美国国父那么如雷贯耳,但是出生于英国的他可以算是美国独立运动的笔杆子。他写的小册子《Common Sense(常识)》和《The American Crisis(美国危机)》激励了很多美国爱国者起来斗争,亚当斯说过:“如果没有《常识》作者的笔,华盛顿的剑将归于虚空。”

但是潘恩的另一本著作《The Age Of Reason(理性时代)》则算得上是美国自然神论的圣经。潘恩承袭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无国界的人权、自由思考、信仰自由等思想,在神学上则反对任何有组织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倡导自然神论。在本书的开篇他就写道:

I believe in one God, and no more; and I hope for happiness beyond this life.我相信有一个神,且仅有一个;而且我也期盼超越今生的幸福。

I believe in the equality of man; and I believe that religious duties consist in doing justice, loving mercy, and endeavouring to make our fellow-creatures happy.我相信人人平等;我也相信信仰的责任在于公正,仁慈和努力使我们的同类幸福。

I do not believe in the creed professed by the Jewish Church, by the Roman Church, by the Greek Church, by the Turkish Church, by the Protestant Church, nor by any church that I know of. My own mind is my own church.我不相信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新教或者任何我知道的宗教所宣扬的信条。我自己的心灵就是我自己的宗教(这句话太有力量了)。

All national institutions of churches, whether Jewish, Christian or Turkish, appear to me no other than human inventions, set up to terrify and enslave mankind, and monopolize power and profit.所有国家资助的宗教,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对我来说都是人类的发明,其目的就是恐吓和奴役人类,以垄断权力和利润。

潘恩在书中主要批判了天主教和教皇制度的腐败以及对世俗权力的追求,质疑圣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他认为神迹是假的,圣经就是一本普通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所谓的神启之书。《理性时代》在美国卖得很好,广受欢迎,是美国历史上数得上的畅销书之一。但是因为他对宗教的批判非常激烈,一方面导致他受到了英国政府官方的迫害,一方面受到了教会和教徒的排挤。即使他既用笔杆子又用钱袋子(他用他在法国的影响力为美国独立军筹款)支持美国独立,但是他在美国去世后他的葬礼只有6个人参加。就像其他那些被基督徒们所痛恨的异端们一样,他也被赠予了”无神论者“的称号(这里再吐个槽。“无神论者”在现代中国没有贬义,但是在欧美基督教和所有一神教看来都是一个骂人的词,他们如果攻击一个人是无神论者,那说明已经很严重了。所以我们如果看到有教徒说某某是无神论者,我们要看清楚上下文和被扣帽子的人的言论加以仔细辨别,因为教徒们多数时候仅仅是情绪输出而并不是真相,比如潘恩和后面要提到的杰佛逊)。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过,他年轻时看了几本基督徒反驳自然神论的书籍,但是他觉得反驳很无力倒是自然神论很有道理,于是看了这几本书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自然神论者。

杰佛逊自称是唯物主义者和一位论者,他甚至被同时代一些人称为无神论者。杰佛逊受洛克的思想影响很大,尤其是信仰自由和理性在信仰中的作用。杰佛逊还编了一本《杰佛逊圣经》,把圣经中的神迹和教条部分去掉,只留下道德劝诫的部分。杰佛逊和富兰克林在信仰方面都深受潘恩的影响。

华盛顿生前从未说过他是基督徒,临终也没有找过牧师神父举行宗教仪式。与他私人关系不错的一个长老会教徒在给别人的信中说:根据华盛顿的表现,他是个自然神论者。

亚当斯总统任内参议院通过了的黎波里条约,其中明确说到:“As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not in any sense founded on the Christian Religion美国政府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之上”。参议院通过该条约后亚当斯立刻就签署了。亚当斯也是一个一位论者,他对教士的评价是:”pretended sanctity of some absolute dunces某些纯傻瓜假装出来的神圣“。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对基督教的某些评价也是相当直白:”Religious bondage shackles and debilitates the mind and unfits it for every noble enterprise.宗教的束缚桎梏而且削弱人的心灵,使之不再适合任何崇高的事业。"

"During almost fifteen centuries has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Christianity been on trial. What have been its fruits? More or less in all places, pride and indolence in the Clergy, ignorance and servility in the laity, in both, superstition, bigotry and persecution. 基督教的合法性已经试验了几乎十五个世纪。结果是什么呢?在所有地方或多或少的,(我们可以看到)教士的傲慢和懒惰,平民的无知和奴性,两者还都迷信、偏执和迫害倾向。"

英美派自然神论的快速衰落也很有戏剧性。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派的自然神论者对于信仰自由的理解有点佛系,似乎把信仰自由直接等同于“不传教”,比如华盛顿和杰佛逊自己是自然神论者,但是他们的家人却几乎完全不受他们的影响,都是虔诚的新教徒。另外一个方面,休谟虽然也被一部分学者称为自然神论者,但是他对因果关系的否定所产生的怀疑主义对自然神论者所坚持的理性主义造成了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也是自然神论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自然神论的内涵变化很大。前面只是大致理了一下自然神论出现和变化的脉络,至今为止自然神论仍然没有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义。比如自然神论者普遍都接受一个上帝并反对天启宗教,但是这个上帝是创世的上帝,或者化身为自然界的上帝;创世的上帝是缺位的上帝,还是持续干预世界的上帝;这个上帝是人格化的,还是非人格化的;对于圣经的态度,有承认启示的,不承认启示的;有认为圣经是道德律令,也有认为圣经的道德不合时宜的,等等。因此有人总结,现代的自然神论其实只是一个外壳,自由思考和信仰自由才是所有自然神论者的共识。


写这个回答的初衷是因为牛顿的信仰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自己也曾以为牛顿是伏尔泰那样的自然神论者(我记得这个说法来自于方舟子)。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到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因为牛顿工程的关系,学者们获得牛顿的以前未公开的手稿方便多了,国外新世纪以来有不少研究成果,而中文网上的相关知识还没来得及更新。

对于牛顿的信仰,我觉得这是个单纯的历史问题。人是很复杂的,牛顿也同样,他在不同问题上的看法和成就加起来才构成了立体全面的牛顿,只强调其中一点无疑是片面的。“牛顿是一个基督徒”是对牛顿这个人在信仰方面的一个描述,不能引申开来说明任何别的问题。

有基督徒喜欢声称某某名人是基督徒,如果仅仅是个陈述,我认为只要是真实而全面的,那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想要用“某某名人是基督徒”来证明信基督教是正确的,那么我觉得不成立。

如果该陈述是真实而全面的(比如这个名人和声诉者所信奉的教理完全一样,而这非常难,因为基督教有四万多教派而且新的教派还在不断增加中),那么也犯了“诉诸权威谬误”,名人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并不能证明ta的信仰就是正确的;如果真实而不全面,比如正统基督徒用“牛顿是基督徒”来证明自己信基督教的正确性,我们已经知道牛顿是个异端,用异端的观点来证明自己信仰的正确性就相当搞笑了。这种基督徒要么对牛顿的异端观点无知,要么就是习惯于只告诉别人局部真理,简而言之不是无知就是坏;如果不真实(比如至今还有基督徒用”爱因斯坦是基督徒“来传教),那就更不要说了,这种人纯粹就是无知。

写这个回答我翻了一些资料,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对基督教的思想史有了一个略微清晰的认识。因为华人基督徒至少一大半是正统保守派的,他们无形中代表了基督徒保守反智的形象。但是看了这些资料以后我才知道,虽然正统保守派竭力想让外界产生“老子唯一正确”的印象,但基督教内部并不是只有正统派一个声音,相反他们的思想非常丰富。我以前拿来反驳保守基督徒的一些理由,其实自由派基督徒早就已经想到过而且论证得更充分,比如洛克对理性高于启示的论证;还有对圣经文字无误论的分析,牛顿就已经做过了;我以前回答里关于”该隐的老婆是谁、从何而来“这个圣经里的漏洞,也是自由派基督徒指出来的。这大概也是正统派基督徒如此痛恨异端的原因吧,毕竟来自内部的敌人更可怕也更可恨……

所以我觉得,不要轻视基督教,带着独立客观的立场去研究它,尤其是它的异端思想,里面的好东西还是不少的,了解基督教才能更好的反对它。


牛顿简略生平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儒略历1642年的圣诞节(相当于格里历也就是公历1643年1月4日,因为英国直到1752年才改用格里历,因此本节里日期都是儒略历的)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一个名叫Woolsthorpe(直译就是“羊毛村”)的清教徒小村子。他是个遗腹子,他的父亲,一个不识字的自耕农,在他出生前两三个月时去世,牛顿沿用了他父亲的名字。

1645年牛顿3岁的时候,母亲Hannah Ayscough再婚嫁给了邻村一个富有的63岁教区牧师。这老头把牛顿送还给外祖和舅舅William Ayscough抚养,因此牛顿很讨厌他的继父,对母亲也有一些心结,小牛顿曾经想过要把继父一家烧死在他们的房子里。牛顿的外婆和母亲都识字,她们给了牛顿最早的启蒙教育。

1653年继父去世,牛顿的母亲回到Woolsthorpe的旧居和牛顿团聚,同时还有牛顿的三个同母异父弟妹。牛顿一生未婚,这三个弟妹成为他后来最亲近的家人。

1654年牛顿在舅舅的帮助下进入Grantham国王学校学习,为读大学做准备。在这里他学习了拉丁语和希腊语,也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并开始崭露在机械方面的天赋。1659年他的母亲让他回家经营农场,但是牛顿志不在此,在自家农场耽搁了一年,对母亲的怨恨加深。在国王学校校长劝说下,牛顿的母亲同意他继续读书。

1661年牛顿入学剑桥三一学院。他能入学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舅舅William Ayscough,一个是他母亲闺蜜的兄弟Humphrey Babington,这两个人都是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后者给了牛顿很多支持。牛顿入学时年纪比同学大,经济上也比较困难,需要做近侍(valet)来半工半读。

1664年牛顿获得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经济情况好转,得以继续攻读硕士。开始接触笛卡尔的哲学,以及伽利略、开普勒的天文学理论,受到开始发端的科学革命的影响,反思当时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

1665年伦敦爆发大规模鼠疫,史称伦敦大瘟疫,超过10万人死亡。三一学院被迫关闭,牛顿回老家Woolsthorpe继续自己的研究。从1665年夏天到1667年春天,牛顿通过实验独立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发现,比如光学、万有引力,并且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因此这两年不到的时间被称为“奇迹之年”。之后牛顿的科学研究基本只是整理和发展这两年中的成果。

1667年4月牛顿回到剑桥,并在10月被推举为三一学院的院士(Fellow)。按照以前的规定,院士必须按立为英国国教牧师;但当时英国国内政治动荡,议会派和保皇党此起彼伏,因此这个要求也变成了只要和国教信仰保持一致即可。此时牛顿的信仰还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当选院士的时候按常规承诺“我将把神学做为我的研究目标并且将会按立为牧师,否则七年任期结束后就辞职。”牛顿还两次签署了同意英国国教《三十九条信纲》的同意书,一次是当选三一院士,一次是两年后担任卢卡斯教授的时候。

1668年利用自己发现的光学原理发明反射望远镜。获得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

1669年,当时的卢卡斯数学讲席教授Isaac Barrow,因为对牛顿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印象深刻,而且他本人对神学和管理更为热衷,推荐牛顿继任卢卡斯教授,并得到批准。1670年代开始,牛顿把主要精力转到对圣经和炼金术的研究上,前者的结果就是牛顿很快形成了反三位一体的思想。

1671年应皇家学会要求对反射望远镜的原理进行了说明,稍晚牛顿把这些说明用“《Of Colours(论颜色)》的标题发表。受到炼金术的影响,牛顿用赫尔墨斯神秘主义来解释他的光学理论。

1672年1月,牛顿当选皇家学会院士。2月牛顿向皇家学会提交了有关他光学发现的论文,因为牛顿持光的粒子说,当时的皇家学会秘书罗伯特·胡克(多才多艺的伟大科学家,号称英格兰的达芬奇,就是发现细胞的那个胡克)和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则持波动说,因此双方进行了4年左右的激烈学术交流。做为一个学界新人,牛顿觉得自己遭到了打压,在1675年给胡克的一封信里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如果我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表面是奉承,实则讽刺胡克身材矮小。因为这段不愉快的学术交流,牛顿从1676年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自我封闭(这大概是”牛顿是峋山隐修会修士“谣言的由来),不再发表自然哲学方面的论文。这段时间内除了和莱布尼茨、John Collins进行微积分方面的交流,牛顿停止了其他所有的学术交流 。

1679年牛顿母亲去世,牛顿把母亲葬在父亲墓地旁边。

胡克1660年就开始形成了引力和平方反比定律的概念,但是无法用实验和数学验证,因此在牛顿料理完母亲的丧事返回剑桥后,胡克代表皇家学会专门给牛顿写了封信,请牛顿帮助解决引力和平方反比定律的论证。牛顿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并用他发明的微积分给出了证明,但一直秘而不宣。因为对胡克的敌意,他收到信后并没有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

1684年初胡克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雷恩(Wren)讨论了平方反比定律(后二者也通过研究开普勒第三定律都独立发现了平方反比定律)但是都无法证明它,因此不知道行星轨道的形状。8月哈雷专门去剑桥与牛顿讨论这个问题,牛顿立刻就回答是椭圆形的(简直爽文主角标配情节),哈雷极为震惊要求看证明,牛顿找不到以前的笔记,于同年11月从头再次给出了证明。哈雷看了以后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敦促牛顿发表。

1685年牛顿把他的论著《On the Motion of Bodies in Orbit(论轨道物体的运动)》提交给皇家学会。

1686年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文提交给皇家学会。

1687年9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并给牛顿带来了巨大的声望。牛顿在书中致谢了胡克、哈雷和雷恩,指出他们三人都独立发现了引力但未能给出证明。胡克认为是自己的研究启发了牛顿,对牛顿独占发现万有引力的荣誉很不满,两人矛盾加深。

1689年牛顿当选为代表剑桥的国会议员。

1692-1693年中有18个月牛顿出现了抑郁、暴躁易怒、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受此影响他和丢勒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恶化。通过对牛顿头发的检测,现代法医发现牛顿头发中汞、铅、锑、砷的含量都远超正常值,他这段时间的症状和汞中毒的表现非常类似。因此现代学者认为牛顿的”黑暗之年“是他做炼金术实验中毒导致的。

1696年牛顿在三一学院校友、第一代哈利法克斯侯爵Charles Montagu,后来的财政大臣的推荐下任皇家铸币厂主管(warden)。同年牛顿最小的同母异父妹妹Hannah Smith的第二个女儿Catherine Barton(1679-1739)搬来和牛顿同住,1698年成为Charles Montagu的管家直到1715年Montagu去世。牛顿在铸币厂的职位本来应该是挂名性质的,但是他做得非常好,甚至亲自到酒吧参加调查,在打击伪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699年前任皇家铸币厂厂长(master)去世,牛顿接任。

1701年牛顿从剑桥退休。

1703年胡克去世。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牛顿当选后计划搬迁皇家学会的办公场所,但直到1710年才完成搬迁。搬迁过程中胡克的画像和很多手稿遗失,而同是皇家学会重要人物的波义耳的画像则得以保留。胡克同样一生未婚无合法婚生子女,画像丢失导致现在无人知道胡克的确切长相,手稿丢失则导致胡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曾被严重低估。结合牛顿和胡克之间的长期矛盾,牛顿在胡克画像、手稿丢失一事中的角色一直颇有争议。

1704年牛顿扩充《论颜色》的内容,出版了名著《光学》。

1705年安妮女王授予牛顿爵士勋衔。

1711年皇家学会发布调查报告,宣布微积分的真正发明者是牛顿,指控莱布尼茨采用了欺诈手段争夺发明权。此争议始于1699年有皇家学会的成员认为莱布尼茨剽窃,进而愈演愈烈,直到1711年皇家学会发布报告,后来发现此报告的结论部分是牛顿自己写的。现在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现在通行的微积分符号体系则采用了莱布尼茨的版本。

1713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版出版。

1717年牛顿的外甥女Catherine嫁给牛顿在皇家铸币厂的下属John Conduitt,并开始照顾牛顿直到牛顿去世。

1720年牛顿投资的南海公司倒闭,牛顿在股市损失2万英镑(相当于2020年的440万磅)。

1726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版出版,从第三版开始牛顿和莱布尼茨交流微积分的内容被删除了。

晚年牛顿以脾气古怪孤僻出名,有人怀疑还是和炼金术实验导致的重金属中毒有关(做了一辈子妹子寻大概也有关,的确有人称牛顿是最后一个魔法师,古今人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1727年3月20日(公历3月31日)牛顿于睡梦中去世。牛顿没有留下遗嘱,他的手稿全都留给了Catherine和John Conduitt夫妇。Catherine也是广为人知的“牛顿被树上落下的苹果砸到头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故事的来源,但是该故事牛顿自己说的的版本则是“看到树上的苹果掉到地上”。

Isaac Newton维基

Isaac Newton斯坦福哲学百科

Isaac Newton Timeline

Newton’s Religious Life and Work

Later life of Isaac Newton

Robert Hooke

Catherine Barton

(彩蛋:胡克和catherine的词条里有不少八卦,我就不写了,留给读者自己去看吧:))

(关于行文中一些细节的解释:

1、文中的人名,如果有众所周知的统一中文音译我就采用统一音译,如果没有就用原文,以免产生误解。有些比较独特的会单独注明。

2、当时的知识分子习惯于用拉丁文写作,所以论著的标题如果有现成的英语翻译我会直接拿来用,找不到合适的英语翻译就用原来的拉丁语标题。

3、因为我对基督教各教派内部神职的中文对应称呼不熟悉,所以所有的中文称呼后都会保留英语对照。 )

哈哈,疯子又来啦!



(题外话: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关于牛顿是自然神论者的谣言,这尼玛谁乱传的?疯子都看不下去了。牛顿根本不是自然神论者,他直接就是个相当相当原教旨的基督徒,他相信的是有意志、有思想、有感情,有赏有罚的圣经中的上帝。想看证据的直接跳到倒数第六段,然后往下看。这六段就是他对自己信仰的宣告。)



牛顿在神学领域研究出了不少东西。

其著名神学作品:

OBSERVATIONS upon the PROPHECIES of DANIEL, and the APOCALYPSE of St. JOHN.

《对但以理预言和圣约翰启示录的考察》


我上网找了半天,

结果发现连百度词条都没有,

中文翻译就更没有了(至少公开的是没有,反正我是没找到),

所以,鄙人决定亲自翻译。

我并不想夹带私货,所以我不会硬塞给大家一个“简单结论”,也不会强行复述别人的结论,即使我知道大多数人懒得自己思考,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简单结论”。

我翻译出来供大家自行研究,因为这才是端正的学术态度。

以下是我翻译的第一章:


正文:

(中英对照)


Part 1

OBSERVATIONS upon the PROPHECIES of DANIEL.

第一部分,

对但以理预言的考察。



CHAP. I.

Introduction concerning the Compilers of 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第一章

有关旧约编撰过程的介绍


When Manasses [1] set up a carved image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 and built altars in the two courts of the house, to all the host of Heaven, and us'd inchantments and witchcraft, and familiar spirits, and for his great wickedness was invaded by the army of Asserhadon King of Assyria, and carried captive to Babylon;

犹大王---玛拿西[1]在主的圣殿中为在天上的所有邪神和假神们,雕刻且摆放偶像,并在圣殿的两院中筑造拜邪神的祭坛,并且还作法、行巫术和修炼邪灵之力。由于他罪大恶极,所以就被亚述王---亚瑟哈顿的军队入侵,并被作为俘虏押去巴比伦城。

[1] 历代志下 33章 1到11节)


the book of the Law was lost till the eighteenth year of his grandson Josiah. Then [2] Hilkiah the High Priest, upon repairing the Temple, found it there: and the King lamented that their fathers had not done after the words of the book, and commanded that it should be read to the people, and caused the people to renew the holy covenant with God. This is the book of the Law now extant.

律法书在此期间曾遗失,直到他的孙子约西亚在位第十八年时才找回 [2]。是大祭司---希勒家在重修圣殿时后找到的;国王---约西亚看过律法书后就哀叹:他们的祖先没有照着书上的话去做。所以就命令将律法书宣讲给人民听,并且警示人民要重修与上帝的神圣契约。 这本律法书就是流传至今的版本。

[2]历代志下 34章)


When [3] Shishak came out of Egypt and spoil'd the temple, and brought Judah into subjection to the monarchy of Egypt, (which was in the fifth year of Rehoboam) the Jews continued under great troubles for about twenty years;

当年[3]埃及王---示撒从埃及而来,毁坏圣殿,使犹大国臣服于埃及的君主(在罗波安第五年),此后犹太人在巨大的国难中继续生活了大约二十年。

[3] 历代志下 12章 2到9节,15章 3到6节)


being without the true God, and without a teaching Priest, and without Law: and in those times there was no peace to him that went out, nor to him that came in, but great vexations were upon all the inhabitants of the countries, and nation was destroyed of nation, and city of city, for God did vex them with all adversity.

没了真神,没有了能教导的祭司,没有律法;那时,人们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都没有和平笼罩他们,但却有极大的烦恼临到各村、各镇、各城。国家被灭亡,城市接二连三地攻破,因为上帝确实使他们处于逆境之中。



But [4] when Shishak was dead, and Egypt fell into troubles, Judah had quiet ten years; and in that time Asa built fenced cities in Judah, and got up an army of 580000 men, with which, in the 15th year of his reign, he met and overcame Zerah the Ethiopian, who had conquered Egypt and Lybia, and Troglodytica, and came out with an army of 1000000 Lybians and Ethiopians, to recover the countries conquered by Sesac.

但是[4]当埃及王---示撒死掉的时候,埃及随后就陷入了困境,犹大国借此平静了十年。

当时犹大王---亚撒就乘此良机在犹大国中圈地练兵,组建了一支580000人的军队,这是他在位第15年的时候。

他又与埃塞俄比亚人---谢拉会战并取胜。随后收服了埃及和利比亚以及特罗格罗迪卡人,以组成联军,共计100万,去收复被塞萨克人夺去的失地。

[4]历代志下 14章 1到12节)



And after this victory [5] Asa dethroned his mother for idolatry, and he renewed the Altar, and brought new vessels of gold and silver into the Temple; and he and the people entered into a new covenant to seek the Lord God of their fathers, upon pain of death to those who worshiped other Gods;

在这场胜利之后[5],犹大王---亚撒将他的母亲---太后废位,因为她拜偶像。并翻新了祭坛,将新的金银器皿带入圣殿。 随后他和百姓订立了新的契约,以寻求他们先祖的主---上帝,并且将死之痛苦临到敬拜别的假神的人。

[5]历代志下 15章 3到18节)


and his son Jehosaphat took away the high places, and in the third year of his reign sent some of his Princes, and of the Priests and Levites, to teach in the cities of Judah: and they had the book of the Law with them, and went about throughout all the cities of Judah, and taught the people. This is that book of the Law which was afterwards lost in the reign of Manasses, and found again in the reign of Josiah, and therefore it was written before the third year of Jehosaphat. The same book of the Law was preserved and handed down to posterity by the Samaritans, and therefore was received by the ten Tribes before their captivity.

此后他的儿子约沙法继承了王位,在他统治的第三年,派遣了一些王子,祭司和利未人在犹大的各个城市里任教。他们有了律法书, 遍及犹大各城,教导百姓。 这部法律书,是在玛拿西统治时期丢失,在约西亚王朝再次发现的,因此是在约沙法第三年之前写的。撒玛利亚人保留了这部法律,并将其传给后代,因此十个支派在被俘之前就有律法书了。



For [6] when the ten Tribes were captivated, a Priest or the captivity was sent back to Bethel, by order of the King of Assyria, to instruct the new inhabitants of Samaria, in the manner of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Samaritans had the Pentateuch from this Priest, as containing the law or manner of the God of the land, which he was to teach them.

[6]当十个支派被俘虏时,由亚述王命令将一名祭司遣返回伯特利,以上帝之圣洁之地的方式指导撒玛利亚的新居民们如何过圣洁的生活。 撒玛利亚人从这个祭司那里得到了摩西五经,祭司也教导他们律法和如何在上帝之圣洁之地生活的方法。

[6] 列王记下 17章 27到33节)




For [7] they persevered in the religion which he taught them, joining with it the worship of their own Gods; and by persevering in what they had been taught, they preserved this book of their Law in the original character of the Hebrews, while the two Tribes, after their return from Babylon, changed the character to that of the Chaldees, which they had learned at Babylon.

[7]撒马利亚人坚持这位祭司所教导的宗教,但同时却把耶和华加入到他们自己的那些众假神之中一起崇拜。

然后由于持守那被教导的律法。他们保留下了记录着希伯来人本性的这本律法书。

而在两个支派从巴比伦归来后,他们却随着在巴比伦城中学来的外邦风俗,把的生活方式变成了迦勒底人的样子。

[7] 列王记下 17章 34到41节)




And since the Pentateuch was received as the book of the Law, both by the two Tribes and by the ten Tribes, it follows that they received it before they became divided into two Kingdoms. For after the division, they received not laws from one another, but continued at variance. Judah could not reclaim Israel from the sin of Jeroboam, and Israel could not bring Judah to it.

由于摩西五经被两个支派和十个支派都接受为律法书,所以在分成两个王国之前,他们就都已经有摩西五经了。在分裂之后,他们都没有承认彼此的律法,而是继续保持分歧。 犹大无法从耶罗波安的罪恶中夺回以色列,以色列也无法将犹大拉入罪恶之中。




The Pentateuch therefore was the book of the Law in the days of David and Solomon. The affairs of the Tabernacle and Temple were ordered by David and Solom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is book; and David in the 78th Psalm, admonishing the people to give ear to the Law of God, means the Law of this book. For in describing how their forefathers kept it not, he quotes many historical things out of the books of Exodus and Numbers.

因此,摩西五经是大卫和所罗门时代的律法书。 帐幕和圣殿的事务是大卫和所罗门根据这本书的律法下令的。 大卫在第78篇诗篇中告诫百姓要听从上帝的律法,就是这本书的律法。为了描述他们的祖先是如何保持律法书未经更改的,他引用了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的许多历史性内容。




The race of the Kings of Edom, before there reigned any King over Israel, is set down in the book of [8] Genesis; and therefore that book was not written entirely in the form now extant, before the reign of Saul. The writer set down the race of those Kings till his own time, and therefore wrote before David conquered Edom.

[8]创世记中记载了以东王的族谱,在此之前,以色列没有国王。 因此在扫罗统治之前,这本书并没有完全按照现存的形式写成。作者将那些国王的族谱写到了自己的时代之中,因此这书是在大卫征服以东之前写成的。

[8] 创世纪 36章 31节)Gen. xxxvi. 31.



The Pentateuch is composed of the Law and the history of God's people together; and the history hath been collected from several books, such as were the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composed by Moses, Gen. ii. 4. the book of the generations of Adam, Gen. v. i. and the book of the wars of the Lord, Num. xxi. 14.

摩西五经是由律法和上帝子民的历史共同组成; 并从几本书中收集了历史,例如《上帝的创世史》被摩西收录在“创世记 二章 4节”。《亚当世代》一书被收录在“创世纪第五章”。 以及《耶和华战记》一书被收录在“民数记 21章 14节”。


This book of wars contained what was done at the Red-sea, and in the journeying of Israel thro' the Wilderness, and therefore was begun by Moses. And Joshua might carry it on to the conquest of Canaan. For Joshua wrote some things in the book of the Law of God, Josh. xxiv. 26 and therefore might write his own wars in the book of wars, those being the principal wars of God.

这本《战记》包含了在摩西分红海和以色列穿越旷野的旅途中所做的一切,因此是由摩西写的。约书亚可以在征服迦南的过程中带着这本书。 所以约书亚在上帝的律法书中写了一些东西。 记在了“约书亚记 24章 26节”,因此可以在《战记》中写下自己的战争,那些就成了上帝的主要战争。



These were publick books, and therefore not written without the authority of Moses and Joshua. And Samuel had leisure in the reign of Saul, to put them into the form of the books of Moses and Joshua now extant, inserting into the book of Genesis, the race of the Kings of Edom, until there reigned a King in Israel.

这些都是公开的书,因此没有摩西和约书亚的授权就不能写。 撒母耳在扫罗统治期间有空,就把它们放入到现存的摩西和约书亚的书中,并且把以东王的记录插入创世记,直到以色列有国王统治。




The book of the Judges is a continued history of the Judges down to the death of Sampson, and therefore was compiled after his death, out of the Acts of the Judges. Several things in this book are said to be done when there was no King in Israel, Judg. xvii. 6. xviii. 1. xix. 1. xxi. 25. and therefore this book was writte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reign of Saul.

士师记是记录士师们的事迹的连续历史,一直记录到参孙去世,因此是在士师们都去世后才根据士师们的所作所为汇编的。士师记的几处记录了当时的以色列没有国王。分别在“士师记 17章 6节,18章 1节,19章 1节,21章 25节”。因此,这本书是在以色列王---扫罗统治开始之后才写成的。




When it was written, the Jebusites dwelt in Jerusalem, Jud. i. 21 and therefore it was written before the eighth year of David, 2 Sam. v. 8. and 1 Chron. xi. 6. The books of Moses, Joshua, and Judges, contain one continued history, down from the Creation to the death of Sampson. Where the Pentateuch ends, the book of Joshua begins; and where the book of Joshua ends, the book of Judges begins.

当士师记写完的时候,耶布斯人仍然居住在的耶路撒冷,“士师记 1章 21节”。因此是在大卫王第八年之前写的,“撒母耳记下 5章 8节”和“历代志上 11章 6节”。

摩西五经、约书亚记和士师记包含一段连续的历史,从创世直到参孙去世。在摩西五经结束的地方,约书亚记开始了。在约书亚记结束的地方,士师记开始了。



Therefore all these books have been composed out of the writings of Moses, Joshua, and other records, by one and the same hand,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reign of Saul, and before the eighth year of David. And Samuel was a sacred writer, 1 Sam. x. 25. acquainted with the history of Moses and the Judges, 1 Sam. xii. 8, 9, 10, 11, 12. and had leisure in the reign of Saul, and sufficient authority to compose these books.

因此所有这些书都是由同一只手在扫罗王统治开始之后,大卫王第八年之前,将摩西五经,约书亚记和其他的一切记录所组合完成的。 撒母耳是一位神圣的作者,“撒母耳记上 十章 25节”。他熟悉摩西五经和士师记的历史,“撒母耳记上 12章 8到12节”。并在扫罗统治期间有空,并且有足够的权力来撰写这些书。



He was a Prophet, and judged Israel all the days of his life, and was in the greatest esteem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Law by which he was to judge the people was not to be published by less authority than his own, the Law-maker being not inferior to the judge. And the book of Jasher, which is quoted in the book of Joshua, Josh. x. 13. was in being at the death of Saul, 2 Sam. i. 18.

他是一位先知,终生审判以色列,人民对他怀着最大的敬意。他审判人民所依据的律法的权威并不比其本人显露的权威来更少,立法者也不逊色于法官。 约书亚记中引用了雅煞珥书,“约书亚记 10章 13节” 。是在扫罗王死后,“撒母耳记下 1章 18节”。



At the dedication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 when the Ark was brought into the most holy place, there was nothing in it but the two tables, 1 Kings viii. 9. and therefore when the Philistines took the Ark, they took out of it the book of the Law, and the golden pot of Manna, and Aaron's Rod. And this and other losses in the desolation of Israel, by the conquering Philistines, might give occasion to Samuel, after some respite from those enemies, to recollect the scattered writings of Moses and Joshua, and the records of the Patriarchs and Judges, and compose them in the form now extant.

在建造所罗门圣殿的时候,当约柜被带到至圣所时,里面只有两块石板,“列王记上 8章 9节”。但是当非利士人抢走约柜时,他们却能从中取出律法书、装玛拿的金罐和亚伦的权杖。并且在非利士人的征服之下,在以色列的惨败之中,还有其他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非利士人大肆劫掠之时,撒母耳乘着敌人喘息的时候,才有机会重新收集摩西和约书亚的零散著作,以及族长和士师的记录并编辑成册,这些书才有了现存的样子。




The book of Ruth is a history of things done in the days of the Judges, and may be looked upon as an addition to the book of the Judges, written by the same author,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it was written after the birth of David, Ruth iv. 17, 22. and not long after, because the history of Boaz and Ruth, the great grandfather and great grandmother of David, and that of their contemporaries, could not well be remembered above two or three generations.

路德记是士师时代所发生的事情的历史,也许可以看作是同一作者同时写的对士师记的补充。 因为它是在大卫出生后写的,“路德记 4章 17和22节”。并且是在不久之后,因为波阿斯和路德,乃至大卫的曾祖父、曾祖母以及其同时代人的历史,在两到三代之后都无法被很清晰地记住。



And since this book derives the genealogy of David from Boaz and Ruth, and omits David's elder brothers and his sons; it was written in honour of David, after he was anointed King by Samuel, and before he had children in Hebron, and by consequence in the reign of Saul. It proceeds not to the history of David, and therefore seems to have been written presently after he was anointed. They judge well therefore who ascribe to Samuel the books of Joshua, Judges, and Ruth.

由于这本书从波阿斯和路德那里得到了大卫的家谱,并省略了大卫的哥哥和儿子们;它是为纪念大卫而写的,在大卫被撒母耳膏为国王之后,在希伯伦生子之前,并且在扫罗也是国王的时候。 它不涉及大卫的历史,因此看起来像是在大卫受膏后写的。所以将约书亚记,士师记和路得记归纳给撒母耳的那批人的分析很不错。





Samuel is also reputed the author of the first book of Samuel, till the time of his death. The two books of Samuel cite no authors, and therefore seem to be originals. They begin with his genealogy, birth and education, and might be written partly in his lifetime by himself or his disciples the Prophets at Naioth in Ramah, 1 Sam. xix. 18, 19, 20. and partly after his death by the same disciples.

直到撒母耳去世之时,他依然被誉为“撒母耳记上”的作者。 撒母耳的这两本书没有引用任何作者,因此看上去是原创的。这两本书从他的家谱,出生和教育开始记录,并可能在他活着的时候由他自己或者他的徒弟们就已经写了一部分了,他徒弟们就是拉玛的拿约的众先知,“撒母耳记上 19章 18到20节”。还有一部分部分是徒弟们在他死后写的。



The books of the Kings cite other authors, as the book of the Acts of Solomon,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Israel, and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Judah. The books of the Chronicles cite the book of Samuel the Seer, the book of Nathan the Prophet, and the book of Gad the Seer, for the Acts of David; the book of Nathan the Prophet, the Prophecy of Ahijah the Shilonite, and the visions of Iddo the Seer, for the Acts of Solomon;

列王记中引用了其他作者的东西,如《所罗门行传》,《历代以色列国王》和《历代犹大国王》。 历代志引用了撒母耳记、先知拿单书、迦德书以记录大卫的事迹。 引用先知拿单书、希洛尼特人亚希雅的预言和先知易多书以记录所罗门的事迹;




the book of Shemajah the Prophet, and the book of Iddo the Seer concerning genealogies, for the Acts of Rehoboam and Abijah; the book of the Kings of Judah and Israel for the Acts of Asa, Joash, Amaziah, Jotham, Ahaz, Hezekiah, Manasseh, and Josiah; the book of Hanani the Seer, for the Acts of Jehosaphat; and the visions of Isaiah for the Acts of Uzziah and Hezekiah. These books were therefore collected out of the historical writings of the antient Seers and Prophets.

释玛嘉书和先知易多书中有关于家谱的内容,是针对罗波安和亚比雅的事迹的; 犹大王和以色列的列王记,是针对亚撒、约阿施、亚玛谢、约坦姆、亚哈、希西家、玛拿西和约西亚的事迹的; 先知哈纳尼书是为约沙法的事迹所写的; 以及以赛亚书是为乌西雅和希西家所写的。 因此,这些书是从先知的预言和先知的历史著作中收集的。



And because the books of the Kings and Chronicles quote one another, they were written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And this time was after the return from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because they bring down the history of Judah, and the genealogies of the Kings of Judah, and of the High Priests, to that captivity. The book of Ezra was originally a part of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and has been divided from it.

由于列王记与历代志经常互相引用,因此它俩是同时写的,并且是在巴比伦之囚归来之后写的。因为它俩完整得记录了那次囚禁中的犹大的历史、犹大国王的家谱和大祭司的家谱。以斯拉记原本是历代志中分出的一部分。



For it begins with the two last verses of the books of Chronicles, and the first book of Esdras begins with the two last chapters thereof. Ezra was therefore the compiler of the books of Kings and Chronicles, and brought down the history to his own time. He was a ready Scribe in the Law of God; and for assisting him in this work Nehemias founded a library, and gathered together the Acts of the Kings and the Prophets, and of David, and the Epistles of the Kings, concerning the holy gifts, 2 Maccab. ii. 13. By the Acts of David I understand here the two books of Samuel, or at least the second book.

因为以斯拉记始于历代志的最后两节经文,而埃斯德拉斯书则从其后两章开始。 因此,以斯拉也曾是是列王记和历代志书的编纂者,并将历史一直记录到他自己的时代。 他是上帝的律法书的现成的抄写员; 为了帮助他完成这项工作,尼希米专门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并收集了关于国王们、先知们、大卫的事迹,以及国王们的书信和两件圣赐,“次经 马加比书下 2章 13节”。通过大卫的事迹,我才能理解两本撒母耳记,或者至少能理解撒母耳记下。




Out of the Acts of the Kings, written from time to time by the Prophets, he compos'd the books of the Kings of Judah and Israel,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Judah, and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Israel. And in doing this he joined those Acts together, in due order of time, copying the very words of the authors, as is manifest from hence, that the books of the Kings and Chronicles frequently agree with one another in words for many sentences together. Where they agree in sense, there they agree in words also.

在先知们长期撰写的国王们的事迹之外,他还撰写了《犹大王和以色列诸王》,《历代犹大国王》和《历代以色列国王》。 为此,他按适当的时间顺序将这些事迹结合在一起,抄写作者们的话语。由此可见,列王记和历代志的很多句子经常彼此一致。 他们在逻辑上达成一致,在用词上也是。



So the Prophecies of Isaiah, written at several times, he has collected into one body. And the like he did for those of Jeremiah, and the rest of the Prophets, down to the days of the second Temple. The book of Jonah is the history of Jonah written by another hand. The book of Daniel is a collection of papers written at several times. The six last chapters contain Prophecies written at several times by Daniel himself: the six first are a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papers written by others.

因此,以赛亚书是多次写成的,然后再整合起来,就像为耶利米和其他先知所做的一样。到第二座圣殿的时期。 约拿书是另一个人写的关于约拿的历史。 但以理书是分好几次写成的文集。 后六章包含但以理本人多次写的预言:前六章是其他人撰写的历史文章的集合。



The fourth chapter is a decree of Nebuchadnezzar. The first chapter was written after Daniel's death: for the author saith, that Daniel continued to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that is, to his first year over the Persians and Medes, and third year over Babylon. And, for the same reason, the fifth and sixth chapters were also written after his death. For they end with these words: So this Daniel prospered in the reign of Darius and in the reign of Cyrus the Persian. Yet these words might be added by the collector of the papers, whom I take to be Ezra.

第四章是尼布甲尼撒的法令。 第一章是在但以理死后写的:对作者来说,但以理一直活到了居鲁士元年。 那就是他在波斯和玛代的第一年,以及在巴比伦的第三年。 并且,出于同样的原因,第五章和第六章也写在他去世之后。 因为他们以这些话结尾:因此,但以理在大流士统治时期和波斯居鲁士统治时期受到重用。再加上,这些内容可以被文章的收集者添入。所以我认为,这个收集者是以斯拉。



The Psalms composed by Moses, David, and others, seem to have been also collected by Ezra into one volume. I reckon him the collector, because in this collection I meet with Psalms as late as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but with none later.

摩西,大卫和其他人组成的诗篇似乎也被以斯拉收集成了一册。 我估计他是个收集者,因为在这些被整理好资料中,我直到巴比伦之囚的时期才看到有诗篇,但后来没有见到。


After these things Antiochus Epiphanes spoiled the Temple, commanded the Jews to forsake the Law upon pain of death, and caused the sacred books to be burnt wherever they could be found: and in these troubles the book of th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Israel was entirely lost.

这些事之后,安提阿哥四世破坏了圣殿,命令犹太人要么放弃了律法 要么死。焚毁了他们所能找到的所有圣书,:在这样得战乱中《历代以色列国王》 完全遗失了。



But upon recovering from this oppression, Judas Maccabæus gathered together all those writings that were to be met with, 2 Maccab. ii. 14. and in reducing them into order, part of the Prophecies of Isaiah, or some other Prophet, have been added to the end of the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and the book of Ezra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book of Chronicles, and set together in two different orders; in one order in the book of Ezra, received into the Canon, and in another order in the first book of Esdras.

但是,从这种欺压中恢复过来之后,犹大·马加比斯(JudasMaccabæus)收集了说有能找到的著作,“次经 马加比书下 2章 14节”。为了使它们井然有序,以赛亚书或其他一些先知书被添加到撒迦利亚书的末尾; 以斯拉记与历代记分开,并以两种不同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以斯拉记所使用的顺序被收录到佳能中,另一种顺序被收录到了埃斯德拉斯记上中。



After the Roman captivity, the Jews for preserving their traditions, put them in writing in their Talmud, and for preserving their scriptures, agreed upon an Edition, and pointed it, and counted the letters of every sort in every book: and by preserving only this Edition, the antienter various lections, except what can be discovered by means of the Septuagint Version, are now lost; and such marginal notes, or other corruptions, as by the errors of the transcribers, before this Edition was made, had crept into the text, are now scarce to be corrected.

在被罗马人俘虏之后,犹太人可以保留其传统,将其写在塔木德一书中,并保留其经文和公认出一个权威版本,来清点出每卷书中各类字母的含义:并且仅保留在此版本中。除通过“七十士译本”可找到的内容外,其他的都遗失了。 而且在这个版本完成之前,就有抄写员的错误混入了文本之中,直到现在现在还没纠正。



The Jews before the Roman captivity, distinguished the sacred books into the Law, the Prophets, and the Hagiographa, or holy writings; and read only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in their Synagogues. And Christ and his Apostles laid the stress of religion upon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Matt. vii. 12. xxi. 4. Luke xvi. 16, 29, 31. xxiv. 44. Acts xxiv. 14. xxvi. 22. Rom. iii. 21. By the Hagiographa they meant the historical books called Joshua, Judges, Ruth, Samuel, Kings, Chronicles, Ezra, Nehemiah, and Esther, the book of Job, the Psalms, the books of Solomon, and the Lamentations.

在被罗马人俘虏之前的犹太人,将圣经分为律法、先知书和“海基奥格法”也就是圣录。并且仅在犹太会堂中阅读律法和先知书。 同样的,基督和他的使徒也把宗教的重心放在律法和先知书上,“马太福音 7章 12节、21章 4节,路加福音 16章 16 29 31节、24章 44节,使徒行传 24章 14节、26章 22节,罗马书 3章 21节”。

海基奥格法---圣录,是指历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记,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约伯记,诗篇,所罗门的好几本书和哀歌。



The Samaritans read only the Pentateuch: and when Jehosaphat sent men to teach in the cities, they had with them only the book of the Law; for the Prophecies now extant were not then written. And upon the return from 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Ezra read only the book of the Law to the people, from morning to noon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and from day to day in the feast of Tabernacles: for he had not yet collected the writings of the Prophets into the volume now extant; but instituted the reading of them after the collection was made. By reading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in the Synagogues, those books have been kept freer from corruption than the Hagiographa.

撒玛利亚人只读摩西五经。约沙法差派人到城里任教时,他们只有律法书。因为现有的先知书还没有写成。从巴比伦之囚归来以后,以斯拉在第七个月的第一天从早晨到中午只向人民宣读律法书,在每个住棚节都是;因为他还没有将先知的著作收录到现存的书卷中;但在收录完成后便开始宣读它们。而犹太会堂中的律法书和先知书被保存的很好,比起几经辗转的“圣录”更能避免损坏。


In the infancy of the nation of Israel, when God had given them a Law, and made a covenant with them to be their God if they would keep his commandments, he sent Prophets to reclaim them, as often as they revolted to the worship of other Gods: and upon their returning to him, they sometimes renewed the covenant which they had broken. These Prophets he continued to send, till the days of Ezra: but after their Prophecies were read in the Synagogues, those Prophecies were thought sufficient.

在以色列建国之初,上帝便赐予他们一部律法,并与他们立约,如果他们能遵守祂的诫命,祂便成为他们的上帝。如果他们反抗上帝,去拜众假神,祂便派先知们去纠正他们的错误,为的是让当他们回到祂的身边。有时也会重立那个已经他们已经打破的契约。祂继续派遣这些先知,直到以斯拉的时代为止。但是在那之后他们有先知书可以在犹太会堂里宣读,有这些先知书就足够了。


For if the people would not hear Moses and the old Prophets, they would hear no new ones, no not tho they should rise from the dead. At length when a new truth was to be preached to the Gentiles, namely, that Jesus was the Christ, God sent new Prophets and Teachers: but after their writings were also received and read in the Synagogues of the Christians, Prophecy ceased a second time.

因为如果百姓不听摩西和旧先知的话,他们就听不到新的,也不应该从死里复活。当要向外邦人传讲新的真理,即“耶稣就是救世主”时,上帝派遣了新的先知和传道者。在基督徒的教堂也接收并宣读他们的著作时,预言第二次停止。



We have Moses, the Prophets, and Apostles, and the words of Christ himself; and if we will not hear them, we shall be more inexcusable than the Jews. For the Prophets and Apostles have foretold, that as Israel often revolted and brake the covenant, and upon repentance renewed it; so there should be a falling away among the Christians, soon after the days of the Apostles; and that in the latter days God would destroy the impenitent revolters, and make a new covenant with his people.

我们有摩西,众先知和使徒们,还有基督本人的话语。 如果我们不听他们的话,我们将比犹太人更加不可原谅。 因为众先知和使徒们已经预言到。以色列经常背弃和破坏契约,也经常悔改并重立契约。因此,使徒时代过后不久,基督徒之中也出现了堕落。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帝将会消灭那些不识好歹的叛神者,并与他的子民订立新的契约。


And the giving ear to the Prophets is a fundamental character of the true Church. For God has so ordered the Prophecies, that in the latter days the wise may understand, but the wicked shall do wickedly, and none of the wicked shall understand, Dan. xii. 9, 10. The authority of Emperors, Kings, and Princes, is human. The authority of Councils, Synods, Bishops, and Presbyters, is human.

并且倾听先知的话语是真正的教会的基本特征,因为上帝如此命令了众先知。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智者才能理解,但恶人依旧行恶事,并且没有恶人都能够理解,“但以理书 12章 9节10节”。皇帝,国王和王子的权威是人的。 议会,宗教所,主教和长老的权威也是人的。


The authority of the Prophets is divine, and comprehends the sum of religion, reckoning Moses and the Apostles among the Prophets; and if an Angel from Heaven preach any other gospel, than what they have delivered, let him be accursed. Their writings contain the covenant between God and his people, with instructions for keeping this covenant; instances of God's judgments upon them that break it: and predictions of things to come. While the people of God keep the covenant, they continue to be his people: when they break it they cease to be his people or church, and become the Synagogue of Satan, who say they are Jews and are not. And no power on earth is authorized to alter this covenant.

而先知们的权威是神圣的,并且高于所有宗教式的理解。把摩西和使徒也算到先知之中。 如果有一位来自天堂的天使传讲其他样子的福音,而不是他们所传的福音,那就把他治罪。 他们的著作包含了上帝和他的子民之间的契约,并附有保持契约的指示。上帝的审判确实会临到那些破坏了契约的人,并且预言中即将发生的事情也会到来。

在上帝的子民遵守契约之时,他们仍然是祂的子民。当他们打破盟约时,他们就不再是祂的子民或祂的教会,而成为撒旦的会堂,他们说他们是犹太人,然而却不是。

世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这一契约。


The predictions of things to come relate to the state of the Church in all ages: and amongst the old Prophets, Daniel is most distinct in order of time, and easiest to be understood: and therefore in those things which relate to the last times, he must be made the key to the rest.

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知,与教会在各个年代中的状态有关。在旧先知中,但以理在时间顺序上最为独特,并且最容易理解。因此在那些与末世有关的事情中,他必须为接下来的人作把钥匙。




完。



连载中~~~

接下来的章节请移步我的“文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