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影院黃金年代 傳奇作重現大銀幕

 在前DVD甚至前錄影帶的年代,電影文化的傳播主要是靠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電影會和藝術影院(Arthouse),觀眾通過他們的節目認識主流商業戲院少有機會放映的影史經典或獨立作品,這些機構在電影教育上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香港藝術中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扮演過這樣一個角色,當時還叫做林伯欣電影院的藝術中心影院,幾乎是晚晚都有電影放映,專題的節目一個月有一兩個。藝術中心,加上灣仔區的影藝與新華兩間小眾影院,成為當時影迷聚腳的場所。如今盛況不再,藝術中心的電影節目沉寂多年,新一代觀眾已不會留意這個放映場地。所以當他們推出一個名為「寂寥夜」的節目,半年內放映多部經典電影,還有周末電影馬拉松的活動,就更加引人注目。

「寂寥夜」5月份的頭炮節目以「夜之女」命名,節目由5月20日開始,放映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費里尼的《卡比利亞之夜》、高達的《我的一生》以及柏索里尼的《羅馬媽媽》四部電影。四部作品都是以女性,或者準確點說以神女為主人翁,四位導演以迥異的風格和世界觀,拍攝「性工作」這個世界最古老職業的面面觀。

其實要數描繪娼妓知名的電影人,溝口健二是當然的老大。他知名度最高的神女電影《西鶴一代女》,把本來是江戶時代「性服務」大觀的原著《好色一代女》,變成了女性受難的全景。演阿春的田中娟代,第一次把自己年華老去的面貌加倍放大地擺在幕前,震撼了全球的觀眾。電影展示了女性無法逃脫的命運——曾經出賣過肉體的女子,能否重新投入「正常」的社會?這個命題,其實也是另外三部歐洲作品的主題,片中的女主人翁或多或少都想通過愛情或親情,擺脫神女生涯,但她們都失敗了!

城市的養份.影迷的基本功不過這些電影以至節目的主題並非重點,反而節目策劃選片的口味才是這個節目系列的重心,四位導演都是成名於五六十年代,加上之後會有的法斯賓達、布烈遜、英瑪褒曼等歐洲作者導演,以及鈴木清順、筱田正浩、小林正樹等日本導演,可以說這個口味正正是屬於七八十年代藝術影院黃金年代的口味。兩位節目策劃鄭成然和劉文棟為人低調,婉拒接受訪問,筆者只好與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談談這個「寂寥夜」的由來。

林淑儀表示近年因為經營環境的轉變,香港藝術中心必須有所取捨,無法做到有固定的節目,尤其是成本高昂的電影節目,只能保留諸如一年一度的IFVA等核心項目。但她強調定期的經典電影放映,是一個城市的養份,是電影工作者以及影迷的基本功。

只是在近年大環境的轉變下,電影拷貝愈來愈難找,也愈來愈貴,在沒有資助的情況下藝術中心基本無法做這類節目。而且今時今日找35mm拷貝並不是想像中容易,一方面因為全球的藝術影院都進入低潮,以往流通的拷貝就算十分殘舊也不會重印,另一方面是很多大電影公司並沒有提供「影展拷貝」租借的服務,所以要在這類節目放映近年作品的菲林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尤其是要和某些國家如日本的電影公司打交道時更是如此。她說,這次遇上的兩位節目策劃,都是熱愛電影的年輕人。他們對電影的熱情正如十多年參加藝術中心「公眾影院」那批觀眾,或是更早的電影會成員那樣。

再現影迷間的佳話

對於外人來說,兩位節目策劃最厲害的地方是他們可以找到基金贊助節目。但林淑儀強調,這個節目能夠成事,主要是基於他們的熱情和對電影的認識。

但有資助總有好處。林淑儀說,因為沒有票房的壓力,他們可以設計一些以往少有人敢嘗試的電影和放映方式,例如可以讓觀眾什麼也不用想,入場欣賞一整天電影的活動。

在6月份以「周末選映」方法放映的《人間的條件》三部曲,是日本導演小林正樹改編五味川純平的同名長篇小說,是一個大家族在太平洋戰爭時代波濤洶湧的變幻故事,背景是中國的東三省。這部長達九個小時的作品一氣呵成放映,應該是香港首次嘗試。而這類馬拉松式的放映,還會有8月法斯賓達的《柏林阿歷山大廣場》和12月奇斯洛夫斯基的《十誡》。

在回家煲劇還沒有成為時尚的年代,於藝術中心電影院一口氣看十集《十誡》曾經是影迷間的佳話,如今這種「觀影盛事」終於有機會在香港重現。

文 小偉

作者: 
Year: 
Month: 
Day: 
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