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什麼?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治療一次看懂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808,193

糖尿病懶人包/糖尿病症狀、原因、血糖、治療一次看懂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為什麼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症狀為何?糖尿病前期又是什麼?該如何治療和檢查呢?一次解答。

本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糖尿病是什麼?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息息相關。當身體欠缺胰島素或功能不良時,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使得血糖濃度升高。

糖尿病類型可分為4種:

  1.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幼年型或胰島素依賴型。因自體免疫失調摧毀了分泌胰島素之胰島細胞所致,發病後,終身需注射胰島素治療。
  2. 第二型糖尿病:俗稱成年型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是血糖從正常到不正常緩慢發展的歷程,症狀不明顯。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生活習慣及肥胖有關。
  3. 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發現糖尿病,發生率約1~3%。
  4. 其他:因胰臟發炎、外傷、自體免疫疾病、基因異常、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最常見的為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目前台灣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且隨著年齡增加,胰臟的功能下降,罹病機率愈大。如果放任高血糖不處理,容易引發造成全身併發症。

詳細了解糖尿病不同類型怎麼分,馬上看: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醫師解答成因、治療及診斷標準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

常見的糖尿病症狀包括:

  • 口渴
  • 頻尿
  • 容易飢餓
  •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 視力模糊
  • 牙齦、尿道反覆發炎
  • 體力變差、嗜睡
糖尿病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糖尿病前兆自我檢測

糖尿病前兆症狀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跡可循,糖尿病自我檢測居家也可做到。當血糖過高時,最常見的初期症狀包括喝多、吃多、尿多以及體重減輕,也就是俗稱的三多一少。除了上述4症狀外,長時間的高血糖會使人感到疲勞、傷口難以癒合、反覆感染甚至影響視力。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糖尿病原因為何?

  1. 體質:如第一型糖尿病是先天遺傳,或是自體免疫疾病。
  2. 生活習慣:高糖高油飲食、運動量不足、肥胖等。
  3. 睡眠不足:《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的研究指出,受試者的平均睡眠為7.3小時,當睡眠時間大於或小於平均值時,胰島素敏感性就下降,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糖尿病看哪科?

以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為主,不過糖尿病治療包含各層面,因此也可諮詢營養師、家庭醫學科、一般內科,甚至老年醫學科等專科醫師或運動教練。假使出現眼睛、皮膚等併發症,則要個別諮詢專科醫師,也可由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轉診。

判定糖尿病的血糖值為何?

有3個指標:

  1. 糖化血色素(HbA1c,A1C )

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應介於4.3~5.6%之間,若超過6.5%即可直接判定為糖尿病。

  1. 8小時未進食的空腹血糖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當血糖值超過126mg/dL即為糖尿病。介於100~125mg/dL之間,則屬於「空腹血糖障礙(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需要建議做進一步的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1. 餐後兩小時血糖值

在空腹狀態(還沒吃早餐時),喝下75克的葡萄糖溶液,並在120分鐘檢測血糖值,了解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

正常的餐後兩小時血糖值在140mg/dL以下,超過200mg/dL即為糖尿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糖尿病-糖尿病血糖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尿病原因-糖尿病症狀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糖尿病前期是什麼?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又未到糖尿病的標準。主要的定義如下:

  1. 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
  2. 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時檢查血糖介於140~199mg/dL
  3. 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

糖尿病前期幾乎沒有症狀,身體沒什麼不舒服。然而研究已指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大約經過3~5年後,有四分之一會變成糖尿病,如果沒有治療,將會出現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長期血糖失控引起全身併發症,進而殘障失能,才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關鍵。

高血糖帶來的身體變化,和醃梅子很像,當全身細胞和血管浸泡在糖水裡,時間久了,就可能會引發大小血管病變,也將造成許多器官傷害。常見的併發症如下:

  1. 牙周病
  2. 視網膜病變
  3. 尿道炎、性功能障礙
  4. 骨質疏鬆
  5. 皮膚乾癢
  6. 中風、失智
  7. 心臟疾病
  8. 腎臟病
  9. 高血壓
  10. 糖尿病足,傷口不容易復原且容易感染
  11. 神經病變,周邊及末梢神經感覺遲鈍
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血糖-糖尿病原因-糖尿病症狀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糖友腳冰冷、麻、刺痛、沒感覺都要小心!預防截肢看這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誰是糖尿病高危險群?

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馬文雅指出,罹患糖尿病前期的3大風險,有1項就要定期檢查。

  1. 家族史

不少人認為二型糖尿病是後天罹患,糖尿病遺傳屬於一型糖尿病。但馬文雅解釋,有這樣的迷思是因為一型糖尿病年紀很小就發病,因此跟遺傳綁在一起,但二型糖尿病受到基因遺傳的影響更大,「有學者觀察雙胞胎,發現其中一個有一型糖尿病,另一個人有50%的罹患風險;但如果是二型,一個人得了,另一個人也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達90%。」

  1. 超過40歲

年紀增長,胰臟功能就會慢慢衰退,「國內65歲的銀髮族,有40%有糖尿病問題,除了生活型態,胰臟功能老化衰退、血糖代謝能力下降也是主因。」

  1. 體重過重

馬文雅指出,中年發福,比20歲時增加超過15公斤,罹患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另外,身體質量指數(BMI)25以上,或男性腰圍90公分以上、女性腰圍80公分以上,有心血管疾病、三高或曾罹患妊娠糖尿病,最好3年檢查一次,如果已經確定罹患糖尿病前期,則應該每年抽血檢查。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糖尿病治療方法?常見藥物有哪些?

糖尿病治療基本上是從飲食、運動、藥物3方面來控制:

  1. 飲食:以控醣為主,少吃或戒吃精緻澱粉,飲食以高纖、少油、少糖、少鹽為原則。
  2. 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並促進游離脂肪酸的代謝。研究顯示,每週150分鐘的步行,可以降低37%的飯後血糖值、改善高血糖對血管的破壞,且幫助血糖下降的效果可持續24小時之久。糖尿病患飯後1~2小時運動是比較合適的時段,可以降低餐後血糖高峰,還可避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若藉由飲食、運動即可讓糖化血色素降到6.5%以下,可以與醫師討論持續追蹤或是否需要用藥。

  1. 藥物:經飲食及運動治療後血糖仍然偏高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都需要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

常見糖尿病藥物:

  • 雙胍類(Biguanides)的Metformin:降低肝臟製造葡萄糖的量、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增加人體對糖分的利用,來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 Thiazolidinediones類藥物: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空腹血糖及血中胰島素濃度。
  • 腸泌素抑制劑: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升糖素分泌減少,進而增加胰島素作用、改善血糖
  • GLP-1:在進食後刺激胰島素分泌及抑制升糖激素的分泌
  • SGLT2 抑制劑:腎臟抑制尿糖再吸收,增加腎臟排出葡萄糖,有利尿的效果,且有減重好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糖尿病飲食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重點在於醣類食物如澱粉、水果等攝取的種類及份量管控。此外,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愈高,吃完後血糖上升速度愈快,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因此應多攝取低GI食物,減少食用高GI食物。

穩定血糖食物推薦

低GI指數(<55)食物在主食類有全穀類、大燕麥、薏仁;水果則包含相對較不甜的小番茄、芭樂、檸檬、奇異果、櫻桃等等。其他可穩定血糖的食物包括黑咖啡、黑巧克力、秋葵、苦瓜、深綠色蔬菜。

糖尿病飲食禁忌

西瓜、荔枝、龍眼等較甜的水果,GI值偏高(>70);主食中包括稀飯、糯米、白飯、烏龍麵、吐司、饅頭也都是高GI;冰淇淋可樂汽水、蛋糕、餅乾、甜甜圈等高糖分的甜點、飲料更會引起血糖波動,都要盡量避免食用。

特別要注意的是,食物本身的烹調方式也會影響GI值,比如把乾飯煮成稀飯,會導致澱粉糊化,吃完後血糖上升也更快,GI值自然升高。

糖尿病照護注意事項

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網頁資訊,得到糖尿病之後,必須確實監控血糖,按照醫師指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止服藥。並應每日記錄血糖,作為治療參考。更要定期回門診,追蹤糖化血色素等數值。此外,應該維持良好的作息與生活型態,包含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戒菸、戒酒、適度調適壓力等。

如何預防糖尿病?

可掌握飲食、運動、體重等幾大重點。飲食以低GI值、高纖等為原則,外食族蔬菜水果容易攝取不足,更要特別注意。此外,定時定量也很重要,將一天熱量均勻分配在不同時間吃,優於只靠一兩次大餐來吃飽。預防糖尿病運動也很重要,運動不只有助於減掉脂肪,還可增加心肺功能、促進細胞利用胰島素。維持理想體重也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