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伍子胥言“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为什么后来主父偃说了同样的话?

伍子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史记·伍子胥列传》 主父偃: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个人猜测可能性: 一、…
关注者
17
被浏览
19,352

5 个回答

这是《史记》常用的手法,同一句话甚至同一件事,发生在两个甚至多个在时间和空间都没有联系的地方,这应该是司马迁根据时人的一些看法和评论做出的合理推想,在不同章节反复用导致的:

《史记 楚世家》: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史记 滑稽列传》: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还有:

《史记 赵世家》:
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

《史记 商鞅列传》: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题主说的《伍子胥列传》和《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雷同也算是一个例子吧。题主读书这么细,拍爪!

我猜测伍子胥没说这句话。这时候正是伍子胥大仇得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的时候,说是如日中天也不错。离日后他被夫差猜忌还有快二十年,何来日暮途远?


倒是主父偃,他是深知自己作为一个酷吏,难逃五鼎一烹的。结合主父偃的性格与才华,说出这么有意味的话是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