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关注者
143
被浏览
278,121

22 个回答

简单答一下这个题。


黄埔军校建立时初次招生本来预计是324名,不想一开始就人满为患。不但各地的热血青年纷纷涌来,连许多已经有了军职的人也想进入军校。结果仅广州一地报名的人数就达到了上千人,全国各地的就更无法计数了。无奈之下,最后只好采取严格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在国民政府控制的广东,是公开设置考场;在北洋军阀占据的北方,则在中共的组织下,进行了秘密考试。在此其间,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党国要人们,着实塞了不少条子,大开了一阵后门。最后,黄埔军校第一期共录取了635名学生,比预计的翻了一番。


在第一期学生中,招上来一堆日后国共双方的名将要人。国民党一方的,有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陈明仁、范汉杰、郑洞国、黄维、俞济时、桂永清、孙元良、侯镜如、黄杰、贺衷寒、邓文仪、曾扩情、冷欣、酆悌、袁守谦、潘佑强、王敬久、王叔铭、霍揆彰、罗奇、李默庵、宋希濂、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夏楚中、王仲廉、陈大庆、马励武、刘戡、董钊、李铁军、李良荣、张雪中、唐云山、伍诚仁、张镇、宣铁吾、何绍周、廖运泽、袁朴等;共产党一方的,有徐向前、陈赓、左权、许继慎、蔡申熙、王尔琢、周士第、蒋先云、李之龙、曹渊、刘畴西、赵自选、唐澍、黄鳌、王泰吉、孙德清、吴展、董朗、李谦、彭干臣、彭明治、阎揆要、袁仲贤、李汉藩、宣侠父、刘云、黄锦辉、贺声洋、何章杰、陈启科、黄振常等。可谓是群星灿烂。


黄埔一期生中的国民党一方,除了贺衷寒、邓文仪、曾扩情、袁守谦等后来走了政工情治路线外,其余诸人多是蒋介石嫡系中央军的统兵大员。像杜聿明、范汉杰、郑洞国、黄维、李默庵、宋希濂、李仙洲、孙元良、李延年、马励武、刘戡、董钊等人,既是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又是中共军队的手下败将;而陈明仁、侯镜如、廖运泽等,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历史,后来又因不同原因投向了中共一方;关麟征、张耀明则在日后相继出任了黄埔军校后身的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之职;桂永清、王叔铭、罗奇、陈大庆、袁守谦等,撤到台湾后得到重用,成为了拱卫宝岛的军政骨干。


黄埔一期生中的共产党一方就更为人所熟知了。仅1955年授衔时,就出了一位元帅(徐向前)、一位大将(陈赓)、一位上将(周士第)、两位中将(阎揆要、彭明治);在20世纪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中,就有徐向前、陈赓、许继慎、蔡申熙、左权5人入选;像蒋先云、李之龙、李汉藩、曹渊、王尔琢、唐澍、王泰吉、孙德清、宣侠父等人,都是建国前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而更有一位特殊学生刘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中最早驾驶飞机作战的人。193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局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云在武汉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蒋介石闻讯后竟连夜从南京飞抵武汉劝降,遭到刘云的严词拒绝,9月6日,刘云英勇就义,时年30岁。


在这帮学生中,还出了黄埔军校历史上著名的“黄埔三杰”和“文武三杰”。所谓“黄埔三杰”即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时人称之为“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其中蒋先云考入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真正的人中龙凤,黄埔学生中公认的领袖。他是湖南早期的著名共产党人,学生运动和工作运动领袖,其入党介绍人就是毛泽东。蒋介石对蒋先云也喜欢得不得了,费尽心机想将其收为己用,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巫山(蒋先云的别号),将来革命成功了我就解甲归田,这帮生龙活虎的黄埔子弟只有你才能就统领得了。”能为国共两党领袖如此重视的人物,在那个时代不作第二人想。然而蒋先云不为蒋校长所动,为革命理想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锦绣前程。1927年5月,时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率部参加二期北伐,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


贺衷寒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即共青团)最早的团员之一,因与中共领导人张国焘不睦而被开除团籍。他有极强的宣传和鼓动能力,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不过他野心太大,在西安事变时押错了宝,支持何应钦出兵讨伐张杨。蒋校长安全回来后就将他踢到一边,从此只好半辈子混个温饱了事。


陈赓大家就太熟悉了,为人热情,急公好义,是后来的黄埔子弟人人尊敬的学长。因他办事敏捷利落,不辞劳苦,所以被称为“陈赓的腿”。当初考黄埔时,他正在程潜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上学,硬是带着左权、李默庵等一批同学转到了黄埔军校,气得程潜派人和蒋介石交涉点名要求其开除陈赓。在革命岁月中,陈赓素以幽默风趣不安分而著称,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如在黄埔时陈赓看傻大个关麟征不顺眼,就在一次会操时故意对关麟征挤眉弄眼。关麟征忍不住笑了,当教官发现跑过来时陈赓早已挺胸肃立,而关麟征还在咧嘴傻笑。教官上去就给关麟征屁股上来了一脚,斥责道:“成何体统!你看陈赓,那才是革命军人的样子!”气得关麟征只能干瞪眼;恽代英在黄埔任政治教官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非常俭朴,常年剃光头,整个一苦行僧,在党内素有“甘地(印度那位圣雄)”之称。陈赓就觉得没必要,把身体搞坏了还干什么革命啊!但他又劝不动恽代英,就想了一个办法。当看到恽代英好不容易打个盹时,陈赓就拿着毛笔悄悄把恽代英的眼镜全给涂黑了。恽代英是个大近视眼,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摸起眼镜戴上。结果一看,天还黑着呢,那接着睡会吧。反复几次,发觉不对,才明白是有人捣蛋;到了延安整风时,陈赓奉命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次毛泽东在陕北军政干部大会上作报告,台下几百人都在凝神聆听。陈赓突然站了起来,直奔主席台走来。全场的人都愣住了,毛泽东也停下了讲话,诧异地问道:“陈赓同志,你有什么事?”陈赓也不答话,走到主席台前,端起毛泽东桌上的茶杯就“咕噜咕噜”一饮而尽。然后放下杯子,抹了抹嘴,敬了个礼才开口:“报告主席,我口太渴了。” 立时,全场响起一片哄笑。毛泽东是哭笑不得,只好说了一句:“你这个陈赓呐!”


所谓“文武三杰”是后来国民党军中的称呼,即“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其中贺衷寒在前边介绍过了,随蒋介石集团跑到台湾后长期任高级闲职,于1972年病逝;胡宗南也广为人所熟悉,是蒋介石后来最器重的黄埔学生,也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做到陆军上将职位的人。起初他在报考黄埔时因个子矮还被刷了下来,是经廖仲恺特批才参加的考试。不过胡宗南是蒋介石的浙江小同乡,文笔不错,在黄埔时反共态度也很鲜明,因而得到了蒋校长的青睐。胡宗南毕业后到军中任职,从北伐开始屡立战功,特别是在中原大战时打出了威名,后来得以统领蒋介石的起家部队天下第1军。胡宗南在军阀混战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兵打仗表现相当不错,可从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中却几无所成,在陕北被彭德怀打得大败,气得蒋介石骂他“志大才疏”;李默庵在黄埔时是表现积极的共产党人,后来却成了第一个声明退出共产党的黄埔学生。他在中原大战、北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都立有战功,遂得以进入“文武三杰”之列。不过解放战争开始后,李默庵指挥12万国民党军进攻苏中解放区,被粟裕指挥的3万多华中野战军打得大败,成就了粟裕的“七战七捷”之名。此后,李默庵就退出了指挥第一线。大陆解放后,李默庵拒绝去台湾,移居海外,坚持国家统一的立场。1990年,李默庵回国定居,后来还被选为大陆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黄埔军校的每期学生学制并不长,大约在半年时间左右。1924年8月到11月,第二期学生就已分批入学。此后一直到北伐时,又有四期学生入学。从第二期到第六期中,同样涌现出了大批我们今日熟悉的国共将领。


如在第二期中,有周逸群、卢德铭、肖人鹄、袁也烈、陈恭、余洒度、邱清泉、郑介民、覃异之、方天、吉章简、沈发藻、罗历戎、张炎元、钟松、胡靖安、廖昂、李守维等,出的将军最多;


第三期有朱云卿、吴光浩、姜镜堂、熊受暄、常乾坤、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宋瑞珂、李天霞、熊绶春、刘安祺、段霖茂、康泽、毛邦初、刘伯龙、陈素农、陈震东、郑挺锋、郜子举、周复等;


第四期人才最多,有林彪、刘志丹、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袁国平、叶镛、李运昌、赵尚志、李文林、陈毅安、倪志亮、李天柱、唐天际、郭化若、胡陈杰、李鸣珂、李逸民、肖芳、王世英、洪水、季步高、曹广化、方之中、胡琏、张灵甫、李弥、谢晋元、文强、唐生明、刘炜、潘裕昆、沈向奎、陈章、陈林达、林伟俦、高吉人、刘玉章、覃道善、高魁元、罗列、阙汉骞、邱维达、周伟龙、周志道、胡长青、彭战存、潘朔端、曹天戈等;


第五期有许光达、宋时轮 、张宗逊、陶铸、潘忠汝、杨至成、谭希林、彭孟缉、史说、邱行湘、陈克非、张纯、郑庭芨、郭汝瑰、唐守治、廖运周等;


第六期有郭天民、王诤、张开荆、周文在、赵铺、廖耀湘、戴笠、李汉萍、李尽萱、赵子立、唐纵、熊新民等,高级班有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曾泽生、刘子奇、温鸣剑等。


随着北伐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又在潮州、武汉、南宁、长沙、广州等地开设了黄埔分校,也培养出了一批著名人物。如罗瑞卿、程子华、张子清、邓萍、周维炯、王良、王昆仑、刘型、李青云、陈伯钧、李超时、宋绮云、张友清、张赤男、段玉林、徐彦刚、漆德玮、毛人凤、董益三、蒋志英、戴之奇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唯一的女生队,培养出了赵一曼、胡筠、游曦、郑梅仙、陈觉吾、廖德璋、盛业煌、邓苏、李蕴瑞、邱继文、王也华等献身革命的巾帼英烈。还有一位出自女生队的传奇女性胡兰畦,文武双全,曾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并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写出了颇有影响的著作《在德国女牢中》。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虹》,就是以胡兰畦为原型创作的。年轻的胡兰畦曾与海归不久的未来元帅陈毅鸿雁传书,诗文互答,留下了一曲浪漫恋情。而叶剑英元帅的两任夫人曾宪植、危拱之,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聂荣臻元帅的夫人张瑞华,也都是黄埔女生队的学员。


除了以上的著名军事人物外,第二期中出过文学家聂绀弩,第六期中出过诗人臧克家,军校政治部出过戏剧家阳翰笙,都堪称为黄埔佳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

李默庵在蒋军中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存在,1935年在黄埔生中是第一批被授予铨叙陆军中将的黄埔一期学员,同时与他授衔的还有李延年和胡宗南。
这次授衔多少能够看出他当时在黄埔生当中的地位,绝对是排在头部位置的,此时他也不过是刚从军校毕业十年而已。
李默庵在黄埔时期是我党党员,据他自己说,他是因为没有坚持好党内组织生活,所以也就逐渐脱离了党组织。
关于脱离党组织这件事,李默庵说他是找了女朋友,所以就逐渐退出了,可是从他在中山舰事件的情况来看,他是第一个表示退出的黄埔学员。
所以,从这件事上来说,李默庵很逐利。
有城府的黄埔少年
李默庵虽然出道即巅峰,而且官运亨通,授衔完不久之后,他就逐渐地淡出中央军舞台中心,主要是因为去卫立煌那里“掺沙子”,本来是跟着陈诚混的,在11师中混得风生水起当上了旅长,如果使劲扣住这条线,再有“好大哥”陈诚的鼎力相助,能和胡宗南平起平坐应该没有问题。

陈诚这人其实应该辩证地来看,打仗,他不行,但是在行政执行力上,在搞关系上,在护犊子上,陈诚绝对是个高手,尤其是在护犊子这方面,陈诚是一个绝对称职的大哥。
只是在中原大战之后,隶属于11师的旅长李默庵调任卫立煌第45师,按照老蒋的要求,跳槽卫立煌系统,结束了与陈诚的隶属关系,这也就为李默庵后来的仕途埋下了一系列的伏笔。
其实从李默庵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来李默庵为何成为卫立煌的卧底人选——很有城府,还很有心机,这和他的好友关麟征就是完全的不一样。
关麟征外号关铁拳,从外号就能看出来,脾气特别不好,白羊座,性格直爽,大男子主义严重,不愿意叽叽歪歪,所以就没啥心眼,在11师当团长的时候和心思缜密的陈诚关系特别不好。
李默庵,天秤座,利他主义严重,而且行事中庸,夹在关麟征和陈诚中间就比较难受,毕竟一个是好友,一个是上司。纵使陈关二人最后形同水火,但是李默庵一直还是很精明,他谁也不得罪。
李默庵甚至给陈诚出过一个主意,就是:站在老蒋的方面想问题,多团结黄埔军校毕业生。
本来可以作为土木系初代人物的李默庵,因为按照老蒋的要求去卫立煌所在的部队里掺沙子,结果这一去,就成了卫立煌的心腹大将,也就逐渐淡出了老蒋的视野。
起初李默庵并不想去45师,跟着陈诚混多有前途呢,可是老蒋主意已定,送了他2000条枪。李默庵就这样从嫡系中央军去了卫立煌的半杂牌部队改造军队。
随后,卫立煌的部队派生出了第10师,这就是李默庵的基本部队。
第10师在前期真的很差,1932年检阅排名倒数第一,精神面貌排名丙级,为此老蒋还给李默庵写了一个手令要求李默庵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没啥情况,蒋军军纪很差,老蒋就用了一个词形容在嘉兴的第10师:狂嫖滥赌,贩卖私盐。
能好了才有鬼。

但是李默庵却找了一个别的理由,他说部队检阅成绩差的原因居然是:士兵太弱小。
有意思的是,老蒋还信了,直接问,士兵弱小就别招了,持续招兵居然还有这么多缺额,啥情况你要说明白。

中央军部队素质也是很让人捉急的。
晋升迅速却比不上胡宗南
卫立煌这人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了,虽然也是身居高位,但是和老蒋就有那么一些距离,虽然也是嫡系,可是颇有些离心离德的意思,派李默庵去,正是老蒋拉拢分化部队的一种手段。

李默庵能打仗,战绩不错,尤其是军阀混战阶段,十足的能文能武(当然了,这个能文能武是他自己加的),在参加“剿匪”作战的时候跟不上节奏,但是表现要比其他人有亮点,跟随卫立煌又占领了红安,虽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老蒋欣喜若狂,而后在第五次“围剿”中李默庵又率先进入瑞金。
就这两件事,在李默庵前期的“巅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与胡宗南相比,李默庵没有那么大的水分,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默庵能够在1935年被授予铨叙陆军中将军衔。
即便如此,靠山并不大的李默庵还是比不过胡宗南。
胡宗南是李默庵望其项背的人,也是他的一块心病。
其实从李默庵的任职上就能看出来老蒋用人的需求,胡宗南除了有黄埔光环加持,又是浙江人,当然得以重用。
李默庵抗战前期生涯都是在北方度过的,是卫立煌的副手,参加了太原会战忻口战役,忻口战役总体来评价很高,正面日军没法突破,在娘子关才找到了机会。
胡宗南是第一个当上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但是李默庵就是赶不上胡宗南,在集团军总司令任职上, 他自己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
抗战时期程潜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对于李默庵在忻口作战的表现大加赞赏。1938年底的时候卫立煌即将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当时卫立煌是第14集团军总司令,程潜保举李默庵接任集团军总司令,结果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回复——胡宗南还没有担任总司令,李默庵怎能超过胡宗南。
这事存在一些争议,但是结果没有错,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在1938年8月20日就已经推荐胡总南担任集团军总司令。
老蒋回复:暂缓为宜。

事实也是1939年1月胡宗南由军团长升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1939年8月升任总司令。
而李默庵是1939年2月任14集团军副总司令。
都说陈诚18军是妈宝部队,胡团长也是妈宝男,老蒋什么事情都在照顾胡宗南。
俩人都是在1939年初任集团军副总司令,但是李默庵任集团军总司令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关于胡宗南必须第一个当集团军总司令这件事,我总觉得是李默庵是在回忆录给给自己润色了一下。
关于李默庵任集团军副总司令,这里也是比较有料的,而且还弄得鸡飞狗跳。
李默庵是老蒋派到卫立煌那里的卧底,卫李二人的关系,前期还算是亲密无间,只是后来因为部队内的人事关系,俩人发生了矛盾。
原因还是军权问题以及集团军副总司令的职位问题,卫立煌的心腹任职不了重要职位,这也就有了被架空的意思,他自然不能满意。
这件事当时还弄得满城风雨,因为李默庵要免去85师副师长陈武的职务,陈武是卫立煌的人,所以陈武就去闹事,串联并且向从外地回来的卫立煌告状(这件事李默庵先斩后奏),搞得李默庵灰头土脸,然后卫立煌嫡系陈铁等人以辞职为要挟,这就让李默庵非常的难受。
卫立煌当然是有咖位了,在老蒋那里还是有话语权的,经过卫立煌和老蒋交锋,最后按照卫立煌的想法进行了人事调整。
陈武不光没免职,还升任83师师长。
而陈铁则升任14军军长。
于是李默庵高呼:陈铁,陈武破坏军纪!
而且啊,这些卫立煌的嫡系也用辞职来威胁,意思就是说,有李无陈,有陈无李!
要不说蒋军山头多,这个山头派系之争就非常的明显了。

李默庵于是乎准备走了。
可是李默庵的同学刘戡不干了,因为俩人又是同学又是上下级,大哥有难,小弟不能不帮忙,于是乎,刘戡给校长发电报要求坚决撤换陈武并且要求李默庵回来任集团军副总司令。

随后刘戡觉得第一个电报不过瘾,他又发了第二个电报向老蒋告状,痛斥陈武,说他荒淫无度。陈武确实有这个毛病,被抓到了痛处。

可是这件事卫立煌还是把事情压了下来,直接导致李默庵失去了自己的基本部队——第10师和33军团。
因为这件事让李默庵在卫立煌这里也待不下去了。
事后,老蒋授意何应钦给李默庵打电话征求意见:是留下来,还是出来呢?
事情弄成这样,卫立煌的14集团军是待不下去了,他决定走出卫立煌军事系统。
李默庵除了在山西之外抗战经历并不辉煌,任南岳游击干部培训班教育长。

随后,在第三战区任集团军总司令直到抗战结束。

第三战区本来就是个实力很弱的战区,不能说鸡肋,但是确实不能打仗,看看这张表就知道了,在这里李默庵度过了他的抗战时光。
苏中战役七战七败
抗战胜利后其实李默庵很久没打仗了,又没有基本部队,曾经的老虎牙口也不怎么样了。
不过抗战后李默庵又有了一个机会,就是在1946年夏季担任第3方面军司令,这个职务还是挺重要的,毕竟级别还是很高的,当时第3方面军司令是汤恩伯,结果汤恩伯和参谋总长陈诚不对付,俩人的梁子比较深,尤其是抗战时期汤恩伯在河南溃败后陈诚狠狠地整了汤恩伯一下。

所以汤恩伯就辞职了,李默庵因为陈诚的关系被任命为司令官。
随即第3方面军改为第1绥靖区,这个绥靖区架构比较大,和王耀武第4方面军改成的第2绥靖区旗鼓相当,当然了,军权肯定没有王耀武大,毕竟王耀武是山东统一绥靖指挥部主任。
绥靖区不好分级别,只能分大小,第1绥靖区也是可以的。

李默庵在解放战争期间打过最大的战役就是苏中战役,关于苏中战役,对于蒋军的评价就是“七战七败”。
当时李默庵所辖部队为:整编83、49、25、21、65、69(99旅)师,新编7旅及两个交通警察总队,总兵力12万人。
12万人打4万,就成了这么一个结果。
这也是李默庵在解放战争期间打过的唯一一场大战,其实这时候他也看出来了一些眉目,另外就是还是看着胡宗南眼红,他总是说:时局不稳,胡宗南太快。
所以得想办法扩军和成长进步。
那就是步入政坛,找大靠山。
还是省主席比较香
李默庵是军人不是政客,但他是湖南人,对于湖南大家长程潜,他是怀有万分敬重的。
李默庵是湖南人,和湘军名宿程潜关系很不错,当年程潜创办讲武堂,李默庵入校后又转移到了黄埔军校,自此,李默庵的黄埔生涯开始了。
在老蒋成为总统之后,1948年程潜和李宗仁竞争副总统,李默庵当然要支持程潜了,而且事成还有红利可以分。

为什么这件事李默庵要参与,因为湖南人在民国并不受待见,以至于到了“内不入阁,外不封疆”的地步。
可是程潜败给了李宗仁,而且湖南内部政局动乱,党和团分属于CC和军方。其实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老蒋失败不光是军事,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老蒋党政军号称南波湾,可是却也做不到号令统一,至少CC方面他是搞不定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程潜要解决湖南问题,毕竟他爱着这片土地也是每每眼含热泪。
解决湖南问题,就需要帮手,程潜想到了李默庵,这一次,他选择保举李默庵为湖南省主席。
为什么是李默庵,因为李默庵是军方的有力人物,程潜也需要李默庵在实力方面给予支持。
这个职务非常的重要。
各方面的反应那肯定是相当的激烈了,谁都要争取这个高地,还轮不到李默庵。
另外,老蒋也不高兴看到程潜保举自己的嫡系进入湖南政局。
老蒋表示:我可以给,但你不能要。
其实这里面不光有老蒋的原因,当时的湖南情况非常的复杂,谁都想当省主席,李默庵当然也活动了,但是特别的尴尬,他遭遇了很多湖南名宿的一致反对。

于是乎李默庵上任湖南省主席的事就告吹了。
当时李默庵很郁闷,虽然他也想当省主席,这样就可以超过胡宗南了,可是老蒋不答应,甚至是一度引起了李默庵的惶恐,李默庵其实最怕一件事,就是这件事可能会引起老蒋对他的猜忌——跟程潜关系好?!
所以李默庵除了找贺衷寒吃饭用来传达忠心之外,他还给老蒋发了一封电报,专门认错表示等待处罚。

程潜此时已经卷入了政治漩涡当中,他是武汉行营主任,对手是国防部部长白崇禧。
桂系多年的指导思想就是打倒蒋介石,而且也非常的激进。国防部长这个职位根本不值钱,当初为了架空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老蒋陈诚等人还专门在编制表上做文章,就是就是在编制线上多画了几条线,改了国防部系统表,也就是参谋总长一条隶属线直达总统,另一条线指导线到达国防部。
再由美国人一解释,国防部就成了议事协调机构和行政机构。
于是乎白崇禧就要在武汉设立“华中”剿总,老蒋这时候焦头烂额,不得不同意白崇禧就职华中,但是不同意他去武汉。
老蒋想用程潜阻挡桂系进入武汉,而程潜要李默庵进入湖南。
结果李默庵的事被老蒋否决了以后,气的程潜说了一句气话:李默庵不当,我来当!
虽然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躲在暗处的何应钦就开始那这句话做起了文章。
卷入政治漩涡与湖南和平起义
何应钦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陈诚,毕竟他是走了何应钦的路,让何应钦无路可走。
何应钦的计划是成立长沙绥靖公署,程潜当主任,辖湖南和江西,同时任湖南省主席,桂系进入武汉,掣肘老蒋。
这件事后来起了蝴蝶效应——比如华中“剿总”按兵不动,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老蒋没有答应李默庵就任湖南省主席,但是他还给了李默庵一个默契,就是派他过去就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名义上是协助程潜工作,其实还是有着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给他日后就任湖南省主席打包票。
此时的湖南,并不在老蒋的视线范围之内,军事上湖南隶属长沙绥靖公署,该绥靖公署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担任后方守备任务,难得的清闲,这里没有战场,老蒋自然是注意不到。
此时已经是1948年夏季,蒋军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也就在这时候,另外一个湖南人走进了李默庵的视野,他就是陈明仁。一个让很多人都头疼的人,能打仗,脾气却不好,作为黄埔一期生,到了1948年还是个军长。
陈诚到了东北后,拉拢势力排挤陈明仁,而陈明仁从东北调任总统府参军之后,白崇禧便出现了。
白崇禧扩充了陈明仁的旧部,并且升任陈为兵团司令,于是乎,陈明仁一下子就倒向了桂系。
1948年年底,局势已经非常的明朗,湖南不久就会成为前线,靠着桂系在华中的那些人马,根本就成不了气候。
在这个节点上,程潜和李默庵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起义。
关于李默庵参加和平起义的事情,很多回忆录都说李默庵骑墙。每一份历史资料都是不同的,所以只能通过贴合实际的资料来还原当时湖南起义的情况,我倾向于李默庵最后和其他起义人员之间出了分歧,比如,陈明仁。
我前面说了,李默庵心机城府都比较深,喜欢看时机。
他来湖南也是有着自己的理由:比如扩军和当省主席。
但是从到湖南再到桂系威胁湖南,这个时候,李默庵也没有什么办法了,而且受到程潜的影响,起义是最好的归宿,所以只能和程潜等人暗中联系陈明仁准备起义。

陈明仁
这中间,他去过香港六次,这里面有他和起义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而寻找退路,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在程潜谋划湖南起义的时候,李默庵和陈明仁的效能是一样的,就是给予程潜兵力支撑。但是面对桂系,打起来其实还是杯水车薪,这时候,李默庵虽然审时夺度,可是最后因为矛盾出走香港避嫌,把主导起义的机会留给了程潜和陈明仁。
毕竟陈明仁实力比较大,很多事还是有话语权的。另外,李默庵也懂得趋利避害。
当然了,李默庵始终配合程潜争取陈明仁在湖南和平起义完全是值得肯定的,保证了湖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是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这个历史功绩,永远不能忘记。
1949年8月,在香港,李默庵在蒋军军政要人联名发布的《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一文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宣布他与老蒋断绝关系。
此时的老蒋还没有离开大陆,风雨飘摇。
随后李默庵受到通缉,移居阿根廷、美国,旅居海外30年之后,1981年,李默庵回到了祖国,在旅居海外40年后,1990年,回到祖国,落叶归根,2001年,李默庵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