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代》主角伊森霍克專訪:我從來沒拍過這樣的戲,以後大概也不會有了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年少時代》主角伊森霍克專訪:我從來沒拍過這樣的戲,以後大概也不會有了

《年少時代》主角伊森霍克專訪:我從來沒拍過這樣的戲,以後大概也不會有了
Photo credit: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時間是不少電影的創作命題,可是無論如何處理,最真實的永遠也是時間本身。《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見證了一個美國小孩人12年的成長歲月,每年拍數天,橫跨了整整12年。43歲的Ethan Hawke跟《號外》獨家聊聊他眼中的Boyhood。

文:蘇靈茵 | 逐字稿整理:Wiki Lau | 圖: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時間是不少電影的創作命題:Christopher Nolan的《星際啟示錄》(台譯:星際效應)、David Fincher的《奇幻逆緣》(台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還有新近James Marsh的《霍金: 愛的方程式》(台譯:愛的萬物論),可是無論如何處理,最真實的永遠也是時間本身,而這大概也是Richard Linklater最會「以本傷人」的把戲,而跟他一起為電影燃燒青春的,還有他的御用演員伊森霍克(Ethan Hawke)。

從95年首次參演其執導的《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台譯《愛在黎明破曉時》)到現在的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台譯《年少時代》),已是二人第8次合作,每年拍數天,橫跨了整整12年。

從少不更事到滄海桑田,43歲的霍克跟《號外》獨家聊聊他眼中的Boyhood。

Ethan 霍克(中)和男主角Ellar Coltrane(右)、Lorelei Linklater,於2014年日舞影展。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Ethan Hakwe(中)和男主角Ellar Coltrane(右)、Lorelei Linklater,於2014年美國辛丹斯影展(日舞影展)。Hakwe在片中飾演Linklater、Coltrane姐弟倆的生父。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Boyhood》像一條河流,從童年一直緩緩往成長的方向流走。

記者:你會如何總括拍攝電影Boyhood的經驗?

霍克:我覺得「獨一無二」這個字經常被濫用,已經喪失了真正的意義,但怎麼說呢?這部戲確實是獨一無二。我從13歲開始拍電影到現在,從沒見過這種戲。甚至連簽約也不能簽,因為一般只能簽7年,所以Boyhood真是一個實驗。我知道 Rick(導演 Richard Linklater)的為人,所以我很相信他。

以時間作為主題,對他來說不是新嘗試,Before系列就已經作過,雖然不是刻意的。但用12年來說一個家庭故事,真的是前所未見,大家對Boyhood都很有Commitment(投入)。

記者:2個小時的電影就看到自己老了12年,那是什麼樣的滋味?

霍克:「漸」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我們每天都在變老,可是卻不自知,所以在2個小時內,看到自己以身軀見證時間的流逝,感覺是很奇妙的,像是翻閱一本家庭相簿。

我跟Rick說,電影中小孩長大而我們就變老。那不是《奇幻逆緣》(台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不是一個聰明的Gimmick(噱頭),而是一個刻劃成長的故事。

不少人做過這種嘗試,但總是要在童年選取一個特定的時刻,精彩如《To Kill A Mockingbird》(《梅岡城故事》),女孩也是在律師父親打輸強姦案,無辜的黑人嫌犯被判罪那一瞬告別了童真。

但Boyhood就沒有那關鍵的時刻,更像是一條緩緩的河流,從童年一直往成長的方向流走。

Photo credit: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Boyhood》劇照,男主角Ellar Coltrane年幼時。Photo credit: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記者:除了演出,你有像Before系列般參與電影製作和編寫劇本嗎?電影中有多少即興演出?

霍克:Rick的電影就算看起來有多即興,其實都是經過精心編排的,一切都要精準,才較易控制成本,這部電影有人投資已算是奇蹟。演員當然也有提出意見,事先討論每個場口和角色,排練時會加入即興演出,然後再討論效果,所以劇本一直根據我們對角色的期望而不斷地調整。

記者:劇本是一邊拍攝一邊寫的?

霍克:當然不是12年前就寫好,因為Rick沒有預知能力,Lady Gaga還未出現,你又怎去寫Lorelei(扮演戲中主角的姐姐,同時為Linklater女兒)談論她的對白?

所以劇本的大綱最初只有2頁紙,然後再每年按當時的情況再寫,每年大約就是拍10分鐘的戲。

就如最後一幕,Rick早就想好結局,但對白是拍攝前一天才寫成。全套戲大概只有那段《星球大戰》對話比較即興吧。

記者:你跟Linklater合作無間,而「時間」是他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命題。對於「時間」,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霍克:「時間」是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我們不知道能得到多少時間,都是以自己的生命來見證,以它來模造我們的生命,在時間中找回自己。

我很喜歡John Lennon的一句話:「生活就在你忙於籌劃張羅的時候發生(Life is what happens while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既然如此,何不更自由隨意一點?

記者:《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有沒有改變你對電影製作的看法?

霍克:我拍過不少電影,可是每一部好像都有些前人的影子,例如《Training Day》(2001)有點像《French Connection》(1971),《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1989)又有點像《Goodbye Mr. Chip》(1939),電影其實像是一種傳承,很難完全脫離於系統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