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和我的祖国,有点没懂香港回归那个片段里校对表的剧情?

我的理解是:英国人想在那一秒里做手脚,让任达华调表,但后来任达华没有让英国人得逞是这样吗?
关注者
15
被浏览
71,733

11 个回答

我感觉,《回归》这个短片是7个短片里第二个最好的,看完比较感动,其他5个都是煽情。

——以下是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篇:“154年的耻辱,多1秒都不能再等”

原创 诸神的恩宠 2019-10-08 11:02:20



(欢迎阅读,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今天,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然而在距今178年前,它还仅仅是个小渔村。可以说,香港的百年发展史,从侧面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奋斗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一年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从此,香港成为英国的一部分。直到一个世纪后,1984年,新中国和英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才落实了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事宜。


《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篇,真实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为了确保香港分秒不差回归祖国怀抱,大陆的官员和军人,香港的警察和市民,双方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香港回归的历史任务。


这部短片由薛晓路执导,杜江、王洛勇、任达华、惠英红等主演。从1997年到2019年,香港回归22年后,该片再次唤起国人对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的共同记忆。


01 中方外交人员:154年的耻辱,我们多一秒都不能再等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让五星红旗能在7月1日0点0分在香港升起,1997年回归前夕,中英双方进行了整整16轮谈判。


0点0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既是昨天的结束,也是今天的开始,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当时,对于的中方代表、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安文彬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五星红旗在0点0分准时上升。然而,英国代表却坚持要在0点0分准时降英国国旗。


谈判桌上,面对英方的无理要求,安文彬不卑不亢地说:“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这一秒对你们来说是结束,可对我们是开始。”这两句话,铿锵有力,点出了《回归》的主题。安文彬还提出,英国国旗必须在6月30日23:59:58降落。


23:59:58和00:00:00之间仅差两秒,但是别小看这区区两秒,却关乎国家尊严。看到中方代表态度如此坚决,英方代表最终不得不妥协。


至此,升旗的具体时间已经确定。在这场外交博弈中,中方有惊无险地获胜,但接下来,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来了。


为了能在7月1日0分0秒准时升起中国国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升旗手朱涛和他的战友们一遍遍苦练升旗步骤。


国歌46秒,旗杆22.8米,升旗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特别精确,才能确保完成任务。朱涛和战友们除了训练走正步、升旗等基本动作以外,小到下巴、仰头的角度也要一一训练。这样的训练,不是三五次,而是成百上千次,还一次比一次严苛。


领导要求,朱涛在升旗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闪失,要确保在国歌奏完那一秒,国旗也刚好升到头。为此,朱涛必须熟练每一个升旗动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所谓肌肉记忆,指的是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1997年7月1日深夜,香港会展中心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主席台上,中英双方代表致词之后,蓝色的米字旗缓缓下降,《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奏响,朱涛亲手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宝岛香港。


升旗仪式看似简单,背后却是责任和使命。 正如中方代表安文彬所说:“香港回归,必须分秒不差。154年的耻辱,我们多一秒都不能再等。”


正是由于安文彬、朱涛等无数幕后英雄的努力,才使得香港交接仪式上,五星红旗能在0分0秒准时升起。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雪耻的见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的国家尊严。
02 港人归心似箭,换帽徽举动震撼人心


短片中,莲姐和华哥这对夫妻,便是广大香港市民的缩影。


莲姐是香港警察,为了确保交接仪式万无一失,她和她的同事始终站在回归仪式的前线。当人们在电视前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时,莲姐所代表的香港警察仍需坚守岗位。


7月1日深夜,正在户外执勤的莲姐不时地抬起手腕看表,当手表的分针和秒针在阿拉伯数字“12”处重合时,她一声令下,警察们全体立正,齐刷刷地摘下英国的旧帽徽,换上“香港紫荆花”的新帽徽。


香港回归,对于英国也是一桩大事。交接仪式的前一天,香港最高级的手表店找到华哥,请他为英方代表调适手表,要确保手表的时间精准无误。


华哥是莲姐的丈夫,他是一名资深的修表匠。他是全香港少有的懂得修机械手表机芯的人,为此,他很为自己的职业骄傲。短片一开头,他就对妻子莲姐说:“故地有明月,何羡他乡圆。


华哥是广东佛山人,家里世代都是修表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山发大水,华哥逃难到香港,华哥落难时被莲姐搭救,随后两人结婚,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华哥的老爸临死前,都担心华哥在香港过不好。而华哥也心系祖国,为了将客户的手表调至分秒不差,华哥加班加点,且一分钱都不收。


修表是一门手艺,而手艺需要传承。华哥是大陆人,来到香港几十年,却一直不忘本,时刻想着要把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这是他“寻根”的一种表现。


调表这个举动虽然很小,却也大有深意。调表,是为了让手表内部的每个齿轮和部件都能精准无误地运转。调表这个动作,象征着配合和适应。香港回归,大陆工作人员和香港警方之间通力合作,不正如手表里的齿轮一样,配合默契吗?只有每一个“齿轮”都正常运行,交接仪式才能顺利完成。


1997年7月1日凌晨时分,香港交接仪式顺利完成。香港街头满是激动的市民,华哥站在楼顶,热泪盈眶。他的上方,烟花绚烂。见证香港回归仪式的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我是中国人!
这一夜,注定无人入眠。


03导演薛晓璐讲述幕后故事,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感动之余,人们也很好奇,如此优秀的一部短片,究竟是怎么拍摄出来的?
导演薛晓路告诉记者,《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和黄建新先确定了七个导演,然后,再让每位导演再从7个重大历史事件中,自愿认领自己要拍摄的单元。认领完之后要出方案,方案通过,才能开始拍摄。


薛晓璐之所以会挑中香港回归这个事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香港回归是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特别能彰显中华民族自豪感的事件。第二是,薛晓璐做导演后,频繁和香港电影人合作,她对香港以及香港人的爱国情怀印象深刻,于是就选了这个题材。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回归》里有一实一虚两条线索。实线是中国外交官和仪仗队,这些人物和角色都是真实的;而虚线是香港警察和修表匠,红姐和华哥这两个人物是虚构的,他们象征着香港政府和普通的香港市民。短片虚实结合,全方位呈现了中华儿女盼望香港回归的场景。


升旗部分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依据人物原型改编而成的。比如,中方代表安文彬的原型,就是外交部前礼宾司副司长安文彬本人。为了高度还原历史场景,薛晓璐采访了安文彬好几次,很多细节意见,都是安文彬给摄制组提供的;而杜江饰演的升旗手,原型就是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升旗手像朱涛。


另外,片子里香港警察的警徽、制服和工作笔记本,都是根据史料还原的。至于回归仪式的舞台,则是摄制组按当年的舞台1:1比例搭建的。


香港回归时,中国军队还没有正式入驻。在英国军队撤离、中国军队还未入驻的这个空档期,香港警察在稳定人心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保障了回归仪式的正常进行。可以说,香港能顺利回归,香港警察功不可没,这也是薛晓璐一定要安排香港警察这条线索的原因。


确定了拍摄主题后,薛晓路火速飞到香港找演员。最终,确定由惠英红和任达华出演。


惠英红和任达华都是香港的大牌影星,惠英红是金马奖影后,而任达华则被誉为“千面影帝”。薛晓璐说,当初剧组邀请他俩来演的时候,只是通过微信简单地沟通了一下,给他俩介绍了一下剧情,没想到他俩立刻很爽快地答应了,都没有犹豫一下。


薛晓璐之前和许多大牌影星都合作过,但像惠英红和任达华这么好沟通的明星,她还是第一次见,这也让她分外感动。


惠英红和任达华本身就是香港人,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亲历者。对于香港回归这件事,他们的感受比大陆人更强烈。对惠英红和任达华来说,观看回归仪式也是他们人生的难忘时刻,惠英红表示,自己在回归的那刻心跳加速,任达华则在电视前激动落泪。回归当天晚上,无数香港人都在守着电视看直播,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两位演员都表示很荣幸参演《回归》,重现这一所有港人难以忘怀的重大时刻。他俩还不约而同坦言“自己永远是中国人!”


短片中,这一实一虚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为观众神还原了回归仪式的盛况。


关于香港回归,薛晓路本人也感受颇深。当年,她为了在家看回归仪式直播,果断改签了机票,推迟了出国留学的日程。


《回归》分别从中国外交官,仪仗队,香港警察,修表匠几个视角,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香港的重要时刻。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尽了最大努力,只是为了确保香港回归“分秒不差”。


“154年的耻辱,多1秒都不能再等!”安文彬的这句话振聋发聩,犹如洪钟响彻在国人耳畔。沧海桑田百余年,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在外漂流了许久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每一个香港人都找到了归属感。中国,不在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全体香港人的强大的后盾。


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历史,民族之魂得以振奋。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政策,让香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伴随着内地经济飞速增长,香港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香港经历过狂风暴雨,而今愈加美丽繁……


紫荆花绚烂。从被英国殖民到重回祖国怀抱,香港走过了一条崎岖之路,《回归》无疑是给今天的香港送上的一份贺礼。


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

7个故事中最不喜欢的就是《回归》。当年完整看过香港回归的直播,那种激动的气氛是感同身受。但这一段看下来,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主线是什么?英国人挖坑导致提前12秒的紧张?任达华的工匠精神?旗手的严丝合缝? 指挥的镇定自若中流砥柱? 感觉导演有太多想表达,却又一个都没表达透。人物散乱、结构散乱、主旨散乱。幸好有个《东方之珠》来BGM一下,救一下场。

同时这里也有个弱弱的疑问,希望有人来指导一下: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机械表来执行时间? 指挥官还和英国人一起校对了机械表,这么大的事情,靠两个机械表做秒级的同步?

【欧洲的大厂大品牌的机械表标准一般是每日误差正负15秒. 如浪琴,欧米加等;中国的国家检验标准是每日误差正负35秒都属合格. 比如海鸥,老上海,精工,西铁城等等;拥有瑞士天文台认证的机械表,每日误差正负6秒】

看到了么?最严格的标准,正负误差6秒都算正常。

西昌卫星中心不可能按照机械表来发射火箭吧? 电影中自己都说了要比准,电子表更准。就为了硬插进任达华钟表匠的工匠精神这个情节? 这个逻辑硬伤其实比《白昼流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