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畢旅,我選擇了約旦:深入佩特拉古城、瓦地倫沙漠的「另一種玩法」|凱倫|換日線

一個人的畢旅,我選擇了約旦:深入佩特拉古城、瓦地倫沙漠的「另一種玩法」

2023/09/13
6728
一個人的畢旅,我選擇了約旦:深入佩特拉古城、瓦地倫沙漠的「另一種玩法」

前往約旦展開一個人的畢旅。

Photo Credit:凱倫 提供

約旦之行就像是夢一場,用雙腳探索著這座繁華落盡後的玫瑰古城,也看見在這裡生活的貝都因人是那麼吃苦耐勞、熱情好客,在我們眼裡炙熱的天氣和生活上的不便利,卻是他們幾百年來始終如一的生活方式。

在告別以色列之後,一個人的畢業旅行來到第二站──約旦(Jordan)。

約旦位於中東,與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為鄰,約旦的歷史開始於西元前 90,000 年,歷經了亞述、巴比倫、波斯與馬其頓的統治,7 世紀被阿拉伯帝國征服,16 世紀再被鄂圖曼帝國入侵和統治。基督教、回教、古羅馬和十字軍東征都在這片 89,342 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足跡,這座歷史悠久的玫瑰古城,有太多值得探索。

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佩特拉(Petra),以及電影《絕地救援》拍攝場景瓦地倫沙漠(Wadi Rum),是許多人心中最著名且必去的約旦景點。

一生中「非去不可」的地方?

前往約旦佩特拉的沿途風光,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岩石,彷彿置身於電影中。圖/凱倫 提供

從以色列到約旦的邊境,共有北、中、南三個陸路通關口,隨著巴士緩緩抵達中部關口艾倫比口岸(Allenby Bridge),映入眼簾的是混亂失序、擠在櫃檯前和工作人員議論的人們。我在繳交以色列離境稅 ₪190(約新台幣 1,615 元)後,正式踏入約旦國土地。

一路向南,我前往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佩特拉。在實際來這裡之前,我曾天真地以為佩特拉只是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卡茲尼神殿(Al Khazna)而已,但其實佩特拉是座城市,卡茲尼神殿、蛇道、劇場、神廟、皇家陵墓等景點,都坐落在一個無比大的園區內──或者用「沙漠內」來形容更恰到好處。

佩特拉古城內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高達 40 公尺的卡茲尼神殿(Al Khazna)。圖/凱倫 提供

每到一個歷史景點,就會看到標示建立於 OOOO 年,而佩特拉這座古城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明確記載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最遠只能追溯到西元前一世紀。當時的佩特拉為絲路必經之路,運往中東、義大利等地的香料、絲綢等物品都需要經過此處,佩特拉也因此繁榮;後來因 3 世紀的紅海貿易和 4 世紀的大地震,佩特拉成為一座空城。

其實當地貝都因人一直都知道「失落古城」佩特拉的存在,只是將此作為秘密,直到 1812 年瑞士探險家 Johannes Burckhardt 化身為阿拉伯人,取得了貝都因人的信任之後,被帶到了這裡,後來才漸漸成為許多現代旅人一生必去的世界奇景。

深入探索玫瑰古城的「真正玩法」

沙漠古城佩特拉隱身在海拔 1,000 米的高山峽谷中,陡峭崖壁因地形因素,呈現一種浪漫的玫瑰色調,在陽光照射下更為迷人,因此佩特拉又被稱為「玫瑰古城」。圖/凱倫 提供

一路上,我一邊聽著嚮導的精心介紹,一邊走在蜿蜒的蛇道間,眼前滿是高聳的岩石,心裡滿是不可思議和感慨。佩特拉古城內的所有建築,都是從山壁挖鑿出來的希臘式建築,經過 2 千多年的時光,建築上不免承載著歲月侵蝕的痕跡。

蛇道(The Siq)峽谷全長 1.4 公里,最寬處約 7 公尺、最窄處約 2 公尺,漫步在此就像身處古神話之中。圖/凱倫 提供

在路途中可以看到各個年齡層的小朋友,帶領遊客騎著駱駝,或是站在炎熱的沙漠裡拉攬客人、販售紀念品。嚮導分析,佩特拉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觀光,因此疫情期間他們格外辛苦,生活很不好過,只能靠著家人、鄰居彼此支撐,勉強挺過最艱難的時光。仔細一想,在這片沙漠中除了觀光以外,似乎的確沒有其他可以創造收入的方式。

透過與嚮導進一步探詢,我才知道他一週至少會來佩特拉古城 2 到 3 次。我問道:「你喜歡這份工作嗎?」嚮導摸著自己胸口,眼神滿是炙熱地看著我說:「非常喜歡。」

我再問道:「若每天重複著一樣的事情,你會感到厭倦嗎?」他看著我微笑地說:「妳看著眼前這片美景,妳會膩嗎?」

我抬頭凝視一望無際的沙漠,以及岩石堆造起來的建築,於是心想:「也是。」

一路向上爬至修道院,途中能夠俯瞰整個佩特拉古城,非常壯觀。圖/凱倫 提供

在中午的短暫休息時間,嚮導看著略顯疲累的我們,「你們不是每天都會來佩特拉,一定要到修道院去看看,那裡是我最愛的地方。」

山上修道院位在佩特拉古城的最深處,從中間段的餐廳走到修道院,單程約需一個小時,沿途都是陡峭的上坡路,一點也不輕鬆,但途中美景會讓人彷彿置身電影《絕地救援》般,尤其到了深處的修道院,更讓人為之讚嘆。

位於佩特拉古城最深處的山上修道院 Ad Deir。圖/凱倫 提供

在玫瑰古城佩特拉的最深處,有一座 Ad Deir 修道院,若只有一天的旅遊時間,較少人會走到這裡來。這座山上修道院總長 47 公尺,寬 48.3 公尺,和卡茲尼神殿著異曲同工之妙,但 Ad Deir 更加壯觀和宏偉。

佩特拉幅員廣袤,當天的我從早上 8 點一路走到晚上 6 點,其中包含兩個小時的健行,從入口處走到最深處的修道院,整天下來雖不算匆忙、但也不悠閒,行程偏向緊湊困憊,行走過程中也不免會遇到親切的貝都因人前來詢問:「是否要搭乘驢子、馬、駱駝來代步?」除了收費不便宜之外,我想既然都來到約旦了,靠自己的雙腳走完全程也是另一種成就感,因此還是堅持以步行旅遊。

在古城內以觀光業維生的貝都因人。圖/凱倫 提供

如果你和我一樣在酷熱的 8 月前來沙漠,請一定要做好補水和防曬,並預留至少兩天的時間給佩特拉,才能好好地探索這座失落古城的美。在這裡不僅能拍出 IG 網美照,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故事,並最直接地與當地貝都因人交流。

旅客眼中的網美景點,是貝都因人世世代代的傳承

瓦地倫地形特殊,也因電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普羅米修斯》在此取景而出名。圖/凱倫 提供

在瓦地倫沙漠(Wadi Rum)乘坐吉普車時,有幸和當地貝都因人聊上幾句,他感嘆說道:「雖然疫情已經緩解,但收入不像從前。」即便如此,邊開著車的他還是告訴我:「我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看著這片沙漠,我的曾祖父、爺爺、爸爸都在這裡生活,我的家族ㄧ生都在這。」

他傾吐:「夜晚時躺在沙漠中看著星星,是另外一種人生。」

若有機會再來一次,我一定會在這裡待上幾個夜晚,享受沙漠的寂靜和單純。

乘坐沙漠吉普車,是體驗瓦地倫沙漠的主要方式之一。圖/凱倫 提供

約旦之行就像是夢一場,用雙腳探索著這座繁華落盡後的玫瑰古城,也看見在這裡生活的貝都因人是那麼吃苦耐勞、熱情好客,在我們眼裡炙熱的天氣和生活上的不便利,卻是他們幾百年來始終如一的生活方式。以帳篷為家,以駱駝為交通工具,他們自由自在快樂地生活著,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事。

讓我著迷於獨自旅行的很大原因,是可以在旅途中認識各式各樣的人們,每個人在旅行這條路上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和見解──若有緣分,可以一起走一兩天的行程,甚至在未來會成為好朋友。

在這趟旅途中我認識了一對香港夫婦,在香港擔任中學教授的他們,已經退休走過世界多國,在我眼中「新奇又獨特」的以色列、約旦,卻不足以排上他們ㄧ生最愛的旅行地。聽著他們述說心裡認為最特別、最喜愛的伊朗和古巴,未來的我,也想去那裡看看。

希望你也和我一樣有獨自出發的勇氣,Ya Allah

瓦地倫沙漠。圖/凱倫 提供

執行編輯:林鈺芩
核稿編輯:孫雅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