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冲突究竟怎样?

冲突的地点、历史,两国对比、会爆发战争否?
关注者
22
被浏览
70,939

3 个回答

洞朗之争-中国胡萝卜政策与印度冒险策略

中印洞朗地区的对峙在9月1日已经宣布结束,但是背后远未完结。关注各种分析和专栏有很多收获,但很多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引起了自己尝试一答的想法。那就是洞朗的冲突为什么会迅速上升为中印争端,所谓中国威胁印度古里西里走廊的说法并不可靠。原因在于中国对于洞朗实际控制和巡逻在1975年以后就持续不间断,单纯修路并不足以引发印度的激烈反应。


中国不丹领土纠纷

回顾中国不丹之间历史,在中印建交之初,印度方面提出由其代替锡金和不丹来和中国签署边界协定。但为中国方面坚决反对,中国要求和锡金与不丹直接谈判。此后中印关系因为1962战争交恶,印度在战争中利用不丹领土进军和组织战斗。但在1970年代中印关系转暖,1971不丹投票支持中国在联合国席位,在1974年邀请中国驻印大师参加国王旺楚克的登基大典。1983不丹外长Dawa Tsering与中国外长吴学谦在纽约举行双边关系的会谈,此后从1984年开始,不丹与中国开展了24轮领土会谈。

观察整个事件首先要回到问题本身,也就是中国和不丹的领土争议。要明确的是中国与不丹之间领土争议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不丹北部和中国西藏普莫雍错以南的白玉地区,英文名称Pasamlung,这片位于不丹中北部的地域即下图虚线区域位置,总面积496平方千米。

其次则是在不丹西部与中国亚东地区之间4块争议领土,但是谷歌地区只表明了最上面的一块,虚线区域内名称是基伍地区(Dramana),下面我自己添加的红线和旁边实现边界构成了三个小块区域,自上而下分别是茶马浦地区(Charithang)、鲁林地区(Sinchulung)和最下方红线内的洞朗地区(Doklam)。这4块区域是269平方公里,不丹方面把这四块区域都划归Dramana地区,这样划分的话,Doklam只是其中一个区域。



不丹与洞朗的历史

直到1913年之前,洞朗地区都在西藏地方政府亚东地区管辖之下,不丹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权益声索来源于一次馈赠。在1913年亚东地区下属的一片位于洞朗的飞地被赠予了不丹王族亲近人士卡兹乌金多杰(Kazi Ugyen Dorje),要注意的是赠与的并不是整个洞朗地区只是其中一片草场。



北部与西部领土的互换建议

在1996年的第10轮会谈中,中不双方就中国获得269 平方公里包含洞朗Doklam等4块的Dramana区域,不丹获得496平方公里的白玉地区Pasamlung,达成谅解。但在1997年第11轮会谈中,不丹突然推翻原来计划,重新坚持对西部Dramana地区的领土要求。这一建议,显而易见是符合不丹利益的,不丹政府对这一互换方案也一直抱有期望。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一地区以草场,洞朗等地区和白玉地区实际控制权是在中方手中。背后推测是印度施加巨大压力,印度理由是对于古里西里走廊造成战略威胁。从此之后,中国方面遂也重新在洞朗等区域和白玉地区坚持领土主张。


摇摆中的不丹

从2008-2013不丹第一届民选的吉格梅·廷里政府开始了大规模拓展外交关系进程,在2012年与温家宝总理在里约热内卢会面后,新华社发布了“不丹希望与中国尽快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以合作方式解决边境问题”的报道,然后不丹首相办公室很快声明说“中国地方媒体对中不建立外交关系做了误报”。背后是中国以同不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为条件,来作为尽快解决边境问题的条件。印度则以停止提供燃气和柴油补贴方式,促使民怨沸腾,在大选中促成了不丹政府更迭。


同样在2017年的洞朗冲突中,我们又看到了这种误报。不丹6月29日外交部通告:不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不丹领土内的道路建设,直接违反了相关协议,影响了两国边界划分的进程。不丹希望将洞朗地区维持在2017年6月16日前的状态。

但据8月9日印度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王文丽在接待一印度媒体代表团时透露说:“印军越界事件发生后,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该事件发生地不属于不丹领土。不丹人也很奇怪为什么印度边境部队会进入中国领土。 “


很快不丹政府在印度媒体询问时再次声明以29日声明为准,而耐人寻味的是,在11日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在加德满都会见不丹外长多吉后,不丹政府声明中又有变化。不提及中国筑路问题,只希望双方和平解决。印度没能在外交上获得不丹政府配合,即在两国僵持之际声明谴责中国在争议地区筑路行为。


这一摇摆现象则说明,不丹政府对于中国筑路行为背后的领土互换计划抱有期待。洞朗争端并不等同于中国在南海地区岛礁建设问题,因为倘若中国以道路修建来推进争议领土实际占有,那么很难想象不丹在自身利益损害的情况下会拒绝配合印度的宣传攻势。


这一次事件背后还在于两国金钱攻势的起落,2017-2018年度印度援助金额为6亿美元,比2015-2016年度的9.85亿大幅减少。而未被中国传媒所关注的是据日经8月24日报道,中国向不丹提供100亿美元援助来软化不丹立场。asia.nikkei.com/Politic 这是一个有些令人惊讶的报道,但假如确有实据的话,印度在不丹后退立场情况下撤军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一旦不丹作为当事国放弃立场,那么以保护不丹主权为由的印度在法理上完全没有理由待在洞朗地区。


中国的胡萝卜与印度的冒险策略

中国方面在洞朗地区的筑路行动,暗含的前提是此前的领土互换协议仍然是有效的。并非西方观察家认为的是单纯的挑衅行为,是在不丹无法自主的情况下,用既成事实方式来使其完成领土交换。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中国筑路的首要目的。


进而在一场冲突面前把印度与不丹之间围绕着互换领土方案的分歧公开化,中国或许没有料到印度的激烈反应,给双方带来僵局。印度是士兵越境这种同中国矛盾公开化的方式,重新把不丹挤出棋局,通过把洞朗中不领土争议升级为中印两大国之间危机。坦率来讲,我认为印度的策略选择冒险而激进,通过加大赌注来消减危机的方式非常不明智。特别是对于有着广泛合作领域,同样有些广泛冲突领域的中印来说。


另一方面,倘若此后中国的大额援助属实,那么中国在危机下通过拉拢不丹来终结争议,算是釜底抽薪的办法。单纯就这次中印之间围绕洞朗的竞争,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避免开始向中国倾斜。但对于更重要的中印关系来说,这次的博弈所展现出来隐隐失控的风险让人心惊。幸运的是本次冲突,中国以中不领土争议为出发点,印度则以印不协议为缘由而出兵越境,脆弱的不丹在中间充当了缓冲角色。中国得以在应对过程中,再次发挥胡萝卜战术,获得不丹支持,最终和平解决争端。


但洞朗冲突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印度的冒险策略让人担忧,同样中国在事件过程当中勿谓言之不预的战争宣言也让人不安。毕竟从一片狭小的牧场争端,升级到两个世界大国的军事威胁也不过是短短数月间。

洞朗与白玉地区战略价值的比较-赵葆珉

洞朗与白玉地区并皆为我深入大喜马拉雅南坡的突出部,也构成中印竞争的两大节点,但两者在中印竞争中的地位迥异。

洞朗只具有战术价值,而白玉将充当战略枢纽:

1、亚东突出部深嵌入锡金与不丹的夹缝中,深达80公里以上,三面受敌;而突出部平均宽度大多在20公里以内,锡金和不丹境内的印军炮火可轻易覆盖整个突出部。

2、在此部署大军,部队无法展开,容易被印军合围,也可能轻易被印军火力摧毁。

3、洞郎高原直指印度死穴,印军在此严防死守,我不可能从容完成战场建设。对面的西孟加拉邦有一亿多人口,全民皆兵,也很难缠,即便突破,也难以深入,况且侧翼暴露,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即便大军切断西里古里走廊,也将丧失续战能力。

4、因此洞朗高原只有战术价值,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从此威胁西里古里走廊只是玄想。当年英国人入侵西藏,打算从此进兵,因地理太过险峻,最后放弃了。

5、所以洞郎是鸡肋。战时可在此部署少量兵力,牵制印度重兵,分其兵势。一旦锡金方向获得突破,并且部署在不丹西部的印军被歼灭,洞郎的军事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可以沿河谷实施战役级别的攻击行动。

6、曾传出以白玉换取洞朗的传言,应该是真的,但随后我即加强了对白玉的实控,说明决策层意识到白玉的战略通道价值。

7、白玉是突破喜马拉雅山天险的山南突出部之一,海拔适中,巴桑弄河口才1900米。此地链接不丹中部腹地,已有中不两条公路沟通,整个通道地区完全在我控制之下,印度鞭长莫及。

8、控制白玉,掌控洛扎走廊,开通与不丹的经贸联系,可打破印度对不丹的经贸封锁,战时可从河谷长驱直入,切断西里古里走廊的东翼,策应藏南方向作战,实现对藏南印军的围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