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以巴衝突」?——我在倫敦「停止殺戮」聲援活動現場看到的事|Suki/讀者投書|換日線

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以巴衝突」?——我在倫敦「停止殺戮」聲援活動現場看到的事

2018/04/09
19113
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以巴衝突」?——我在倫敦「停止殺戮」聲援活動現場看到的事
今年 5 月 15 日,是以色列建國 70 週年;也是巴勒斯坦災難日(Palestinian Nakba ) 70 週年。

今年 5 月 15 日,是以色列建國 70 週年;也是巴勒斯坦災難日(Palestinian Nakba )70 週年。

從 3 月 30 日,巴勒斯坦的「土地日」(Land Day)——紀念 1976 年為了抵抗以色列徵用土地,而死在以軍槍下的六位巴勒斯坦人——到 5 月 15 日的「災難日」(Nakba Day),巴勒斯坦人在以巴邊境,計畫了一系列的爭權活動(The Great Return March)。主要訴求,是停止以色列的佔領行為,和 1948 年以色列建國時被趕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有權重返家園——根據統計,至今約有 190 萬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住在加薩走廊,而有 130 萬人是難民。

3 月 30 日以巴邊境的土地日遊行,最後卻演變成以色列軍人對巴勒斯坦平民開火,造成至少 17 死 1,500 傷的慘劇。而目前以巴邊境的衝突與死傷,仍在繼續,4 月 6 日,以軍再次對巴勒斯坦抗議者開火,造成 7 死與百餘人受傷。

這樣的嚴重衝突,引起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應變,以及多國政府的關切和譴責。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由民間發起的聲援活動,包括我目前所居住的倫敦。

不過從事件發生至今,絕大多數的臺灣媒體、輿論,似乎對此相對較不關心、甚至完全不知曉。而政府或政治人物,除了外交部於去年 12 月將以色列的旅遊警示變更為「橙色」之外,當然也沒有對此事件發表任何聲明。

為什麼臺灣人多對「以巴衝突」無感?又「為何」要關心?

「以巴衝突」是國際上長年的重要議題,背後的大國博弈更是對全球政局動見觀瞻。但為何在臺灣,相關議題的受關注度與能見度,卻總不是特別高?

其可能原因有很多,包括:在臺灣人的生活圈當中,平常要接觸阿拉伯人或猶太人的機會本來就不多;在地理位置上,以巴和臺灣也稱不上「鄰國」;在猶太人受迫害的歷史、或以色列建國過程中迫害阿拉伯人的歷程中,我們也不算有連結;再加上中華民國政府(臺灣)國際地位不高,在國際關係中又非常依賴以色列的強大盟友美國......

在這樣的條件下,若說要以「民間」或是「政府」的角度,對此事件發表聲明,或譴責以色列迫害人權的行為,臺灣好像都在國際社會中,說不上什麼話。甚至,或許還有不少臺灣人,因為受到美國為主的強勢媒體、文化影響,認為這些違反人權的射殺平民事件,不過是「那些『恐怖份子』咎由自取」。

我也常常在想,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這麼遙遠的事情?

相較以巴衝突,臺灣人普遍更關心離我們更近的中國人權問題:可能是因為北京政府與臺灣的敵對關係,讓我們在「關心」中國人權問題時,更加肯定自身的民主、自由與多元價值,並可以驕傲地向其他國家的人介紹,我們和中國如何不一樣。

然而我認為,正因為我們肯定這樣的人權價值,所以如果「只」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難免有些可惜。

我想一個真正在乎人權的社會,是不會「只」關心特定國家之人權議題的。而即使我們可能無能為力,但與國際重大議題接軌,更能凸顯我們引以為傲的價值,和「與中國的區別」。

事實上,我們與巴勒斯坦是有共同點的:我們都有著同樣想要侵略我們土地的敵人,我們都在國際舞台上不時被邊緣化——我們甚至應該慶幸,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目前是彼此制衡、甚至對立的勢力,否則臺灣現在極可能是另一個巴勒斯坦。

倫敦,首相官邸前的聲援活動現場

4 月 7 日,在倫敦唐寧街,民間團體舉辦了一場聲援巴勒斯坦人的活動「停止殺戮:為加薩走廊發聲」(Protest for Gaza: Stop the Killing)。其中有著充滿各種意見的人群:

多數參與民眾,站在聲援巴勒斯坦的立場——他們舉著「解放巴勒斯坦,結束以色列的佔領」(Free Palestine, End Israeli Occupation);「結束對巴勒斯坦人的包圍」(End The Siege);「佔領之下,沒有正義」(There Is No Justice Under Occupation)等標語,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權力。

還有一群身著猶太傳統服飾的抗議者,卻舉著譴責以色列的標語(上圖右一) :「猶太教譴責以色列和他的暴行」(Judaism Condemns the State of "Israel" And its Atrocities);和(上圖右三) 「以色列是由恐怖手段組成的國家」(Israel is STATE Organized Terror)。

在主持人宣布抗議活動解散之後,更有一群人遲遲不肯散去,聚集在一處喊口號。

走近才發現,原來有約六、七位左右支持以色列的人在一旁揮著以色列國旗,這群人是在對他們喊口號。

這些以色列支持者,一開始講著應該是希伯來文的語言,後來和群眾開始有些「互動」(或稱叫囂),雙方很快被糾察人員隔開。加上現場有些吵雜,我只聽到"Justice? There is even no Gay right in Palestine."(正義?在巴勒斯坦,同性戀甚至沒有任何權利。) 

這是另一個被稱為「粉紅清洗」(Pinkwashing,意指某一政權或組織,透過宣稱自己支持多元性向、性別平等的方式,掩蓋自己正在進行的其他違反人權行徑)的議題了——我想說的是,也許以我們一般所認為的,西方定義的「先進國家標準」來看,以色列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的確比阿拉伯世界「更民主」、「更進步」,或是「更保障」女性與同性戀權利......

但是,如果能用這理由來「合理化」他們對於巴勒斯坦的佔領和人權迫害,這跟當初歐美白人以「白種人的負擔」(The White Man's Burden)為「道德根據」,實則殖民、壓榨全世界,有何不同呢?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Palestinian Forum in Britain (PFB) 臉書專頁

關聯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