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中有优秀的文章吗?

关注者
84
被浏览
39,704

9 个回答

泥嚎

——————————————



首先说一句少年中国说不是八股

看来有必要科普一下八股的格式啊

破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请用一句话概括题目大意(20分)

承题,对于这个可以出一道:过渡句的作用(10分)

起讲,请说出中心内容或者背景(20分)

四比(即八股,二股为一比),你可以开始瞎扯了,不过要注意每一比需要对仗(40分)

收结,请用一句话结尾(10分)


逗号之后聊以为乐请勿当真。

首先,少年中国说本来就被定义为散文

其次,就算强要往上靠它的格式也不对

————————————————————————————————————————

扯完废话后我们可以来愉快地聊题目了

先说一句,毕竟八股是为考试而写,大部分文章,虽然挺有不错但还是在拍当权者马屁,以及它代圣贤立言,要依据朱子的注释,所以思辨性没有诸如赤壁赋那样的散文高。

但是,八股文里是有优秀的文章,毕竟约五百年内才华灼灼的知识分子都要靠它吃饭。

第一篇

阳明先生之作!

另:士仁人 一节的意思是

以士仁人为开头的一大段话,而非仅有士仁人三字


跑个题,明清时候出题人有时候为了显示其功力「高超」经常会出一些怪题,例如《学、庸、论、孟》—《王速出令,反》《鸟文王》《阳货欲见孔子》这种题目。想像下这样的高考作文题目。如果我是考生估计想杀人。



士仁人 一节
(论语·卫灵公)

王守仁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

故言此而示之,若曰:

天下之事变无常,而生死之所系甚大。固有临难苟免,而求生以害仁者焉;亦有见危授命,而杀身以成仁者焉,此正是非之所由决,而恒情之所易惑者也。吾其有取于志士仁人乎!

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闹;
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

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也。

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难而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被有所不屑也;
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
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
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

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
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

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第二篇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陈子龙

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夫子若曰:
好名者,人之恒情也。故下士求名,人亦不得以为躁,但我恨其急一时之名,而非千秋万世之名耳。若君子则知所以审处于此矣。

以为一时之名,自我为之,而其权在人,苟我之聪明才力,注乎名则有名,而皆倚人以为重,盛与衰我不得而知之,而此名而名者也;
千秋万世之名,自人为之,而其权在我,苟我之聪明才力,注乎名未必有名,而常修己以自立,高与下我将得而定之,此名而实者也。

名而名者,无之在于未没世之前,君子岂可以徒疾乎?
名而实者,无之在于既没世之后,君子岂得而不疾乎?

人之生也有爱有僧,故有幸而有名者,有不幸而无名者,至于身没之后,与其人不相接,则不可曰爱憎之所为也,而寂寂者竟如斯,则将何以自异于里巷之子耶?
人之生也有失势有得势,故有幸而无名者,又有不幸而有名者,至于身没之后,与其时不相及,则又有非得势失势之可论矣,而泯泯者遂如斯,则又何以自别于草木之俦耶?

人之贵乎荣名者,贵其有益生之乐也;君子之贵荣名者,贵其有不死之业也。死而无闻则其死可悲矣;死而可悲,则其生更可悲矣。是以君子抗节砺行,唯恐不及耳。
人之以为没世之名者,是我身后之计也;君子以为没世之名者,是我大生之事也。死而无闻,则其死不及忧矣;死不及忧,则其生大可悲矣。是以君子趋事赴功,惟日不足耳。


人但见君子之为人也,誉之而不喜,毁之而不惧,以为君子之忘名也如此,而不知有所甚不忘也;不大言以欺人,不奇行以骇俗,以为君子之远名也如此而不知有所甚不远也

盖有大于此者而已,有久于此者而已。若夫营营于旦夕之间,是求速尽者也,好名者岂如是乎?


第三篇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西厢记)

尤侗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张生若曰:

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有如双文者乎?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
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吾向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而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噫嘻!

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似;
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

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事不过三,聊举这三篇吧

——————————————————————————————————————

另,看到我ID旁边那一句话了么,那是我曾写的一篇八股文选句,用的题目是周镐先生曾写过的《逸民伯夷叔齐》当然内容与周镐先生大作完全无关。

知道我写这么多的意思了么。

自荐而已[呵呵]

不敢忝列优秀八股之目,另辟一小块贴下,望知友指教...

另文章思想内容在古代算是不敬,然而就算是八股也要与时俱进吧

逸民伯夷叔齐

(论语·微子)

受封武安丨白起

所谓逸以全忠者,但蔽民耳。

夫夷齐者,不以盛世活,独为暴虐之君丧身,逸于中原之外。实民愿而误千载忠义之名,德贼而称圣贤者也。

若曰:
有桀纣二君,虽受天命而行无道,尊妇言以弃肆祀,天下生民莫不恨绝暴起,是亦可为辛劳效命者焉?夫天王受以为民主,商纣昏厥乃降周以有刑殄。然夷齐之辈,奋起喟然不食周粟,避匿山林而曰尽忠。於戏!似桀纣之视臣如刍狗者,臣果可侍之以忠,避文武盛世而陷殷民于不义欤?

稻黍稷麦,都鄙廪庾,累累然几至腐败。
綽蕹瞑葵,孤竹首阳,苍苍乎目及无涯。

百姓已足,夷齐何为而独亡?

故其奸邪肆虐,民劳乎役而不得暇,其逸何苦!
方其耿介清明,民安其家以有丰余,其逸何谓!

伯夷身有仁德而无益于世,徒葬山中。
叔齐心怀圣明终无济于物,但随纣亡。

彼之所为者,误君臣之道以至千载愚忠乃不知择君。
彼之所为者,顺昏惑之君乃至社稷危乱仍尽节弃民。

是知为其桀纣之世,有君子不忠以为天下。

有我拙作衬托,你们大概能知道上面有多好了吧

看这一篇:

逸民伯夷叔齐

(清)周镐

(见《犊山文稿》)

有逸于商周之际者,民之望也。

(破题)概括、解释题义。不能直说,否则就是“骂题”。

夫夷齐之遇,不为民不可,同为民而又不忍也。民而称逸,此其所以为夷齐乎!

(承题)(标准:三句。承接破题所说出的意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自古圣人并起,莫盛于商周易姓之交。生文武以为君也,生三仁又生十乱以为臣也,天生夷齐何为也哉?曰以为民也。夫君臣不易得,民则滔滔皆是,安用圣人?不知有易代无易民,苟任其互兴互废于其间,民彝之性先亡,君臣之统愈乱。圣人适遭其变,不甘自外于民,而又不忍自混于民,于是有逸之一法,所以立民极存民心也。

(起讲)(一般不超过十句。)

故鲁论叙逸民而首举两人焉,曰伯夷叔齐。

(领题)

首阳之薇蕨诚甘,则北海高栖,奚为引领就岐山之养。知姬宗行善,夷齐非有违心也。载木主而东征,死父难欺;三分服事之孤忠,入地应伤扣马。

(第一股。说明夷齐并非原来就想隐居,也并不反对文王,只是认为武王伐纣的行为不太合理。)

镐洛之屏藩可慕,则墨胎华胄,奚不承祧袭孤竹之封。知盖世功名,夷齐不屑萦怀也。告武成而班爵,桓裳虽贵;八百会盟之侯服。戴天宜愧从龙。

(第二股。说明夷齐原来就没有做官求荣之心,受武王酬勋封爵的人,比起夷齐,应该有愧。)(以上二股为起股。是从夷齐正式去做逸民之前说起。)

且夫不得已而逸者,其逸最苦。

(第三股)

不必逸而逸者,其逸最奇。

(第四股)(以上二股为中股。起着引入正面题旨的作用。)

谓夷齐生不逢时,(而)时则何害于夷齐也。千古非常之举,数见则安。放桀南巢,来世不闻口实。况军士倒戈而反斗,筐筐载币以迎师,天心亦可知矣。夷齐素属布衣,去就不妨自决。即周旋二姓,岂有隳名失节之嫌。此亦何须于逸者,而夷齐乃不忍不逸也。如独夫何;周民也欤哉,如旧君何。以暴易暴之言,直欲澹麾旄仗钺之心,勉嗣王于养晦。故义人扶去,深恐阻挠大计,而又羞蒙杀士止名。斯岂普天率土之恒规所得强而拘也。逸焉已矣。

(第五股)

谓夷齐所事非君,而君则何弃于夷齐也。我周鼎革之初,怜才最笃。商容复位,下车首拔名贤。况朝鲜拜访范之师,东夏留象贤之客,王度亦恢宏矣。夷齐分异周亲,出处无难从便。即黄冠旋里,亦备新朝顾问之资。此又何容于逸者,而夷齐乃不敢不逸也。遗民也欤哉,呼之亦可;游民也欤哉,应止亦可。我适安归之叹,直欲破衔璧负图之案,警百尔以偷生。故槁饿奇踪,其文不载尚书,恐彰胜国耆英之丑。此岂崇德报功之盛典所得罗而致也。逸焉已矣。

(第六股)(以上二股为后股。正面发挥夷齐必逸的理由。)

盖天下惟民最贱,壶浆箪食,反颜结新主之欢。逸以耻之,而德与怨两无所任。西山片石,犹恨在寰中也。腥闻易染。纣不能兴渊薮之波;大赉那辞,武不敢赐钜桥之粟。

(第七股)

周室惟民最顽,纪叙图功,乘衅煽多方之变。逸以谢之,而畔与服两无所徇。黄农之宇宙,何异在今日也。墓木受封,死不愿效比干之烈;宝龟见兆,生不轻为小腆之愚。

(第八股)(以上二股为束股。从夷齐已逸之后发挥,说明他们逸的伟大。)

呜呼!自有夷齐而民心可以不朽矣,此其所以为逸民之冠欤!

周镐,字怀西,号犊山,无锡人。乾隆己亥举人,乾隆五十九年诰授中宪大夫,历官漳州知府,福建护理汀漳龙兵备道、浙江衢州府知府,有《犊山诗稿》存世。

“犊山周先生,生名贤讲学之乡。。少即熟情经史,下笔数千言立就,自为诸生(即秀才—笔者按)时,凡有井水处,无不传诵其文。官迹所历,民思之不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