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鳳梨保衛戰:中國禁令下的危機與出口日本帶來的轉機

  • 王凡
  • BBC中文記者
台灣鳳梨大戰:中國禁令下的危機與轉機

圖像來源,BBC/Davies Surya

台灣人阿力是一名專業鳳梨農。30多歲的他經營著家中傳下來的大片農田,主要種植鳳梨。

今年2月,中國大陸以檢疫問題為由,禁止進口台灣鳳梨時,阿力心下一沉。

「我當時心想說,完蛋了,今年的鳳梨又要滯銷了,」他向BBC中文表示。半年後,阿力說自己擔心的情況沒有出現。

台灣鳳梨過去有時會因惡劣天氣導致收獲期錯亂、品質出現問題從而滯銷。作為台灣鳳梨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進口通常佔台灣出口總量的九成。如果失去大陸市場,許多人認為會擠壓本已飽和的本土市場,造成鳳梨價格暴跌,影響農民收入。

阿力所種植的鳳梨原本每年有三分之一會供應出口市場,這一部分大多銷往大陸。他原本預計,今年自己的收入一定會因為大陸禁令減少許多。然而六個月後,他的鳳梨卻沒有滯銷。

他表示,這緣於日本市場的「幫忙」、台灣政府的應急配套措施,以及台灣內外消費者對台灣鳳梨的支持。

台灣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台灣鳳梨在失去大陸市場後並未遭遇致命性打擊, 因為台灣鳳梨第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的日本與香港進口量增長了數倍。

請稍等

以日本為例,今年1月至7月,台灣鳳梨進口量同比增長7倍多,至17583公噸; 進口額同比增長近6.5倍,達到2246.8萬美元。

「危機化為了轉機,」深耕農業產銷規劃等業務多年的台灣黍離策略顧問公司CEO焦鈞表示。「你可以看到有一個新的市場取代了原本可以說是穩定的市場,這是一個正面的變化。」

危機突起

2月26日,中國海關總署稱因在台灣鳳梨中檢出有害生物,從3月1日起暫停進口。

這一紙禁令引來台灣境內一片嘩然。台灣總統蔡英文譴責北京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單方面中斷鳳梨貿易。在野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表示,涉及台灣農民生計,希望兩岸迅速化解爭端,大陸方面不應有政治考量。

音頻加註文字,中國大陸祭出的鳳梨暫緩進口令,影響台灣鳳梨外銷甚大,果農盼望重開中國好銷路。

中國國台辦則表示,2020年以來,海關多次從進口台灣鳳梨中檢出有害生物,此舉是正常的生物安全防範舉措,「科學合理」。

3月至6月是台灣鳳梨出口的旺季。阿力稱,在收獲關頭遭遇禁令,如果市場出現恐慌並導致鳳梨滯銷、價格暴跌,面臨最大危機的是規模較小的鳳梨種植戶。

「如果中國大陸沒有收購我們的鳳梨,應該會有很多小農受很大影響,」他表示。「因為只要台灣本島的量一多,比較弱勢的小農沒有自己的通路,他們經濟效益其實差很多。」

「他們不像我們這樣(因種植量大)採收期較長,抗風險能力較高。我們大農可能這一批賠錢,下一批價格上來的話就會找平,但他們如果一批沒有收獲到,那一批(的錢)就沒有了,一次就都賠在那裏了,」他又解釋道。

出口轉機

在日本等台灣鳳梨主要進口國,民間的支持推高了銷售。日本民間本身便對台灣好感度頗高。根據台灣媒體民視新聞報道,在大陸禁令出台之後,由於許多日本人支持台灣,「台灣鳳梨」在網絡上成為關鍵詞,當地知名拍賣網站的前三名全被台灣鳳梨攻佔。

跳過 Twitter 帖子, 1
允許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Twitter曲奇政策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

結尾 Twitter 帖子, 1

今年4月,時任首相安倍晉三還在推特上登出一張自己與一箱台灣鳳梨的照片,附文表示「今天的點心吃鳳梨,看起來好好吃」。

業內人士黃先生稱,來自日本市場的興趣今年很明顯增強。由於日本家庭人口普遍較少,所以原本並不需要大個鳳梨,但今年日本一些超市開始系統地向台灣學習做水果盒,使得「大顆也可以進去」。

Taiwan pineapples in Japan

圖像來源,Lin Yu-hung

圖像加註文字,今年日本市場上出現的台灣鳳梨

除日本之外,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民意撕裂嚴重的香港今年對台灣鳳梨的進口增長也十分明顯。今年1至7月,香港對台灣鳳梨的進口總量達6235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5.5倍。

本身主攻香港市場的台灣鳳梨出口商林裕紘也表示,今年三至四月期間,香港人挺台灣鳳梨熱情高漲的時候,香港果欄裏台灣鳳梨的價格一度從70多塊台幣漲到140多塊,甚至高於超市價格。

跳過 Twitter 帖子, 2
允許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Twitter曲奇政策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

結尾 Twitter 帖子, 2

但值得注意的是,失去中國大陸市場的損失並未得到完全彌補。去年前七個月大陸進口40142公噸台灣鳳梨的; 而今年同期,日本與香港進口相加為23818公噸。

焦鈞認為,台灣謀求出口市場多元化勢在必行。此次鳳梨大戰應該使台灣政府警醒,要對生鮮出口大陸的策略進行全方位地思考,規劃戰略目標。

他說,今年新市場的活躍是政府鼓勵、貿易商積極以及購買端意願三者作用下的共同因素,「要是缺了一點都不行」。

「這其中好像也是有一些運氣成分,就是要這些都發生,都過關才行,如果一點失敗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他說。「如果條件都一樣,按道理有潛力的市場應該要同步成長,但我們只看到日本成長,韓國這樣的市場就沒變化。」

「不能每出一件事情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表示。「我們不可能一直這麼幸運,每次都可以化危機為轉機。」

阿力說他也認同焦鈞的觀點。「雖然說大陸真的量很大,但是,如果他們一句話就可以把台灣封禁,我們自己也要覺醒,不能一直靠大陸,」他表示。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市場的空白尚未被完全補全。

「做蘭花的都跑來賣鳳梨」

北京禁令已成定局後,台灣立即行動起來,舉全台之力搶救可能喪失銷路的鳳梨。蔡英文在社交媒體呼籲大家「挺農民、一起吃鳳梨」,台灣農業委員會宣佈投入10億元新台幣(約326萬美元;2.33億人民幣)專項經費,援助境內與境外銷售,幫助鳳梨產業度過危機。

在海外市場方面,台灣政府對運輸費用進行補助,同時還增加銷售獎勵金,出口累計達100公噸以上的單一業者每公斤可獲獎勵金2元新台幣。在海外的行銷活動也有機會獲得經費補貼。

據阿力回憶,正是看到了政府的這些措施和實際操作,讓他在禁令出台後不久便感到心安。「有出口企業認購,幫忙外銷日本,這使得價格至少沒有跌很慘。」

焦鈞曾前往日本與中國進行多次農業考察。在他看來,日本躍升成為第一大出口市場有一定邏輯可循。

「台灣在亞熱帶,水果一定要去有季節差的地方。鳳梨是熱帶水果,所以一定要往北邊走,除了中國市場就是日本和韓國了。」

而與其他市場相比,本身已是台灣鳳梨第二大進口國的日本有一定的通路基礎。有今年出口鳳梨到日本的業者表示,台灣政府的推廣和補助推高了擴大日本市場的積極性。這使得大部分補貼雖然沒有直接髮放到農民手中,但也間接幫助到了農民。

前述黃先生向BBC解釋稱,貿易商在政府補助的鼓勵下,為了賺取補助便會更加積極地尋找訂單。

以日本市場每公斤運費補助12元(新台幣)為例,一箱10公斤的鳳梨可以拿到補助120元,一貨櫃1680箱的鳳梨則「最少就補20萬」。

「誘因在那邊,貿易商如果想要賺錢的話就會去找客戶和產地,」他說道。

據台灣農產運銷商林裕紘回憶,當時台灣各方對鳳梨市場的熱情突然異常高漲,「因為補助,連做蘭花的都跑來賣鳳梨,我們正規的貿易商都拿不到貨」。

從數據來看,日本在今年3月對台灣鳳梨的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出現巨幅增長,由474公噸上升為1719公噸。

內銷走高

蔡英文到高雄鳳梨田推銷鳳梨

圖像來源,Tsai Ing-wen Facebook

圖像加註文字,蔡英文到高雄鳳梨田推銷鳳梨

台灣鳳梨的內銷比重原本已佔總銷售量的九成左右。出口中國受阻後,在台灣內部擴大消費成為政府的另一個主攻方向。

在蔡英文「全民吃鳳梨」行動的倡議之下,台灣消費者支持鳳梨的熱情高漲,推動鳳梨價格高走。以台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為例,今年3月鳳梨批發平均價同比大漲41%,達到每公斤新台幣32.2元。

而根據台灣農委會人士向彭博社提供的數據,今年3至6月台灣境內鳳梨價格增長28%,為三年以來最高值,鳳梨內銷總值也增長了17%。

同時,在政府補貼團購的鼓勵下,許多企業也下大筆訂單。台灣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在大陸禁令頒發一天後即表示,已有11家企業團購預計6600公噸鳳梨,達成了政府內銷目標的33%。

阿力還稱,各地官員也加大力度幫助農民。「長官會幫忙尋找一些企業幫忙認購,這一點確實有幫助到農民。他們還幫助一些小農或者不會做行銷這一塊的農民在台灣打廣告,其實他們的品質都不錯,這也有間接幫忙到農民行銷鳳梨。」

焦鈞也認為,在台灣政府的補貼措施和民間力挺之下,台灣鳳梨價格在大陸禁令後沒有出現崩盤,算是度過了第一個難關。

更多難關

如果說今年算是安全過關,明年的鳳梨市場是否還會保持今年勢頭?焦鈞認為,鳳梨從業者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取消對補貼的依賴。

「關鍵是如何保持這樣的成果,即便補貼收走還可以繼續保持住這個市場,這就是做生意要努力的地方,」他表示。

外界普遍預計,由於明年台灣將會舉行地方選舉,對農業的補貼應該不會停止,但長期來看,補貼很難持續。

而突如其來的市場熱度之下,今年的台灣鳳梨在外銷時出現過一些措手不及的波折。

3月底,一些銷往新加坡與日本的鳳梨出現「黑心」現象,鳳梨果肉內部呈褐色。結果導致新加坡最大連鎖超市、聯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將台灣鳳梨下架。

業者表示,「黑心鳳梨」大多是因為一些貿易商初時不熟悉鳳梨行業規律的結果。過去同中國大陸市場做生意時,由於兩地可以通過「小三通」,鳳梨運抵大陸只需要兩天時間,途中對冷藏的要求較低。而對於日本、新加坡甚至香港市場,運輸週期較長,如果沒有成熟的冷鏈技術,會導致許多鳳梨儲存過程中變質。

林裕紘稱,出現問題的是一些急於從補貼中賺快錢的人。 但在這些「搗亂」的人退場後,正規的貿易商得以進場填充需求已經擴大的市場,後期的運作便比較穩妥。他形容這種現象稱,這是「無心插柳柳橙(成)汁」。

他也認同補貼並非長久之計。在他看來,更為關鍵的是游說日本降低台灣鳳梨的關稅,降低台灣鳳梨銷往日本的成本。

目前,台灣鳳梨在日本的關稅為20%,而其主要競爭對手菲律賓的鳳梨關稅為0。撤走補貼之後,如何在日本市場爭取價格優勢,是台灣鳳梨面臨的難點之一。

taiwan pineapple

圖像來源,EPA

雖然今年的鳳梨外銷危機暫且得到緩解,但在海峽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大背景下,其背後折射出來的台灣的焦慮並未消散。

焦鈞舉例稱,如果釋迦(又名番荔枝)等比鳳梨更依賴大陸市場的水果未來也被大陸封禁,將會帶來更大難題。

在台灣對大陸生鮮水果出口總量清單上上,鳳梨原本排名第一,釋迦排名第二。而在台灣釋迦的主要產地台東,當地政府數據顯示,該地生產的釋迦有95%銷往中國。台灣農委會數據則顯示,台灣蓮霧去年出口總計4942公噸,其中有4792公噸都銷往中國大陸,佔比將近97%。

「釋迦不太好保存,也真的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外銷,國內對這個產品的接受度坦白說並沒有像鳳梨那麼普遍,這個影響就會很大,」焦鈞解釋稱。

因此他認為,今年的鳳梨大亂凸顯出一個「最本質問題」的重要性,即要對生鮮出口對大陸的出口進行全方位地思考,規劃戰略目標,否則面對今後可能出現的更多「鳳梨禁令」,台灣將會「永遠疲於奔命」。

9月18日,大陸海關總署宣佈,由於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大陸番荔枝和蓮霧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決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上述兩種輸入大陸。

(文中阿力與黃先生為化名)

BBC中文記者呂嘉鴻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中圖表由BBC East Asia Visual Journalism Team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