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專家揭時間管理3大原則,首先要記下一天最重要的四件事-風傳媒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專家揭時間管理3大原則,首先要記下一天最重要的四件事

2023-01-27 10:30

? 人氣

要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要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呢?(示意圖/取自pixabay)

我決定替自己建立「時間管理系統」。目前為止,我在創建醫院系統、改善問題點時,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我從許多重點中選出下列三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必須很簡單。

2. 必須採取直覺式思考。

3. 必須反覆 PDCA*(計畫→執行→查核→行動)循環。

* 譯註: Plan、 Do、 Check、 Act 的縮寫,是品質管理的方法之一。

將這三項原則帶入目前的時間管理方法,去思考問題是什麼,需要修正又是哪些部分。

第一項原則,必須很簡單

從許多事例中發現,當系統愈複雜,出錯的機率愈高,執行度也會跟著下降,所以必須盡可能簡化經常發生錯誤的地方。

我們可以打破金字塔結構,縮減溝通程序;例如多備有乾洗手裝置,簡化動線,讓進入醫院的人隨時清潔雙手;準備手術時,將所需用具整理成套放在一起,避免遺落任何東西。精簡複雜程序是很關鍵的解決辦法,效果也很顯著。

迄今為止,我的時間管理做得如何?無法光用複雜或簡單定義,應該說是參差不齊。當我滿腔熱血的時候,會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寫滿紮實的計畫;但有時只會寫上簡單的確認清單,甚至覺得不耐煩時,什麼都不會做。我個性相當懶惰,時常依照心情和體力隨便行事,除非對某件事著迷時才會認真埋首。所以急需一個能堅持下去的簡單方法,讓我不管是活力充沛、感到厭煩、生病或疲憊時,都能不間斷的實踐。因為假如難以堅持,它很快就會失去系統應有的功能。

有鑑於此,我第一件做的事,便是丟掉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的計畫表,拿出便條紙寫上一天最首要的四件事,分別是「讀書、上班、上班、 YouTube 影片編輯」。這個排序是指早上到公司前,先簡短地讀書,然後再去上班;下午則繼續上班,等到下班後進行YouTube 影片編輯。省略無謂的內容,只把最重要的四個關鍵字簡單記下並放入腦海中。無論是誰都能記住四個詞彙。

拿出便條紙寫上一天最首要的四件事,分別是「讀書、上班、上班、 YouTube 影片編輯」。(圖/方言文化提供)
拿出便條紙寫上一天最首要的四件事,分別是「讀書、上班、上班、 YouTube 影片編輯」。(圖/方言文化提供)

上週和這週並沒有太多的改變。除了改成記下四個關鍵字以外,生活同樣忙碌。儘管如此,我還是經歷了一些珍貴的變化。原本每天睡前躺在床上時,總是納悶:「我今天做了哪些事呢?真的很忙呢⋯⋯不過一點都想不起來了!」但自從開始記錄一天的四個關鍵字後,能一邊回憶:「今天下班後,又編輯了一部影片,真是充實!」一邊進入夢鄉。

自從開始記錄一天的四個關鍵字後,能一邊回憶:「今天下班後,又編輯了一部影片,真是充實!」(圖/方言文化提供)
自從開始記錄一天的四個關鍵字後,能一邊回憶:「今天下班後,又編輯了一部影片,真是充實!」(圖/方言文化提供)

不以「七點至八點:晚餐、八點至九點:整理和休息、九點至十一點:影片編輯」這樣的方式記錄,改成只把「影片編輯」這個詞彙放入腦海後,計畫變得更容易實行。我能在吃完晚餐看著電視時,想起自己還要處理影片,立刻關掉電視;抑或在下班時,就算朋友說要一起出去玩,也會記得婉拒對方,回家完成想做的事。

就這樣,從一天訂出四個詞彙開始。不用按照時間順序,密密麻麻記下待辦事項,而是以重視的程度選出核心關鍵字,去除和累贅物一樣的東西。我用幾個重要的詞彙總結一天,就得以更妥善處理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後來,一天從四個詞彙變成五個,最後是六個,也就是現在的六區塊基礎概念。

請銘記,六區塊核心要點是把重要的事情當作關鍵字,用六個詞彙摘要一天,讓人一目瞭然當天的輪廓。

第二項原則,採取直覺式思考

如果已經簡化複雜的事物,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直覺呈現它。直覺式表現通常可經由一般的設計來解決,常見且有效的方式有顏色或圖示等。

舉例來說,假使醫院大廳太大,患者找不到路時,可以在地板用顏色幫助識別方向,這和在高速公路畫上綠色箭頭 * 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想到血液檢查室就跟著紅色指標走,想到 X 光室就跟著黃色指標走,以各色指標引導路線。

* 譯註:韓國會於高速公路標記不同的顏色,引導行車方向。

再舉一個例子,「這是很危險的藥物,服用時請務必留意。」這件事不用嘮叨寫下長篇註記,只要在包裝用紅字標記即可。Potassium( 鉀離子)對人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電解質,因此醫務人員經常使用,但如果注射錯誤的劑量會致使心臟停止跳動,是種危險藥物,可是鉀卻和生理食鹽水保存在相似大小的容器裡。想要建議製藥公司更換容器並非易事,所以醫院將鉀瓶另外區分,放進紅色的盒子,以提高使用者的警覺心。

這種用顏色或圖示協助直覺思考的方案,往往比文字帶來的效果更好。那「我的一天」又要如何直覺式表現?

目前已有許多工具能輔助大眾直覺思考,最具代表性就是時間區塊( Time-Block),它是一種以工作項目為單位分配時間的方法。我們就讀幼兒園時看到的圓形時間表,也是一種時間區塊的表現。例如畫出睡眠時間的面積,標示「夢鄉」,還畫上星星月亮。

此外,也會額外騰出「假日作業」欄,並畫上顏色。我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是「還想做點什麼的人」,總是把圓不斷切割、切割、再切割,想充實地填滿內容。然而我卻總是在收假三天前,一邊被媽媽訓斥,一邊哭著完成延遲的假期作業。

早在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我們就習慣利用時間區塊管理,谷歌( Google)行事曆同樣採用了時間區塊,只要寫上「開會」,然後按照會議時間擴增面積即可。除了上述範例,許多計畫表亦套用這方法,想想從幼兒園開始,其實就有如此好的時間管理工具伴隨左右,但為何過了數十年,生活中的計畫和行動依然形同陌路?究竟我的癥結是什麼,才導致現有的時間區塊管理成了無用之物?

以結論來看, 問題出在「我覺得二十四小時都很重要」。我需要一個固定格式,記錄每一天選出的關鍵字。其次重要的是「關鍵字」,它必須直覺表現且凌駕於「時間」。時間是一個標準,但重點不在寫出那段時間要做什麼,而是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例如:不應是「晚上八點:影片編輯」,而是「影片編輯:晚上八點」。

或許有人會問有什麼差別?對我來說,不同的「基準」會造成極大的差異。假如以晚上八點為基準,但到了八點還在進行上一個工作,而有所延遲,就會想著:「啊⋯⋯超過八點,是影片編輯的時間!看來今天沒辦法做了。」但如果是以影片編輯為基準,就算延遲也會認為「睡前一定要完成影片編輯」,不會輕言放棄,有效掌握核心重點,因為現在是晚上八點或九點並不重要。

睡前一定要完成影片剪輯。(圖/方言文化提供)
睡前一定要完成影片剪輯。(圖/方言文化提供)

我需要的是這種涵蓋重要事項的格式,可以標記出核心詞彙,而非時間。當然偶爾也有必須詳細規畫時間,需要待辦清單( To-Do List)以防自己忘記的情形,這種時候只要將內容標註在相應的核心詞彙旁邊就好,重點在於每天的六個詞彙、這成為了《6 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現行的日常表格。

第三項原則,PDCA 的反覆循環

反覆進行「計畫→執行→查核→行動」是所有系統的核心概念,讓人持續遵循上述的第一項和第二項原則。專業術語中,稱其為 PDCA 循環( Plan→Do→Check→Act cycle)。

在醫院任職期間,我不僅透過 PDCA 循環進行改善活動,且確實履行 PDCA 循環的專案全都取得了良好結果。(圖/方言文化提供)
在醫院任職期間,我不僅透過 PDCA 循環進行改善活動,且確實履行 PDCA 循環的專案全都取得了良好結果。(圖/方言文化提供)

在醫院任職期間,我不僅透過 PDCA 循環進行改善活動,且確實履行 PDCA 循環的專案全都取得了良好結果。專案執行前,反覆計畫、測試是否可行、查核是否改善、矯正問題點,然後重新計畫的過程,帶給患者和醫療團隊更好的成果。這不是故意找事做,而是因為它能帶來實質上的改變,因此我深刻體會 PDCA 循環所擁有的強大效果。

我也該套用 PDCA 循環在自己身上。仔細想想,有幾個原因致使我不斷反覆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週期。如果現實情況和原本制訂的計畫有變數時,我便無法彈性應對;或是忘記待辦事項,沒有按照預設行動,都讓我無法進行下一階段。天啊!原本以為自己遠比其他人了解 PDCA 循環的重要性,但竟然從未在生活中運用,這讓我受到衝擊,所以決定立刻將它導入我的生活,希望透過這點,擺脫舊有的思考慣性。

另一個重點在於「計畫→執行→查核→行動」的循環,也就是說,必須反覆進行,重複愈多次則愈有效。因此,我分別訂出每日循環和每週循環,詳盡內容將於第六章仔細論述。

把這三項原則應用到我的生活以後,實現了現在的「六區塊+系統」。假如僅有第一項和第二項原則,只能構成六區塊的概念和形式,並會因為缺少第三項原則,難以當作「系統」持續應用。同理,假如僅有第三項原則,缺乏六區塊的概念,這個系統也不會有效。唯有六區塊和可以重複實行的工具,才得以完備一個強大的系統。

重新開始的力量

這兩年來,我持續在生活當中應用「六區塊時間管理系統」。不管在活力充沛、生病或疲憊、忙得沒有時間的情況下,都能堅持這個方法,並拿出成果,我應該可以說自己擁有了一個良好的「系統」吧!

離職後,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儘管少了在職中對我要求的主管,我還是能夠妥善運用這些過剩的時間並拿出成果,這套系統讓我持續以影片、文字、照片創建專屬於自己的內容,領導時間管理社群「時間區塊團隊」,以及出版夢寐以求的書籍。我從三心二意的雜蜜蜜蜂,變成了持續收藏同一種上等蜂蜜,得到成果的蜜蜂。

這套系統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幫助。離開公司獨自工作雖然有很多好處,但長期下來很容易陷入低潮,多虧有它引導我每天、每週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才沒在這段期間內崩潰。現在想起來,這段期間我其實累積了不少成果,只是度過的每一天太過漫長,偶爾會因為看見從事相關行業的人發展得不錯而焦慮不安,或是因為不穩定的收入感到難受。然而系統讓我不再被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所動搖,給了我重新開始的力量。它除了協助我專注於今天該做的六項重點,忘記其他事情,還找出計畫可行和不可行之處,給予明天重新開始的力量。

我不禁思索:「如此有用的時間管理系統只對我管用嗎?是否對其他的人也有幫助?」如果有「系統」,就算換個人來做,也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我開始募集和我同樣「還想做點什麼的人」。

作者介紹|鄭智荷(정지하)

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護理系,並取得延世大學保健研究所衛生統計學碩士學位。後於韓國規模最大的首爾牙山醫院任職十一年,期間擔任臨床護士,並負責建構預防醫療事故的「患者安全流程」。她以系統專家身分活躍於勞力密集的醫院,使進入醫院的職員都能達成一致、高品質的工作結果。

以此經驗為基礎,她認為不只是組織,個人也需要良好的系統。因此制定了將時間視覺化,提高執行力的「Block Six System」,且持續鑽研,創造成果。作者大力呼籲:「利用有效系統,縮減生活中無謂的物品以及不必要的習慣、行動、情緒、排程,迎向做自己想做之事的人生」。現經營線上<時間區塊小組>,深度幫助兩百多名小組成員,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實質變化。另透過YouTube和IG(LOOKMAL),傳遞如何以時間管理創造生活最大效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法:三步驟「視覺化」時間價值,正事不荒廢更有小確幸,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原標題:時間管理系統的三大原則)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