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开埠初期历史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香港开埠初期历史

历史事件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香港开埠初期至19世纪末的数十年之间,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从一个地瘠山多、水源缺乏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转口港,成为欧洲各国向中国进行鸦片及其他商品贸易的枢纽。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中文名
香港开埠初期历史
历    时
十年
地    点
香港

香港割让

播报
编辑
香港割让
英国而言,香港之割让是一项令人不悦之战利品,这是一块“细小、荒芜、不卫生、无价值”及“比非洲塞拉利昂更差,因为更不卫生,而且离英国更远”。英国比较想得到舟山群岛台湾等属于“具价值”之战利品,而非这个在地图上指不到位置的岩石小岛。
然而,香港岛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东亚少数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具有战略价值。自1841年1月26日开埠以来,维多利亚港经过多次填海及改造。香港随着时代和国际形势导致之形势改变,地位更是渐渐加强,与新加坡成为印度以外,最重要的英国殖民统治地区,对世界的影响不小。

政治及司法

播报
编辑
随着鸦片战争中清廷割让香港岛予英国,香港遂成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地区。当时仍为英国全权代表的砵甸乍于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发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其后维多利亚女皇在1843年4月5日颁发《英皇制诰》,《制诰》在同年6月抵港,而耆英与砵甸乍于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条约》换约,砵甸乍遂依据《制诰》,正式成为香港首任总督。
砵甸乍上任总督后,随即依据《英皇制诰》成立香港政府,设立了议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当中,砵甸乍在1843年8月宣布委任三名官守议员加入定例局。该三名官守议员分别为庄士敦(前护理总督)、摩理臣(商务总监中文秘书兼传译员)及金尼(首席裁判司),因此定例局最初连总督在内,只有四名成员。定例局在1844年1月11日举行首次会议,并在1844年2月26日通过首条香港法例。
历来的香港总督皆由英国任命,而议政局(其后称为行政局)及定例局(其后称为立法局)议员由政府委任,大多数为官守议员。1850年,立法局首度引入非官守议员,至1880年委任首名华人议员伍廷芳。而行政局则要到1896年才开始有非官守议员。
另一方面,一个类似市议会的机构洁净局(市政局前身)于1883年成立,并于1887年起引入由选举产生的成员。
司法方面,英国政府于1865年修订对香港总督的训令,规定“任何法例若对亚非裔人士有所禁制,而欧籍人士则不受其限者,总督均不得批准施行”,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为日后稳固的司法制度奠下基础。

人口

播报
编辑
1841年,英国为全香港岛进行人口统计,当时岛上只有村民约3,650人,聚居于20多个村落,他们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
1851年太平天国起,不少华南商人迁往香港逃避战乱。香港人口由1851年的33,000多人,增至1865年的12 万多人。香港亦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沿海的主要转口港。除了货物的转运外,香港亦成为华南中国人移居海外的中转站。从1851年至1900年期间,超过200万广东人及福建人经香港移居海外,或被运往海地充当劳工。
当时香港的华人圈子及洋人圈子壁垒分明,洋人主要聚居在中环一带,华人则主要聚居在上环一带。华人聚居地的卫生问题一直为人诟病。1890年代,华南发生鼠疫。1894年春,在广州传出超过十万人死亡的消息。同年五月,上环太平山街一带的中国人集中聚居的地区亦爆发鼠疫,每天的死亡人数最多达一百人。结果当年之内共有2,552人死于瘟疫,为数约十万名的华人离开香港,贸易额亦一度大幅下降。之后三十年之内,鼠疫仍偶尔在香港出现,1898年至1900年期间,便再有1,290人死于鼠疫。

经济

播报
编辑
自从香港于1842年成为自由港后,香港便成为区内一个重要的转口港。多间英国洋行在香港设立,也吸引不少华人从事与贸易相关的业务,如搬运及运输等。部份华商也来港设立南北行经商。
工业方面,早年香港主要依赖造船业,在红磡及香港仔等地均设有船坞。
香港开埠初期政府不收取任何税款,只依赖卖地及牌照等收入。虽然自1850年代起收取小量税项,但由于一直不抽关税,故对香港经济发展影响甚微。

公共事业及建设

播报
编辑
随着香港逐渐发展,公用事业相继开办。香港中华煤气于1861年成立,为香港岛提供煤气,另外于1863年政府则完成兴建香港首个水塘——薄扶林水塘,成为当时香港岛的淡水供应主要来源。而电力则迟于1889年成立的香港电灯所提供。
交通方面,当时一直只以马车、人力车和轿子为主,缺乏集体运输系统。虽然政府于1880年代提议了6段电车路线,但在踏入20世纪前,只有连接洋人聚居地的山顶缆车于1888年通车。
由于香港岛山多平地少,因此政府自1852年起陆续进行填海工程。虽然上环的文咸填海计划得以于1860年代落成,可是于1856年提议的宝灵填海计划因备受反对而未能即时推行,以至中环至铜锣湾一带的填海工程至19世纪末仍未能完成。

社会民生

播报
编辑
教育方面,香港政府于1847年推行公立学校教育制度,补助中文学校的经费,并于1873年将教会学校也纳入在内。而首间官立学校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于1862年开办。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成立,为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
医疗方面,最早建立的华人医院为1872年创立的东华医院,为上环华人居住区的市民提供医疗服务。1874年,西营盘医院(政府公立医院)成立,为是香港第一所非军用的政府医院。当时的主要医院还包括那打素医院及雅丽氏纪念医院等。1884年,圣约翰救伤会在香港成立。
治安方面,香港警队于1844年5月1日正式成立。警队早期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除负责治安外,还负责消防、人口登记、出入境、签发车牌狗牌、交通以及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