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勇擔當--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

踔厲奮發勇擔當

——走近二〇二一“最美鐵路人”(下)

本報記者 陸婭楠
2022年01月17日05: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嫻熟駕駛九大類28種機車車型,駕馭復興號馳騁在祖國廣袤大地上﹔自主研發30余種鐵路工程機械,為共建“一帶一路”增光添彩……在祖國的鐵道線上,“最美鐵路人”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擔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

自主創新,鑄造大國重器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車體事業部高級技師張雪鬆,見証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領跑全球的歷程。

2005年5月,在高鐵技術引進的關鍵階段,張雪鬆接到了制造鋁合金樣車的任務。團隊一切從零起步,十幾個晝夜、幾十次試驗,車體部件仍不達標。關鍵時刻,張雪鬆看到通風設備上飄動的布帶,他拿來風速儀一測,發現影響焊接變形的原因是焊槍口風速超標。自此,他帶領團隊順利解決了車體底架撓度超差等30多項技術難題。

隨著中國高鐵進入智能制造時代,張雪鬆又帶領團隊先后完成技術革新109項,摸索出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產的各項技術參數,持續鞏固和擴大中國高鐵的領跑優勢。他還編制了15種課件和培訓教材,完成5000多人次的輪訓,培養的智能制造選手獲得過多項大獎。

同樣富有創新意識的,還有武漢局集團公司金鷹重工工程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王江。工作20年來,他設計了30多種鐵路工程機械。

為了搶佔世界鐵路技術制高點,王江帶領團隊組建打磨實驗室,開發出新一代打磨控制系統、車載廓形檢測系統,作業后鋼軌表面粗糙度控制在6微米以下。為破解大功率重型軌道車在高原條件下的運用難題,他克服嚴寒、缺氧等困難,主持攻關的高原大功率重型軌道車運行穩定,填補了高海拔大功率軌道車的空白。

積極推動“走出去”,王江帶領團隊主動投身國際市場競爭。2014年,在參與新加坡一項工程車項目投標時,對方提出新要求:針對左右軌扭曲線路的輪重減載率增加靜態測試。第二天一早,在眾多投標者中,隻有王江的團隊把量身定制的方案擺上會議桌,對方當即表示:“中國同行的效率令我們敬佩。”

以新加坡市場為起點,王江帶領團隊先后中標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項目,多功能作業車等18種產品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讓中國鐵路裝備成為“中國創造”在海外的耀眼名片。

兢兢業業,守護行車安全

在隴海鐵路上,有一座跨越深谷、巍峨聳立的鐵路大橋——楊連弟橋。這座大橋以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楊連弟烈士的名字命名。如今值守這座橋的,是鄭州局集團公司洛陽工務段楊連弟橋隧工區工長李玉斌。

李玉斌的爺爺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鐵路人,守護大橋18年直到退休。后來,李玉斌的父親扎根於此,一干就是38年。2008年,聽著英雄橋故事長大的李玉斌,來到工區報到,父親反復叮囑他:“要守好橋,比我們干得更好。”

李玉斌以實際行動延續守護英雄橋的責任與使命。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極端強降雨。一天,隴海線觀音堂至廟溝區間的片石護牆鼓包,李玉斌帶領工區人員和搶險人員百余人緊急搶修,奮戰7小時后,終於解除危險。14年來,李玉斌和工友們先后發現、防止安全隱患200余件,管內路段未發生一起行車安全事故,確保了英雄橋和管內35座橋梁、10座隧道、118個涵洞安全萬無一失。

守護鐵路安全的,還有廣州局集團公司衡陽車務段衡陽站車站值班員王軍。一趟列車通過車站,值班員至少有29個作業程序,最忙碌的時候,作業人員要在5分鐘左右的時間裡,完成近90個程序。這些都難不倒被同事們譽為“規章活字典”的王軍。入職僅1年,他就翻爛了4套行業規章,做了8本學習筆記,將標准作業流程、行車規章熟記於心。在2014年第四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上,他奪得車站值班員桂冠,被聘為全路首席技師。

車站值班員更要善於應急處突。王軍工作的衡陽站,是京廣大動脈的重要節點,5條干線交會,29條股道密布,穿插進行接發列車、調車等多項作業。特別是春運期間,王軍每天要在多個方向辦理旅客列車200余趟。盡管工作壓力大,但自2009年入職以來,王軍始終保持零違章、零事故,還15次參與京廣、湘桂、衡柳、懷衡和吉衡線安全攻關,成為備受信賴的安全行車“指揮官”。

持之以恆,助推鐵路建設

2019年12月30日,時速350公裡的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開通運營。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運輸安全部副部長王久軍,正是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京張高鐵穿越高寒、大風沙、城市區等,短短174公裡卻存在諸多技術難題,清華園隧道就是其中的一個難點。作為京張高鐵控制性工程,清華園隧道與北京地鐵10號線、12號線、15號線交叉穿越,長距離並行北京地鐵13號線,還穿越了北三環、北四環等7條主要城市道路、88條重要市政管線,施工風險之多、標准之高、難度之大,相當於完成一台精密的“心臟搭橋手術”。

結合不同地質地段條件,王久軍與參建單位靈活運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採用不同的注漿加固方案,攻克一道道難關,確保了隧道安全貫通。當盾構機刀盤徐徐破土而出,有人驚嘆:“沉降隻有0.8毫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是不敢相信。”

盡管京張高鐵已成功運營,但是為保障冬奧會賽區間的高品質運輸,王久軍反而更忙了。他帶領團隊增設了軌旁探測檢測設備,添置了動車組智能防冰融雪設備,新建了智能運維檢測、智能安檢等平台,“一定要讓中國高鐵成為冬奧會上的亮麗風景!”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7日 06 版)

相關報道:

不忘初心暖旅程——走近2021“最美鐵路人”(上)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分享
  • 關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