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下武志_百度百科

滨下武志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
收藏
0有用+1
0
滨下武志(日文名:はました たけし,英文名:Takeshi Hamashita),男,1943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市,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龙谷大学等大学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滨下教授著述宏富,主要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2017年4月12日,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外籍院士。 [1]
中文名
滨下武志
毕业院校
东京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专业方向
东洋史
任职院校
中山大学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4年硕士毕业,并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到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先后担任专职讲师、助教授。1982年转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历任助教授、教授、所长、东大评议员、东洋学文献中心长等。2000年又被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聘为教授,成为日本汉学界中第一位在东大,京都这两所日本最高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2006年被龙谷大学聘为教授;同年,受聘中山大学历史系全职教授。2008年3月起至今担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 [2]

社会兼职

播报
编辑
滨下武志教授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并且是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主编、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的兼职教授,其许多著作已被译为中文在我国出版。 [3]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滨下武志
    作品时间2006-4-1
    《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是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乔万尼·阿里吉(日)滨下武志(美)马克·塞尔登。
  • 作者名称 滨下武志
    作品时间1999-1-1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是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本)滨下武志。
  • 作者名称 滨下武志
    作品时间2009-12-1
    《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是2009年12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汇聚了滨下武志教授亚洲贸易方面的主要成果,围绕中国和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
  • 作者名称 滨下武志
    作品时间2008-05-01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由滨下武志编著。

学术成就

播报
编辑
滨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他著述宏富,独立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9年);《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筑摩书房,1996年);《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岩波书店,1997年);《香港大视野:亚洲的网络中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冲绳入门》(筑摩书房,2000年)。此外还有合著和主编的专著6种、资料集3种,独著日、英、中文论文60余篇。具体如下:

出版著作

Major Publications [4]
Books
The Resurgence of East Asia : 500, 150 and 50 Year Perspectives, edited by Giovanni Arrighi, Takeshi Hamashita, and Mark Selden. New York : Routledge, 2003
East Asian Geo-Culture under Globalization: From Modern Nation-state to East Asian Regional-world (in Japanese). China: Society and Culture 17, 2002
Okinawa Nyumon: Ajia o Tsunagu Kaiiki Koso (Introduction of Okinawa: A Conception of Maritime Network of Asia). Chikuma Shobo, 2000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History: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ociety. Acta Asiatica (Toho Gakkai) 62, 1992
“Crossing of Indian Network and Overseas Chinese Network: Comparative Study on Overseas Remittance System”, in Modern South Asia 6,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2003
China, East Asi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Region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 2008
Book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 王玉茹、赵劲松、张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高淑娟、孙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马援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亚洲价值、秩序与中国的未来:後国家时代之亚洲研究》,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 2000, 2001重印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欧阳菲、虞和平译,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香港大视野: 亚洲网路中心》,马宋芝译,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公司,1997

主要论文

“Sino-Japanese War and East Asia”, (in Japanese ). In Empire State in Asia, ed. by Hidemasa Kokaze. Yoshikawa Kobunkan, 2004
“Tribute and Treaties: Maritime Asia and Treaty Port Networks in the Era of Negotiation, 1800-1900”, (written in English) in The Resurgence of East Asia, ed. by Giovanni Arrighi, Takeshi Hamashita and Mark Selden. Routledge, London, 2003
“Ryukyu Networks in Maritime Asia”, in Kyoto Review of Southeast Asia 3, 2003
“Cross-over between Overseas Indians Network and Overseas Chinese Network: A Comparison of Their Home Remittance System” (in Japanese). In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Vol. 5, World System and Network, ed. by Shigeru Akita and Tsukasa Mizushima.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2003
"Overseas Chinese Financial Networks and Korea" (written in English) in Commercial Networks in Modern Asia, Routledge Curzon, London, 2001
“The Tribute Trade System and Modern Asia”, Iwanami Shoten, 1997 “World History of Region 11 – Regional History of Control”, (co-ed. and co-author), Yamakawa Shuppansha Ltd., 2000
“Geopolitics: History of Governance of Land and Sea” (in Japanese). In World History of Regions Vol. 11, Regional History of Governance, ed. by M. Kawakita and T. Hamashita. Yamakawa Publishing Co., 2000
“History of Maritime Asia from East Asia's Perspective” (in Japanese). In History of Maritime Asia Vol. 1, Paradigm of Maritime Sea, ed. by K. Omoto, T. Hamashita, Y. Murai and H. Yajima. Iwanami, 2000
“Introduction to Okinawa – Asian Maritime Network Initiative”, [Chikuma Shinsho 249], Chikuma Shobo, 2000
“Tea Trade of China 14-20C” (in Japanese). In Oriental Tea, ed. by T. Takahashi. Tanko-sha, 2000
“Maritime Asia 5 – Cross-bordering Network”, (co-ed. and co-author), Iwanami Shoten, 2000-01
“The Intra-regional System in East Asia in Modern Times”. In Network Power, Japan and Asia, ed. by Peter J. Katzenstein and Takashi Shiraishi.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7
“Hong Kong – Network City in Asia”, [Chikuma Shinsho 079], Chikuma Shobo, Tokyo, 1996
“The Future of Northeast Asia: Southeast Asia?”, In Rediscovering Russia in Asia: Siberia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 ed. by Stephen Kotkin and David Wolff. New York: M. E. Sharpe, 1995
“The Tribute Trade System and Modern Asia”. In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Asian Economy, ed. by A. J. H. Latham. London: Routledge, 1994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and Asian Banking History”. In Pacific Banking, 1859-1959, ed. by Olive Checklan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 Haiguan Finance and Treaty Port Market Network in the Late Qing Era” i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Cultur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stitute of Oriental Culture Journal], Kyuko Shoin, 1989
“Foreign Trade Finance in China, 1810-50”. In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Japanese Perspectives on Ming-Qing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ed. by L. Grove and C. Daniel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4
“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Silver Yen and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1871-1913”. In Eastern Banking: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ed. by Frank H. H. King.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83

日文论著

日文独著
『中国近代経済史研究──清末海関财政と开港场市场圏』(汲古书院, 1989年)
『近代中国の国际的契机──朝贡贸易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0年)
『香港──アジアのネットワーク都市』(筑摩书房〔ちくま新书〕, 1996年)
『朝贡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岩波书店, 1997年)
日文编著
『东アジア世界の地域ネットワーク』(山川出版社, 1999年)
日文合著
『中国経済関系雑志记事総目録』(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センタ-, 1983年)
『山西票号资料──书简篇(1)』(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センター, 1990年)
『アジア交易圏と日本工业化──1500-1900』(リブロポート, 1991年)
『汉字文化圏の歴史と未来』(大修馆书店, 1992年)
『アジアから考える(全7巻)』(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3年-1994年)
『世界歴史体系?中国史(全5巻)』(山川出版社, 1996年-2003年)
『地域の世界史(1)地域史とは何か』(山川出版社, 1997年)
『アジア大混乱』(NTT出版, 1998年)
『海のアジア(全6巻)』(岩波书店 , 2000年-2001年)
『地域の世界史(11)支配の地域史』(山川出版社, 2000年)
『海と资本主义』(东洋経済新报社, 2003年)
『东アジアの中の日韩交流』(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 2007年)

学术评价

播报
编辑
滨下先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围绕中国和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
滨下教授在东亚区域秩序的背景中,继而在欧洲—美洲—亚洲贸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框架内,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位置。他将亚洲史、东亚史放到全球史的脉络中来考虑,建立起将中国史与全球史对话的可能,对“亚洲停滞论”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挑战,“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观”。他用“历史解释”的方法,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他的有关“历史解释”的方法,犹如投入池塘中的石子,已在日本、中国和国际学术界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