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奧運是經濟的強心針,還是國債的大黑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主辦奧運是經濟的強心針,還是國債的大黑洞

主辦奧運是經濟的強心針,還是國債的大黑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經歷兩輪投票之後,日本東京脫穎而出,成為西元2020年夏季奧運的主辦城市。這也會是東京自1964年之後,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也會是亞洲第一個以及世界第五個舉辦過兩次夏季奧運會的城市(倫敦、雅典各三次,洛杉磯以及巴黎也有兩次舉辦夏季奧運的紀錄)。

日本申奧宣傳影片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以及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一直是世界上最盛大的運動賽事。而奧運會,因為比賽的項目以及參賽國家的數量之多,更是吸引全球觀眾目光的盛會;世界各國城市,也無不把主辦奧運會當成一個極大的榮耀。一個城市舉辦奧運,不但是一個極好的城市行銷機會,也可以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更因為各種不同企業公司的贊助,會獲得極大的經濟發展。同時,主辦奧運一直以來可以視為一種國力的展現。

然而,主辦奧運會真的能夠帶來媒體上所宣稱的龐大經濟利益嗎?在奧運會過後,該國的運動發展會持續蓬勃發展,還是像一場絢麗的煙火,在綻放後歸於平靜呢?歷史上有許多前車之鑑可以令人參考。

1976年的蒙特婁(Montreal)奧運恐怕是歷史上財務負擔最重的一次奧運會,為了興建奧運運動場館以及周遭街道更新,蒙特婁政府大幅舉債以籌措資金,後果即是花了30年,直到2006年蒙特婁政府才把15億美金的債務還清。而所興建的奧運運動場,更因為財務上的困難以及施工時間不足,直到1980年代才把主要的塔柱完工——遠在奧運會結束之後。其運動場的綽號「大O」(Big O;象徵場館上空俯視的形狀以及奧林匹克Olympic)更因為龐大的債務被人戲稱「大負債」(Big Owe)。

Big-O

2004年雅典(Athens)奧運恐怕也是國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奧運,台灣棒球隊苦戰日本隊的賽事也是許多棒球迷難以抹滅的記憶。然而因希臘經濟垮台,以及運動產業不發達,當初為奧運所興建的許多運動場館,如今早已成了廢墟或是蚊子館。而距離雅典奧運舉辦的時間,也至今才過了九年而已。

2012年的倫敦奧運恐怕則是近五十年來花費最多的一次奧運會,從奧運會前預估的預算為24億英鎊,一路提升至93億英鎊,到了奧運會該年,已有人士預估此次奧運會所舉辦的代價恐怕會花240億英鎊,足足比當初參與競選奧運主辦城市時多了十倍有餘。花費超支恐怕不是倫敦奧運會的專屬,而是每屆奧運會必會傳承的傳統,2004年的雅典奧運也是由事前的60億美金,到最後共花了150億美金來舉辦一次奧運。而這些巨額的花費,只靠著贊助商、門票收入還有遊客所產生的經濟利益,似乎是不足以回本的。最終,還是需要納稅人來買單。

主辦奧運不一定只能虧錢

當然,也並不是每一屆奧運會都是以虧本收場,歷史上還是有些成功的例子。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的行銷模式以及資金來源,成為當時城市主辦奧運會的典範。八〇年代的冷戰氛圍,以及前幾次奧運會巨額的債務,使1984年的奧運會突然之間成了燙手山竽,沒人想舉辦,洛杉磯以及紐約成為了唯二有興趣的城市。由於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城市參與競選奧運主辦城市的規定,美國奧會決選出由洛杉磯代表美國參加奧運主辦城市的競選,也就意味著洛杉磯會接下1984年奧運的主辦權。

此次奧運為人稱道的是,舉辦奧運會的資金完全沒有花到納稅人的錢,全部經由招商而來。而在奧運會結束之後,還有剩下約兩億五千萬美金的盈餘,可以拿去補助給殘障運動會以及洛杉磯的一些公共建設。然而,近幾屆奧運隨著參與的國家數目增多,以及追求華麗的開幕閉幕典禮,想要損益平衡似乎成了件難事。

而該國的運動風氣,以及產業是否足以支撐運動場館的興建和後續的維護,也是一個極需考量的議題。這也是棒球以及壘球為何被逐出奧運比賽項目的原因之一,太少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發展棒球運動,僅僅為時一個月的奧運會,能否吸引到足夠的人潮看懂這個運動,進而帶起該運動的發展,我想是十分困難的。

畢竟,一次奧運會總共有28項的運動,如果沒有一定的人口基數,很難有足夠的市場去發展每一項運動。再者,奧運會所帶來的人潮以及經濟利益只能說是短期,維持運動場館的維護費用卻是長遠的,如果沒有持續的使用,那所興建的場館只能維持一個月的使用期,之後就將變成蚊子館了。

因此,這次日本申請到2020年的奧運主辦權,值得好好觀察。有了前次奧運的舉辦經驗,以及日本本身運動產業的發達,能否為日本的經濟打入一劑強心針,而不會陷入其他國家被債務拖垮的景象,我相信日本人是有機會做到這點。舉辦奧運這個四年一度的盛會,可能不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能有福消受,一個不小心,所興建的各種大型運動場館以及之後龐大的維護費用,會像頭白色巨象,狠狠地拖垮該地的經濟發展,不可不謹慎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