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圖輯】2022台灣同志大遊行20週年:從三大亮點,看見打破框架後的無限可能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現場圖輯

2022台灣同志大遊行20週年:從三大亮點,看見打破框架後的無限可能
(攝影/王崴漢)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今年(2022)是台灣同志大遊行的第20年,去年(2021)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同志大遊行改為線上舉辦,但今年疫情趨緩,遊行終能重回街頭。以「無・限・性──解構框架,性/別無限」(An Unlimited Future)為主題,希望大家都能打破框架,勇敢做自己。

從希望同志被看見到爭取婚姻平權,20年來台灣同志遊行隊伍、活動有什麼樣的變化?《報導者》在現場記錄同運,聽從第一年起年年參加的「同志諮詢熱線」夥伴,如何持續努力為少數性別認同的意識跟權力發聲;令人矚目的還有在台烏克蘭人,他們帶著烏克蘭同志組織的旗子,替那些本該前來,但為了國家正努力的夥伴而上街⋯⋯。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鄭宇辰)

10月29日週六下午,即便有颱風逼近,同志大遊行仍風雨無阻進行,且不減眾人熱情,除民間企業、NGO、校園團體外,適逢選舉將近,各主要政黨候選人包括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也參與遊行。

遊行從下午1點開始,區分成2支隊伍、紅黃藍、橙綠紫6個顏色,從市政府前廣場出發,一路走到仁愛圓環,其一朝敦化南路,另一則走光復南路,最後再回到原點,總長共3.5公里。不少同志用心打扮,並舉出各式標語,希望讓大家對於同志權益再多一份關注。

同時,眾多倡議團體也輪番站上大會舞台分享同志與人權議題,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以多年愛滋感染研究專家的身分上台,向大眾傳達近年在科學實證下「U=U」(測不到病毒傳染力),整體社會面對愛滋病可借鑑COVID-19的防疫經驗,與之共存。

根據今年同志大遊行籌備組織、台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簡稱台彩協會)媒體發言人戴佑勳估計,今年團體報名達200組、超過6,000人,總遊行人數預估超過10萬人。

戴佑勳表示,2019年同志婚姻通過,對於台灣同志是一個階段性里程碑,但這並不會是同志運動的終點,「今年希望讓社會大眾了解同志社群本身的多元性,以及在同婚專法通過後,還有許多未竟之事需要繼續關注,因此將主題訂為無限性,代表多種可能性,也代表不去設限。」

亮點1:在台烏克蘭人領旗代表「基輔同遊」上街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27歲的申武松(Olek)是一名在台韓裔烏克蘭人,今年代表烏克蘭,也代表「基輔同志遊行(KyivPride)」組織參與同志大遊行。申武松表示,基輔同遊是烏克蘭最大的LGBTQ組織,今年戰爭爆發以來,他們在社群媒體十分活躍,包括向國際溝通、從物資協助、財務支援到心理諮商,全面支持戰爭中受傷的LGBTQ族群等等。

申武松說,因為今年基輔同遊活動無法在烏克蘭舉辦,但同遊組織積極參與各國活動,官方旗幟已出現在波蘭首都華沙、丹麥、塞爾維亞等國,目前已至少18個國家,如今更參與亞洲最大的台灣同志大遊行活動。

「透過參與遊行,我們希望讓台灣人看見烏克蘭,並給予支持,尤其表達對烏克蘭同志族群的聲援,因為他們和其他烏克蘭人民一樣,正在捍衛自己的國家,」申武松說。

基輔同遊的口號有兩個,第一是「用所有顏色捍衛自由」(Defending freedom in all its colors),第二則是「與自由驕傲的烏克蘭同行」(Together for free and proud Ukraine)。申武松也在主舞台進行3分鐘短講,要面對大量的人群,他表示有點緊張,但所有的努力目標都只有一個,「贏得這場戰爭,在烏克蘭實現和平。」

不只在台烏克蘭人,國際支持也愈來愈多,包括歐盟、澳洲、紐西蘭、美國、英國的代表處都在隊伍中。台彩協會祕書長梅子表示,往年日本甚至還有「三天兩夜同志大遊行旅遊行程」,可惜今年因國境開放較晚而無法成行,不過台彩協會今年仍收到許多國外朋友的訊息,估計會有更多外國人共同參與。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鄭宇辰)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鄭宇辰)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亮點2:從不被看見到實踐改變,20年來年年報到的那群人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同志諮詢熱線祕書長杜思誠(中)20年來不曾缺席同志大遊行。(攝影/鄭宇辰)

梅子表示,2003年台灣舉辦第一屆同志大遊行,當年的主題是「看見同性戀」,因為在當時,同性戀是一群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族群:

「我們好像是都市傳說、鄉野奇談,同志大遊行的初衷,是希望讓社會看見我們,我們是一群活在社會上,有在念書、工作、繳稅的一群人。」

負責舉辦第一屆同志大遊行的「同志諮詢熱線」裡頭,就有好幾位成員,這20年來從不缺席。每年走著走著,經歷著社會對於同志族群的從看不見,一路到討論同志結婚、同性婚姻合法。

梅子說,「第一屆舉辦的時候,因為擔心大家會有出櫃壓力,義工們連夜趕製了300多個面具,讓大家可以戴上。」同志諮詢熱線祕書長杜思誠也回憶,第一次走上街的感覺,看著彩虹旗在前頭,心裡長出很多力量;一開始有人戴墨鏡、有人圍圍巾,最後也都拿了下來,那年沒有人使用他們準備的面具。

20年來,同志大遊行慢慢增加各種元素,杜思誠說,從最早期同志相關的NGO參與,慢慢開始有商業公司響應;2010年起,高雄、屏東、台東都舉辦地方同志遊行,目前已有14個縣市有自己的同志遊行,各縣市也會彼此支援。

此外,杜思誠說,20年來最被看見的,是2017年的同志婚姻爭取運動。

「過程中經歷立法遊說、訴訟、大法官釋憲公投、街頭活動,才一路走到了同志婚姻通過,這讓大家意識到,我們要透過關心政治,才能爭取自己的權益。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鄭宇辰)
亮點3:女同站出來!「各國佳麗」前來參與盛宴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同志大遊行是一場包容多元的盛宴,讓LGBTQIA,即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酷兒、雙性者、無性戀者,所有人都能不畏他人眼光,上街展現自我。

今年同志大遊行的主持人之一、同志諮詢熱線的Amy表示,過往的各種同志活動派對,多以男同志為主題;女同志的交友空間,相較男同志較為限縮,幾乎很少有純女同(包含自我認同為女性)的活動。

因此2019年起
2020、2021年因疫情取消,今年為第二屆。
,她在遊行結束後舉辦專屬女同志的百人晚宴,在酒吧裡頭chill、觀賞表演。不少「各國佳麗」會在白天的遊行中,各自華麗上街後,晚上再參與屬於自己的活動。Amy表示,今年也看到了更多人響應,包括有多間酒吧、遊艇趴等,都讓女同志能夠在大遊行之後,還有更多社交選擇。
同志權益爭取仍有未竟之事

不只女同志派對,同志諮詢熱線也在遊行前一天(28日)晚間舉辦了第四屆「跨性別遊行:照亮跨權、平等向前」。特地選在晚上,是象徵這群跨性別族群,在黑暗中的孤單前行、生活上仍受到諸多誤解的處境,包括無法自由使用洗手間、因為衣著與性別不符而失去工作機會等,希望藉由這場「同志小遊行」,讓更多人看見他們。

而26日大遊行當天,則是所有人、所有訴求都能一起被看見。不只讓平時關注同志的人,也能讓更多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接觸而理解。

「台灣從1996年民選總統,到2019年同志婚姻合法,只花了23年。這對於很多國家來講是很不可思議的,也是我們的幸運之處。但是除了同志婚姻以外,我們在其他的性別運動、社會運動還沒有太多的成長,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間,」梅子說。

目前台灣有數十個與同志相關的組織與社團,每一年遊行,正是大家上街舉起標語,讓平時所推動的議題,藉此機會讓更多人看見的關鍵時刻。包括跨國同志婚姻、共同收養、人工生殖、老年長照、性別教育、跨性別族群的日常生活處境困難、還有同志情慾、愛滋議題等,都是如今同志正面對、未來也需要持續因應的議題。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王崴漢)
Fill 1
台灣、同志、遊行、20週年
(攝影/鄭宇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