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当今来是什么样的水平?

古代皇帝吃的食物的味道能和现在哪种餐厅档次的食物相媲美?
关注者
18,356
被浏览
32,246,739

609 个回答

给大家介绍一下英属印度时期印度有权鸣放21响礼炮的五大土邦国王室的御膳:

首先是其中最强大的海得拉巴土邦国(Hyderabad State),正式名称为阿萨夫·贾希 (Asaf Jahi)王朝的海得拉巴苏丹(亦称尼扎姆Nizam)国,又名海得拉巴德干国。

作为莫卧儿王朝的后裔,海得拉巴的宫廷御膳以莫卧儿宫廷菜和德干高原印度教王国宫廷菜为主,海得拉巴国王早中晚每一顿饭都起码要有26种菜品和10种小吃饮品以上的数字。

根据海得拉巴王室后裔的菜谱,流传下来的菜有:

海得拉巴鸡肉咖喱炒饭:

辣椒肉汁酱:

德干高原地区印度教王国宫廷菜肉汁烧茄子:

德干高原地区印度教王国宫廷菜:扁豆汤面条:

烤羊小腿:

莫卧儿宫廷菜:酱烧羊排骨:

很多印度教王国都存在的宫廷菜奶茶配炸鸡块:

莫卧儿宫廷菜:奶油牛肉串

波斯/莫卧儿宫廷菜:多皮亚萨(Do Pyaxa )

用切块或磨碎的羊肉/牛肉、鸡肉、虾、土豆和大量洋葱片制成。

根据莫卧儿王朝的野史,这道菜是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朝臣毛拉·多·皮亚扎 ( Mullah Do-Piyaza ) 不小心在菜肴中添加了大量洋葱才制作的。

炸面包片配奶油:

水果羹冰淇淋:

1948年海得拉巴末代国王尼扎姆七世得到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支持后,就狂妄自大,两线作战,对内和印共领导的海得拉巴起义军作战,对外和尼赫鲁政府开展印度统一战争,结果兵败如山倒。

在尼赫鲁承诺的王室优待条例和起义军的清算王室中选择投降印度政府,印度联邦军先于起义军接管了海得拉巴政权,印度联邦军又和起义军展开战争,印度联邦统一了海得拉巴土邦。

1950年尼赫鲁正式将海得拉巴邦并入印度联邦,结束了尼扎姆家族的统治,1956年尼赫鲁政府正式结束了关于尼扎姆家族的王室优待条例。

为了防止他们变卖古董换钱还把很多文物收缴送到博物馆,珠宝就有173件,其中祖母绿重达近2000克拉(0.40公斤),珍珠就超过4万颗,由于尼扎姆家族后来收入一落千丈,大量宫殿没钱修缮,印度政府又以保护文物收缴了很多宫殿。

自此以后尼扎姆家族就只能靠剩下的几座城堡卖门票过日子了,也维持不起曾经的御膳礼制了。

现如今尼扎姆家族后裔的宴会:

实力排名第二的是迈索尔王国(Kingdom of Mysore)正式名称是迈索尔王国的瓦迪亚尔王朝(Wadiyar dynasty)。

迈索尔王国起源于印度教王国毗奢耶那伽罗帝国,他们是毗奢耶那伽罗帝国的封臣,御膳菜谱继承自毗奢耶那伽罗帝国。

加上迈索尔王国一直到1971年才废除王室优待条例,其后代也涉足商业,因此保存还原了相当多的十二世纪印度古老菜品,其中有大量的肉食,证明了古印度上层种姓并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其中国王早中晚吃饭时要有十六种以上的菜品,国王必须先吃一盘酥油和炒扁豆配合米饭才能吃其他的东西。

迈索尔王国末代大君贾亚查马拉贾·沃德亚尔(Jayachamarajendra Wadiyar)酷爱甜食,因此他的餐桌上会有五十余种来自东西方的各式甜点,由于他一个人实在是吃不完,加上御膳房要保证国王随时随地能吃上新鲜的食品,因此囤积了大量食物,经过他的同意他的仆人卡卡苏拉·马达帕(Kakasura Madappa)在首都迈索尔他王宫800米外开了一家快餐店专门出售这些食品。

这就是迈索尔市的名牌甜点坊大师甜玛特(Guru Sweet Mart)的来历,目前由卡卡苏拉·马达帕的曾孙子经营,讽刺是这家店开业时间是1943年,与此同时印度孟加拉正发生大饥荒,至少有300万印度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饥荒期间有关的疾病。

根据迈索尔王国王室后裔,流传下来的特色菜品有:

来自古印度的菜品,全鼠宴(是真的老鼠)。

这道菜见于各种各样的印度教经文中,根据古印度纪传体史书《遮娄其武功纪》(Vikramankabhyudaya)记录,西遮娄其国王萨梅什瓦拉三世(Someshvara III)就喜欢把这道菜赏赐给有名望的婆罗门僧侣和打了胜仗的将领。

绿豆奶油沙拉(kosambari)

腌牛肉制成的牛肉块,这种吃法最早记录于印度八世纪末三国争霸时代的瞿折罗-普腊哈蒂王朝,根据瞿折罗人的武功歌诗句,瞿折罗人骑士庆祝胜利时的出现过的小吃之一。

抓炒鸡肉丝:

腌鸡肉:

咖喱鸡汤:

用乳猪仔的肉做的酱烧猪肉块:

嫩椰叶饭卷:

椰果熬蛇汤,蛇为刚破壳的幼蛇。这在古印度是专门给卧床不起的病重之人续命用的。

至少要由五种蔬菜制成的哈特喀特咖喱汤(khatkhate)

紫薯丸咖喱汤:

印度切糕(Mysore pak)

阿育吠陀草药母鸡汤,见于各种古印度经文的印度传统药膳之一

其次是瓜廖尔王国(Gwalior State),其家族辛迪亚王国(House of Scindia)起源于马拉塔联盟,于1731年建国,在 1818 年第三次盎格鲁-马拉地战争其国土困囿于印度中央邦瓜廖尔一带,受限于经济其宫廷御膳也乏善可陈,也未有王室优待条例,不过其王室后裔在印度国大党、印度人民党(BJP)中都获得了高层地位。

其中比较昂贵的特色菜有:

莫卧儿宫廷菜:蜜汁肉排

串烤鳝鱼

牛奶布丁汤:

柠檬虾仁汤:

然后是1846年建国的查谟和克什米尔王国(Jammu and Kashmir),正式名称为多格拉王朝(Dogra dynasty),1952年尼赫鲁政府结束了关于其的王室优待条例。

该王国引发的克什米尔冲突伸引至今,该王国经济条件贫困,其宫廷御膳也乏善可陈。

最后是巴罗达王国(Baroda State),正式名称为盖瓦德克王朝(Gaekwad dynasty),马拉塔人于1705 年袭击古吉拉特邦,马拉塔人领袖坎德·拉奥·达巴德 (Khande Rao Dabhade) 在该地区日渐强大于1721年建立了王国。

巴罗达王国领土:

该王国经济条件贫困,其宫廷御膳也同样乏善可陈。

还有一个特殊的土邦国,那就是印度东北部的特里普拉王国(Kingdom of Tripura),正式名称为马尼基亚王朝(Manikya dynasty),建国于1400年。

它并不是英属印度的土邦国,它是你莫卧儿王朝的封臣,在奥郎则布时期加入莫卧儿,并宣称自己是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族后裔。

历代国王和孟加拉地区的婆罗门氏族、莫卧儿王朝、锡克王国、拉其特王国等通婚。

并以莫卧儿王朝封臣的名义和英国国王结盟的盟国,严格意义它还代表着莫卧儿王朝,所以他并入印度并消亡的1949年才算是正式宣告莫卧儿王朝严格意义上的灭亡。

特里普拉王国国王拉达·基肖尔·马尼基亚大君 ( Maharaja Radha Kishore Manikya)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投资者和好友。

拉达·基肖尔·马尼基亚和泰戈尔

特里普拉王国末代太后、摄政王、拉其普特国王拉贾·巴马尔(Raja Bharmal)的直系后人坎昌·普拉瓦·德维(Maharani Kanchan Prava Devi),1947年丈夫去世后,她担任特里普拉王国摄政王,辅佐14岁的儿子特里普拉王国末代国王基里特·比克拉姆·基肖尔·马尼基亚·德·巴尔马·巴哈杜尔王公(Maharaja Kirit Bikram Kishore Manikya Deb Barma Bahadur)

拉贾·巴马尔(Raja Bharmal)有一个女儿就是阿克巴大帝最喜欢的妃子玛丽雅姆·乌兹·扎马尼(Mariam-uz-Zamani)

铁腕手段镇压了境内拒绝加入印度的民族分裂势力和孟加拉划入巴基斯坦后的特里普拉基督教和特里普拉穆斯林民族仇杀暴动。

一开始和尼赫鲁政府谈判在特里普拉邦内实现君主立宪自治破裂后,以特里普拉邦语言文化高度自治、允许保留王室全部财产,王室地位和礼仪则保留至末代国王去世,这是诸加入印度的土邦国中结局最好的之一。

领土范围:

特里普拉王国的经济在当时也是相当地不错,因为它是英印孟加拉、缅甸、印度东北的三方商贸通道,它也有拥有英属印度诸土邦国中最豪奢的宫殿之一乌贾延塔宫(Ujjayanta Palace)。

这座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宫殿由英国人亚历山大·马丁设计,这座两层楼的宫殿有三个大圆顶,其中最大的圆顶高 86 英尺(26 米),位于一座四层的中央塔楼之上。建筑风格融合了莫卧儿、罗马和英国风格,花园两侧各有两个大型人工池塘,池塘和喷泉装饰其中,旁边还有几座印度教寺庙,主要贡奉吉祥天女、杜尔迦、湿婆化身之一威震天(Lord of the Universe Jagannath)。

在吃的方面也是相当的考究,早中晚吃饭时要有十六种以上的菜品、二十余种甜点、十余种饮料,其中特色的菜有:

串烤鳝鱼

咖喱烤鱼

甲鱼汤

咖喱羊腿:

咖喱羊舌

莫卧儿宫廷菜:印度烤串

莫卧儿宫廷菜:印度烤鸡肉串(Chicken tikka)

莫卧儿宫廷菜:沙米烤肉(Shami kabab)

沙瓦玛(Shawarma),起源于奥斯曼帝国的一种烤肉

特里普拉邦的药膳:

烤草药配灸羊排

由于王室成员过多加上生活的奢侈和在商业投资上的多项亏损,在坎昌·普拉瓦·德维太后和末代国王去世后,特里普拉王室后裔很快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局面。

1972-73 年特里普拉邦政府为了防止王室成员变卖文物,从王室末代君主基里特·普拉迪约特·马尼基亚(Pradyot Bikram Manikya Deb Barma)手中以100万卢比价格赎回,让宫殿成为国有财富。

末代国王继续沉迷于声色犬马,很快将这笔钱挥霍一空,名义上的王国继承人丽娅.森(Riya Sen)沦落到参演印度三级片养活整个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丽娅.森(Riya Sen)在前段时间和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有暧昧绯闻新闻。

(完)

分几个点来讲——

汉代

饮食以面食、谷物为主,副食方面肯定没有今天丰富,但我们也知道孟子时期人就已经可以吃熊掌了......熊掌这东西不比一般肉类,需要精心煨制炖煮才能食用,网上流传的做法里说要将熊掌先封存两年,而后以蜜糖慢慢炖煮一天自然软烂香醇。

调鼎集中对熊掌的烹饪方法更麻烦...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

左传里这段说明君王食用熊掌是很有历史的事情,甚至在太平御览中提到商代君王就开始食用熊掌了,而且也都提到了熊掌没有做熟而获罪的厨子,可见不管哪朝哪代帝王的饮食都是极其讲究的,这点上来说应该是超越了如今一般的饭馆。

尽管如此熊也是保护动物,请拒绝熊掌= =

西汉枚乘和他的作品《

七发

》名气很大,号称开创了新的文式体例,其中吴客向太子讲美食的一段非常动人——

客曰:“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这里同样直接照搬百度百科的白话译文:

吴客说:“煮熟小牛腹部的肥肉,用竹笋和香蒲来拌和。用肥狗肉熬的汤来调和,再铺上石耳菜。用楚苗山的稻米做饭,或用菰米做饭,这种米饭抟在一块就不会散开,但入口即化。于是让伊尹负责烹饪,让易牙调和味道。熊掌煮得烂熟,再芍药酱来调味。把兽脊上的肉切成薄片制成烤肉,鲜活的鲤鱼切成生鱼片。佐以秋天变黄的紫苏,被秋露浸润过的蔬菜。用兰花泡的酒来漱口。还有用野鸡、家养的豹胎做的食物。少吃饭多喝粥,就像沸水浇在雪上一样。这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太子能勉强起身来品尝吗?”太子说:“我病了,不能去品尝啊。”

该段行文华丽,也必有夸张之处,但从作者对天下至美奇珍的描述想象来看,当年的副食也并不一定那么单调,还是可以在并不那么丰富的材料中做出花样的。味道上来说很可能比今天做的菜要油腻,另外吃生鱼片配紫苏这个习俗一直到今天都还延续着,也是种很古老的料理了。

将刺身放在紫苏叶上,是很大众的日料摆盘形式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没有土豆、没有茄子、没有青椒,没有地三鲜可以吃、没有烈酒喝的皇帝做起来也挺无聊,好在汉代至少是有大蒜的,做碗卤煮或是炒肝儿总归可以。

而后经历了两晋和南北朝,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较汉代大大加强,于是各种食材纷纷引入中原,到了唐宋百姓的餐桌都大大丰富,遑论帝王?

唐宋

我觉得这时候再韦氏提烧尾宴有点耍流氓,但作为唐代可能最有名的一顿饭,它的食单始终作为后世豪奢盛宴之典范——

韦巨源拜尚书令,上烧尾食。其家故书中尚有食账,今择奇异者略记:单笼金乳酥(是饼但用独隔通笼欲气隔)。曼陀様夹饼(公厅炉)。巨胜奴(酥蜜寒具)。婆罗门轻高面(笼蒸)。贵妃红(加味红酥)。七返膏(七卷作四花,恐是糕子)。金铃炙(酥揽印脂取真)。御黄王母饭(遍缕印脂),盖饭(面装杂味)。通花软牛肠(胎用羊膏髓)。光明虾炙(生虾则可用)。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生进鸭花汤饼(厨典入内下汤)。同心生结脯(先结后风干)。见风消(油浴饼)。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卷)。火焰盏口(上言花,下言体)。冷蟾儿羹(冷蛤蜊)。唐安餤(关花)。水晶龙凤糕(枣米蒸破,见花乃进)。双拌方破饼(饼料花角)。玉露团(雕酥)。汉宫棋(钱能印花煮)。长生粥(进料)。天花 (九炼香)。赐绯含香(粽子蜜淋)。甜雪(蜜饯太例面)。八方寒食(用木范)。饼素蒸音声部(面蒸像蓬莱仙人,凡七十字)。白龙臛(治鳜肉)。金粟平(锤鱼子)。凤凰胎(杂治鱼白)。羊皮花丝(长及尺)。逡巡酱(鱼羊体)。乳酿鱼(完进)。丁子香淋脍(醋别)。葱醋鸡(入笼)。吴兴连带鲊(不发缸)。西江料蒸彘肩(屑)。红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数)。八仙盘(剔鹅作八副)。雪婴儿(治蛙豆荚贴)。仙人脔(乳沦鸡)。小天酥(鹿鸡糁拌)。分装蒸腊(熊存白)。卯羮(纯兔)。青凉臛(碎封狸肉夹脂)。筯头春炙(活鹑子)。暖寒花酿驴(蒸耿烂)。水炼犊炙(尽火力)。五生盘(羊豕牛熊鹿并细治)。格食羊肉肠(脏缠豆荚各别)。过门香(薄治群物入沸油烹)。缠花云梦肉(卷镇)。红罗饤(膋血)。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蕃体间缕(宝相肝盘七升)。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
《清异录》

加粗字体标注的不少是些内脏杂碎,可见当年人们在吃食上还是非常包容的,不会有“肉不方不食”的那种想法。

这里要说的是这场烧尾宴的豪奢程度很可能大大超过了平时的御膳,别的不说皇帝这些(并不全,注意上面那份食单并不全...)菜找一半尝一口估计都能吃吐了= =

有记录唐代帝王的饮食别的不说,至少量都足够多,洛阳最有名的除了牡丹、姑娘、飞来飞去的侠客之外,水席也是名扬四海。

而前几年台北有间酒店就一直在以复原唐代御膳为卖点销售,做的非常精致以至于我觉得当年皇帝未必吃的是这个版本,只是从材料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确确实实是宫廷菜才有的格局。

题主问的是味道的话,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两道菜品来分析,比方说雪婴儿这道菜,就是蛙肉拌上豆荚下锅煮,加上点辣油的话这就是馋嘴蛙吧......御黄王母饭就是炒蛋肉丝盖饭、汤浴绣丸肉就是蛋花汤汆丸子,这么一看的话其实家常菜也不少= =

《龙城录》(疑唐之后人伪托作)里记了坊间一则小说,魏征嗜醋芹

魏左相忠言谠论,替襄万几,诚社稷臣。有日退朝,太宗笑谓侍臣曰:此羊鼻公不知遗何好而能动其情?侍臣曰:魏征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此见其真态也。明日召赐食,有醋芹三杯,公见之欣喜翼然,食未竟而芹已尽。太宗笑曰:卿谓无所好,今朕见之矣。公拜谢曰:君无为故无所好,臣执作从事,独僻此收敛物。太宗默而感之,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


再看回烧尾宴食单,发现醋类调味菜品其实不少,也许这是当时的风尚。

这是台北那间酒店的醋芹(网上刮的图),和我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应该不是还原而是创新菜

到了宋朝的饮食和唐朝又有挺大的变化,北宋初年时国家尚未安定,物资亦不充裕,皇家饮食也还算简朴,而到了北宋末年乃至南宋时......先看《玉食批》中的一部分,如果说韦氏烧尾宴是古代最有名的一场饭局,那么张俊请宋高宗吃的那一顿可能是中国古代最豪奢的一顿(不要拿满汉全席比,要知道接下来的这些东西也就一桌人来吃...)

高宗幸清河王张俊第,供进御筵:

绣花高一行:八果垒、香橼、真柑、石榴、枨子、鹅梨、乳梨、楂、花木瓜。   

乐仙乾果子叉袋儿一行:荔枝、圆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银杏、犁肉、枣圈、莲子肉、林檎旋、大蒸枣。

缕金香药一行:脑子花儿、甘草花儿、朱砂圆子、木香丁香、水龙脑、使君子、缩砂花儿、官桂花儿、白术人参、橄榄花儿。   

雕花蜜煎一行:雕花梅球儿、红消花、雕花笋、蜜冬瓜鱼儿、雕花红团花、木瓜大段儿、雕花金桔、青梅荷叶儿、雕花姜、蜜笋花儿、雕花枨子、木瓜方花儿。   

砌香咸酸一行:香药木瓜、椒梅、香药花、砌香樱桃、紫苏奈香、砌香萱花柳儿、砌香葡萄、甘草花儿、姜丝梅、梅肉饼儿、水红姜、杂丝梅饼儿。   

脯腊一行:肉线条子、皂角铤子、云梦儿、是腊、肉腊、奶房、旋胙、金山咸豉、酒醋肉、肉瓜齑。 垂手八盘子:拣蜂儿、番葡萄、香莲事件念珠、巴榄子、大金橘、新椰子像牙板、小橄榄、榆柑子。   


再坐—— (几乎把之前的东西又上了一遍我给划掉了...然后开始来下酒菜)


下酒十五盏:
第一盏 花炊鹌子 荔枝白腰子
第二盏 奶房签 三脆羹
第三盏 羊舌签 萌芽肚胘
第四盏 肫掌签 鹌子炙(羹)
第五盏 肚胘脍 鸳鸯炸肚
第六盏 沙鱼脍 炒沙鱼衬汤
第七盏 鳝鱼炒鲎 鹅肫掌汤齑
第八盏 螃蟹酿橙 奶房玉蕊羹
第九盏 鲜虾蹄子脍 南炒鳝
第十盏 洗手蟹 鱖鱼假蛤俐
第十一盏 玉珍脍 螃蟹清羹
第十二盏 鹌子水晶脍 猪肚假江瑶
第十三盏 虾橙脍 虾鱼汤齑
第十四盏 水母脍 二色茧儿羹
第十五盏 蛤俐生 血粉羹
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胘、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炙炊饼。
厨劝酒十味:江瑶炸肚、江瑶生、蝤蛑签、姜醋香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权、煨牡蛎、牡蛎炸肚、蟑蚷炸肚、假公权炸肚。
食十盏二十分:莲花鸭签、茧儿羹、三珍脍、南炒鳝、水母脍、鹌子羹、鱖鱼脍、三脆羹、洗手蟹、炸肚胘。
对展每分时果五盘:
晚食五十分各件:二色茧儿、肚子羹、笑靥儿、小头羹饭、脯腊、鸡腊、鸭腊等如此。

这里写的至少有145样...你们怕不怕。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虾蟹和内脏更加大喇喇的登上了帝王的餐桌,这个制作和排场我觉得今天任何一家店都干不过= =

从明清开始宫廷御膳逐渐接近今天的食物...虽然朱家登基后绝大多数时间待在北京,然而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对明代皇家饮食的影响是极大的,我们看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记《酌中志》中的描述

初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登髙或兔儿山旋磨台登髙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是也糟瓜茄糊房窻制诸菜蔬抖晒皮衣制衣御寒

正常人肯定知道是吃迎霜麻辣兔,而不是吃迎霜麻辣兔菊花......菊花酒属于节令饮食不在讨论,而这个麻辣兔倒是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只是当年的麻辣兔可不是现在双流兔头的那种麻辣兔,《调鼎集》第三卷介绍了这个的做法:“切丝鸡汤煨,加黄酒,酱油,葱姜汁,花椒末,豆粉收汤”,这典型的淮扬风格侧面描述了明代皇帝喜南方饮食。

民国吃货三杰之一的汪曾祺在《宋朝人的吃喝》一文末尾写道:

遍检《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没有发现宋朝人吃海参、鱼翅、燕窝的记载。吃这种滋补性的高蛋白的海味,大概从明朝才开始。这大概和明朝人的纵欲有关系......(后略)

现在比较共识的一点就是至少明朝开始人们大规模食用鱼翅了,烹饪的手法大类今朝,这个也是典型对今天餐饮行业的制度性碾压,现在吃鱼翅的话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却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其中一部分或许就是从六百年前开始就有以鱼翅为奢为贵的思路,延续至今的缘故。

相比之下海参的食用历史就提前了很多,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们看到一个像是丁日的生物和看到一条鱼的鳍会觉得前者能吃而后者不能......跑题了回来再看《酌中志》

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羊肉包、浑酒、牛乳、乳皮、乳窝卷蒸用之。先帝最爱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及笋鸡脯,又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处,恒喜用焉。

这里的先帝指的应该是天启或者万历,总之已是晚明,在迁都北京很多年之后的明朝皇室仍然对沿海一带饮食有偏爱(后面那个很有福建官府菜的风格),但羊肉与乳制品这些北方特色的食物也在宫中颇为流行的样子,果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之财宝......


炙子烤肉是老北京传统的一种吃食,但明代当时应该是没有这种铁盘的

明朝在饮食传承方面的改变给人一种颇为保守的印象,朱元璋更是出于谨慎这辈子几乎就用了徐兴祖一个厨子。

清代

擦嘞谁把问题改了...原问题指的是【御膳放到当今】而不是【御膳房到当今】这俩差很多的啊= =

相信修改者是善意的希望问题能够更加精确,那么我可以更加精确地回应:“严格来说清代之前都没有御膳房呀...”

吐槽而已,还是正经回答——累了,先睡觉(主要是清代开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膳底档制度,可考的资料也非常多,写起来麻烦......就觉得反正喜欢的姑娘也看不到何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