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委和政府有哪些部门属于实权部门?

关注者
556
被浏览
1,677,160

72 个回答

本问题下高赞答案过于片面且唯心,低级公务员答主只看到晋升,认为两办组织是实权;小商贩答主经常和执法部门打交道,认为市场监税务城管是实权;承接政府项目的企业认为发改住健交通是实权;经常酒驾违章的普通人认为公安交警是实权……

对此,答主为了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建构一个评价体系吧。答主认为,评价一个部门是否有实权,可以用5个维度加一个系数来评价。其中5个维度分别是财政预算、人力池、行政权、晋升通道、信息密度。5个维度分别和对应的自由裁量权这个系数相乘,得到的5个单项维度相加就可评价一个部门的实权高低。

一、财政预算

与很多体制内低级公务员认为晋升通道最重要不同,就答主看来,部门预算尤其是部门人员合法收入的高低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正面的例子见以下新闻:

可以看到,只要开的收入足够高,即使平台高度很低晋升通道很小的街道公务员岗位也会被顶尖高校毕业生追捧——这个35W年薪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厅级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是答主地区新入职科员收入的5倍(答主地区科员全年累计收入在七八万左右)——因为收入低,不但西部欠发达省厅很难招到顶尖高校毕业生(定向选调途径除外),甚至收入还不错的发达地区省厅在招公务员时也很难竞争得过本地区内那几个富的流油发得起高薪的县区街道。

以答主身边的经历来看,在同一地区,当某些岗位的公务员收入比其他普通公务员岗位高一倍时,即使几乎没有晋升通道且工作很难做,也会有很多公务员争取去这些岗位——典型的例子就是十几年前的计生办和征地办,虽然工作很难做很遭人骂,但由于奖金高,不少公务员还是愿意主动选择这些岗位。

而如果收入比本地普通公务员高两倍时,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甚至会放弃公务员身份。在体制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想当比例的市级实权经济管理部门的科长们会为了高两倍的年薪放弃公务员身份通过反向旋转门进入市属国企平台做副总,比如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临窗背诵宣言的汉东油气老总刘建新,就是放弃领导身边秘书长这个高晋升职位,为了收入转入国企做老总的典型。

而在入口阶段的新闻,可参见深圳中学招老师的质量,远胜深圳当地公务员的入口质量

当然,答主估计财政预算(尤其是合法年收入)远比晋升通道重要这个观点并不能说服很多早已将晋升作为体制内唯一价值进而形成思想钢印的读者,对此,答主只能对持反对观点的读者表示其应该是比清北毕业的硕博士更聪明吧?


那么是不是管的钱最多权力就最大呢?这也不绝对,还得看该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大小带来的系数加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在县区一级,理论上拥有顶级财政权和人事权的部门,是县区人大——每年县区人大都要审议并通过全县的财政预算并且县区长、县区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都需经县区人大选举或投票同意后才能获得合法的任命。但由于国内县区人大从来都没有实际上行使过否决权,所以其自由裁量权的系数是0,相乘后的结果也是0,故县区人大虽然在法理上是县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上并不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实权部门。

而县区的财政局,理论上是掌握着全县区绝大部分财政预算的部门,也是不少读者眼中的实权部门。但实际上,财政局的自由裁量权比较低——大部分的财政预算都是规定了用途和金额的死预算,比如发给人社局的退休职工养老金,看起来数额很大,但每个退休职工给多少,符合哪种标准可以给都是定死的规矩,经手的财政局和人社局完全没有任何自由裁量权。而在貌似可以由财政局长自由裁量的预算中,其绝大部分被当地一把手决定了——对于财政局长来说,其在实际操作中当然可以在地区一把手面前否决掉一个强力部门80%的资金使用请求,甚至能否决弱势部门90%的资金使用请求,这看似权力强大,但架不住申请资金的部门太多,二三十个部门总能想办法诱惑地区一把手把绝大部分财政局长手上想自行支配用于自己部门(填财政窟窿)的财政资金花光。这方面的例子,我们以督公快乐楼为例

作为督公快乐楼当地的财政局领导,难道不知道整出400亿的债务,当时拍板做决定的一把手事后高升了,自己还得在财政局呆一辈子来收拾这个烂摊子,甚至之后二三十年即使自己调到其他局做领导,都得为当初这个巨额的财政窟窿享受财政重组期间的低工资(甚至没钱发本地公务员的工资)么?这些财政局的领导当然知道,但由于主要的自由裁量权并不在自己手里,所以知道也毫无用处。

故整体来看,财政局虽然财政预算的前项很大,但自由裁量权的后项很小,综合相乘后所得的数值并不大。

反过来,像县区教育局这种每年花费本地约四分之一财政预算的部门,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落实到大量学生身上的死预算,但其可自由支配的预算并不低。其基建预算可以从A校操场塑胶跑道、B校教室装空调、C校学生食堂修缮、D校新建教师宿舍这一大堆基建项目中挑几个来做;其工资预算即可以选择普遍提高当地在编教师工资,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文件精神,又可以选择划拨给那些响应国家三胎计划,编制老师请产假周转不过来的学校临时聘用几个代课老师维持学校周转,还可以选择集中资源提高某中学的师资薪酬,打造top2硕博士领衔的明星教师团队。这些可做可不做的项目,可花可不花的预算使得教育局是一个预算前项高,后项自由裁量权系数也不低的部门,使其在财政预算这个维度上得分远超其他职能局。

二、人力池

之所以答主认为人力池的重要性高于晋升通道,就在于人力池厚的部门,其组织架构必然也会有复杂的层次,如一个不到10人的正科级单位只有局长副局长科员3个层次;而一个超千人的正科级单位,如县区教育局,从局长副局长之外,在有数百老师的二层机构学校中,还得分从校长往下五六个层级。

这种为了管理庞大人力池而不得不建立多层管理体系的部门,会比其他二三十人的小部门带来一个额外的权力,就是其能很大程度上拥有其下二层机构的人事晋升决定权,并且这个决定权是在本局正副科级领导班子内部决定,没有太多外界干扰因素。反过来,作为传统上管理晋升通道的组织部,几乎没有晋升正科级干部的决定权(必然是县区党委常委会由常委们讨论决定),很大一部分晋升副科的决定权相当程度上也会被晋升岗位所在部门的正科一把手的建议和分管该部门的副处级领导的意见等外界因素干扰。

除了人力池庞大所带来的的潜在晋升权力外,人力资源本身也意味着部门业务能力的高低。答主以人力资源从低到高来衡量部门业务能力的高低吧。

1级,只挂了块牌子而没有人,业务由其他部门的某个人兼职负责,答主拿自己部门自黑一下,比如县卫健局的禁烟办、中医药管理局,就通常是有牌子而无专人。

2级,有5人以下,通常一正一副一科员一临时工。只能做到基本的上传和情况收集、以及年度开展一些固定活动,几乎没有开展日常工作的能力,典型的如县地志办(负责本县地方志编撰的部门)。

3级,10人左右,可以额外开展一项最基础的日常业务,常见于某些有公务员编制的群团。

4级,20人左右,通常一个县级小局的正常规模,通常可以开展三四项日常业务(每个业务股通常为4人)。还是拿答主之前工作的工信部门来自黑一下,市工信和城区工信因为二产发达,业务比较多,通常是正常专业职能局的体量(在城市里的工信局商业局比农业农村局更有实权),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工业和商业都不繁荣,就会出现十多人的县经信局合并负责商业和工业,又或者出现二十人左右的科工贸局合并负责科技、工业和商贸三个领域,实权上远低于县农业农村局。

5级,除了局机关有多个业务股室之外,还能在街道和乡镇有专门的业务人员。从这一级开始,对于部门能力是一个显著的大飞跃,表面该部门有能力将工作从县区下沉到乡镇街道这一级。典型的有县统计局、县发改局、县应急管理局,其在对应的街道乡镇通常会有专属(但不一定是全职)的统计调查员、项目申报员、安全生产管理专员落实其布置的工作。

6级,在街道和乡镇派驻有简单上下级关系的二层机构的部门,按照比较老旧的说法,就是在乡镇的“七所八站”对应的县局,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6级起,市场监管局(工商)、公安局(派出所)、司法局(司法所)、卫健局(计生站和卫生院)、农业农村局(农机站和农技站)、林业水利局(林业站和水利站)、税务局、财政局(财政所)、文化局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局。其最主要的标志就在于这些位于乡镇或街道的二层机构的存在,不但提供了大量一线员工的编制,还提供了大量的二层机构所长站长等股长级别的编制。这使得位于第6级别的局有条件依托其下的二层机构培养大量具有初级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这使得这些局的管理者的平均素质和备选池要比之前几个级别的局要大很多——某个在乡镇能独当一面的站长或所长升副科要比某些小局的科员直接升副科能力上和资历上更靠谱。

7级,在街道乡镇建立较完善架构的局。在第6级中,农机站只有几个技术员,一般资深的技术员做站长,工商所也基本是简单的二元结构,所长的工作主要是带领几个科员管理市场秩序而不太开展其它工商业务(通常其由县局对应科室开展)。但在第6级中,有几个局派出的二层机构不但人更多,而且还有较为完善的业务架构。比如乡镇的中心校,其几十个教职员工大体分属教学、食堂、住宿、保卫、行政等几个不同的功能部门;乡镇卫生校六七十号人分为开诊的医生,护理部,检验科、药房,收费处,基卫科甚至住院部等部门;派出所,小的派出所三十多人(算上辅警),大的派出所一百多。

故对于第7级的部门来说,其相对完善的架构使得其可以自行培养更为丰富多样的专业人才来补强自已局机关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教育局教研室缺人,可去学校抽专业对口的老师;基建科缺人,可从各学校总务处抽人;少笔杆子,抽语文老师;局里的出纳会计休产假,到下面学校借个会计。由于其管辖了几千教职工,教育局总能从学校挖来更喜欢且擅长行政事务而不是教学的老师来补强局机关的能力,而这就使得教育局额外多了一项人数少的部门所没有的用人选人权力——人数少的部门用人选人更接近于开盲盒,县里的组织人事部门给什么人就用什么人,给到专业不对口或态度有抵触的人只能将就着用且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管理和训练,相反两办、组织、教育等部门,由于其有丰富的人力池可抽调人手,故可充分利用本部门选人用人的权力,把合适的人从下级单位抽调过来直接用,把不合适的人安排到下级单位避免带坏机关的风气,因此部门领导可以更专注于业务而不用像用人紧张的部门(包括人员多但人员技能单一可选性不高的执法部门)领导那样花更多心思用于调解部门各小团体的内耗。

8级,在社区(行政村)层级有单个人员落实工作的部门,这一级包括公安的社区民警(片警),卫健的乡村医生(村卫生所)和社区家庭医生,以及类似民政局等少数有社区网格员设置的部门。

9级,在社区(行政村)层级有较为完整的下级机构的部门,就答主不完整的认知里,只有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组织部、县教育局等几个部门有,其分别对应的是村党支部(一把手是村支书)、第一书记及对应的工作队;村民委员会(一把手是村长);组织部派驻农村地区的三支一扶人员、驻村干部和派到社区的党建组织员;县教育局在行政村设立的村小(虽然近年来随着撤点并校政策农村小学已经不再覆盖所有行政村)。

在答主看来,6、7、9分别是三个大门槛。在县区的实权部门,6级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为什么不是充分条件呢?因为人力池除了数量的指标外,还有质量指标,而在达到6级的部门里,有些是空有庞大的人力数量而因为预算不足,工资开得太低招不到平均水准的人员而造成用人上的自由裁量权系数很低(因为没多少合适的人可选)。这其中最典型的部门,就是县区的环卫所——由于给员工开的工资明显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故虽然一个中等人口体量的县区大多雇佣上千环卫工人(分为扫街面和转运垃圾),但由于人员流失率高,环卫所几乎每月都要补招录大量人员,通常不被认为是一个人力资源充沛的部门。

相反,两办和组织部在普通人眼里可能觉得是只有二三十人,人力池并不大的部门,但实际上如果把街道和乡镇的党政办、社区和村这个级别上对应线条上的人员都算上去,两办和组织部妥妥也是有几百甚至上千人力池的大部门。

额外的,答主自黑一下,卫健系统由于医护的收入不同于教育系统学校老师的死工资,而与一线业务量直接挂钩,故卫健虽然二层机构的职工也不少,但由于医护人员被抽调后不在一线工作,收入会大幅下降,故卫健系统抽调医护也很困难(医护嫌弃收入降低不愿意来)。

三、行政权

大多数人看来,行政(执法或审批)权才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但在答主看来,行政权的本质上的目的是限制资源的投放。比如普通人看到政府停止审批采矿权,看到的是政府不允许个人或企业获取矿产资源,但在政府的视角来看,这个行为实质上是限制个人和企业在矿产领域的投资。

或者用一个更浅显的例子,前几年我国某些电费特别地区对于用显卡挖比特币等行为并不禁止,之后国家发现这是无效投资(在国家不承认比特币价值的前提下)后果断关停了相关地区币圈矿场,阻断了国内个人和企业在相关领域继续投入资源,这几年几种矿币相继暴雷,币圈大量投入的资源纷纷归零,就能明显看到行政权在限制资源投放方面的工具属性。

而财政预算和人力池这两个维度,本质上是政府在投放资源的能力描述,故从这个角度上看,阻止资源投放的行政权的部门,在答主看来是明显不如直接发放资源的部门重要。还是从答主自黑的角度出发,在卫生领域,国内的各公立医院是更尊重卫健局还是更尊重医保局?就答主看来,卫健局的卫生监督执法处罚固然很让医院头疼,但各大医院打心眼里更瑞思拜给他们报销医保资金的医保局(虽然卫健局也给它们发钱但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当然,对于看到这里仍然坚持认为处罚权才是实权,认为“水是有毒”的读者,答主表示自己也没有能力破除这种思想钢印。

在此基础上,答主个人把行政权的大小分三个档次,第一档次是针对个体自然人的,比如交警部门上路执法处罚违章违法的司机;第二档次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比如交通局上路执法处罚违章违法的交通运输企业;第三档次是针对在当地提供大量劳动岗位并提供大量税收的企业,这个档次的执法通常由于合法的牵涉了很多部门的利益,故通常不采取常规执法程序。

而在对应的自由裁量权方面,由于某些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小,故虽然前项很大,但实际行使这项权力的部门并不会被认为是实权部门,典型的例子就是民政局行使婚姻登记的权力。在这方面很多国人可能并没有建立这样的一个概念,即对于两个帝都或魔都土著来说,其结婚的行为实质上会涉及到上千万资产(房产)的所有权归属改变,至于某些富豪离婚,民政局办理离婚的这个行政行为更是有可能在法律上分割了几百亿资产。但由于民政局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离婚冷静期、限制发放离婚登记办理预约号或者离婚登记员假装复印机坏了不能办理等奇形怪状的非行政手段之外,并没有任何自由裁量的部分,故能合法划分几百亿资产归属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很多人眼中还不如在街面上对违章停车通融200块钱罚单的交警更有实权。

而在另一方面,虽然第三档次的行政权力更大,但由于第三档次的大型企业通常要求更高更规范,所以相应的针对第三档次企业的部门实际上行使权力的机会也不见得比第二档次的多。比如国家电网、通信公司等大企业,由于自身的内控管理要求很高,故地方的电力监管部门和通信管理部门,往往也很难找到违规的地方来行使行政权力。反过来,那些普遍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手中有较大执法尺度时,前后项相乘得到的实权却不低。

四、晋升通道

晋升通道为什么排名才是第四?

一来晋升是个稀缺资源,一个县级实权副处一年可以分配几千万甚至几亿资金,却不一定能每年都拿到一个晋升副科的名额,这就更不用说县级的正科级职能部门一把手,通常一届任期(5年)内都没有提拔手下科员的机会。这就决定了很多部门名义上有晋升通道,但实际上其部门一把手完全没有行使这个权力的机会。

二来对于那些单纯看重晋升通道而选择特定部门的科员来说,进入这些部门只是晋升的概率提高了,但并不代表必然获得晋升——在两办、组织等部门工作十年未获提拔的科员并不少见。而就算进入了快速晋升通道,大多数提拔也是干个三五年后的延迟满足。

故两方面综合,由于现实当中更多的人会认为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故去一个高晋升的部门赌三五年后的晋升机会,还不如把握现在。

五、信息密度

对于信息如何带来权力,信息如何转化为权力,这部分内容可参考答主的这个回答



关于县级层面上常见部门是否是实权部门的简单看法

1、四个正处级部门。

党口在晋升通道和和信息排第一,财政、行政、人力池三项排第二;政府在财政、行政、人力池占优,信息和晋升通道排第二;人大口名义上在财政、行政、晋升上是第一,但实际上由于基本不行使权力而弱很多;政协口在五项上都不占优势。

2、组织、纪律、宣传、统战、政法、公安、法院、检察、武装这几个副处级部门。

组织、政法、公安在人力池和财政预算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组织的人数多一点,但政法和公安的补贴更高;行政(执法和处罚)权方面,公安和法院优势明显,纪律和检查略差一点——纪律部门行使监察权的启动门槛颇高,平时还是预防教育工作做得多,实际行使部门权力的次数偏少;晋升方面,组织是有明显优势的部门,除此之外,答主觉得法院的晋升也不错——基层法院近些年法官流失去严重,大部分法官晋升后几年即离职去做收入更高的律师,使得法院体系空缺的晋升岗位明显高于其他部门;信息方面,组织部门的优势明显(毕竟掌握着所有人的人事档案),纪律、公安和政法在某些方面消息也很灵通。

3、正科级部门

商务、发改、工信等这些在省级及以上的实权部门,在县份由于行政权限和财政预算两个维度大幅缩减而变得不那么有实权。财政局在省级及以上由于自由裁量的预算较多,也属于实权部门,但在地市和县区这一级,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地方债压力,所有能够自由使用的预算额度都被拿去填地方债的窟窿,故在地级市和县区的财政局,其财政权力要比省级及以上不背负巨额地方债的财政部门要小得多。而至于教育局,则是典型的下大上小的体系,由于九义完全由县区财政负责,故县区教育局的预算比例异乎寻常的高,通常能占县区政府总预算的四分之一,而层级越高,教育经费在政府预算所占比例越低,比如2021年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为1690亿元,只占全部35050亿元支出的4.8%,只有科技部科学技术支出3205亿元的一半——反过来在县区科技局是相对弱势的一个部门,人少预算也不多。


综上,对于一个部门是否是实权部门来说,答主认为要综合考量以上5个维度的得分。除了总分高以外,还要在5个维度上有多个维度(答主认为至少3个当然其他读者认为有2个或有1个就是答主也不反对)拿到排名前列的高分才能算是实权部门——比如公安税务城管等在只在行政(执法)权和人力池这两个维度拿到高分但在其他三个维度拿低分的部门,其内部的成员还是更倾向于认为自己部门不算是实权部门而更愿意转跳到本地区的其他实权部门。

党委部门:权利最叼的是县委办,集钦差大臣、掌印太监、执笔太监为一身,代表着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三大BOSS;

同理,政府部门权利最叼的是政府办,代表着县长、常务副县长和一堆副县长。

党委部门权利基本上是对的,除了县委办之外,最叼的还有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虽然也是常委部门,但是权利比较弱,对下面单位的震慑力不足。

政府部门:权利基本上的对外的,我个人认为公安局是最叼的没有之一,毕竟是暴力机关,仅代表本人观点

其余的分为几类吧,

1、掌握工程的:住建局、城管局、园林局、教育局基建科、交通局、水利局等等,谈笑间都是千八百万 上亿的项目,你懂得。

2、掌握对内审批权的:财政局、发改委,一个管钱的审批、一个管项目的审批,体制内对这两个部门一般都比较尊重。

3、掌握对外审批权的:规划局审批工程项目;城管局审批渣土项目、外立面项目;经促局审批经济类各种补贴项目;农业局、水利局、住建局、林业局等等各类行业审批;

4、掌握群众民生的:教育局、卫健委、市监局等等

上述这些局无论在哪个县,都是大局,权利都是排的上号码的。

可能有疏漏的,各地情况也不一样,大致如此。

一家之言。

仅供参考。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