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銀行每人派5400元 資助員工抗通脹|在香港夠用嗎?盤點2024加價潮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221

有銀行每人派5400元 資助員工抗通脹|在香港夠用嗎?盤點2024加價潮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2/21 10:23

最後更新: 2024/02/21 10:23

分享:

分享:

銀行派5400元資助員工抗通脹 在香港夠用嗎?2024加價盤點

華僑銀行今日宣佈將向全球超過14,000名初級員工發放總額近900萬坡元的一次性資助——香港員工人均將獲得5400元。

集團人才資源總監李斐雯表示:這筆資助也許並不算大,但希望能幫助員工應對生活成本上升的需要。

初級員工剛入職場,老細有心幫扶已經很不錯,但5400元在香港,真的夠用嗎?

網民:自住樓不揸車 月薪2萬仍不夠用

此前,關於在港多少人工才夠用,已經引起網民熱話,甚至有網民表示,月薪1萬已經夠用。

相關文章:躺平時代|香港月薪1萬多已經夠用?網民紛列慳錢大法︰憑2大條件可維持生活...

但亦有網民表示,自住樓,月薪2萬元依然不夠用,並曬出了自己的每月開銷。

但不少網民表示,帖主的開銷不具代表性︰「保險唔係必要,你唔會每個月都病,車費點樣搭2000元,進修就唔好計啦,呢度起碼多番5000元。」

將網民的意見綜合整理起來,可以得到一張港人每月基本支出表

支出項目金額/月
MPF1500元
管理費1000元
水電煤500元
電話月費300元
交通費1000元
衣服/美容1500元
保險1000元
餐飲費4500元
雜費1000元
總計12300元

可見如果一個港人不揸車、不還房貸/租屋的情況下,平均每月基本支出在12000元左右。

華僑銀行派5400元的一次性員工資助,雖不能完全覆蓋開支,但也能支援一部分。作為一次性資助,雖不能長期支援,但能解決燃眉之急,之後亦可以慢慢儲蓄。

公共服務輪番漲價 港人有苦難言

實際上,生活開支之所以一直是網民關注的焦點,除了本港生活成本實在高昂外,最近的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趨勢也實在有些嚇人,不少基礎公共服務連輪加價,港人有苦難言。

經濟學人信息社(EIU)公佈的「2023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顯示,香港的生活成本位居全球第五,超過洛杉磯、巴黎和舊金山。

  • 電費

中電和港燈都分別加價3.1%與4.4%的基礎電費。此外,兩者的燃料費都有所回落。調整後中電的2024年平均淨電價為每度電142.9港仙,而港燈的淨電費將為每度電165.5仙。

  • 交通費用亦是全面加價

巴士方面,嶼巴(7.0%),城巴、新巴與龍運(4.2%)以及九巴(3.9%)都有一定升幅(註:數據已計隧道費基金的紓緩作用)。

私家車的隧道費用也在上調。「分時段收費」方案下,紅隧和東隧在上午與下午的繁忙時間段,私家車隧道費上調至40元。

港鐵早前亦宣佈2023年整體票價調整幅度為+2.3%,調整票價後,93%的車程車費上會上調最多4毫。

的士的加價方案也已經達成共識。「紅的」漲價5元,落旗起步價為32元;「綠的」漲價4.5元,起步價28元,跳表加2毫。

  • 各類雜費

連一向被視作「窮人恩物」的麥當勞都開始加價,2024年1月2日起,香港麥當勞全線產品都加價1元。

當然別忘了剛剛延後的垃圾收費計劃⋯⋯垃圾收費為每公升0.11元,而未按標準扔垃圾的市民,將有可能被處以1500元~50000元的罰款,還有監禁風險。

人工追上加價步伐了嗎?

統計處數據顯示,2023年第3季度港人月收入中位數為20500元,比去年多了500元。

網上求職招聘平台JobsDB數據顯示,2024年僱主預期來年打工仔平均薪金調整幅度為+2.2%,較2023年的+1.6%輕微回升0.6個百分點,亦是2019年以來最大的加幅。

點擊圖片放大

華僑銀行的李斐雯表示:「我們認為長遠來說是要讓員工梳理自己的財務——良好的財務規劃可以在通脹壓力下發揮很大的作用。」

經濟的未來走勢打工仔難以預測,但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合理理財保持資產增值,是從個人角度對抗通脹的有力辦法。

撰文︰涂宇佳

相關文章:

結婚禮金要求過高?女家想要6位數字不回禮 網民︰跟女友「冷靜期中」

月入5萬生活質素差?「月入10萬才活得好」 網民齊反駁︰「月入10萬一樣無得剩」

挑戰1個月「零支出」未必很痛苦 5條慳錢規則 助你抵抗消費誘惑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