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戰的起點在遼寧--黨史學習教育官方網站--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十四年抗戰的起點在遼寧

張潔
2021年08月30日10:53 | 來源:遼寧日報
小字號

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逆流橫行,成為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九一八事變給中華民族帶來國難的同時也掀起了抗戰的怒潮,作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遼寧,歷史性地成為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的起始地,同時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義勇所驅 共赴國難

十四年抗戰從遼寧開始

論及中國抗戰起點,理應首先立足時間軸線的考量,“簡言之,就是抗日戰爭重大事件的開始時間問題”。九一八事變之夜,駐守沈陽北大營的東北軍官兵毅然違抗“不抵抗”軍令打響的突圍戰是“九一八抗戰的先聲”,北大營愛國軍人在強敵入侵的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的還擊構成中國武裝抗戰的起點。

當然,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開始絕不是某一點的爆發或某一線的延續就能完全代表的。遼寧作為抗日戰爭起始地,不僅開始抗戰時間最早,而且具有參與范圍廣泛、思想動員深入及后續影響深遠等特征。

九一八事變之夜,時任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部長趙毅敏即刻以“清醒的認識”草擬宣言,次日經省委緊急會議討論后發表,這就是1931年9月19日的《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指出“隻有工農兵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隻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出中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第一時間發出的“抗戰動員令”,成為中國十四年抗戰開始的理論依據。

時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和沈陽市公安局長的黃顯聲將軍,於九一八事變當夜指揮全城公安警察開始了保衛沈陽城的戰斗,他們在奮戰了96小時后向錦州方向撤退,沿途繼續擴大武裝力量。正在沈陽療傷的“綠林好漢”高鵬振也在第一時間召集隊伍,“本匹夫有責之意”憤然走上殺敵報國之路,遼寧民眾自發抗戰從此拉開序幕,並迅速發展為“義師如潮”的局面。

1931年底,以沈陽“九君子”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開始利用國聯調查之機向國際社會揭露日本侵略真相,他們以日軍侵華鐵証“TRUTH”為利器,推動國聯仲裁,使日本侵略真相大白於天下,為中國抗戰贏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持。這是遼寧知識群體的軟實力抗戰,也是民間抗戰外交的重要起點。“TRUTH”作為承載世界記憶的珍貴文本,已成為遼寧早期抗戰國際化的歷史見証。

除上述史實之外,還有沈陽兵工廠的工人罷工、馮庸大學的學生義勇軍、張鳳岐等愛國警察潛伏在隱蔽戰線、閻寶航等社會名流的異地抗戰等。國難當頭,遼寧各界愛國人士紛紛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從而匯成九一八抗戰的洪流,以多點、多線之勢構建起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開端。

萬山磅礡 必有主峰

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戰爭勝負主要取決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同時還取決於作戰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遼寧成為中國抗戰的起始地,不僅因為身處九一八事變發生地,也不僅因為素有反侵略傳統,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有了共產黨,“我們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正是源於對初心使命的堅守,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中國共產黨便毅然在血與火考驗中擔負起民族解放的歷史重任,而且在抗戰伊始就展現了“倡導者先行者組織者”的雄才大略:

堅持以理論探索引領抗戰。前述1931年9月19日的宣言,是中國共產黨抗戰思想體系的起點,並初步奠定“黨的領導”“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雛形。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連續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等重要文件,不斷發展抗戰理論。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成為引領中國人民抗戰的主心骨。

堅持以武裝斗爭克敵制勝。中國共產黨深知掌握“槍杆子”的重要意義,遼寧抗戰的推進有賴於共產黨人的運籌帷幄:劉瀾波被派到遼寧省政府工作,他襄助黃顯聲組建抗日義勇軍,被稱為“血肉長城幕后第一人”﹔義勇軍將領高鵬振本身就是秘密黨員,他的兩任參謀長張新生、李振東也都是共產黨員﹔李兆麟被派往遼西,協助原東北軍將領耿繼周發展義勇軍﹔人稱“小白龍”的白乙化兩次投筆從戎,在遼陽組織義勇軍……歷史事實表明,那些有共產黨員參加的義勇軍不僅戰績突出,而且頑強存續,直至納入東北抗聯統一序列。抗戰名將楊靖宇九一八事變后就戰斗在遼寧,從組建磐石游擊隊到領導東北抗日聯軍,早已成為中國抗戰的一面旗幟。這些共產黨人是精神支柱般的存在,遼寧因此“站在全國抗日斗爭的最前線”。

堅持以統一戰線壯大抗戰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團結一切力量打擊共同敵人。從“9月19日宣言”到“八一宣言”再到“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無不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貫堅持。中國共產黨同樣致力於推動國際反法西斯聯合斗爭,抗日救亡“九君子”中除了中共黨員鞏天民外,都是和黨有密切關系的名流、學者。當時中共滿洲省委及秘密黨員陶翙鳴、郭尊三、薛蘭石等都在那次國聯外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三條主線相互交織,使“遼闊的白山黑水成為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直接對日作戰的第一個戰場”。

歷史拐點 豐碑永駐

以“九一八抗戰”之名紀念

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2015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不僅要研究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8年的歷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后14年抗戰的歷史,14年要貫通下來統一研究。”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教材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十四年抗戰”由學術觀點轉為全民共識。由此,遼寧抗戰地位更加凸顯,始於遼寧的九一八抗戰代表了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樹起了捍衛和平的豐碑。

九一八抗戰是飽受列強欺侮的中華民族絕地奮起徹底自救的開始。《大公報》撰文稱,那次事變,在表面上,是暴日的巨大收獲,而實際上,卻把中國引上一條覺醒的大道。中國共產黨因應時勢,凝聚共識,使中國人民在九一八抗戰中取得了系列戰績,豐富了軍事理論,積累了斗爭經驗,筑起了血肉長城,重筑了精神國防。“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唯一取得勝利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序幕”。這個序幕的發端就是九一八抗戰,這條“覺醒的大道”起點就在遼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各界對九一八事變和九一八抗戰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模糊認知和表述。九一八事變是九一八抗戰的直接原因,中國十四年抗戰的真正起點是九一八抗戰,二者幾乎同時發生,但本質不同,是侵略與反侵略的斗爭。今年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即中國人民開始九一八抗戰90周年,建議以“九一八抗戰”之名進行紀念。當前,遼寧已經保護了多處與抗戰起點相關的遺址遺跡,比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北大營營房舊址等,這些遺存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九一八抗戰的興起與發展,見証了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團結御侮的精氣神,也訴說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作者為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遼寧省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研究方向為九一八事變史、中國共產黨抗戰史及遼寧歷史文化等,多項學術成果具有補白和創新意義。)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