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对比起第一季来,有哪些优劣?

姐姐名单 歌曲选择 舞台灯光 竞赛环节 等方面
关注者
27
被浏览
146,442

20 个回答

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路人粉,在第二季(以下简称《浪姐2》)公布参赛人员名单的时候,我就一个感觉: 咖位在上升,但吸引力在下降。 经历了《浪姐1》的高开低走,想必大多数人都已经放弃了对这个节目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已经不指望在这档节目中看到对女性议题的深入讨论,也不会对节目中资本逻辑与女性生存的悖论展开辩驳,更不会再对其背离初衷的价值取向口诛笔伐。 不可否认,抛开以上种种,《浪姐1》至少在前五期还是挺好看的。 它的好看在于几点: 一、选角成功:宁静、张雨绮、伊能静、黄圣依,仅仅第一期就连上十几条热搜。二、节目的复调叙事有看点:除了节目本身树立了丰富的人设以外,针对半数姐姐的访谈节目《定义》又丰富了我们对这些姐姐们的认知。三、有质量较高的舞台呈现:《大碗宽面》《兰花草》《这是我们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等都颇为经典。 但是当我看完《浪姐2》第一期,我有个不恰当的联想—— 这30位姐姐仿佛被拉进了一个传销大会,每天都有人在上面高喊: “我们要成功!我们要赚钱!我们要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姐姐们不动声色地坐在台下微笑,心里想着:老娘不差钱。


从《浪姐2》第一期来看,很多姐姐的表现都在说“我不想争”,这种观感一直从幕后一直延伸到了台前,就让观众们顿感索然无味。 其实,观众对于《浪姐》的期待已经逐渐放低。一开始我们希望它能中年女性的困境有所深入,它没有; 后来我们希望它能展示中年女性不一样的美,它只是浮光掠影地呈现了几场非劲歌热舞类的表演,且因为与比赛氛围相违背,遭到姐姐们的全面抗拒;



甚至让评委猛男落泪最后观众凭着前面多期节目对某些姐姐们培养出的感情,硬撑着看完到了成团日。那时已经没有人在意出道的人是否还符合成团初衷,只要喜欢的姐姐成功出道就万事大吉。 当然,出道日当晚,张雨绮一番关于女性婚姻和暴力的发言又让人午夜梦回:哦,原来我们曾经还挂过这个羊头呢?



不过,就像无数女性题材的国产剧那样,也就是说说而已。 于是第二季的开篇语中不再有观照女性生存现实的语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空也更漂亮的话:



什么叫“真正的自由是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容纳和让渡更多的不自由”? 反正我是没懂。 不过紧接着镜头给了程莉莎的一句话:



直白一点讲,也就是成功不止一种姿态呗。 成为万众瞩目的娱乐圈常青树是成功,关注度不高但独立美丽岁月静好也是成功,生完孩子在家相夫教子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成功。 如果《浪姐2》想要传递这样的观点,那问题来了。 阿兰干嘛要来?金巧巧、胡静为啥要来?



年少成名,家境优越,阿兰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必须要乘风破浪的理由乘风破浪是为了什么? 如果根本没有必须要乘风破浪才能达到的目的,姐姐们为何要站上这个舞台? 第一季中,许多姐姐有一身才艺要争一个展示的舞台,有的人天生好强,就是要站在舞台中央闪闪发光,在影视行业暂时不能满足她们“大女主”梦想的时候,这样一个女团节目的到来正是时候。 《浪姐1》本质上就是女性成功学叙事的典范。只要我们放下对深刻的追求,放下对所谓定义“反女团”的执念,你就会发现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它在前期有一点好处,就是不缺故事性,更不缺想要借着东风扶摇直上的姐姐们。



《浪姐》是对女明星从身体到情感的一次全面消费?那挺好,我来就是被消费的。女明星向来都是资本追逐和消费的焦点。回顾《浪姐1》,就会发现很多姐姐从第一期开始,身上就带着这股劲。宁静在第一期的表现就很抢眼。这种抢眼并不在于大姐大的咖位,而是她很拧巴。预采时,她说自己对女团的整齐划一不感兴趣,说自己就爱独自站在舞台上接受闪光灯和掌声。但还是来参加女团了,为什么?因为“不喜欢,但我想要”。



张雨绮作为风华正茂的女明星,更是从一开始就放话要“C位出道”。



蓝盈盈的狼性从第一期就暴露无遗,而top1的初舞台又用实力为她的野心戳了一个明晃晃的防伪标志。 但是在《浪姐2》里,这种成功学叙事出现了变奏。 这一季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已经手握大把资源,但进入家庭后便逐渐隐退的姐姐。这一期有11位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明星加入。这些年龄普遍40+以上的姐姐,绝大多数一看就知道是一两轮游的陪跑和炮灰。



年龄大、体力不支、有孩子需要照顾……这些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女演员在这个节目上需要面对的难题。 上一季,伊能静的处境比较真实。 观众能够感受到她为年龄所困,为自己失落的梦想和要强的性格所困。 节目虽然试图打造女性无惧年龄爱拼就会赢的美梦,但伊能静的崩溃瞬间却是少有的“人间真实”。 观众骂归骂,但也是真的爱看。 被节目组符号化了的“乘风破浪”,在伊能静充满矛盾和挣扎的身体里得到了爆发。



这样的戏剧性是否能够在第二季的已婚已育女性中上演,是个悬念。 但从《浪姐2》第一期播出的状态来看,几乎没有人表现出那种极力想要自我证明的精神。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看了上一季的节目,新来的姐姐们都学聪明了,先把锐气收着,以后再放大招。 所以她们(尤其是40+的姐姐们)表现得太从容,一点也没有想要抓住自己事业余晖的意思。其后的表演中,也几乎都优雅地像是在参加中老年联谊晚会(如弹幕所说,阿兰的舞蹈则更像是幼师才艺大赛的风格)。



没有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又何来乘风破浪的动力? 而这种动力,我想多来自于匮乏。 在《浪姐2》中,更加年轻、且尚未成名的年轻女艺人匮乏感更强,而很多以家庭隐退(或半隐退)的女艺人在无论在心性上还是人生价值上,都不再以演艺事业为重。 一面风轻云淡地谈着自己的现代女性观,一面又落入传统女性的价值取向,让观众不由地对发出一种“这是何必呢”的感叹。 提到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左小青、金巧巧、胡静、董璇不约而同地表示是“生孩子”。



这倒没什么,谁也没规定一个为自己“母亲”身份而骄傲的女人不能拥有一颗追梦的心。 不过,被问到代表作时,金巧巧依旧一脸骄傲地说:“孩子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这就恕我不能理解了。 原来养孩子是你的事业,那你何必来一个参加搞女团表演的节目?为什么不去参加育儿节目,那才是你发展事业的真正平台啊! 作为博纳影集团的老板娘,金巧巧根本不可能缺乏影视资源。而她结婚后大量减产,最多就是客串各种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甚至提到代表作也完全脱离自己的演艺事业。 而后不痛不痒的表演更是应证了观众的想法:她不需要这个舞台证明自己的人生有多成功,这个舞台也不需要她来锦上添花。 就是这样,双向的“不需要”让“乘风破浪”这个词变得十分尴尬。 但是更尴尬的点,其实不在这些出来划划水、蹭个人气的“太太”们的身上,而在于那些真的有困境需要解决的女艺人身上。 在张柏芝身上,我们也许能预见“乘风破浪”这个美梦背后的残酷悖论——面对真实的“风浪”,这样一档节目根本无力扭转任何局面。 《浪姐1》后期虽然完全背离初衷,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艺人都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超高关注度,从而迎来事业翻红的迹象。 孟佳、王霏霏、李斯丹妮、金晨、张含韵等很多人在节目播出后曝光率显著上升。 她们在节目开播前所面临的困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纾解。 孟佳、王霏霏打开了在国内的知名度,两人都在谋划下一步的发展;



王霏霏登上《我就是演员》的舞台,想要转型做演员 阿朵让更多的人听到新民族音乐的声音; 金晨的大女主热播剧热度相当可以;



然而,更多的流量和利好都流向了30+年龄段的女艺人。 反观为这个节目留下许多槽点和看点的伊能静,她得到了什么呢? 更好的影视资源,更大的唱跳舞台似乎依然离她很远。 离开《浪姐》的舞台,转眼她就上了《我就是演员》,在节目里对各位演技派大佬表忠心,顺便拉踩一下女团。



虽然在综艺节目中发表“大女主”宣言,但她是否还能等到属于自己的“大女主”作品,大家都心知肚明。



宁静这样得到过国内一流奖项认可的大女主,现在颜值能打,状态能打,即便靠节目再次翻红收获好口碑,依旧只是录个新歌自娱自乐。



大女主什么时候又能轮的上多年不演戏的伊能静呢? 节目给她带来的,最多是不尴不尬的热度和借此收割的越来越少的流量。当这波热度快要消化光了之后,她必须想办法用新的话题和综艺带自己回到公众视野。 那么,张柏芝呢? 《浪姐2》里,有一个张柏芝和容祖儿相拥的镜头。作为香港流行文化爱好者,这个镜头对我来说意味深长。 张柏芝,“香港最后一个美人”。 容祖儿,“香港乐坛最后一位天后”。 当她们在早已不属于自己的领地里相拥,并用粤语异口同声说出“创一番事业”时,我竟然有种想要老泪纵横的冲动。



但我很快打住了这股冲动,因为我很疑惑: 如今的张柏芝,事业对她来说究竟是什么? 演戏吗?她已经很久不演戏了。 唱歌吗?别开玩笑了。 最后我发现,张柏芝如今在娱乐圈的地位就是一个综艺咖,还是一个被扒皮总是谎话连篇的综艺咖。 她的确驻颜有术,但以她在演艺圈的口碑,加上这张没法做表情的脸,她还能再演戏吗?



我看悬。 那么,即便能在《浪姐2》的舞台上一直走下去,她经受住了所有的风浪,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也只能步伊能静的后尘,将自己“香港最后一个美人”的形象消费到极致。 直到有一天,不会再有人因为见到她而激动。



闻多了就不香了宝贝直到有一天观众们发出“怎么哪里都有她”的声音。 但她们还是来了。 因为她们面临的家庭压力、舆论压力、职场压力已经不容她们有更多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来“乘风破浪”。 从这个角度看,《浪姐2》的开头更像是《如懿传》而非《甄嬛传》的叙事。 队伍里的主力军多是“不需要争”和“不得不争”的人,看他们最后能不能“争”起来是观众唯一的期待了。 但这又与《浪姐2》开篇语产生了矛盾:不是要让渡不自由的能力吗? 不是成功不止一种姿态吗? 那么阿兰“懒”一点又如何? 她不像阿朵那样背负着一整个公司的存亡,仅仅做自己喜欢的小众音乐圈地自萌又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去鞭策她,“逼”她反省自己的懒惰,“逼”她“争气”起来? 程莉莎明明如此热爱并陶醉于自己对丈夫无私的爱,倒追郭晓冬多年,主动放弃自己正在上升的演绎事业,说着“成功不止一种姿态”,但转眼又把“想要拥有姓名”写在脸上。



这样显而易见的矛盾,《浪姐2》倒也是装都不再装了。就像评委问容祖儿,真的是你自愿参加这个节目吗?容祖儿答,我妈妈特别喜欢这个节目。

我只能说一句,浪1的姐姐今年再涨粉,有一半的功劳要记在浪2这群人身上( •͈ᴗ⁃͈)ᓂ- - -♡

——————————————————————

看完第五期二公舞台,浪2给我个人的观感就是太有钱了,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好了,舞台效果特技直拍,什么都有,就是没实力,这个没实力不是说姐姐们的问题,而是整体的问题。因为太有钱了,所以舞台几乎你想要的不想要的灯光舞美,什么台子都能给你搭出来,我毫不怀疑芒果能就地搭出个mini横店,问题是越这样越会掩盖台上表演者本身,到现在没有哪个组能直接甩出个全无修饰让人惊叹的练习室版,给观众的逻辑就是离了这些舞美特效,她们的表演上不了台,这对浪2的姐姐本身也不公平,自己练唱跳没咋样呢,还要配合你的舞台特效。这就跟浪1宁静组的《莲》问题一样,歌都不好听,吊威亚有什么用。歌曲是基础,舞蹈是筋骨,舞美只是锦上添花。二公的歌其实都不错,但是唱起来,好几组的感觉就是不搭,不着调。这问题音乐总监和舞台总监没责任么?微博天天买热搜,营销号宣传,拿钱砸招牌,金典都要吐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