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中风后如何康复?

关注者
5
被浏览
3,368

3 个回答

以下回答摘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张海石 副主任医师《【康复】中风后痉挛期,如何康复?》

不要惧怕痉挛期

脑卒中患者常常会感觉一侧手脚不灵活,甚至僵硬,不听使唤。这是由于大脑损伤后,对肢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肌肉不能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力量所致。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脑卒中后运动恢复模式分期之一为Brunnstrom分期,按顺序排列为:

在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按顺序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进步,但也可能停滞在其中某一个阶段,这预示着功能恢复不佳。

痉挛期的僵直,不由自主

脑卒中痉挛期的肢体运动是一种粗大的、共同的运动模式。痉挛期运动控制的受损表现为,完成一个关节主动活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时序激活模式和交互抑制机制改变,拮抗肌的过度兴奋或持续紧张,使关节活动不能完成或只能完成部分。脑卒中后的肢体痉挛表现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上 肢 表现为肩关节紧贴胸壁、肘关节屈曲、手指握拳状;下 肢 表现为足下垂、内翻,膝僵直或膝屈曲。上面是较为专业的表述,通俗地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胳膊肘端着放不下来,手指扣在掌心打不开,严重时肘窝、掌心出汗不易清理,产生臭味,屈曲的指关节还容易出现皮肤破损;而行走时,由于足跟、足内侧不易放平,膝关节控制不足,踝背屈不足,导致行走时患侧下肢沿弧线摆动,呈画圈步态,导致行走不稳,迈步费力,容易摔倒,严重的还会由于足外侧皮肤、足趾过度承受压力产生疼痛和皮肤破损。对于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生痉挛的肌肉可能只局限于几块肌肉,但对功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手指的肌肉紧张,手灵活性下降,不能完成写字、弹琴等日常生活动作,影响工作和生活;足趾伸肌的痉挛可导致步行时足拇趾过度上翘,引起疼痛或鞋袜的破损。根据国内外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95%的脑卒中幸存者在发病3个月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由于脑卒中造成的脑损伤在个体上的差异,肢体痉挛在脑卒中急性期和慢性期都有可能会发生,痉挛期的维持时间也与其脑损伤程度和治疗干预相关。从运动恢复的规律来说,能度过痉挛期,就比较容易恢复肢体的分离动作,运动恢复的预后也较好。而长期或严重的痉挛则预示运动功能恢复不佳,运动功能损伤也更严重。

专业康复技术

对于痉挛期的治疗,首先要通过康复锻炼保持肢体各个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避免发生软组织的短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已经发生软组织挛缩和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康复治疗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训练,切忌暴力地生拉硬拽,或是胡乱地甩动手脚,这会造成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伤,甚至会造成关节脱位、骨折等二次伤害,不利于功能的恢复。

对于肌张力增高的肢体,要在专业康复治疗人员帮助下,采用抗痉挛的治疗技术,以降低肌肉的紧张感,纠正异常姿势,比如肌肉的牵伸训练、石膏或矫形器具的佩戴,以及使用抗痉挛药物等。痉挛肌肉的牵伸包括徒手牵伸和石膏固定的长时间牵伸。矫形器具可以纠正静态和动态的姿势。

抗痉挛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如巴氯芬和替扎尼定,以及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一般由康复医师根据痉挛肌肉分布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选择性使用。需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代替康复训练,还需结合康复训练,以促进分离运动出现、增加肌肉力量和恢复神经控制。这些治疗手段是目前研究证据最充分有效的治疗技术。此外,理疗对控制痉挛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肌肉冷疗和热疗。由于效果短暂,随后应立即开始肌肉牵伸和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肢体的电刺激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力量减退的非痉挛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控制或任务导向性的功能性电刺激、模拟主动肌和拮抗肌收缩模式的交互性电刺激等,选用何种电刺激方式由康复治疗师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的运动功能情况而定。

减少有害刺激

在脑卒中患者痉挛期的日常护理中,一定要重视减少有害刺激。有害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入,重痉挛及肌肉过度活动的增强。有害刺激包括多种类型,如导尿管不畅、便秘、皮肤压疮、嵌甲、结石、应激性溃疡、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等。因此,在护理中应经常检查患者的皮肤有无破损、肢体有无肿胀、排尿排便是否顺畅、活动时有无疼痛等。

正确的体位姿势

正确的体位姿势正确的体位姿势是改善痉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日常护理中应注意的要点。上 肢卧床时,患侧肘关节宜伸直位,掌心朝上,避免腕关节向掌心屈曲,尽可能伸直各个手指。维持正确姿势有困难的患者可佩戴相应的支具,如腕手矫形器,保证手腕、手指伸直。痉挛期不建议在患者手掌内放置健身球,以免手指屈曲使痉挛加重。下 肢双下肢体位应避免像剪刀一样相互交叉或像青蛙腿一样屈曲打开,因为这会加重髋内收肌、髋屈曲肌和膝屈曲肌的肌张力异常,不利于下肢运动功能(如站立和步行)恢复。注意轮椅上的姿势对于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轮椅上保持正确的姿势会有较大的困难,护理人员和照料者要帮助患者努力保持正确的体位姿势,把患者的髋和膝关节摆放为 90°位置,躯干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不是向一侧倾倒或者斜躺。对于痉挛期肢体肌张力的控制需贯穿于全天的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

家庭康复

肌肉按摩可能是家属或者照料者最容易接受、最常自行进行的治疗方式。如果在家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翻身和体位转换训练、僵直肢体的肌肉牵伸训练、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但是被动运动建议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简单的居家训练方案。

如果患者需要佩戴矫形器具,也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配备合适的器具,并学会日常佩戴。

痉挛期并不可怕,它是脑卒中后运动恢复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照料、康复和锻炼,脑卒中的痉挛可以得到控制、改善,从而进入到运动恢复的快车道。

专家简介:张海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组骨干成员。擅长1.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1)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治疗(术中电生理监测下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巴氯芬泵置入手术(ITB)和综合治疗;2)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3)神经调控治疗(脑起搏器,DBS,脊髓电刺激,SCS等);4)各种病因导致的中枢性痉挛状态(如脑出血、脑梗、脑外伤、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等)的综合治疗。 2.各类颅脑及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3.颅脑外伤、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4.擅长肿瘤、外伤及脑出血术后的神经康复综合治疗。

据研究发现,当气温超过32℃时,脑中风发病率会大幅上升,家人细心护理,可帮助老人尽快康复。下面和脊德康正骨堂一起来了解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1、多喝水,增加血液容量,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正常人一天至少要喝1000毫升以上的水,对于中风患者来说,1000毫升以上的水是最好的。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2、运动要慢,不能做太多的运动。夏天天气炎热,如果因为工作而增加运动量,脑部会突然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


3、适当的锻炼身体。


4、患有脑中风的人,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生气,要看清人间的矛盾,不要因为孩子的事情生气,这样才能降低中风的风险。


5、生活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度劳累。


6、平时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中风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忌辛辣、辛辣、咸、甜等食物,保持二便通畅。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7、中风患者常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家属要经常疏导患者情绪,消除顾虑,保持情绪稳定。


8、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训练,防止瘫痪肢体肌肉萎缩或强直,促进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肢语言、肢体功能逐渐恶化,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0、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发生褥疮、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家属应鼓励或帮助病人经常改变体位,避免长期受压。一般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和清洁。


11、轻微破溃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溃烂严重的可将气圈放置于患处,避免局部压迫,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12、尿潴留患者可以通过热敷或者诱导的方式来排尿。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进行导尿术,同时要严格无菌消毒。


老年人预防中风有妙招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人老了,生病是家常便饭。中风是老年人最大的威胁,一旦中风,轻则瘫痪,重则致命。不过,中风前多有先兆征兆,留意这些“蛛丝马迹”,对于预防中风有重要意义。


中风的先兆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12种。


1、头昏眼花,尤其是突然发晕;


2、头痛,不同于平常头痛,即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转变为持续性的剧烈头痛;


3、肢体麻木,突然感觉一侧面部或四肢麻木,或舌麻、唇麻或一侧下肢麻木;


4、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行动迟缓,时断时续;


5、暂时性的口齿不清或口齿不清;


6、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跌倒或晕倒;


7、精神上的改变、短暂的意识丧失、性格的突然改变以及短暂的判断力或智力障碍;


8、出现嗜睡状态,即整天昏昏欲睡;


9、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甚至短暂失明;


10、恶心、呕吐、呃逆、血压波动、眼花、耳鸣;


11、一方或某一肢体无意识的抽搐;


12、鼻出血,尤其是频繁出血。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提醒大家,熟悉这些先兆,对老年人中风有很大的预防作用。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