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风,第一时间应该如何急救?

关注者
90
被浏览
143,975

14 个回答

谈到孙前院长运璿先生,患脑中风后,迄今复健的情形,仍是语言迟钝,不良于行,我们都颇为惋惜!
关于脑中风,「放血救命」的方法,下但可以救命,而且绝无后遗症,是百分之百保证有效的急救法。只因我不是中医,所以一直不敢发表,近经友人一再恳切地鼓励我把这(急救法)公诸于世,以挽救不幸者的生命。这项急救法,对于脑中风患者,有百利而无一害,現在就我所知,确实介绍于后:
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別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 的破裂。
所以要就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为止,防止再摔倒,这時开始(放血)。家中如有专为注射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沒有,就拿缝衣用的铜针,或是大头针,用火烧一下消毒,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尖(沒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上去刺,要刺出血来(万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來(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自然清醒了。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在两耳的耳萃耳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血两滴,几分钟之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沒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顛跛震动;恐怕还沒到医院,他的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万一能够吉人天相,保全老命,能像孙院长,容得勉強行动,那要靠祖上的阴德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告诉我的。且是经自己亲身实验的。敢说百分之百有效。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我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有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我的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我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的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來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尖儿上,分别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我就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了,就在他左右耳萃之处,各刺两针,两耳萃都流出两滴血來,奇迹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清楚楚了。让安静坐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瓶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
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如法施救,在短时间內,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
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那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就可以除名了。

本站按:

该方应为民间秘传。然而就其诊疗过程来看,所选 耳萃来治疗口眼歪斜,概其穴在景昌论述中极具祛风搜络之效。虽此法来源已不可考证,但鉴于耳萃之说,故将该篇录入本栏目。

一旦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情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判断,因为尤其是在人群里,社会认同原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多元无知效应很可能会使他们认为你的情况并不紧急。在《影响力》中提到的所有顺从技巧,这条恐怕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得到紧急救助,说不定就没命了

设想一个夏天的午后,你在公园里参加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人们开始离场,这时你发现自己的一只胳膊略感麻木,但你以为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然而,当你随着人群朝远处的停车场走去时,你感觉麻木在扩展,手也僵了,半边脸也硬了。你困惑不解,决定靠在树下休息片刻。很快,你意识到麻烦大了。坐下来没有丝毫帮助,事实上,你的肌肉控制力和协调力越来越差,你逐渐连嘴巴都难于动弹,快说不出话来了,你想站却站不起来。一个可怕的想法冒出来:“啊,天哪,我中风了!”人们成群结队经过你身边,可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到你。少数几个人注意到了你跌倒在树下的古怪样子,或是你脸上难看的表情,但他们看了看周围的人,想寻找社会证据,却发现其他人并没有出关心的样子,于是就觉得没出什么事儿,径直走开了。


要是你发现自己处在这样的困境中,你该怎么做来获得救助呢?由于你的身体能力正在退化,抓紧时间至关重要。要是你在引人前来救助之前丧失了说话能力、行动能力,甚至连意识也没了,那你获得帮助、恢复健康的概率必然大幅下降。因此赶紧得到帮助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求救形式最有效呢?呻吟、叹息或喊叫恐怕无济于事。它们能让别人注意到你,但其信息量还不足以让路人确信你发生了真正的紧急情况。

如果光是呼喊难以引来过路群众的援手,你恐怕应该更有针对性一些。事实上,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吸引别人的注意,你应当清楚地喊出你需要帮助。你不能让旁观者来判断你的情况,不能让他们认为你没什么要紧的。要用“救命”这样的字眼表现你需要紧急救助,别担心是自己搞错了会尴尬。这里,尴尬是你要镇压的头号敌人。如果你认为你中风了,那你可没工夫去管自己是不是把问题说得太严重了。你是愿意承受一时的尴尬,还是愿意就这么死掉,或是终身瘫痪?

就算是高声呼救,也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它或许可以让旁观者不再怀疑此刻是否存在紧急状况,但却无法消除他人心目中另外几个重要的疑点:你需要什么样的救助?我应该上前帮忙,还是让其他更有资格的人来做?是已经有其他人去找专业人士来帮忙了,还是该我去找?旁观者怀着这些困惑茫然地望着你,对你来说生死攸关的时间就这样转瞬即逝。

很明显,身为受害者,除了提醒旁观者你需要紧急救助之外,你还必须多做点什么——你要消除他们的不确定性,告诉他们怎样提供救助,谁该提供救助。什么样的办法才最有效、最可靠呢?

根据研究结果,我的建议是从人群里找出一个人来,盯着他,直接指着他说:“你,穿蓝夹克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帮助。请叫救护车来。”这样一句话,消除了一切有可能阻碍或拖延救助的不确定性,你把穿蓝夹克的先生放在了“救助者”的位置上。他现在应该明白,紧急救助是必要的;他也应当理解,负责提供救助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本人;最后,他还应该很清楚自己要如何提供救助。各项科学证据表明,只要你这样做,你就应该会得到快速、有效的帮助。


一旦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了作用,这个窍门会让帮助我们的雪球滚动起来,一旦实现了这点,剩下的事情就全交给社会认同原理的自然动力去完成了。除了这位穿蓝夹克的先生会过来帮忙,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围过来自发帮忙,你只要放心晕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