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鬚.脈診.補氣 (黃潤波醫師) - 明醫網

人參鬚.脈診.補氣 (黃潤波醫師)

[2012-05-11]

黃潤波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生,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wongyunpo@graduate.hku.hk)

參鬚茶
材料:人參鬚六錢
做法:先將人參鬚洗淨,用水二碗半浸泡半小時,先武火,後文火,得水一碗
應用:身體疲倦,言語乏力,不願活動
備註:舌紅、舌苔黃膩者,不宜飲用

神化了的中醫,就是神棍!

歷來很多坊間的傅說,就是中醫為皇帝、皇后診病,是懸絲診脈,究竟事實是否如是,我們不妨看看清代名醫薛寶田的著作《北行日記》,書內他提及曾為慈禧太后診病的紀錄,記敍如下:

八月初六壬寅日,慈禧太后召診於長春宮,先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禮畢,慈禧太后問余曰:「何處人?」,對以江蘇人。問:「多少年紀?」對:「66歲。」其時內務府大臣、太醫院跪左邊,余與他醫跪右邊。

皇太后命余先請脈。余起,行至榻前,榻上施黃紗帳,皇太后坐榻中,榻外設小几,几安小枕。皇太后出手放在枕上,手蓋素帕,惟露診脈之三部(即手腕之部位)。余屏息跪,兩房太監待立,余先請右部,次請左部。

從以上描述可知,懸絲診脈,不屬事實。

中醫診病,向來是透過望聞問切,四個渠道,搜集病情證據,從上描述可見,醫者跪地垂頭,何來望診;通常只有被人問,徨論問診,問診相關訊息,可能要靠疏通被診者身邊大臣或太監而獲得,但未必可靠。

聞診所穫訊息不多,亦未必對每一個病種合適。餘下來只有切診,所以御醫們的脈診技術,定必高超,否則憑何而處方用藥。須知處方稍有差池,腦子便要與身子分家。

懸絲診脈,信是不真,御醫們脈診功夫,信是不假。

處方與達官貴人,往往處方名貴藥物,方能迎合其意,薛寶田診斷西太后慈禧為肝鬱,但處方內亦有人參。

人參是大補元氣的珍品。有人說萊菔子破氣,不宜與人參同用,否則破壞了人參補氣的功效,這說話只說對了一半。

什麼是萊菔子,萊菔子是蘿蔔的種子,功能行氣消痰,與蘿蔔同功,中醫處方入藥,多用萊菔子,而不用蘿蔔。病者進食人參後,如輕易被人體吸收,當然沒有問題,惟體內驟然突多了大量氣體,疏洩不及,在體內亂竄,其苦可知。

此時配合少許萊菔子,令氣機疏通,肚子便不會出現不適的感覺,如江河泛濫,有湖泊為之疏通。此事令我想起炆煮牛腩的時候,喜歡配合蘿蔔,其理相同,不得不由衷佩服中國人的飲食智慧。

人參含多種人參皂甙,能增強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勞動功能。對多種動物心臟均有先興奮、後抑制的作用,這說明人參與其它中藥一樣,隨着人體機能狀態不同,而呈雙向性的調節。

人參鬚亦含有相同的功效,其效雖緩慢,但價錢較便宜,而亦可收到人參補虛之效,慢火煎魚,滴水穿石。

人參雖然是補虛作用很好的藥物,但並不代表可以濫用。曾有成年人一次服用40克人參,導致死亡的報導。廣東地區,有新生嬰兒被喂飼過量人參煎液,出現中毒。中藥有沒有毒性,用量多寡是其中一個關鍵。總而言之,遵從醫師指示服藥,方策萬全。

進食人參宜單獨煎湯,不宜混雜其他藥材,參鬚茶亦不例外,宜單獨煎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