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你為什麼能吃上日本的神户牛肉、穿上越南產的鞋子、用上英國產的吸塵器?

這些都要歸功於一個神奇的發明——集裝箱。

集裝箱出現之前,海運貨物的運輸效率不僅低下,還非常耗費人工成本。集裝箱出現後,全球90%以上的貿易運輸是通過海運進行,集裝箱海運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因素。

而中國作為全球貿易鏈條中的重要參與者,已經成為集裝箱發貨量最大的國家。

國內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企業,叫中遠海控。最近一年,你大概已經在股票熱榜中常常見到它了。

作為中國的“海運之王”,中遠海控的命運一波三折——十年間虧損百億,但最近一年半,不僅全掙回來了,還富餘了300多億,由此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市值增長近3300億元。

疫情到底如何影響了中遠海控的業績表現?中遠海控的爆炸業績能持續多久?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環,海運行業在疫情之中以及疫情之後又將會如何變化?

01、改變世界的“箱子”

1956年的春天,一種改變世界的裝載和運輸方式,悄然出現了。

在美國最大的一個港口——新澤西紐瓦克港,58個鋁製卡車車廂,被起重機裝上了一艘叫做“理想X號”的老油船,它們將在5天后駛向另一個港口。在那裏,有58輛卡車正等着迎接它們。

主導這一切發生的,是一個25歲的小夥子——從卡車司機變身為集裝箱之父的麥克萊恩。

在集裝箱出現之前,航運貨物只能零散地擺放在運輸船隻的甲板上,這一堆,那一團,整隻船的空間利用率相當有限。每一個運輸環節,還需要大量的工人進行繁瑣的裝載、卸載。

集裝箱概念出現之後,標準化的體積設計,讓載重幾十噸的龐然大物,被塞進規整的“箱子”裏,這個“箱子”的尺寸乘以某個倍數剛好等於船隻的長度,也能夠剛好嵌在卡車背上、貨用列車上,得以在一系列配套的物流系統中自由流轉。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在集裝箱的世界中,尺寸就是語言。

目前國際上共有13種規格的集裝箱,其中長20英尺、寬8英尺、高8英尺的集裝箱,被稱為標準箱(TEU)。

1969年7月,第一艘純集裝箱貨船到訪中國香港,當時香港的集裝箱站場甚至還未竣工。1988年,中國海運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海運量最大的國家。

在“理想X號”首航後半個世紀,每年有相當於3億隻標準箱的集裝箱在跨越全世界的海洋航行,而其中26%是從中國出發的。

中遠海控(601919.SH),就是中國集裝箱運力規模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上市公司。

到了2006年,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為核心的中遠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綜合性航運企業,擁有、控制各類船舶715艘,合計4219萬載重噸,而中遠海控的前身中國遠洋,就是中遠集團旗下經營集裝箱業務的核心主體。

2015年,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上市公司中國遠洋改名為中遠海控,在全球運力排名第四。2017年,中遠海控又以484.56億港幣收購當時全球排名第7的東方海外國際,國際排名升至第三。

從業務構成來看,近十年中遠海控來自集裝箱航運業務的收入比重逐漸提高,2020年已超過96%,另有約4%的收入來源於碼頭業務。

依託不斷併購和建造新船隻,中遠海控的運力規模有明顯的提升,在全球範圍內的排名不斷向前移動,收入也從2015年的574.9億元增至2020年的1712.59億元,但其盈利能力一直為人所詬病,甚至戴上了“虧損王”的帽子。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6年,中遠海控分別虧損67億元、88億元、81億元和91億元,合計虧損328.14億元。對應年份中,其虧損金額在A股數千家上市公司中均排進了前三。

都成為國際海運巨頭了,為什麼會虧損這麼嚴重?

集裝箱運輸業有兩個明顯的問題,一是對市場反應速度慢半拍;二是運力過剩成為大趨勢。

集裝箱航運業務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的“晴雨表”。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運輸市場的需求就會明顯減少,但貨運公司很難迅速作出調整。

造一艘船的時間在1-2年,如此長的週期,會導致船隻訂單的調整難以準確跟上航運業務的變化。

十年前,行業內就不斷有“運力過剩”的聲音。

全球集裝箱運力排名第一的馬士基航運公司,在2012年就開始通過削減9%亞歐航線運力的方式,應對艙位過剩、運價過低的問題。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一直到2020年上半年,全球排名前12的航運公司中,11家都在通過削減運力,應對新冠疫情下貨運需求下降的情況。

據Alphaliner報道,唯一例外的是韓國航運公司HMM。其船隊規模雖然增長了42%,全球排名大幅上升,但也導致了韓國航運公司大量船隻失業。

就這樣,中遠海運在一個看似“落魄”的行業中,跌跌撞撞,經歷了幾次大虧,股價也基本在2-6元之間徘徊。

02、接二連三的意外

但疫情的突然來襲,開始改變全球集裝箱運輸業的供需關係,也將中遠海控推上了頂峯。

2020年6月以來,中遠海控股價不斷攀升,從5月末2.41元的最低點,一直到2021年7月25.69元的最高點,翻了接近10倍,是同一時段內A股可比上市公司中,股價漲幅最大的一家。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如果計算市值增長的絕對值,中遠海控的市值增長了3292億元,在同時段的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9,居於隆基股份和中國中免之後,在海康威視和長城汽車之前。

疫情是如何影響中遠海控的?

2020年初疫情爆發不久,基於需求比較悲觀的預測,各大集裝箱運輸公司開始將大量運力停航。4月中國海關出口數據環比開始抬頭,客户需求開始恢復,並陸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11月歐美出現秋冬的二次疫情,再次刺激了需求增長。

但供給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國內外疫情封鎖導致碼頭工人減少,碼頭節點和內陸節點的效率開始下降,等泊時間延長,且大批運送防疫物資的集裝箱被困在海外,空箱不能像往常一樣被調撥回來。

部分航運企業擔心集裝箱有去無回,於是放棄對一些積壓嚴重地區發貨,而繼續從事集裝箱運輸的企業,則要為集裝箱的異地滯留支付高額費用,這就導致集裝箱價格在2020年夏天大幅上漲,推高了集裝箱運價。

而中遠海控作為國內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企業,在國內疫情控制及時的背景下,得以率先復工復產,在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中,搶佔了先機。

除此之外,蘇伊士運河事件和鹽田港事件,也是助推中遠海控股價暴漲的兩個重要原因。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旗下一艘名為“長賜號”的巨型貨船在蘇伊士運河發生擱淺,側身攔在運河面上,堵了個結結實實,500多艘貨船陸續在 “長賜號”之後排起了長隊,該河段的運力瞬間癱瘓。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涉事的“長賜號”貨船,長達400米,寬59米,最大理論容量高達2.04萬TEU(標準箱),幾乎達到當前最大的貨船容量。而蘇伊士運河的河面寬度雖然在280到345米,但能夠用於通航的航道寬度平均只有130米。

在蘇伊士運河上,“長賜號”這種尺寸的貨船,只能一路直行,沒有轉向空間。但偏偏“長賜號”在行駛過程中遇上了瞬間增大的風力,被吹偏了船身。

另一起“鹽田港事件”,則是深圳鹽田碼頭在2021年5月21日發現一例確診新冠病例,隨後採取了包括減少裝卸作業、限制車輛進出在內的各種措施。但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時,集裝箱進出碼頭的數量也大大減少。

一個集裝箱出口前,在鹽田港的平均停留時間,從7天提高到了23天,過程中,139艘貨船滯留港口。

疫情和這兩個偶發事件,都對集裝箱行業的供給量產生衝擊,推高運價。而中遠海控在疫情控制最好的中國,業務量基本沒受影響。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反映的是國內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價格變化趨勢。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這一指數從2020年8月開始急速上揚,到2021年6月達到2653.32,較2020年6月末翻了兩倍有餘。

因此,量價齊升的中遠海控業績暴漲——不僅2020年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3.57%和46.76%,2021年半年報的業績預告顯示,其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將達到371億元,同比增幅為3162.35%。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虧損王搖身一變,成了賺錢王。

2010年至2019年,十年時間,中遠海控歸母淨利潤合計為-116.16億元,而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一年半時間,中遠海控的歸母淨利潤合計將達到470.2億元。

2021年一季報的A股淨利潤排名中,中遠海控排在第14位,比中石化差些,但比茅台還掙錢。

資本市場顯然也見識到了中遠海控的巨大潛力,連續拉昇。

03、中遠海控還能走多遠?

截至當前,中遠海控的股價已經在2021年7月7日的最高點出現後,呈現出一定幅度的回調。

其實冷靜下來思考,一系列偶然事件雖然讓中遠海控大賺一筆,但這能夠持續到何時?是否改變了中遠海控的基本面?當這些影響逐漸消失,中遠海控新的增長點又在哪裏?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集裝箱運輸行業的客户分為兩種,一種是長協客户(長期協議客户),在協議簽訂後的既定期限內(通常1-2年),都按照長協價格出貨;另一種就是普通的零散客户,按照當前即期價格出貨。通常情況下,長協價格低於即期價格,也會對即期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在運價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新簽訂的長協價格自然會有所增長。據瞭解,2021年3月,中遠海控已經與大部分客户簽訂了新的長協價格,同比翻倍不止。

這意味着接下來的1-2年內,即便偶然因素帶來的積極影響逐漸消失,運價回落至正常水平,但長協價格已經被鎖定,業績下滑會有一個趨緩的過程,不會過於激進。

只是,這部分影響最終還是會消失。在那之後,中遠海控新的增長點在哪裏?

前面説過,集裝箱運輸行業有兩個劣勢:一是運力過剩,二是對市場變化反應慢。這兩個問題是硬傷,註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集裝箱行業此前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是運力的提升。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遠海控的單箱收入變化有限,只有近兩年出現新高。2020年每個標準箱能夠帶來約6000美元收入,較2017年的低谷時期增長了59.68%。與此同時,中遠海控的運力從2011年的67萬TEU增至2020年的307萬TEU,增長了358.21%。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中海遠控的運力能大幅增長,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新訂購船隻容量不斷增大——從2011年的4250TEU,發展到2020年的2.3萬TEU。

集裝箱船只越大,單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會越來越低。研究顯示,與兩艘4000TEU的集裝箱相比,一艘8000TEU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可以降低10%-15%。燃料和人工費用是總成本減少的主要原因。

未來的集裝箱貨船還能更大嗎?

有研究預測,到2060年左右,最大的集裝箱載箱量將達到5萬TEU。但也有觀點表示,集裝箱大型化已經接近峯值。因為全球範圍內現有船廠的大多數船塢長度都不超過400米,無法建造2萬TEU以上的集裝箱。此外,蘇伊士運河擁堵事件也給全球集裝箱運輸企業敲響警鐘——過大的船隻可能帶來更大的事故發生概率。

正因此,未來中遠海控或許還會訂購更大的集裝箱船,但增幅很難像過去幾年那麼明顯,更多功夫或許需要用在提高運營效率這件事情上。

而引入區塊鏈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在2021年6月份的電話會中,中遠海控方面曾表示,區塊鏈技術在行業中的運用很快,可以使得原本紙質單證流轉需要的24-48小時流程,縮短至4個小時。

日賺2億!中遠海控是如何從A股虧損王逆襲的?

需求充足的情況下,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使每趟運程花費的時間得以減少,那麼現有運力就能夠完成更多的訂單。

但是,在運力過剩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能否帶來明顯的業績增長,需要打一個問號。

除了中遠海控,目前行業內排名第一的馬士基也在聚焦這一技術,是當前競爭的主戰場之一。

如果以更長遠的視角來看,貨船的尺寸瓶頸和運力過剩,其實依舊是這個行業未來五年到十年的大趨勢。

當近期推高股價的幾個偶然因素影響逐漸消失,中遠海控的業績回落,可能是必然的。

未來要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確實是一種思路,但要重現2020年以來的高增長神話,恐怕還遠遠不夠。

參考文獻:《集裝箱改變世界》,馬克·萊文森

(作者丨林夏淅,編輯丨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