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6/1解禁,一片還能壓在5元內?口罩國家隊老闆的掙扎告白-商周頭條|商周
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口罩6/1解禁,一片還能壓在5元內?口罩國家隊老闆的掙扎告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4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口罩6/1解禁,一片還能壓在5元內?口罩國家隊老闆的掙扎告白

口罩6/1解禁,一片還能壓在5元內?口罩國家隊老闆的掙扎告白
口罩大廠康匠4日召開「口罩微型一貫廠正式進軍國際」記者會,宣示將打造微型一貫廠輸出海外。 (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蔡茹涵、鄭郁萌
商周頭條 2020.06.01

6月1日,口罩解禁了!

自1月底疫情爆發,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口罩暫停出口、政府全面徵收以來,台灣口罩從日產400萬片,一躍為兩千萬片;供應鏈也由幾家大廠各做各的,轉型為連結緊密的「口罩國家隊」。隨著本土疫情漸趨緩和,指揮中心終於宣布,自6月1日起,除了政府每日定量徵收800萬片口罩,其餘產能開放自由販售。

換句話說,疫情期間形同「戰備物資」的口罩,從此回歸自由市場,內銷、外銷同步開放。

廣告

乍聽之下,這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廠商們終於可以賺錢了。解禁風聲傳出後,口罩廠的電話紛紛被打爆、藥局每天湧進十幾組客人詢問,就連經濟部長沈榮津,也公開轉述廠商的肯定:「現在開放的timing是恰到好處,對接單非常好。」

但,口罩財有這麼好賺嗎?答案是未必。不少口罩國家隊成員坦言,有生意接當然很好,但與此同時,一些隱憂已悄悄浮現。

煩惱1:自由市場價格怎麼訂?

「光這件事就開會開不完了!大家都一樣,從早到晚都在算,算到天昏地暗⋯⋯。」 一位口罩廠老闆苦笑著告訴商周。

訂價困難的根本原因,在於民眾一定會拿來與口罩實名制的5元售價相比,但其實,兩者從生產運送到銷售,流程完全不同。

廣告

以實名制口罩來說,一片收購價2.5元,最終售價5元。這中間的2.5元,就囊括了人力(進駐口罩廠的國防替代役)、物流、配送、通路(例如到4大超商或全聯領取)等所有費用。「你覺得這個數字有可能嗎?這是防疫非常時期,各行各業鼎力相助,還有政府介入協調的結果,未來哪有可能!」另一位口罩廠高層直言。

換句話說,口罩國家隊們近日閉門苦算的「自由市場價格」,必須包括種種變數:原料漲幅、配送成本、通路的上架費、經銷商/中盤/大盤/小盤的利潤.....想要比照之前售價,壓在5元以內,是難上加難。

目前,華新醫材已率先喊出「不排除上漲到一片12元」。中衛仍在緊鑼密鼓會議中,但也透露,無論是彩色口罩或素面醫療口罩,肯定都會漲價。

不過,也有大廠堅持價格不變。康那香董事長戴榮吉就向商周表示:「我不會漲價,既然大家都要用,賺國內財不是一個好事!」他透露,口罩過去僅占康那香總體營收約1%,這次疫情雖讓占比上升,但他的想法還是「國內做功德,國外再賺錢」,台灣內銷用的醫療口罩,就比照實名制一個5元,做外銷的、特殊材質或3D立體的造型口罩,再爭取較好的價格。

煩惱2:原料會缺嗎?還會續漲?

口罩大廠遲遲無法訂價的主因,就是原料。中衛透露,比起疫情之前,4月份的口罩原料成本漲幅已達118%,5月漲幅更將高達150%。

既然口罩都已開放自由銷售,那口罩的上游原料是否也同步開放?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回應:「政府徵收的800萬片口罩(指實名制部分),我們會跟原料業者協調預留,大概抓1.4倍的量。其他就尊重業者選擇,看要內銷或外銷。」

這句話的意思是:政府只負責協調徵收用的原料。其餘部分,完全回歸市場自由機制,口罩廠得各憑本事議價,看誰談的價格好,誰就有機會讓口罩上市「不用漲價太多」。

這件事背後還有幾個變數:一來,海外原料上漲的幅度,只會比台灣更高。無論是熔噴不織布、耳掛帶或鼻樑壓條,情況都差不多。

二來,就人性面,當國外的價格比台灣高出數倍,身為原料商,你會選擇大量外銷賺錢,還是繼續用較低價格,賣給台灣口罩廠?之前疫情催化出的「愛台灣」氣氛,讓不少原料商毅然選擇後者,但當疫情漸趨和緩,這還能持續多久?

三來,同為口罩國家隊,每間工廠對原料的需求與談判力也大不相同。例如康那香原本就由不織布起家、康匠是一貫化廠,從原料到成品一條龍,兩者原料多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例如專做口罩成品的中衛、做乳膠手套起家的華新等,都得各憑本事找原料,訂價自然更加謹慎。

煩惱3:到底該先出貨給誰?

儘管口罩宣布解禁,但其實到6月底之前,所有口罩國家隊成員仍有40%至45%不等的日產能必須被徵收。再加上疫情爆發至今一路等待的訂單,大廠們的接單,都已排到10月底之後,有些甚至滿到明年初。

當海內外新舊客戶都在引頸期盼,如何決定出貨順序?多數大廠都指出,會先以滿足老客人的需求為主,新客人就要看性質,「我們會選擇可以長期合作的客戶!」戴榮吉說,有些訂單的性質是量大、急需,動輒三千多萬片,但可能就那麼一次。由於口罩業的興衰向來隨著疫情與疾病波動,訂單從一暴增到一百,再從一百掉回一都是常態,因此會盡量選擇需求穩定的客戶,以降低風險。

疫情改變產業樣貌,助攻台灣口罩走向海外

有意思的是,當多數大廠正苦惱於上述問題,也有人突發奇想,找出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一貫化大廠康匠拋出「微型口罩一貫廠」計畫,更進一步透露,目前已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南非等超過十個買家來洽談!

微型口罩一貫廠的概念,近似於「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也就是不只輸出口罩,直接幫你輸出整廠know how。 康匠總經理陳勇志的目標,是讓買家僅需在自己國內投資一個微型廠,供應PP、PE等原料,他就能導入相關人員與技術,幫你從布料、組裝做到成品,就地生產口罩,不假外求。

目前,組成這個一貫廠的團隊,包括台灣康匠、兆羿科技、松勝創新、昌育國際,設備則由權和機械等國內廠商協力。 每個廠的規模以20條口罩產線為配置基準,若24小時持續生產,日產量可達200萬片。

中衛也透露,疫情促使台灣能見度變高,也讓他們原訂打入海外市場的進度再加快。預計今年暑假,就能在日本的生活用品通路看見中衛口罩,10月份也會再擴增3條新產線。

短短幾個月,這隻疫情黑天鵝改變了台灣口罩產業的樣貌,如今又要推動著口罩廠走向海外,但如何在國內需求、外銷成長與公司獲利之間找到平衡,考驗著他們的智慧,也象徵自「口罩之亂」、「口罩實名制」迄今的第3波口罩賽局,即將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林思妍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國家隊 口罩解禁 康那香 中衛 康匠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