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
![]() | |
![]() 拉脫維亞 |
![]() 中華民國 |
---|---|
外交代表機構 | |
無 | 駐拉脫維亞臺北代表團 |
外交代表 | |
無 | 代表 黃鈞耀[註 1][2][3] |
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拉脫維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36-1940年有公使級的外交關係,但因蘇聯併吞拉脫維亞而中止。自1991年獨立以來,於1992-1994年,兩國建立總領事關係,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唯二建立官方關係的歐洲新獨立國家(另一為馬其頓共和國),以及唯一的前蘇聯國家。與拉脫維亞終止關係後,原中華民國總領事館改組為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3]
政治[编辑]
外交[编辑]
1936年6月25日,拉脫維亞與中華民國建立公使級的外交關係。
1940年8月5日,因蘇聯吞併拉脫維亞而中止外交關係。
1991年8月21日,拉脫維亞自蘇聯獨立。11月,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尤肯斯與中華民國簽署《互設貿易代表團協定》。[4]
1992年1月29日,兩國發表《共同聲明》,建立官方的總領事關係,但並未建交。於首都設立中華民國駐里加總領事館。[4][5]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關閉並撤離所有駐地人員,但沒有與拉脫維亞斷交。10月,拉脫維亞總理戈德馬尼斯致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郝柏村慶賀國慶。[6]
1993年6月,拉脫維亞國會選舉後,總理戈德馬尼斯辭職,兩國關係呈現不穩。[4]
1994年7月,拉脫維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關係正常化聯合公報》。28日,停止對中華民國的官方承認,結束總領事關係,中華民國駐里加總領事館關閉,後改組為臺北代表團。[4][5]
2021年4月2日,臺灣太魯閣號列車發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拉脫維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帕布里克斯、外交部長林克維奇斯均表示哀悼。[7][8]
關於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编辑]
1994、1995、1997、1998年,拉脫維亞在聯合國大會的總辯論中,間接正面呼應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的議題。[9][10][11][12]
200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執行委員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提出「要求世界衛生組織與尚未獲納入國際衛生條例2005之國家、地區及領土就國際衛生條例2005之執行建立直接溝通與聯繫」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另提出修正案,並以25國贊成、3國反對、5國棄權(包括拉脫維亞)、1國缺席通過,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所提議案則不交付表決。[13]
2019年4月,6名拉脫維亞國會議員致函WHO總幹事谭德塞,呼籲邀請台灣出席世界卫生大会(WHA)。[14]
2020年2月,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拉脫維亞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與9名資深議員致函WHO總幹事谭德塞,促請更正WHO疫情報告中對台灣的不當稱呼。[15]
人員互訪(1991年至今)[编辑]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周美青[註 2]、前副總統呂秀蓮[17]、外交部政務次長程建人[4]、科技部政務次長林一平[18]、蔡明祺[19]、經濟部政務次長卓士昭[20]、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陳瑞隆[21]、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鎮台[21]、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黃大洲[22]、台北市長柯文哲[23]、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24]、台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24]。
拉脫維亞:前總統斐柏嘉[25]、總理戈德馬尼斯[4]、前總理貝爾辛[26]、外交部長尤肯斯[27]、經濟部長克拉茲[4]、文化部長佩特頌[22]、環境部長維尤尼斯[28]、教育暨科學部長葛萊斯康斯(Karlis Graiskalns)[22]、青年署長史波瑘(Daina Sproģe)[29]、新聞文化總署長卡寧斯[30]、國會副議長亞美里克斯[4]、波雅希[22]、阿格里斯[31]、國會歐洲委員會主席卡斯坦斯、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穆辛斯(Linards Mucins)[24]、最高法院院長恩津斯[32]、科學院院長史帕瑞特斯[33]、拉脫維亞大學校長歐金[34]。
代表機構[编辑]
1995年11月,原總領事館改名為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Latvia)。[35]1996年1月19日,正式運作。[36]並兼轄立陶宛、愛沙尼亞。[5]
事件[编辑]
2017年3月,駐拉脫維亞臺北代表團與里加市政府舉辦「臺灣電影節」。[29]
簽證[编辑]
歐洲申根區給予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根區免簽證入境,停留日數與申根區合併計算,每6個月期間內總計可停留90天。[37][38][39]
拉脫維亞公民持有歐盟護照者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40]
相關警示[编辑]
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拉脫維亞歸類為紅色警示:不宜前往,宜儘速離境(2020年3月17日發布);[41]衛生福利部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已將各國家與地區歸類為第三級警告: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2020年3月21日發布)。[42]
經濟[编辑]
貿易[编辑]
2008年10月,於台北召開「第1屆臺拉經濟合作會議」。第2-4屆會議在里加舉行。[43]
2019年,拉脫維亞是中華民國第86大貿易夥伴、第106大進口夥伴、第71大出口夥伴。出口至拉脫維亞的金額為9,974萬5,912美元,年減12.174%。自拉脫維亞進口的金額為1,194萬1,145美元,年減6.010%。貿易呈現出超(盈餘)8,780萬4,767美元,年減12.951%;2018年,拉脫維亞是中華民國第84大貿易夥伴、第107大進口夥伴、第71大出口夥伴。[44]
交流[编辑]
學術[编辑]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91年7月設立「獨立國協及東歐地區國家來台留學獎學金」,其中包括拉脫維亞。[31]該獎學金後來改為中華民國外交部的「臺灣獎學金」、教育部的「華語文獎學金」,提供拉脫維亞學生申請赴台攻讀學位及學習華語文;另有外交部提供的「臺灣獎助金」,提供拉脫維亞學者赴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與拉脫維亞大學及里加工業大學簽有交換學生計畫。[19]
台北市政府自2004年起,每年提供獎學金1名給予姊妹市里加的學生赴台學習中文,「台北-里加青年大使」活動亦由兩市政府各推派1名青年大使進行互訪。[31]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等機構每年均提供拉脫維亞政府部門及民間機構人士赴台參加各項專技研習班。[31]
會展[编辑]
2015年8-10月,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與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合作,在拉圖舉辦《文明之印記》中國古籍及臺灣古地圖特展。[33]
2015年9月17日,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東亞研究圖書室的「臺灣漢學資源中心」開幕。[33]
援助[编辑]
2020年4月14日,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外交部宣布第2波國際援助行動,其中捐贈130萬片口罩給拉脫維亞在內的8個欧洲联盟成员国。[45]
協定[编辑]
日期 | 簽署 | 備註 |
---|---|---|
1991年11月 | 《中拉互設貿易代表團協定》 | [4] |
1992年9月 | 《中拉相互投資促進暨保護協定》 | [4] |
1992年9月17日 |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與拉脫維亞交通部觀光處關於國際觀光合作意願書》 | |
1993年4月27日 | 《中華民國政府與拉脫維亞共和國政府間空中運輸協定》 | |
1997年3月21日 |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拉脫維亞共和國國家科學院間科學合作協議》 | |
2000年8月 |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拉脫維亞奧林匹克委員會體育交流協定》 | [22] |
2000年9月 | 《台拉立三邊科技合作基金》 | [註 3] |
2017年9月13日 | 《臺拉關於涉及洗錢、相關前置犯罪及資助恐怖主義金融情資交換合作瞭解備忘錄》 | [註 4] |
交通[编辑]
航空[编辑]
客運[编辑]
兩國無直航班機,可經由(不計航點遠近,截至2019年12月10日[註 5]):
駕車[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2年8月31日 [2016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30日).
- ^ 芝加哥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芝加哥中華會館歡送駐芝加哥辦事處處長黃鈞耀榮升駐拉脫維亞代表.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21年1月19日.
- ^ 3.0 3.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0).
- ^ 5.0 5.1 5.2 駐館與駐在國關係. 駐拉脫維亞代表處. 2013-02-06 [201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欣逢中華民國八十一年雙十國慶.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2年10月8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全球政要及友人持續對我國台鐵列車事故表達關懷及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年4月4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發生出軌重大意外事故,多國政要、官員及駐台使節向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哀悼與慰問.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年4月2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聯合國大會第四十九屆常會總辯論自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十二日召開.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年10月14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3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聯合國大會第五十屆常會總辯論自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十一日召開期間.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5年10月13日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3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份新聞稿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7年10月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17).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聯合國大會第五十三屆常會總辯論自本(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至十月二日舉行.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年10月3日 [2019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4日).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巴拉圭等友邦在WHO第122屆執委會議為我執言.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年1月24日 [2019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2日).
- ^ 侯姿瑩. 挺台參與WHA 波海3國國會議員致函世衛. 中央社. 2019年5月1日 [2019年5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日).
- ^ 崔慈悌. WHO將台灣置於中國大陸疫區 友台國家關切要求更正. 中時電子報. 2020年2月9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0日).
- ^ 姚介修. 總統夫人周美青 率台北愛樂出國巡演. 自由時報. 2014年7月14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 ^ 陳正翰. Day 7 5/14/2016 Riga -- 愛沙尼亞首都Tallinn. 痞客邦. 2016年5月20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0日).
- ^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1).
- ^ 19.0 19.1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29).
- ^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02).
- ^ 21.0 21.1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拜會拉脫維亞國會友臺小組 柯文哲:城市外交可以提供第一線外交人員最即時迅速的支援. 臺北市政府. 2020年1月17日.
- ^ 24.0 24.1 24.2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拉脫維亞前總統斐柏嘉伉儷訪華.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0年4月6日 [2019年3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9日).
- ^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拉脫維亞共和國外交部長尤肯斯一行三人訂於本(十二)月十五日抵華訪問五天.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12月14日 [2019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 ^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3).
- ^ 29.0 29.1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02).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第二屆新歐洲商品及旅遊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0年8月23日 [2020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10日).
- ^ 31.0 31.1 31.2 31.3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 ^ 33.0 33.1 33.2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30).
- ^ 34.0 34.1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 ^ 《中華民國10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2-13).
- ^ 37.0 37.1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歐盟免申根簽證常見問答集.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15-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呂伊萱. 口罩援助「新南向」名單公布:印菲越澳緬星馬及印度8國. 自由時報. 2020年4月14日 [2020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8日).
-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外部連結[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