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14奈米追上台積電?這數據洩真相 - 產業 - 工商時報
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中芯14奈米追上台積電?這數據洩真相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傳出14奈米製程良率升95%,追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傳出14奈米製程良率升95%,追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傳出14奈米製程良率升95%,追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產能滿載排至2022年,加上先前與中芯國際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商傳出獲得美方許可,甚至與荷商艾司摩爾(ASML)簽下12億美元的DUV機台採購訂單,讓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有機會復活。這些消息是否為真有待觀察,但就從目前中芯國際公布的財報來看,14奈米製程能否成為主力產品,恐怕不只是產能提高就能應付。

中芯國際11日受到美中半導體協會宣布成立「中美半導體產業技術和貿易限制工作組」,有望為雙方半導體產業建立即時溝通管道,讓中芯國際獲得生產設備與相關材料更有希望,H股股價當日大漲超過10%、報在26.7港元,A股股價則是上漲5.51%、報在57.79元人民幣。

先是有陸媒引述亞系外資報告提到,中芯國際的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括應材、科林等廠商都在中芯國際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後,就申請出貨許可。面對市場傳聞美方禁令鬆綁,中芯國際則是回應,將攜手全球產業鏈夥伴,保證該公司生產連續性及擴產規劃不受影響。中芯國際表示,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該公司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經營,有信心保證公司短期內生產經營不受重大不利影響。

至於《路透》後來報導提到,證實美方的出貨許可仍未放行,雖然有許多廠商申請出貨許可,但美方疑似放緩審核速度,只有一些小型美企有辦法出貨給中芯國際。至於跟ASML有關的消息,中芯國際公告,在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2日期間,與ASML簽訂批量採購協議,購買約12億美元半導體生產設備。由於與ASML的採購協議已經到期,該公司在今年2月1日重新簽訂契約,將原定於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ASML後來也強調,這批訂單為EUV機台,而非市場期待、生產先進製程必須的EUV機台。

由於使用DUV機台量產晶片,曾經由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松指出,有機會採用浸潤式蝕刻技術生產逼近7奈米精度的製程。這還是讓中芯國際先進製程復活獲得機會。

至於近期再度傳出中芯國際14奈米製程良率逼近台積電,但其實中芯國際早在2018年就宣布,突破14奈米FinFET製程,良率從3%拉高至95%,這與這次市場傳聞的達到95%相符。

中芯國際能達到先進製程,與梁孟松入主相當有關。前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梁孟松2009年離開台積電,隨後前往三星擔任研發副總經理,推動三星28奈米至14奈米製程快速發展,甚至在台積電推出16奈米之際,三星已經推出14奈米。

這也導致台積電對其提告,最終梁孟松被判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不能以任職或以其他方式,繼續為三星提供任何服務。梁孟松在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同時從三星帶走多位台籍、韓籍工程師前往中芯國際,短短300天獲得重大進展,在2019年打造出大陸首顆FinFET製程晶片,業績表現逐漸起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MIT Technology Review)》就曾評論,中芯國際的技術能大幅提升,梁孟松是最大功臣。

中芯國際2019年第4季開始量產14奈米製程,2020年上半年取代台積電16奈米製程,成功取得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710A處理器訂單,但因美方加強華為禁令,最終中芯國際失去14奈米製程客戶。

梁孟松也曾在投資人會議提到,中芯國際在開始量產至今,14奈米製程已經維持業界水準,但在美國也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後,10奈米以下製程研發受阻,造成中芯國際發展先進製程非常大的障礙。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也提到,2020年底該公司的14奈米製程已經達到月產能 1.5 萬片目標,但離規模經濟還很遠,想要進一步擴產,則需要美方通過出貨許可證申請。

中芯國際2月公布2020年第四季財報,合併營收達9.81億美元、年增16.9%,淨利2.57億美元、年增189.7%,但主要受惠於人民幣大幅升值,以及認列法投資收益1.32億美元,等同貢獻大半淨利,但財報並未詳列來自何處。從營業利益來看,則是1,725萬美元,年減14.4%,顯見美國禁令還是對中芯國際獲利帶來影響。

中芯國際表示,受實體清單影響,該公司在採購美國相關產品與技術受限,對該公司全球營運帶來不確定性,基於此對全年收入預測成長目標為中到高個位數成長,上半年收入目標約21億美元,全年毛利率目標為10~20%。從營收貢獻來看,2020年Q4的14/28奈米為5%,比上季少9.6個百分點,40/45奈米也較上季減少2.4個百分點,至於55/65 奈米則是增加8.2個百分點、來到34%,為中芯國際主要營收貢獻產品,90 奈米以上製程貢獻也有所增加。

從以上數據來看,若中芯國際14奈米製程的營收貢獻應該單獨分列作為宣傳,加上目前市場對28奈米為主的8吋晶圓產能極缺,從在北京興建的28奈米製程晶圓廠,以及上海的12吋晶圓SN1 和 SN2廠房投資計畫來看,這份由中芯南方執行,滿足該公司14 奈米以下製程項目,目標是月產能3.5 萬片,總計投入資金120.4 億美元,較有可能成為中芯國際14奈米製程為主的生產地,但要如市場傳聞一般滿足追上台積電良率與產能,還有一大段距離。

(中時新聞網 呂承哲 )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