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參眾兩院結束13個月的辯論、通過2800億美元的《CHIPS與科學法案》幾週前,中國主要的由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剛剛實現了一個重大技術突破,讓世界吃了一驚。
專家仍在評估中國是如何在半導體生產上實現這一顯然十分驚人的躍進的,該國一直在試圖生產出具備極其微小的電路——約為人類毛髮直徑的10000分之一——的半導體,可以與向中國和西方供貨的台灣出品相媲美。拜登政府採取了許多特殊措施確保中國無法獲取生產此類晶片所需的特種設備,因為晶片生產中的進步如今已經作為一種衡量國力的方式,受到密切的審視——和上一次冷戰中核試驗或精確制導導彈的待遇差不多。
沒人知道中國是否能將這一突破應用於大規模生產上,可能仍需要數年時間。但有一個教訓是顯然的:國會在辯論、修訂和爭吵,決定要不要支持美國晶片製造商以及在更大範圍內的其他技術研究——從先進的電池到機器人到量子計算——與此同時中國正快速向前,他們賭的是華盛頓得再用上幾年才能把事情辦成。
拜登總統展示一塊半導體。他承諾會簽署CHIPS法案。
拜登總統展示一塊半導體。他承諾會簽署CHIPS法案。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我們的國會是用政治速度工作,」前谷歌首席執行官、現任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說,他在去年曾警告說,在一個脆弱供應鏈的世界裡,如果在先進半導體生產等「基礎」技術上大幅落後,會面臨巨大的危險。「中國政府是用商業速度工作。」
在中國,彌補差距、生產出最先進的晶片的努力屬於「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一部分。該行動始於2015年。國會很少有人會承認這一點,但等到拜登總統如他承諾的那樣在週四簽署法案後,美國將開始出資支持的技術,很大程度上複製了中國的清單。
廣告
這是經典的產業政策,然而兩黨領導人都不願意提及這個詞。它代表著一種政府控制的規劃,有違多數共和黨人的立場,並且將向美國數一數二的一些大公司直接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這是會讓一些民主黨人氣得發抖的。
然而離2025已經沒多久了,這意味著等錢開始流動時,中國和其它競爭對手已經在著手下一組目標。與此同時,美國半導體產業凋敝已久,最先進的晶片全都不是在美國生產的,儘管其基礎技術是在這裡誕生,也是「矽谷」這個名字的由來。
5月,在中國遂寧一家半導體製造廠中檢查產品的工人。
5月,在中國遂寧一家半導體製造廠中檢查產品的工人。 Zhong Min/FeatureChina, via Associated Press
這些都不等於美國的競爭力已經完了。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儼然是技術領域的十尺巨人,但此後錯失了移動計算、Windows操作系統甚至晶片生產的幾個重大突破,同理,中國也發現光是有錢並不能保證得到技術優勢。但錢是有幫助的。
國會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得出同樣的結論。儘管如此,中國已成為幾個兩黨可以走在一起的少數幾個問題之一——週四,該法案在眾議院以243票同意、187票反對、一票棄權獲得通過。24名共和黨人投了贊成票,這值得注意,因為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紐約州參議員查克·舒默和西維吉尼亞州參議員喬·曼欽三世出人意料地於週三宣布了一項有關氣候、能源和稅收的交易後,共和黨領導人敦促其成員反對該法案。
中國立即譴責該法案是美國人試圖擺脫對外國技術依賴的孤立主義舉動——中國自己也在試圖複製這種被稱為「脫鉤」的戰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北京告訴記者,「任何限制打壓都阻擋不了」中國的進步,這明顯指的是美國和歐洲試圖阻止中國獲得加速其技術獨立的技術。
廣告
但最大的問題是,國會未能及時認識到美國的競爭缺陷。這一點是否意味著其努力的註定失敗。儘管拜登和議員們將冰箱、恆溫器和汽車等各種產品中的晶片描述為21世紀的「石油」,以求為該法案贏得支持,但這句話在30年前就已經過時了。
在1980年代末,矽谷先驅之一、英特爾公司的早期領導人安德魯·格魯夫警告,美國有可能成為日本的「技術殖民地」。
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生產大約90%的最先進半導體,同時出售給中國和美國。
儘管台積電和三星出於政治壓力都已經在美國新建生產設施,以解決美國對供應鏈的擔憂,但最終結果將是,它們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不到10%。
「我們對台灣先進晶片的依賴是脆弱的,也是不安全的,」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上週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指出。隨著對更複雜晶片的需求不斷增長——每一代新汽車都需要越來越多的半導體——「我們的國內供應不足」。
她指出,該法案中520億美元的聯邦補貼將得到私人資金的鞏固,轉化為「數千億」的投資。她本質上是在使用聯邦政府長期以來為激勵國防承包商的政策辯護的論點。政界人士知道,把有風險的新間諜衛星技術或隱形無人機描述為關鍵的國防開支而不是工業政策,會更容易說服國會議員。
廣告
但現在,邏輯完全顛倒了。國防承包商需要的是最先進的商業晶片——不僅用於F-35戰鬥機,還用於有朝一日可能改變戰場性質的人工智慧系統。過去軍事技術和商業技術之間的區別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正因如此,為了讓該法案獲得通過,政府甚至讓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三世加入施壓行動,他聲稱自己不能依賴外國供應商提供未來的武器。
該法案的起草者聲稱,雖然重整行業的行動已經遲人一步,但立刻開始總好於眼睜睜看美國的領先地位被蠶食。印第安納州參議員托德·楊說,雖然中國近來的進步值得「警醒」,但他認為,「如果把我們的大量資源調動起來,無人能在創新能力上超越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的另一優勢在於「我們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關係」,楊說。「中國沒有朋友;他們只有附屬國。」
創新一直是美國的強項;微處理器就是於此誕生。但一個個案例證明,美國的弱點在於製造。中國並不是唯一的競爭者。為了從國會牟利,英特爾和其他企業指出,德國等盟友正試圖勸誘它們在其國內建造「加工廠」,也就是密閉、無塵的晶片製造中心。
但最終推動表決通過的還是中國。
TechInsights的研究人員對中芯國際製造的晶片做出的評估是業內對中國新型晶片的首批評估之一。
廣告
在對這款中國製造的晶片進行逆向分析後,他們得出結論稱,該晶片使用的電路僅有7納米寬。就在2020年,中國製造商還難以將這一數值降到40納米以下。
專家表示,這種用於挖掘加密貨幣的晶片可能是以台積電晶片為模版,或是直接竊取了台積電的技術。目前,台積電仍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其在台北附近的龐大工廠可能是這一島嶼抵禦入侵的最大保障。中國不能冒上將其毀滅的風險。而美國也不能承擔其被摧毀的代價。
但這種微妙的平衡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此,中國有商業上也有地緣政治上的動機,要製造出速度最快的晶片,而美國則有競爭上的動機,去阻止中國獲得技術達成這一目的。這就是21世紀的終極軍備競賽。
舒默週三表示,此前的「冷戰」——也就是上一代人與蘇聯的冷戰中,「政府可以袖手旁觀,」以盼私營部門進行投資。但這一次,「我們不能坐視不理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