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穿梭時光!那些年陪伴我們一起走過的台北車站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老照片穿梭時光!那些年陪伴我們一起走過的台北車站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懷念舊時光嗎?台北市立圖書館自96年起即持續舉辦「台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讓民眾一同回味台北城的過往與昔日繁華景象。為將獲選作品重新呈現,北市圖將以老照片說故事,介紹照片中的人文與歷史,更多內容可到北市圖數位典藏系統瀏覽,目前已收藏3,000餘件作品與讀者共同回憶老台北。先從大家熟知的「台北車站」說起。

▲現代台北車站地下化的情景(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第三代台北車站於1941年興建落成(楊克治提供)(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1891年,第一代歐洲式棚式的台北車站,其實位於大稻埕市街南側,因應新竹與基隆的鐵路相繼通車而啟用;之後為了配合淡水線通車及新竹至基隆鐵路改線、市區改正計畫以及考量日人需求,因此於1901年便將車站位置向東移至台北府城北側城牆附近,車站正門開在「表町通」(今館前路),並與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遙遙對望,車站也漸漸改變成文藝復興風格。

但是之後由於原有的前站空間已不敷使用,因此自1939年起將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方塊型水泥建築,並於1941年落成使用,時稱台北驛;然而1980年代以後隨著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的啟動工程,第三代車站也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於是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以後,啟用第四代的台北地下化鐵路車站,設計仿中式傳統,形狀如披薩屋,因此成為台北新的熱門地標,廣為人知。

台北地下化鐵路車站裡不僅提供交通服務,其周邊店家也五花八門,許多旅客趁搭車前的空檔來逛街採買,與舊時的台北車站於下午的陽光斜射進月台時,滿滿都是人群,臉上似掛滿著離別與期待重逢的哀愁或喜悅神情呈現強烈對比。

有別以往中央大廳的人山人海候車情景,現在群眾聚集於大廳進行社交活動、舞蹈練習表演與書攤的擺放觀賞,都是充滿人情味的台灣情。

▲台北西站等車人潮(杜信彥提供)(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少婦攜子在台北車站等車時,微光稍進入火車旁的光景(姜子龍提供)(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當年環繞台北車站附近時,公車大都以台北火車站為中繼站,所以有民眾回憶著和同學或朋友約見面都以火車站前噴水池為集合點,在等人的途中也能觀賞到各式各樣顏色的計程車,其中以紅色喜氣的顏色居多,但是現在由於因應北市府西區門戶計畫,長期營運的台北西站公車轉運站也熄燈,民眾回憶兒時趣味說:「當時只要下捷運站便能趕緊搭公車轉乘其他地方,現在設於車站北邊,需要花更多時間步行,更加容易於地下化車站迷路,三不五時都要詢問車站人員」。

隨著現代都市迅速發展及地下化鐵路建設完善,人們間的聯絡情誼逐漸轉淡,車站內人來人往的景象日趨頻繁,過去大排長龍的排隊人潮已相繼消失。自1981年建設起,歷經四次重大拆遷後,至今已逾百年歷史,並且發展為三鐵共構,成為全台規模與運輸量最大的鐵路車站,過去人群熙攘的榮景與古典車站的意境,已為台北市民或曾經的過客留下深刻印象。儘管鐵路地下化的趨勢勢在必行,使人民生活便利,卻不曾帶走每個人心中對舊時台北車站風貌的這份情誼。

 

▲第三代台北車站前的噴水池(高傳棋提供)(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昔日台北車站交通頻繁的狀況(楊克治提供)(圖/翻攝自北市府官網)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