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最嚴重的時候,隨著全球供應鏈的崩潰,將集裝箱運往中國的成本飆升了近20倍,而馬可·比利亞雷亞爾發現了一個機會。
2021年,比利亞雷亞爾辭去了卡特彼勒的墨西哥總經理一職,開始與那些考慮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的公司建立聯繫。他找到的一個客戶是中國全地形車生產商環松,該公司聘請比利亞雷亞爾在墨西哥北部的工業中心薩爾蒂約建一個 價值1.52億美元的製造業基地。
比利亞雷亞爾說,外國公司,尤其是那些尋求在北美銷售的公司,將墨西哥視為中國之外的另一個可行選擇,原因有幾個,其中一個是美中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
「目前的情況對墨西哥有利,」他說。
廣告
週三公布的新數據顯示,墨西哥已在2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在官方統計中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這個重大轉變凸顯了中美日益緊張的關係正在如何改變貿易流動。
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的對華貿易逆差大幅收窄,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為427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0%。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轉向墨西哥、歐洲、韓國、印度、加拿大和越南,購買汽車零部件、鞋子、玩具和原材料。
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經濟分析局
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經濟分析局 By The New York Times
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額為4756億美元,與2022年大致持平。
美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總出口額減去總進口額)縮小了18.7%。儘管美元走強,全球經濟疲軟,美國2023年對世界的總出口額卻較上年略有增長。
隨著美國人購買的原油和化學品減少,手機、衣服、露營裝備、玩具和傢具等消費品也在減少,美國的進口額逐年下降。
美國最近的進口額以及對華貿易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的異常情況。疫情期間,困在家裡的美國消費者購買了大量中國製造的筆記型電腦、玩具、新冠病毒檢測盒、運動休閑服裝、傢具,以及家庭健身器材。
儘管2022年人們對新冠病毒的擔憂逐漸消失,但隨著造成美國港口壅堵的物流瓶頸終於恢復暢通,企業補充了倉庫存貨,美國仍繼續進口了大量中國產品。
廣告
「由於世界在2021年無法得到足夠多的中國商品,它在2022年大肆購買中國貨,」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經濟學家和高級研究員布拉德·塞策說。「那之後,一切已恢復正常。」
但貿易數據不僅表現了過去幾年的異常大起大落,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多年來的緊張局勢已顯著削弱了美中貿易關係。
2023年,美國從中國的季度進口額與十年前的水平大致相同,儘管美國經濟十年來一直在增長,而且美國從世界其他地方的進口不斷增加。
「我們正在脫鉤,這對貿易流動有重大影響,」穆迪分析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在談到美國和中國時說。
經濟學家說,美中貿易的相對下降與加徵關稅有明顯的關係,關稅是川普政府加徵的,之後的拜登政府維持了關稅。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院長卡羅琳·弗羅因德的研究顯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螺絲刀和煙霧探測器等高關稅產品減少,與此同時,吹風機和微波爐等未加徵關稅產品的進口額繼續增長。
廣告
世界貿易組織的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說,美中貿易雖然沒有崩潰,但增長速度比兩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長速度要慢30%左右。
他說,近期歷史上有過兩次中美貿易顯著放緩的情況。第一次是2018年兩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第二次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美國及其盟友嚴厲制裁俄羅斯,全球貿易關係進一步重新洗牌。
中國江蘇省的南京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高關稅產品貿易額已下降。
中國江蘇省的南京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高關稅產品貿易額已下降。 Alex Plavevski/EPA, via Shutterstock
「曾有過一段地緣政治對貿易沒有多大影響的時間,但隨著世界上不確定性的增加,我們的確看到貿易變得對這些問題更敏感,」在世貿組織研究經濟的學者斯特拉·魯賓諾娃說。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對華貿易的減少也許並不像雙邊貿易數據顯示的那麼嚴重。這是因為,與中國汽車生產商環松一樣,一些跨國公司已將部分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到了其他國家,但它們繼續從中國採購一些原材料和零部件。
還有些情況是,公司可能只是將實際上在中國製造的商品通過其他國家運往美國,以避免關稅。
美國的貿易統計數據並沒有將這類進口產品歸為來自中國,儘管其價值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國創造的。
廣告
弗羅因德最近寫過一篇有關這個問題的論文,她說,美中貿易關係「肯定是在減弱,但不像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的那麼嚴重」。
儘管如此,地緣政治風險正在明顯地推動企業轉向其他市場,尤其是那些製造成本低、與美國貿易關係穩定的市場,例如墨西哥。
法國電氣設備巨頭施耐德電氣的墨西哥和中美洲總裁赫蘇斯·卡莫納表示,拜登政府2022年通過的氣候法、俄烏戰爭引發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是推動企業轉向墨西哥的因素。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似乎站在俄羅斯一邊,「引起了各種各樣的警覺,」卡莫納說。「人們意識到,我們不能如此依賴中國,這種依賴是我們在過去40年裡形成的,我們讓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
施耐德在墨西哥已經有了龐大的業務規模,它在那裡有九家工廠和近1.2萬名員工,並於2021年決定在墨西哥進一步發展。在建設了新生產基地、擴建了現有工廠後,施耐德目前在墨西哥有大約1.6萬名員工,並計劃很快將員工人數增加到約2萬名。
施耐德把在墨西哥生產的產品中的約75%至80%銷往美國,其中包括用於配電和電力調節的斷路器和面板等一系列產品。
廣告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儘管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2023年下降了9%,但流向墨西哥的此類投資去年激增了21%
另一個受美中貿易變化趨勢影響的經濟體是韓國。韓國與墨西哥一樣,享有美國的低關稅待遇,因為韓國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去年12月,美國從韓國的進口額創下了歷史新高。
韓國企業尤其從拜登的新氣候法中受益。美國政府為鼓勵購買電動汽車向消費者提供稅收抵免,但對從中國採購這些汽車的零部件設置了一定的限制。
作為電動汽車電池和零部件的主要製造商,韓國企業抓住這個機會,加入到最近正在擴張的美國本土汽車供應鏈的行列。韓國電池製造商SK On投資26億美元在喬治亞州建廠,並正在與現代和福特合作,在喬治亞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建新工廠。
位於喬治亞州科默斯的SK電池工廠。
位於喬治亞州科默斯的SK電池工廠。 David Walter Bank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K On的首席商務官成敏(音)表示,中國對韓國企業的限制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美國限制中國從電動汽車稅收抵免中受益的做法給了韓國企業「更多發揮作用的空間」。
「為了企業生存,總要去尋找更有潛力的市場,」成敏說。
隨著SK、LG、三星和現代等韓國大公司在美國建新廠生產產品,美國與韓國的貿易似乎也在增加,因為這些韓國公司為供應新設施,正在從本國進口一些材料、機械和零部件。
去年12月,在汽車、電池和其他零部件出口的推動下,韓國對美國的出口額20年來首次超過了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額。
成敏同意這個說法:美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懷疑正在將美國與韓國推得更近。
「兩個盟國之間的關係從未像過去幾年這樣緊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