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大管治須改進 校董改組要合度 - 20230725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中大管治須改進 校董改組要合度

【明報社評】中文大學校董會改組修例起爭議,校董議員被指繞過校董會,私人條例草案直接刊憲,有選任校董與校友發起聯署,另提「多方共贏方案」(下稱「方案」),多名前任和現任中大院校校長、教授、財經界和傳媒界知名人士紛紛響應聯署。為了尊重院校自主及保障學術自由,以往修改大學條例一般由大學提出,這次校董議員提出的修例草案,大部分內容雖與中大校董會2016年所倡的重組方案相若,惟現任校董會副主席陳德霖指出,修例草案一些關鍵細節,包括法定人數和過渡安排,刊憲前未經校董會討論。當局必須尊重大學不同持份者意見,容讓校董會尋求共識解決分歧,不應「大石砸死蟹」。

議員提私人條例草案

校友賢達聯署提異議

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等3名中大校董,上月底向立法會提交改革中大校董會的私人議員條例草案,建議將將校董會成員由55人減至34人,成員由原本校內校外成員各佔約一半,改為校外成員 23人,校內成員則為11人,即不足三分之一,但3名議員校董數目則維持不變。另外,草案又提高校長和常務副校長的聘任門檻,須獲校董會全體成員四分之三投票通過,而非繼續採用簡單多數制。有中大校董要求立法會就事件召開公聽會,但遭法案委員會拒絕。

2019年反修例風暴,中大深陷其中,校園一度處於失控狀態,校方處理備受批評。其後香港社會回穩,校園回歸平靜,8間資助大學也重新出發。中大與內地交流合作,走得甚快甚前,校長段崇智最近便率領高層代表團訪京,拜會國務院港澳辦等11個中央部委及機構。立法會法案委員會主席梁美芬,以及有份提出私人條例草案的鄧家彪均承認,近年中大學術成就、國際排名表現優秀,惟兩人都重提中大在反修例風暴期間的表現,認為學校管理層沒有駕馭危機能力,「縱壞學生」;有份提案的議員張宇人更指校方管治出問題,提案是要「履行議員及校董的責任」。

關於改組問題,中大校董會早於2016年曾自行提出方案,大方向是精簡規模、減少校董數目,惟當時立法會壁壘分明,泛政治化情况嚴重,導致改組修例缺乏進展。時移世易,現在立法會生態截然不同,未完成的工作,應該重新提上議事日程,關鍵是要本着有利中大及香港需要的方向推進,有商有量,尋求共識。

根據私人條例草案,改組後的校董會,校外人士比例大增,管理層名額大減,而議員校董以及特首委任校董席位則維持不變,有人認為這可撥亂反正,但有大學持份者及校友則擔心,過猶不及會影響大學自主。由選任校董及校友提倡的「方案」,獲得多名前任和現任中大院校院長、教授、財經界和傳媒界知名人士聯署支持,正正反映尋求共識的重要。

「方案」同意削減校董會的校內代表,又同意特首委任校董席位維持6席。「方案」與私人條例草案主要差別,包括議員校董席位「3變2」,以及將聘任校長及常務副校長的門檻,改為三分之二校董表決通過。有校內人士認為,草案聘任門檻定在四分之三,高於本港其他大學,門檻不必要地高,恐不利日後招攬優秀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影響大學發展。相比之下,提案議員迄今一直沒有清楚解釋,為何一定要以四分之三作為門檻。另外,提案議員以立法會增至90席,作為毋須相應削減議員校董的「理由」。這樣的邏輯是否成立,同樣值得商榷。

聯署信指出,中大校董會從沒授權張宇人、鄧家彪、劉國勳3名議員校董提出任何草案,3人的草案事前也沒有提交中大校董會討論。提案校董議員則稱,去年12月中,已向中大校董會提交「草案工作稿」作諮詢,「不存在繞過校董會」。「草案工作稿」跟一條正式刊憲的私人條例草案,乃是兩碼子的事,不能混為一談。資料顯示,中大校董會當時確是成立了由陳德霖領導的專責小組,跟進相關諮詢工作,並於今年4月提交報告,得出「2016年校董會自行提出的改組方案仍然合適」這結論。提案議員聲稱現時條例草案與報告內容「大致相符」,但陳德霖日前已明確指出,草案中的法定人數和過渡安排未經討論。這些「未經討論」的部分,正是目前爭議關鍵所在。

校董會不知情下刊憲

議員提案處理要商榷

由反修例風暴到去年的換校徽風波,中大管治一定有需要改善,至於如何改進,應該讓校董會凝聚共識,再由立法會修例付諸實行。現在的情况,卻是校董會內出現嚴重分歧,議員校董提出的私人條例草案,未經校董會正式檢視,更在校董會不知情下刊憲,開下極壞先例,做法大有問題。法案委員會拒就草案舉行公聽會,理由之一是中大管治改革這議題相當政治化,公聽會易生謾罵「不夠理性」,云云。觀乎「方案」聯署名單,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中大呼吸系統科教授許樹昌等,都是熱心為港、理性持平、廣獲尊重的人。當他們與其他平和理性人士不約而同參加聯署,社會和立法會議員,是不是應該認真聆聽他們的意見和理由?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