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中国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隧道大桥)_百度百科

深中通道

中国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隧道大桥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深中通道(Shenzhen-Zhongshan Bridge),又称“深中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建设中大桥,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全长24千米,其中有6.8千米长的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2]。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深圳—岑溪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18)的组成部分。
深中通道项目是世界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要交通纽带,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深中通道项目于2015年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许可”,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 [1]。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贯通,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89]
深中通道全线计划在202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由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钟可直达,极大地便利了珠江口东西岸的交流,也彻底改变粤西地区民众来往深圳必经虎门大桥的历史,更加大大减轻虎门大桥长期拥堵的交通压力。深中通道也实现了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交通上的直接联系,同时让 [65]深中两地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互联互通。
2024年4月13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已顺利进入桥梁荷载试验阶段。 [98]
中文名
深中通道
外文名
Shenzhen-Zhongshan Bridge
始建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1]
所属地区
深圳市中山市 [2]
类    型
公路桥、特大桥
长    度
24 km
宽    度
46 至 70 m [3]
别    名
深中大桥
所属区域
中国广东省
车道设置
双向八车道
起止位置
鹤洲立交、横门枢纽
所属路线
深圳—岑溪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18 [3]
管理机构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基本概况

播报
编辑

简要介绍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1公里,起于深圳机场互通,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与在建中开高速对接,并通过连接线实现深圳中山广州三地登陆。 [92]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32节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21]其中,桥梁工程长约17.2公里,其关键控制性工程为主跨1666米的双塔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与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中山大桥。 [27]
深中通道现编号
深中通道原编号

建设背景

中山市位于珠三角西岸中心位置,但由于缺少铁路、机场和深水港,而且与东岸连接不便,区位优势一直无法有效发挥。《纲要》提出建设包括深中通道等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有利于中山便捷享用周围五大机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和四大深水港(广州南沙、深圳盐田、香港葵涌、珠海高栏)。
为了缩短粤东粤西之间的距离,缓解虎门大桥的拥堵,广东省规划了一条深中通道,就在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之间,全长24千米,将深圳与中山连通。 [4]

战略意义

深中通道是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具有全局意义、长远意义、战略意义的项目,当前正处于主体工程即将开工的关键阶段,各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服从全局、服务全局,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落实责任,齐心协办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确保项目建设高效高质加快推进。

社会效益

播报
编辑
交通便利
深中通道
中山可30分钟到达深圳宝安机场,一小时内通达周边四大机场和深水港。从此,中山有了个好邻居,深圳和香港的影响力可辐射至中山及周边地区,中山可承接深圳服务业的外移。通道建成后,为下一步吸引大项目进入提供了条件。
深中同城
深中通道
中山的商品房价只是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写字楼租金、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价格只是深圳的八分之一左右,两地具有很大的梯度差异和互补空间,随着深中通道的规划建设,深圳到中山的时间将由现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左右,两地的人际交往半径和生活半径将不断增大,中山将成为深圳市民生产生活的后花园。
中山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均衡发展新路子,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等荣誉。“中山推进城乡雨污分流工程,预计年内基本完成,提前2—3年完成国家与省部署的城市雨污分流建设工作。同时,开展“全民修身绿化月”活动,出台多项措施治理空气污染,上半年空气质量在74个城市中总评第七。
中山是深圳市民未来寻找美好宜居生活,寻求投资创业良机的好地方。深圳与中山‘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深圳工作、中山居住’的前景离人们越来越近。
物流快捷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三乡坦洲到深圳盐田港物流运费将降低2,200元/吨,为中山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当前铁道部已在研究深中通道铁路建设项目,应在短期内有大的进展。而该项目省交通集团也非常积极,相信其建成后会是一个“黄金通道”。

开工建设

播报
编辑

主体工程

深中通道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起自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接已建的广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向西跨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接规划建设的中开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全长约24千米。
项目规划图上可以看到该桥的建设亮点颇多。其中,建一条长约7.1千米的海底隧道,桥梁长约16.9千米,隧道两端各设置1处人工岛。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
2016年12月29日在珠江口浩瀚的伶仃洋海域,9艘庞大的船舶聚集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随着响亮的船笛鸣起,4艘蓄势待发的抓斗挖泥船和耙吸船开始作业,深中通道跨海工程西人工岛正式开建。深中通道跨海工程采用东隧西桥方案,线路全长24千米,总投资460亿元,是世界级跨海通道工程。此次在冬天启动施工,主要是利用广东今冬明春黄金枯水期,以及没有台风的有利条件,为沉管隧道首节管提前对接创造条件。
工程包括:两座人工岛,东侧岛长625米、宽100米;西侧岛长625米,宽175米;沉管特长隧道,长6720米,下穿大铲湾水道、机场支航道、矶石水;伶仃洋航道桥,主跨1620米、通航净空76米;横门西航道桥,主跨580米、通航净空53.5米。
西人工岛岛长为625米,呈风筝形,最宽处456米,陆域高程为4.9米,海域使用面积为25.3万平方米,其中人眼可见的岛体面积13.7万平方米,岛体面积相当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按照设计文件,西人工岛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工期为70个月;第二阶段作为关键线路控制性工程的岛隧工程将在2017年12月开工;第三阶段桥梁工程计划于2018年4月开工,深中通道全线计划在2024年建成通车。
海上风筝
为尽可能减小阻水效应,西人工岛岛形采用了分水效果较好的菱形,形似中国传统的风筝。从设计图上看,桥梁段构成了风筝线,枢纽立交轮廓就像线盘。“箭头”造型建筑内空,中央用作监控室,两翼作为设备用房。未来,人们无论在周边,或乘飞机或驱车到达该地区时,都能从不同角度看见通道桥梁和人工岛。
未来将在西人工岛设施隧道建设管理站、救援站、通信站等必要的运营管理设施,以及路政、交警和消防执勤点等。岛上建构筑物主要包括主体建筑风塔直升机停机坪等,并配套建设办公楼、宿舍等管理用房以及各类配套用房。岛上设环岛路,主要满足消防救援以及运营期巡视要求。西人工岛东北侧设救援码头一座,长度为65米,宽度为24米,可停靠200吨救援艇船。
在灯光的作用下,人工岛的形象会不断发生变化,成为千姿百态的大型海中雕塑,为珠江口航行船只指引航线。建成后,西人工岛不仅成为伶仃洋上一道优雅的风景线,还将成为珠三角、广东乃至中国的新坐标、新景点和新符号。
深中通道岛隧效果图
“深中通道”最早在2004年被提上议程。10多年有关深中通道的规划一直备受关注,争议不断。早期由于担心会与港珠澳大桥重合,为避免重复建设等原因,被暂缓推进。接着是有传闻深中通道将在虎门附近上岸,引发深圳民间抗议,多个热心人士在网上呼吁深中通道应在深圳落地。此后,国家发改委批复“深茂铁路跨江大桥”的公铁合建项目,被认为将与深中通道重合,再次引发深圳、中山两地市民对深中通道从此梦碎的担忧。这一切争议与疑虑,在2016年12月广东省交通厅网上公示“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尘埃落定,环评公示强调了深中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推荐方案的起点就在深圳。
项目可行性的公示,进一步明确了深中通道的具体位置。位于深圳市中山市,由东向西跨越珠江水域,直接连通深圳和中山两市。路线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深圳侧连接线对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终于横门互通。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24.005千米,跨海长度22.405千米,陆地段长度1.64千米。主线桥梁总长17198米,隧道总长6720米,海中设置两处人工岛。本项目拟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41米。推荐方案估算总金额334.4亿元。

东隧西桥

  • 西桥
2016年12月广东省交通厅发布的“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深中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东隧西桥”方案——先下海再上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设计图
按照“东隧西桥”方案,跨海桥隧工程全长22.09千米,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共设两处通航孔,穿越深圳机场支航道与矾石水道处采用海底沉管隧道,隧道总长6.72千米,两侧分别设置一座625米×150米的人工岛,伶仃西水道采用桥梁跨越,推荐方案一采用主跨为1638米的悬索桥,方案二采用主跨1180米斜拉桥方案。横门东水道桥推荐采用双塔钢箱梁斜拉桥。其余段均为非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总长约11千米。
2022年9月,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缆索股完成架设。 [54]
  • 东隧
东隧效果图
2017年10月16日,广东省交通集团证实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隧道、水工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专家审查,沉管隧道主体工程即将实现实质开工,深中通道作为国内首次采用钢壳沉管隧道结构的项目,将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项目建设6.8千米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具有五大技术难点,分别是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挖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极具技术挑战性,是目前为止世界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超宽”是指采用双向八车道技术标准,管节断面宽度46米,为世界首例,设计及施工难度大。
“变宽”指隧道为满足交通功能需求,设置615米的变宽段,由双向八车道加宽至双向十二车道,管节断面宽度由46米变宽至约70米,在隧道内多次分合流,目前国内缺乏规范标准,带来行车安全性问题突出。
“深埋”指沉管隧道埋置深度深,最深位置沉管底标高距水面接近40米,管节结构设计难度高。“回淤量大”指洪季回淤强度平均接近2厘米/天,台风期最大回淤强度超过5厘米/天,沉管沉放及沉降控制难度大。
“挖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指西岛斜坡段位于超大挖沙坑内,区域地层扰动严重,稳定性很差,对基槽开挖成槽及基础处理造成较大困难。
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创新的结构方案钢壳混凝土沉管,每个标准管节的尺寸为46×10.6×165米,是国内也是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应用,存在极大的技术挑战。 [5]
2022年6月8日,中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个世界级海底隧道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顺利完成E25管节沉放对接,突破4000米的“大考”。 [42]
2022年6月30日,随着海上施工船舶“金建”轮的大抓斗稳稳地将最后一斗疏浚物装进驳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疏浚工程全部完成。 [45]

工期计划

深中通道工程建设工期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先行工程西人工岛(控制性工程,关键线路)2016年底已开工,计划西岛侧2019年12月中旬具备沉管对接条件。
东人工岛及堰筑段工程(控制性工程,关键线路)2017年12月开工,计划东岛侧2020年10月底具备沉管对接条件。
海底隧道工程(控制性工程,关键线路)于2018年6月28日开工,计划2019年6月初完成E1钢壳交付,2022年8月底完成最后一节管节沉放,2023年3月底完成最终接头。
桥梁工程2018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月桥梁工程全线贯通,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6]
2022年6月7日,深中通道完成了E25管节沉放对接,至此,管节安装长度已达4042.8米。 [41]
2022年8月,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标准管节全部预制完成。 [50]
2022年10月,深中通道混凝土箱梁全部预制完成。 [56]
2022年12月27日上午11时30分,由中铁宝桥扬州公司承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首片钢箱梁B1节段在桥位现场开始架设,历经2小时30分钟的紧张施工,首片钢梁精准吊装到位,为顺利完成全线架梁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66]
2023年1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开始钢桥面铺装,当天完成了中山大桥左幅钢桥面铺装施工,单日铺装面积达到22300平方米以上,刷新世界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的历史纪录 [68]
2023年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80]
2024年3月3日,深中通道隧道沥青路面下面层首件段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 [96]
2024年4月13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已顺利进入桥梁荷载试验阶段。 [98]
2024年4月16日11时30分,随着设在深中通道东、西人工岛上的大屏幕显示视频实时连线,深中通道全线5G通信网络通过验收,正式实现“网联通”。 [99]

通道出口

深中通道自从规划出台开始,广受中山与深圳市民关注,尤其是出口。截止2020年4月,已经确定5个出口。中山共4个,深圳1个。
通道出口
城市
出口
具体介绍
图片
深圳市
深圳出入口确定设在宝安西乡
深圳拟建海滨大道机场段(机场南立交-福洲大道)工程位于宝安区,位于深圳机场和沿江高速之间,南起于深中通道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北平行沿沿江高速线位布设。线路在沿江高速与机场三跑道中间,其中机场南端以隧道形式下穿机场三跑道,后以桥梁形式平行于机场三跑向北,最终接入海滨大道福洲立交。
联通沿江高速,机场
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规划红线宽80m,横断面为主路双向八车道,辅路双向四车道。主路车道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辅路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路线全长约10.15km,其中路基段460m,桥梁段7870m,隧道段1820m。建成后将联通沿江高速、深中通道 [7]
中山市
翠亨快线黎村出口
深中通道翠亨快线东部基本是沿着环茂一路至三路连接沿江东路至马鞍岛接驳深中通道大桥,翠亨快线中部是连接博爱路向南转向南朗,直达翠亨新区。
深中通道
黎村位于火炬开发区环茂二路南,是深中通道翠亨快线第1个出口,此出口离深中通道上岸的马鞍岛直线在3千米左右,实际道路距离超过6千米;距火炬开发区区中心太阳城购物中心3千米。
博爱路出口
深中通道第2个出口位于博爱路,其具体位置在于博爱路已通车的第1个“翠亨快线隧道”,出口直接接入通向城区的博爱路下沉隧道。
深中通道
城轨中山站出口
中山将建一条中开高速直接深中通道马鞍岛,此条高速贯穿中山城区,与中山拟建的城轨2号线小榄至开发区马鞍岛规划线路(城区线路)基本一致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的第3个出口位于已开通的城轨中山站附近,与城轨中山站相通,此出口位于火炬开发区的西端,与中山东区管辖区域相连。
港口(深罗高速中山北高速出口)
深中通道在马鞍岛上线于港口新隆立交桥互通(具体位置在港口保利国际广场北面广澳高速G4中江高速立交桥)中江高速将建延长线在新隆立交向东直达火炬区马鞍岛,其出口就在中江高速(现更名为深罗高速)港口出口,也就是中山北高速出口。
深中通道

深中区位

播报
编辑
根据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的公示,深中通道的起点和终点有变,全长由原来环评时的51千米缩短至约24千米。“没有大的实质变化,只是微调。”深中通道前期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推荐方案还是东隧西桥方案,伶仃航道桥梁+矶石水道隧道,作为主体,海中部分基本不变。变化的是陆上部分,原来规划在深中通道的一些道路,现划出去,使得深中通道的起点和终点都缩短了。
据了解,陆上部分划出去的,主要是中山港口的新隆互通到马鞍岛的横门互通,规划有中江高速延长线,线路长10多千米。虽然不再列入深中通道,但仍会配套建设。

收费标准

播报
编辑
在深圳通道建设走上主体建设的同时,2016年8月22日,有网帖称,“在建的深中通道,小客车单程收费将达单程90元。”对此,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回应道:最终收费方案将在项目正式营运时依法依规由政府审批确定。
对于深中通道收费问题,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代管的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回复道:“深中通道项目是省市合作,政府还贷的非经营性项目,以最大程度降低老百姓的出行费用,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收费期15年内还清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为标准论证收费方案,最终收费方案将在项目正式营运时依法依规由政府审批确定。”

项目进展

播报
编辑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深中通道正式开建。 [88]
2017年5月1日上午,举世瞩目的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到位,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实体工程施工阶段 [8]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潘放表示,钢圆筒是快速成岛的关键技术,整个西岛预计四个月内打下57个钢圆筒围成一个岛型,再进行回填沙形成人工岛为下一步隧道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年底基本成型。钢圆筒振沉到位创新技术主要表现在直径28米钢圆筒体型比较大成岛快效率高,大的钢圆筒更稳定、均匀性更好,设备更加先进,采用十二锤联动锤组技术是前所未有的,只有依靠创新的技术才能保证钢圆筒垂直度,打下去偏差不能超过150毫米。
2017年5月23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第十四个(编号X13)钢圆筒顺利振沉,标志着西人工岛钢圆筒振沉施工任务已完成四分之一。 [9]
2017年9月23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现场顺利完成最后一片副格振沉,标志着西人工岛主体结构完成封闭,工程将全面转入陆域形成阶段
2017年11月3日,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已通过专家审查,并将上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审批。标志着桥梁工程将实现在2017年年内实质开工,项目建设将全面转入实质施工阶段。 [10]
2017年12月21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东人工岛工程正式开工。 [11]
项目东人工岛位于深圳侧岸滩,即宝安机场南侧,紧邻机场福永码头,东连在建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侧接线工程,西接项目沉管隧道。
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东人工岛除了承载着项目沉管隧道与桥梁交通转换的功能外,它最重要功能是通过机场枢纽水下互通立交,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宝安机场、大铲湾港区、大空港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未来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水下互通立交,便可东往深圳、西往中山,北往广州、南往香港,真正实现快速便捷交通转换、各城市间互联互通 [12]
2018年4月18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已签订,将于4月底逐步开展临建设施施工,9月1日正式开始工程桩基施工。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项目桥梁工程进入实质开工阶段。 [13]
2018年4月27日下午,随着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按下开工电钮,黄埔文冲船厂龙穴厂区车间及广船国际制造部二跨切割车间巨大的机械设备开始运转,井然有序的作业声宣告着深中通道项目沉管隧道重要结构——钢壳正式开始试验制造。试验段施工从4月27日开始,于2018年8月完成,整个工期约4个月。深中通道钢壳制造工期预计为30个月,力争2018底明2019年初完成首节钢壳沉管制造。 [14]
2019年4月9日,中国自主研发、目前世界最大的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津平2”在上海振华重工南通制造基地顺利下水。3个月后,“津平2”将航行超过1750千米抵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建设现场,开展沉管基槽碎石整平施工,为年底深中通道首节沉管安放奠定基础,这标志着项目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15]
东人工岛施工现场
2019年5月24日,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东人工岛承载着项目沉管隧道与桥梁交通转换功能,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岛内砂石回填已完成,正在进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 [6]
2019年11月07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钢吊箱下放,重达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标志着深中通道的建设又稳步推进一大步,为2024年实现如期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0年12月9日凌晨,2000余公里外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顺利完成E6管节对接。 [16]
2021年4月21日15时50分,经过25个小时连续作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全线最深管节——第9个管节E9——在深达37米的水下完成精准对接。至此,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建成1443.5米 [18]
2021年5月17日,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塔施工到第45节,高度达到247米,正向顶端做最后冲刺。 [19]
2021年5月19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中午11时58分,历经九个半月的时间,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现浇隧道敞开段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西人工岛主线现浇隧道主体结构完工,为实现隧、岛、桥转换奠定重要基础。 [20]
2021年6月17日,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一座全部漂浮在海上的特大悬索桥——高达270米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完成封顶。 [22]
2021年6月20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个爬坡管节——第10个管节(E10)在深达37米的水下顺利完成对接,至此项目沉管隧道已建成1608.5米。 [21]
2021年9月15日凌晨,在浩瀚的伶仃洋上,经过25小时连续施工作业,中交一航局承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顺利完成E12管节安装,至此建成沉管隧道达2062.3米。 [24]
2021年10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再传捷报——由保利长大广州打捞局联合体深中通道项目S08合同段承建的最后一节超宽、变宽钢壳沉管E28管节预制完成,历经2个小时的精密操作,于当天10时30分顺利出坞。 [25]
深中通道已于2021年11月15日完成海底沉管隧道E14管节沉放对接。 [26]
2021年11月24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首片重达490吨的钢箱梁完成安装,标志着中山大桥主桥上部构造施工驶入快车道 [28]
2021年11月29日20时30分,经贯通测量确认,深中通道超宽、变宽管节E29完成对接。E29管节是由保利长大广州打捞局联合体深中通道项目S08合同段承建,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东端第4节超宽变宽非标准管节,长约123.8米,管节最宽处约49.75米,浇筑完成后重约6.4万吨。 [30]
2021年12月15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经过24小时的连续作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5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 [31]
2021年12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深中通道海上段非通航孔桥顺利完成第100片箱梁架设。至此,深中通道桥梁架设总长度达到8550米。 [32]
2022年1月,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6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深中通道已完成21个沉管管节对接,管节安装长度达3217.8米,实现了项目海底隧道建设的开年“首秀”。 [33]
2022年2月15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先导索顺利过江,大桥东西主塔成功“牵手”。 [34]
202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先导索顺利过江大桥东西主塔成功“牵手”。 [35]
2022年3月3日,深中通道项目首片超3000吨箱梁架设完成,项目进入变宽段混凝土梁架设新阶段。 [37]
2022年3月13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继3月11日完成沉管隧道东侧第7个管节(E26)沉放安装后,西侧第17个管节(E17)也顺利扎根深海,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同一施工窗口期沉放两个管节。至此,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管节安装长度达3712.8米,接近沉管段总长度的四分之三。 [36]
2022年4月22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实现全线贯通。 [38]
2022年5月15日,深中通道项目第100片60米混凝土箱梁在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智慧梁场浇筑成功。 [39]
2022年6月,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也完成了海底沉管隧道对接突破4000米的“大考”,于6月7日完成E25管节沉放对接。 [40]
2022年6月28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焊接作业,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 [44]
2022年7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传来捷报——项目沉管隧道东侧(深圳侧)最后一节管节(E24)绞移出坞。 [46]
2022年7月22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4管节在水下实现精准对接,标志项目沉管隧道东侧9个管节全部完成沉放安装。至此,项目全线累计沉放27个管节,安装长度达4207.8米,沉管段安装突破5/6。在完成E24管节的沉放安装后,深中通道计划本月底进行沉管隧道西侧管节沉放。 [47] [49]
2022年7月23日,中交一航局施工的深中通道E19沉管在珠江口伶仃洋海底成功实现毫米级对接。在此次沉管隧道安装中,项目测绘团队进行了一项水下精准定位技术创新试验,组合使用水下双目摄影定位技术和水下拉线技术,通过两者相互复核、联合解算,为沉管在海底安装对接提供更加可靠、更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该项创新技术将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合龙提供精准技术保障 [48]
2022年8月22日,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0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 [51]
2022年9月21日,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1管节完成水下对接。 [52]
2022年10月,随着第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在广东中山智慧梁场完成预制,深中通道全线非通航孔桥共791片混凝土箱梁预制工作全部完成。 [55]
2022年10月11日,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桥的主缆紧缆施工正式圆满完成。 [58]
2022年10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完成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标准沉管的沉放安装,完成31个管节沉放,2023年实现海底沉管隧道合龙。 [61]
2022年10月27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最后一段匝道CJD05顺利完成浇注,标志着岛上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 [62]
2022年11月10日,深中通道海上非通航孔桥混凝土箱梁全部架设完成。 [63]
2022年12月,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及最后一节沉管(E23)钢壳完成制造。 [64]
2023年1月4日,深中通道的海上非通航孔桥搭设最后一块“积木”、完成全部箱梁架设。 [67]
2023年1月31日,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个管节(非标准管节、含最终接头)——E23预制完成,该管节总长164.5米,浇筑完成后的钢壳混凝土管节重约8万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长6845米,其中预制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 [69]3月12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钢桥面铺装顺利完成。 [70]
2023年4月28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标志着项目桥梁工程实现全线合龙。 [73]5月10日,深中通道万顷沙互通匝道桥最后一根桩基浇筑完成,标志着万顷沙互通施工全面转入地上结构施工新阶段。 [74]
2023年6月3日消息,随着连续钢构中跨浇筑完成,南中高速项目万顷沙跨海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此次合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重要交通枢纽——南中高速与深中通道正式联通。 [76]6月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前的最后一节沉管和最终接头开始浮运。 [77]
2023年6月1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贯通测量结果表明,实现了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距离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整整5年后,这座“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79]
2023年6月20日14时,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这标志着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 [82]
2023年11月28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这也意味着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迈向2024年通车的收尾工程阶 [86-87]
2024年1月11日,随着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泄洪区右幅沥青摊铺结束,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完成,同时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高质量完工。 [90]同时,深中通道项目各项工程建设已进入通车冲刺期,春节期间各项工程将持续保持进度不减速。据悉,2024年春节后将开始海底隧道内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 [91]1月25日,深中通道房建项目西人工岛主体建筑屋面单层网壳钢结构吊装作业全部完成 [95]3月3日下午5时,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隧道沥青路面下面层首件段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全线路面施工转入冲刺阶段。 [97]4月17日,经过136辆总重约5000吨的大货车组的重压测试,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完成动静载试验,这是世界首次在全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上完成的荷载试验。 [100]

建设成果

播报
编辑
深中通道具有“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采砂坑区域地层稳定性差”五大技术难点,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前所未有。沉管标准管节长度165米、排水量约8万吨;32个管节平均每个用钢量约1万吨;单个管节由2500多个独立仓格构成,数量大、规格多,工艺参数控制及施工组织难度大等 [17]
深中通道项目采用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国内缺乏相应设计标准、建设技术及经验,尤其在岛隧结合部实现人工岛与沉管对接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钢壳沉管多次转场的结构质量控制以及管节长距离浮运安装的风险管控等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17]
针对众多难题,中交一航局充分吸取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多次工艺研讨,深入推进联合设计,已初步完成对人工岛对接端现浇隧道及止水关键技术攻关、沉管对接二次止水、大体积混凝土控裂、高大模板及支架设计等难关 [17]
2021年8月24日,堰筑段隧道主体结构底板全部完成。 [83]8月30日,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完成隧道东侧首节沉管E32沉放对接,该管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宽海底沉管隧道,标志深中通道正式开启东西两侧同步安装沉管的新征程。
2021年11月24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首片重达490吨的钢箱梁完成安装。 [29]
2022年1月6日,堰筑段隧道主体结构封顶。5月28日,东人工岛围护结构全部完成。 [83]
2022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正式合龙 [43]
2022年9月21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1管节完成水下对接 [53]。10月8日,由中铁大桥局建造的深中通道智慧梁场完成了全线非通航孔桥全部混凝土箱梁预制工作 [57]10月21日,深中通道完成全部标准管节沉放安装 [59-60]
2023年3月12日,深中通道关键工程——中山大桥钢桥面铺装全部顺利完成,深中通道各项施工正全力推进 [71]。4月28日,广东交通集团在建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这也意味着项目桥梁工程实现全线合龙 [72]。5月,中山市深中通道水上公安检查站正式启用 [75]。6月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前的最后一节沉管和最终接头开始浮运,自珠海牛头岛出坞到隧址沉放安装位置,需航经50公里,跨越珠江口多条航道 [78]。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 [80]。6月20日,东人工岛主体结构完 [81],标志着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 [83]8月13日,深中通道万顷沙互通最后一个盖梁完成施工,也标志着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最后一个盖梁完工,项目建设又迈进一步。 [84]11月1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开始钢桥面铺装,当天顺利完成主桥左幅钢桥面首次铺装施工,单日铺装面积达25772平方米,继2023年初中山大桥单日铺装两创世界纪录后,第三次刷新由自己创造的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单日铺装世界纪录。 [85]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贯通,这也标志着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 [89]
2024年1月11日,随着伶仃洋大桥东泄洪区右幅沥青摊铺结束,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高质量完工。 [94]

项目成就

播报
编辑
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5035米。由32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是世界上最长、最宽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世界最重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管节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单个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量近800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是世界最重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管节。
世界沉管浮运距离最长航道转换最多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
桂山岛沉管预制厂到西人工岛附近的沉管安装区,需浮运近50公里,经7次航道转换,并途经中国最繁忙的伶仃航道。是世界沉管浮运距离最长航道转换最多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
世界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沉管施工专用船舶
为破解沉管浮运安装难题,中交集团建设者自主研发建造世界首制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它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运安装于一身,具有DP定位和循迹功能的专用船舶。也是当今世界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沉管施工专用船舶。其诞生标志着海底隧道建设进入“智能时代”。
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自升式海底碎石整平船
中交集团建设者自主研发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自升式海底碎石整平船“一航津平2”,集基准定位、石料输送、高精度铺设整平、质量检测验收功能于一体最大作业水深40米。单个船位碎石铺设整平范围达2500平方米,3—4天即可完成单个标准管节基床铺设精度控制在正负40毫米以内,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打下坚实地基。被誉为“水下3D打印机”。
当今世界上钢圆筒围壁形成的最大人工岛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长625米,最宽处456米,岛体面积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是当今世界上钢圆筒围壁形成的最大人工岛。承载着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重要功能,是全线的先行工程、关键枢纽工程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中鲲鹏”。
最快“外海快速成岛”施工纪录
中交集团建设者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首创的“钢圆筒围堰快速成岛”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DSM地基处理技术。使用世界最大十二锤联动液压振动锤组高精度振沉57个巨型钢圆筒,历时141天实现西人工岛合龙,刷新了“外海快速成岛”施工纪录。
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伶仃洋大桥跨径组合为(580+1666+580)米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为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世界最高海中大桥
伶仃洋大桥主塔采用门式构造,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为世界最高海中桥塔,伶仃洋大桥为世界最高海中大桥。
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
伶仃洋大桥桥面距离海面高达91米,船舶通航净高是76.5米,为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 [93]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是未来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脊梁,更是一条产业升级的走廊,不仅能够带来经济的活力,还能促进东西两岸人流的交往,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 [17] (科普中国 评)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2021年6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总支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3]
2024年,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在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IBC)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 [101]